•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静脉给药途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张海宝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不同静脉给药途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简介: 张海宝(1959-),女,主管护师.
  • 基金项目:

  • 摘要: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股静脉置管和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0例分成3组,分别采取PICC化疗(P组)72例,股静脉置管化疗(G组)74例,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S组)64例,比较3组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G、S组的静脉炎发生例数分别为5、9、17例,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94%、12.16%、26.56%。P组和G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PICC能够有效地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 [1] 邱昊,吴娅利.康惠尔透明贴预防盖诺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958-959.
    [2] 吕云玲,郭延东.抑钾消炎同步湿敷法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1-92.
    [3] 关明媚,刘艳虹,关惠仪,等.抵当汤湿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0,31(17):2307-2308.
    [4] 侯文静,刘桂霞.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9,49(27):74.
  • [1] 聂臣聪魏琴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269-127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45
    [2] 李敏王桂芳 . 两种方法外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1036-1037.
    [3] 李桂莲 . 湿热敷联合肝素对PICC插管后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73-374.
    [4] 余华黄士英陈付华 . 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局部反应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1): 77-78.
    [5] 侯丽石明丽王玲汪伟 . 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局部湿敷对浅静脉留置针处静脉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541-542.
    [6] 梁娟张莉钱家美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420-422.
    [7] 郑海燕吴子琳郑学青宋迪 .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90-92.
    [8] 田真 . 金黄散与山莨菪碱交替湿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8): 849-850.
    [9] 唐燕青 . 金黄散联合地塞米松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1): 1179-1180.
    [10] 郑旭薇刘琪付琴宋丽萍 . 水胶体敷料预防手术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2): 1738-17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2.045
    [11] 潘琼龚志刚 . 规范化金黄散箍围对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2): 1656-16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2.034
    [12] 高秀敏张丽 .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69-371.
    [13] 陶如华关畅沈传业 . 加温甘露醇注射液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49-1150.
    [14] 孙桂娟王娅 . 静脉留置针在表柔比星化疗中不留置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85-1587.
    [15] 刘春梅 . 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301-303.
    [16] 汪艳萍陈欣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观察及其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73-174.
    [17] 武春 . 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9): 1020-1022.
    [18] 陈娜丽张华胡春荣 . 应用鱼骨图对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227-1229.
    [19] 时纯 . 妇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83-683.
    [20] 万永慧陈三妹 . 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310-13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61
  • HTML全文浏览量:  287
  • PDF下载量:  1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12-16
  • 刊出日期:  2013-07-15

不同静脉给药途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简介: 张海宝(1959-),女,主管护师.
  • 1. 淮北矿工总医院肿瘤内科
基金项目: 

摘要: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股静脉置管和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0例分成3组,分别采取PICC化疗(P组)72例,股静脉置管化疗(G组)74例,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S组)64例,比较3组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G、S组的静脉炎发生例数分别为5、9、17例,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94%、12.16%、26.56%。P组和G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PICC能够有效地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