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管俊昌
, 刘勇
, 徐飞
, 夏佩莹
. 金葡菌及其L型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98-100.
|
[2] |
蔡朝阳
, 马筱玲
, 纪冰
, 赵燕
.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1): 9-12.
|
[3] |
胡小冬
, 崔洁
, 唐素兰
, 管俊昌
.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1): 1436-143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1.002
|
[4] |
徐飞
, 夏佩莹
, 管俊昌
. 金葡菌及其L型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16-118.
|
[5] |
林特夫
, 黄谷良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四)——细菌L型的检验和鉴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2): 127-131.
|
[6] |
徐颖
, 石建华
, 项平
. 胰岛素降解酶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426-429.
|
[7] |
黄谷良
, 林特夫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二).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21-225.
|
[8] |
林特夫
, 黄谷良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一).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11-115.
|
[9] |
俞岚
, 汪万英
, 王朝夫
, 姚敏
. 卵巢肿瘤MMP-2、MMP-9及TIMP-2和细菌L型检测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198-201.
|
[10] |
黄谷良
, 林特夫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三)——免疫在L型感染中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1): 1-5.
|
[11] |
刘婷婷
, 李凤云
.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60-461.
|
[12] |
张涛
, 马筱玲
, 戴媛媛
, 鲁怀伟
, 陈多炎
. 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7): 690-692.
|
[13] |
罗彦丽
, 于东红
. 幽门螺杆菌及其L型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90-92.
|
[14] |
宁仁德
, 张先龙
. 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感染侵入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652-655.
|
[15] |
田甜
, 于东红
. 胃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关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14-1216,1219.
|
[16] |
陈登宇
, 刘勇
, 冯锡才
, 夏佩莹
. 革兰阴性菌L型与其原菌内毒素含量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130-131.
|
[17] |
叶松
, 王晓秋
. 耐药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四种检测方法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2): 118-120.
|
[18] |
赵燕
, 马筱玲
, 蔡朝阳
. 不同感染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474-477.
|
[19] |
赵芳芳
.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编码基因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108-109.
|
[20] |
吴勇
, 刘学刚
, 郭嘉诚
, 李慧敏
, 宋伟
, 丁周志
, 王亚明
, 赵武
, 徐家丽
. 野生型及突变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077-1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