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562例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李霞 廖自文 张伟丽 刘增义 牛多芳

引用本文:
Citation:

1562例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作者简介: 李霞(1966-),女,安徽六安人,主管检验师.
  • 中图分类号: R512.62

Analysis of six serological markers of HBV in 1 562 cases

  • CLC number: R512.62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 562例非肝炎病区及门诊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清HBV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核心抗体IgG(HBcAb-IgG)和HBcAb-IgM六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837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3.6%;725例为HBVM六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为阳性,总阳性率为46.4%;模式共有18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模式为主。结论: 虽然人们已重视对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但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HBVM六项的血清模式较为复杂,了解这些模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ELISA法对HBV检测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
  • [1] 刘培明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HBV-M检测结果的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88-189.
    [2] 昝丽娜石秀芳孙峰 . 皖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343-345.
    [3] 钟政荣徐云侠丁淑琴张伦军丁晓琳胡建国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常用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387-1389.
    [4] 尚莉莉任开祥 .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60-561.
    [5] 崔琢王淑民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67-68.
    [6] 高慧婕刘超李倩 . 乙型肝炎患者睾丸和附睾组织HBV DNA检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2): 150-152,254.
    [7] 刘琦杨清玲武文娟陈昌杰陈建文马嬿纵帅 . 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50-351.
    [8] 王细宏何世荣黄金保胡义忠 . 池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4): 451-453.
    [9] 李秀义高冬梅潘继文蔡瑜温和 .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6): 804-806.
    [10] 刘传苗李伟赵守松 . 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变异.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665-667.
    [11] 杨志陈兰英周铭周丽霞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77-79.
    [12] 张红云徐瑞芳田怡张志峰刘红张曹庚邓文宗刘雨施燕芬刘海玲孙秀娟 . 乙型肝炎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评估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 479-4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4.017
    [13] 苏智祥张燕军刘爱琴王云梅陈文娟 .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化疗中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8): 1000-10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8.006
    [14] 刘传苗徐葵花 . 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07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298-299.
    [15] 徐葵花张莉陈家盛李伟宋文庆承泽农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4): 438-441.
    [16] 袁军张艳詹颉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2): 1703-17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2.032
    [17] 刘湘云田晓慧 . 医护药责任一体化管理对口服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3): 395-39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3.037
    [18] 张磊刘传苗 . 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干扰素-λ3的水平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6): 743-7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6.010
    [19] 吴取梅赵久法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2): 1604-160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2.010
    [20] 陈继梅施志农田芸 .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关系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58-15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68
  • HTML全文浏览量:  276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3-18

1562例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作者简介: 李霞(1966-),女,安徽六安人,主管检验师.
  • 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 562例非肝炎病区及门诊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清HBV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核心抗体IgG(HBcAb-IgG)和HBcAb-IgM六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837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3.6%;725例为HBVM六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为阳性,总阳性率为46.4%;模式共有18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模式为主。结论: 虽然人们已重视对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但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HBVM六项的血清模式较为复杂,了解这些模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ELISA法对HBV检测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