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素欣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及其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264-265.
|
[2] |
孙丹
, 钱同
, 田礼军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血液指标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800-801,8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34
|
[3] |
刘磊
, 张杏杏
, 夏帮坤
, 姚倩
, 李玉云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15例抗体检测情况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8): 1096-109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28
|
[4] |
周津徽
, 张欣
, 王成禹
, 徐彧
. TEOAE联合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3): 360-36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3.020
|
[5] |
王信伟
, 杨云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932-934.
|
[6] |
许东宝
, 汪浩文
, 黄玮
, 胡海英
, 祝选姣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应用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9): 939-941.
|
[7] |
董传莉
, 谢怀珍
.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77例病因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684-685.
|
[8] |
徐王彪
. 自然光线照射对新生儿胆红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250-12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39
|
[9] |
高春荣
, 孔蔚毅
. 以多重感觉刺激为核心的康复护理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疗效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6): 765-767.
|
[10] |
陆伟伟
, 董淮富
.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早期诊断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6): 748-7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6.011
|
[11] |
沈虹
, 韩旻
. 风险计算器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预测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8): 1033-10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1
|
[12] |
邓正江
, 林红梅
. 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7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53-553.
|
[13] |
秦鸣
.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彩色多普勒诊断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3): 337-339.
|
[14] |
施元美
, 张泓
, 周保健
, 殷小平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脑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43-1445.
|
[15] |
陶玲
. 两种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率的预测作用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7): 927-9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7.022
|
[16] |
瞿色华
, 董淮富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5): 691-694.
|
[17] |
徐兵
, 杨丽娟
, 戴明红
. 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432-1434.
|
[18] |
杨海平
, 贾宝伶
. 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0): 1337-13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0.013
|
[19] |
李彤
, 林霓阳
. 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 103-106.
|
[20] |
李慧
.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头皮输液外渗效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1038-1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