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观察

胡丽娜 郑利华

引用本文:
Citation: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观察

    作者简介: 胡丽娜(1974-),女,主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722

Effect of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

  • CLC number: R722

  • 摘要: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10~14天后NBNA恢复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GM1治疗HIE效果确切,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1] 杨小云时花彭万胜张帆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6): 636-638.
    [2] 肖长水陈彩密 .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早期干预在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5): 591-592.
    [3] 王要明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及头颅CT特点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66-167.
    [4] 徐家丽孔平孙琦时花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23-224.
    [5] 戴明红李莉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99-100.
    [6] 王书云刘进龙刘荣兵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的测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2): 206-207.
    [7] 许峰陈红许闽涛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血镁检测及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72-73.
    [8] 刘勇 . 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54-455.
    [9] 蒋晓宏陈爱武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1): 39-41.
    [10] 徐家丽赵武王亚明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233-234.
    [11] 崔雪平 .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91-592.
    [12] 韩旻潘家华李社会郑利华叶晓琴王子斌袁建强孔宪珍高侠 . 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33-635.
    [13] 徐双云徐家丽沈怀云周瑞孔平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8): 669-671.
    [14] 李志奇任颖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g与C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21-522.
    [15] 鲍士荣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gA、IgG、IgM及C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427-428.
    [16] 马晓燕韦红耿松乔陆国云 . 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 1527-15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1.020
    [17] 查会芳 . 新生儿行为测定预测高危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3): 218-219.
    [18] 蔡荣兰 . 头部穴位按摩对高危新生儿行为能力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 112-1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1.036
    [19] 赵开明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05例的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579-580.
    [20] 陈亚男刘丽艳袁涛何学明 .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开颅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0): 1376-13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0.02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55
  • HTML全文浏览量:  343
  • PDF下载量:  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2-18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观察

    作者简介: 胡丽娜(1974-),女,主治医师.
  •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233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10~14天后NBNA恢复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GM1治疗HIE效果确切,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