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筝
, 姚金龙
, 吴伟
. 乳腺CT平扫及乳腺导管造影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456-458.
|
[2] |
田岳华
, 曹刚
, 颜广林
. 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72-174.
|
[3] |
陈军
, 徐任璇
. 血浆脑钠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6): 621-624.
|
[4] |
徐从军
, 张雯
. 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6): 738-740.
|
[5] |
钱伟东
, 张丽娜
, 尹亮
, 谢静
. 异己手综合征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681-683.
|
[6] |
冯敏
, 董淮富
. S100B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1): 1396-1399.
|
[7] |
杨彬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464-465.
|
[8] |
杨红
, 杨莹
, 李冬成
. 64排螺旋CT造影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252-12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30
|
[9] |
阳春
. 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患者诊断价值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797-80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30
|
[10] |
马宜传
, 孙景秋
. 脑囊虫病18例MRI的诊断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2): 210-212.
|
[11] |
姚晴宇
, 许著一
, 孙杨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皮质下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 71-72,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1.023
|
[12] |
冯亮
, 王启之
, 任开祥
. 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618-1620.
|
[13] |
解福友
, 邱晓晖
, 章辉庆
. CT诊断Castleman病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4): 495-496.
|
[14] |
马宜传
, 许红
, 陈岩
, 陈宏志
. 64排螺旋CT动态扫描对肾癌亚型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46-6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31
|
[15] |
陈露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959-96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46
|
[16] |
陆志前
, 余翔
, 张敏
, 曹镭
, 诸晓艳
. MSCTA、3D-TOF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52-6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33
|
[17] |
苏贺先
, 于振国
, 张少军
, 娄飞云
, 马骏
. 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20例CT与MRI诊断.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1): 27-28.
|
[18] |
姚金龙
. 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螺旋CT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77-79.
|
[19] |
高志友
. 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CT再认识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1): 1240-1241,1244.
|
[20] |
王要明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及头颅CT特点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6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