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爱萍
, 柯亨记
, 佘开儒
, 王炎
.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737-74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12
|
[2] |
张漩
, 胡恩赑
, 金强
, 唐新宇
.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89-91.
|
[3] |
纵晓英
, 李莹
, 焦贤春
. 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35-536.
|
[4] |
虞春宜
.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40-3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17
|
[5] |
李梅
. 血清胱抑素C及相关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04-1106.
|
[6] |
张省亮
, 谈世进
, 夏瑾玮
. 老年人血压正常高值的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14-416.
|
[7] |
王瑛
. 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296-1298.
|
[8] |
林振丹
, 薛冰
, 王蕊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5): 490-492.
|
[9] |
陈自力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加重与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7): 868-87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7.009
|
[10] |
朱雁洲
, 刘晓斌
, 郑原印
, 范金茂
, 陈康
. 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2): 1658-16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2.017
|
[11] |
陈文实
, 张锋
, 李仁柱
. 益气活血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8): 677-679.
|
[12] |
余立权
, 高涌
, 余朝文
, 聂中林
, 孙勇
. 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82例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 42-44.
|
[13] |
李娟
. 蚌埠市直机关职工眼底动脉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2): 1430-1431.
|
[14] |
陈文实
, 刘继松
, 张锋
, 桑更生
. 益气活血汤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46-1448.
|
[15] |
焦旸
.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226-228.
|
[16] |
董敏
, 段然
, 谢红峰
, 黄燕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62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727-1729.
|
[17] |
刘刚
. 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14-615.
|
[18] |
亓晓燕
, 孙友芳
. 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5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69-71.
|
[19] |
董少军
, 马锐
, 吴承志
.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3): 209-211.
|
[20] |
陈世远
, 余朝文
, 聂中林
.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684-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