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应光
, 谢闵
, 赵剑
. 乳腺癌HER-2基因显色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959-961.
|
[2] |
武春燕
, 胡怀远
, 马国栋
, 刘岩
. COX-2、VEGF、cyclinD1在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达及其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22-623.
|
[3] |
孟祥文
, 严怀宁
, 朱敏
, 刘霞
, 高立永
, 仇玮
. 骨肉瘤核因子-B、基质金属蛋白酶9、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270-272.
|
[4] |
刘红丽
, 李胜泽
, 李艳华
, 李允光
. 17-雌二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环氧合酶-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505-508.
|
[5] |
汪强武
, 周蕾
, 王启之
, 于东红
, 胡永全
. 胃癌患者MMP-2、CE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666-668.
|
[6] |
卢灯亮
, 卢林明
, 王文军
. p16和HER-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800-802,805.
|
[7] |
周蕾
. 环氧化酶、舒林酸对胃癌防治作用机制的研究近况.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119-122.
|
[8] |
周国才
, 吴生华
, 姜波健
. 乙酰肝素酶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435-437.
|
[9] |
徐乐荣
, 王启之
, 薛永举
, 娄诗涵
, 刘永涛
, 汪强武
. Greml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0): 1329-133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0.010
|
[10] |
刘杜先
, 刘兰侠
, 张杰东
. GPC-3、CD10、CD147、CD138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对于高分化肝细胞癌与异型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60-16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22
|
[11] |
毕国斌
, 张伊莉
, 郭安河
, 苏玉璇
, 马莉
. Dicer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3): 309-311.
|
[12] |
袁圆
, 年峰
. 胃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309-1311.
|
[13] |
陈德利
, 刘弋
, 刘瑞林
, 姜从桥
, 刘牧林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978-980.
|
[14] |
张立功
, 贾建光
, 金鑫
, 谢波
, 承泽农
, 钱军
. PTEN与P-AK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3): 291-294.
|
[15] |
刘娜
, 王萍
. Smo和Gli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1): 1456-14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1.008
|
[16] |
张成斌
, 燕善军
, 王启之
, 承泽农
, 陶仪声
. survivin基因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649-651,766.
|
[17] |
袁圆
. 乳腺癌扩增基因-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0): 1321-1323.
|
[18] |
罗彦丽
, 于东红
. 幽门螺杆菌及其L型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90-92.
|
[19] |
宣兰兰
, 于东红
. 胃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551-553.
|
[20] |
张庆
, 顾琴龙
. 胃癌转移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691-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