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静静
. 腹腔术后肠梗阻早期使用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440-1441.
|
[2] |
刘牧林
, 张雷
, 方先业
, 鲍子雨
. 小肠减压、肠外营养、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单纯性肠梗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16-218.
|
[3] |
蒋圣战
, 高成绩
. 灌肠法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62-463.
|
[4] |
吴薇
, 张嘉
, 刘牧林
, 程兴望
. 大黄素、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细胞的保护机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24-126.
|
[5] |
马振增
, 燕善军
. 生长抑素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548-550.
|
[6] |
刘丹丹
. 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164-1165,117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17
|
[7] |
刘守山
, 孙永友
, 朱新华
. 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03-405.
|
[8] |
刘昕
. 改良灌肠法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52-1153.
|
[9] |
程学俭
. 机械性肠梗阻277例病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5): 438-439.
|
[10] |
胡娟娟
. 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1039-1040.
|
[11] |
杨素勋
. 绞窄性肠梗阻30例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6): 559-559.
|
[12] |
金元贞
, 张正方
, 仝开军
. 多排螺旋CT诊断粪石性肠梗阻30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79-81.
|
[13] |
田健
. 中学生肠梗阻21例诊治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28-529.
|
[14] |
夏小冬
. 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6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6): 745-746.
|
[15] |
张剑宝
, 张碧红
, 庄哲宏
, 谭诗成
, 张冬辉
. 密封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2): 1626-162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2.028
|
[16] |
陶应田
, 彭浩
, 余超
, 何磊
, 涂从银
, 文刚
. 术后营养支持及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091-10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24
|
[17] |
张燕萍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对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1): 1552-1556,155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1.037
|
[18] |
郑玉强
, 戚良碧
, 房守军
. 结直肠癌致大肠梗阻外科治疗56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2): 1083-1084.
|
[19] |
杨功安
, 王宜轩
, 蒋磊
, 孙发缔
. 老年人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37例诊治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579-580.
|
[20] |
袁家长
, 韦炜
, 吕维富
, 邓克学
. 机械性肠梗阻中肠系膜血管的多层螺旋CT改变.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254-125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