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凤
, 夏瑞祥
, 陈秋生
, 游建华
, 钱樱
, 张莉
, 沈志祥
. 多发性骨髓瘤的肾脏病变与临床表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283-285.
|
[2] |
耿英华
, 杨艳丽
, 李骏
, 纪淑仪
. 以口腔病变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4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1): 76-78.
|
[3] |
骆莉莉
, 王欣
.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187-189.
|
[4] |
蒋长顺
, 贺学姣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4): 359-361.
|
[5] |
陶治荣
. TOP输液泵在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18-620.
|
[6] |
吴雅荣
.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2): 1691-169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2.026
|
[7] |
翟云芝
, 张浩然
. 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9): 1134-1135,11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9.004
|
[8] |
吴祥宇
, 刘桂玲
. NLR、PLR和SII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4): 490-4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4.017
|
[9] |
张守永
, 广圣芳
. 多发性骨髓瘤32例骨髓细胞学诊断及分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2): 1391-1392.
|
[10] |
祁真玉
, 张旋
, 于东红
, 柯丽娜
. 睾丸原发NK/T细胞淋巴瘤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107-108.
|
[11] |
芦华莉
, 沈靖
, 王朝夫
. 肠病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6): 650-652.
|
[12] |
吴燕明
, 丁刚
, 丁厚明
.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497-498.
|
[13] |
章再军
, 周倩
, 吴慧
. 乳腺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2): 139-141.
|
[14] |
王卫国
, 马芳
, 王伟伟
, 张夏
, 吴仲峰
, 李玉云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受体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6): 800-8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6.021
|
[15] |
董平
, 李东
, 张凡
, 周琛
, 环亚红
, 贾海涛
.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2): 1623-16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2.027
|
[16] |
李静
, 桂琳
, 金强
, 殷献录
, 刘桂玲
, 姚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液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3): 364-367.
|
[17] |
唐若莹
, 丁宁
, 陶治荣
, 邢香芹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2): 1691-1693.
|
[18] |
郑岚
, 郑浩
, 姚晓玲
, 刘桂玲
, 钟春生
. 细胞毒药物对血液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6): 761-76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6.018
|
[19] |
孙伟
, 王飞
, 朱江
, 靳辉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876-87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13
|
[20] |
赖燕
, 刘稳
. 鼻腔鼻窦淋巴瘤8例误诊原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158-1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