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扬虎
, 李玉云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0): 982-985.
|
[2] |
管英华
, 魏晓巍
, 谢扬虎
, 李见
, 王露
, 李玉云
, 张强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6): 648-651.
|
[3] |
章敏姬
. 2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63-365.
|
[4] |
王兰云
, 阮芳
, 鲁静
, 曹小芳
, 潘丽
. 分娩期胎儿脐带绕颈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2): 195-197.
|
[5] |
赵梦蝶
, 查从亮
, 江浩
, 项平
. 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9): 1121-11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1
|
[6] |
李劲松
, 张利
, 段宝珍
, 谢小军
, 张玉清
, 江星
, 时会菊
. Lactadherin促进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8): 935-938.
|
[7] |
阚乃颖
, 徐雁
. 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447-448.
|
[8] |
臧晓燕
, 任秀萍
. 脐带绕颈阴道试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67-268.
|
[9] |
方小红
. 单羊膜囊双胎、脐带缠绕5个真结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07-507.
|
[10] |
郑丽坤
, 张磊
, 付岭
, 刘金梅
, 陈乃耀
, 卢士红
. 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 845-847,8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7.002
|
[11] |
魏晓巍
, 李玉云
, 张强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表达IDO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0): 1147-1150,1161.
|
[12] |
唐洁
, 李柏青
. 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36-739.
|
[13] |
赵慧
, 魏兆娥
. PDCA循环法在喉镜室清洗消毒管理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362-1364.
|
[14] |
陈丽
, 周浩
, 吴道爱
, 裴晓艳
.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1): 1478-1480, 148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1.007
|
[15] |
闵凤
, 胡志远
, 牛放
, 姚瑞雪
, 韩雅玲
, 于影
. 不同剂量乙醇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5): 568-572,5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5.003
|
[16] |
叶红伟
, 高琴
, 王晓梅
, 康品方
, 姜翠荣
, 吴继锋
. 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抗氧化机制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1): 1169-1173.
|
[17] |
梅传忠
, 耿建
, 李柏青
. 蛋白激酶C在乙醇诱导人γδ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30-232.
|
[18] |
任开祥
, 王利明
, 乔晓春
. CT引导下穿刺抽液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705-705,708.
|
[19] |
梁菡
, 罗瑜
. “岗位前移”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961-9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47
|
[20] |
沈梅香
, 侯翠霞
. 两种手部消毒方法效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1): 11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