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宝荣
.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健康指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5): 474-475.
|
[2] |
张淑珍
. 综合护理干预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6): 732-734.
|
[3] |
蔡兆根
, 于东红
. 胃癌RASSF1A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281-283.
|
[4] |
吴海波
, 于东红
, 唐素兰
, 承泽农
.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5): 443-447.
|
[5] |
杨清峰
, 江泳
, 张旭
, 周磊
, 张爽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细胞免疫应答及与胃癌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190-193.
|
[6] |
程霞
, 孙悝
, 刘晓云
, 陶象男
, 金齐力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的影响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4): 503-5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4.024
|
[7] |
王启之
, 于东红
, 汪强武
, 吴炎
, 燕善军
, 田怡
, 周蕾
, 承泽农
. 幽门螺杆菌及其CagA基因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487-489.
|
[8] |
张先云
.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出血21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95-95.
|
[9] |
何峰
. 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307-3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08
|
[10] |
束庆文
, 娄诗金
, 刘太平
, 疏东升
, 汪全红
, 潘小龙
, 蔡善武
, 金小春
, 薛刚
.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48-50.
|
[11] |
任志
, 马振增
, 王启之
. 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胃癌组织中MMP-7、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739-7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6.010
|
[12] |
李春
, 潘家华
, 刘洪军
, 曹芳
, 徐芳
, 王静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056-1058.
|
[13] |
金齐力
, 韩玮玮
, 程霞
, 杨玉萍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水平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9): 1252-12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9.026
|
[14] |
田甜
, 于东红
. 胃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关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14-1216,1219.
|
[15] |
孙晓洁
, 钟迎春
, 金燕
, 华要武
, 黄益丽
, 付静波
. 医院工作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83-1484.
|
[16] |
赵宏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8): 1077-1078, 10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8.027
|
[17] |
秦霞
, 范传文
, 刘红
, 郭红彦
. 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278-279,282.
|
[18] |
蔡朱莺
, 王磊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96例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6): 806-809.
|
[19] |
张震
, 孟翔凌
. 幽门螺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与胆结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498-500.
|
[20] |
罗彦丽
, 于东红
. 幽门螺杆菌及其L型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9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