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隋东莉
, 王震寰
, 李成
, 陈刘成
, 沈龙山
. 扣带沟与副扣带沟的非对称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23-725.
|
[2] |
宋永瑞
, 盛茂
, 李成
, 隋东莉
, 王震寰
. 大脑岛叶脑沟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平面回归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14-18.
|
[3] |
马骥
, 温振东
. 经岛叶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4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325-326.
|
[4] |
陈刘成
, 王震寰
, 李成
, 隋东莉
, 沈龙山
. 国人大脑顶枕沟横断层MRI解剖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25-727.
|
[5] |
张顺花
, 王震寰
, 张俊祥
, 沈龙山
, 张磊
, 张艳
, 刘志军
. 大脑中央前沟与邻近脑沟毗邻关系的MRI形态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2): 1063-1066.
|
[6] |
陈刘成
, 王震寰
. 顶枕沟及其邻近脑回的形态学和功能定位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 553-5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4.042
|
[7] |
张顺花
, 王震寰
, 张俊祥
, 沈龙山
, 张磊
, 张艳
, 刘志军
. 大脑中央前沟MRI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325-329.
|
[8] |
张艳
, 王震寰
, 沈龙山
, 张俊祥
, 刘志军
. 旁正中矢状断层MRI大脑距状沟分型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 7-9.
|
[9] |
石祖强
, 王震寰
, 季公俊
, 宋永瑞
. 颞上沟MRI形态学及拐点的立体定位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7-10.
|
[10] |
李小绪
, 张少军
. 颞下经小脑幕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 434-4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4.004
|
[11] |
钱太保
, 周建生
. 腰骶椎前路大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471-472.
|
[12] |
李文省
, 王震寰
, 李成
, 沈龙山
, 李秀辉
. MSCTA三维重建技术对肾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4): 440-44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4.006
|
[13] |
申素珍
, 沈龙山
, 王震寰
. 大脑中央后回前壁三维空间定位及非对称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4): 425-42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4.002
|
[14] |
李成
, 隋东莉
, 曹承亮
, 张浩轩
, 王震寰
. 大脑外侧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151-154.
|
[15] |
张顺花
, 王震寰
, 张俊祥
, 沈龙山
, 张磊
, 张艳
, 刘志军
. 大脑中央前沟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9): 865-868.
|
[16] |
隋东莉
, 李成
, 赵学影
, 陈刘成
, 王震寰
. 扣带沟内表面的投影散点图和拟合曲线方程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19-21.
|
[17] |
张磊
, 王震寰
, 张艳
. 大脑中央后沟的三维可视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09-111,114.
|
[18] |
张顺花
, 沈龙山
, 王震寰
, 张俊祥
, 刘志军
. 大脑中央前沟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其平面投影回归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 141-1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2.001
|
[19] |
陈刘成
, 王震寰
, 李成
, 沈龙山
, 张俊祥
. 大脑顶枕沟内表面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其回归平面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1): 1280-1282.
|
[20] |
沈龙山
, 王震寰
, 张磊
, 张顺花
, 张艳
, 张俊祥
, 刘志军
. 计算机辅助连续结构追踪技术对大脑中央沟精确定位的方法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12-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