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29卷  第2期

基础医学
芦笋提取液抑制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研究
夏俊, 陈治文, 胡守芬, 马佳, 陈素莲
2004, 29(2): 95-97.
摘要:
目的: 探讨芦笋提取液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测定A375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375细胞的凋亡诱导及杀伤作用(P<0.01)。结果: 芦笋提取液与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浓度分别为200 mg/ml、400 mg/ml、600 mg/ml和800 mg/ml时,A375细胞的凋亡率及坏死率分别为2.39%、8.85%、8.71%、5.16%和1.65%、1.51%、22.10%、82.80%。结论: 芦笋提取液能显著抑制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且诱导A375细胞总的凋亡率和坏死率与其浓度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
次氯酸钠法孵化猪带绦虫卵的观察
方强, 孙新, 夏惠, 胡守锋
2004, 29(2): 97-98.
摘要:
目的: 观察次氯酸钠作用下猪带绦虫卵的孵化过程。方法: 以1.0%次氯酸钠溶液孵化猪带绦虫虫卵,以显微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猪带绦虫虫卵胚膜被溶解,六钩蚴逸出。结论: 次氯酸钠法孵化猪带绦虫卵的本质是溶解猪带绦虫虫卵胚膜。
抗猪囊尾蚴KD26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建立和特性鉴定
夏惠, 方强, 孙新, 王明丽
2004, 29(2): 99-101.
摘要:
目的: 建立针对猪囊尾蚴KD26抗原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生产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囊虫病免疫保护机制的基础研究和囊虫病临床免疫诊断的应用。方法: 用SDS-PAG E电泳,分离纯化制备猪囊尾蚴KD26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3次,无菌取出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O(比率10:1),在50% PEG (4 000MW)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随后在HT培养液中进行选择性培养、筛选和克隆;常规的中期染色体法分析染色体,单克隆抗体鉴定采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采用ELISA法测定单抗效价并作特异性鉴定。结果: 用常规的有限稀释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了3次筛选和克隆化后,获得了1株杂交瘤XH,染色体数为96,能稳定分泌抗猪囊尾蚴KD26单抗,单抗类型为IgG1,抗体滴度为1:1 000,其与血吸虫、弓形虫、细粒棘球绦虫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株能稳定分泌高滴度抗猪囊尾蚴KD26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研究
赵士弟, 杨卫东, 汪洪涛
2004, 29(2): 101-103.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颈部软组织加压人工通气等方法,制作小白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方法: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并用粗棉线在颈部血管、神经和气管下方绕颈后结扎加压,以脑电波变平作为全脑完全缺血的标志,造成全脑缺血30 min,然后解除结扎、恢复血液灌流60 min;使用微通气量小动物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测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的活性;观察大脑皮质和海马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缺血后数秒钟内脑电波变为一条直线,缺血30 min和再灌60 min内未见恢复。LDH和CPK活性,缺血组和再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组CPK活性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病理检查:缺血30 min,大脑皮质和海马锥体细胞固缩,少数神经元变性,轻度充血、水肿;再灌60 min,上述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 本文建立的改进模型方法简便易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显著,模型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
大鼠失神经支配表情肌NT-3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陈传好, 韩卉, 陈昌杰
2004, 29(2): 104-105.
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基因转染大鼠失神经支配表情肌的情况及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离断大鼠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和颊支后无张力外膜吻合制备面神经损伤模型,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DC-Chol和重组质粒pcDNA3.1(+)-NT-3混匀后注入受损神经处的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内。采用PT-PCR技术检测转基因处肌肉的N T-3表达,并观察NT-3基因转染后大鼠触须活动情况。结果: 经脂质体DC-Chol介导NT-3基因可有效地转染组织并得到表达,大鼠转基因实验侧的触须拂动比对照侧提前开始恢复。结论: 经脂质体介导的外源性N T-3在损伤局部表达并具有促进和加快面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弓形虫病三种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陈兴智, 孙新, 夏惠, 胡守锋
2004, 29(2): 106-108.
摘要:
目的: 观察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培养中的细胞被弓形虫感染的感染率差异,以寻找一种能够提高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的敏感性方法。方法: 以弓形虫速殖子加入分孔培养的Hela细胞和THP-1细胞中,分别用吉姆萨染色、间接荧光(IFA)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三种方法在不同培养时间内检测宿主细胞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感染率。结果: 吉姆萨染色检测平均感染率为22.0‰,IFA检测平均感染率为24.3 ‰,两者均低于FCM检测平均感染率42.0 ‰(P<0.05)。结论: 三种方法中以FCM法检测感染率为最高,I FA法和吉姆萨染色法相似。
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片制作及其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特性
杜金广, 李忠稳, 王熙斌, 唐显玲
2004, 29(2): 108-112.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体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片制作方法,观察其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 channels,BKCa)的特性。方法: 将新鲜分离出的人肠系膜动脉,分离出平滑肌层,经酶解得单个平滑肌细胞。取平滑肌细胞置于含对称性高钾(K+140 mmol/L)浴液中,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其单通道电流,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观察动脉平滑肌细胞三种膜片的制作过程和BKCa的特性。结果: 在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分别形成了细胞贴附式、内面向外式、全细胞记录三种膜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到急性酶分离的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上BKCa通道具有钙敏感性:表现为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通道开放事件数目增加;电压依赖性:表现为随着膜电位的增加,通道开放事件数逐渐增加;电导值大:本实验的电导值为198.6±38.09 pS;应用TEA+为50 mmol/L时通道活动完全阻断。结论: 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上BKCa通道具有钙敏感性、电压依赖性、大电导、TEA+敏感特性。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探讨
庄颖, 赵红, 张玉媛, 马孺林, 韩慧
2004, 29(2): 113-115.
摘要:
目的: 以喂养高胆固醇饲料造成高脂血症(HC)的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大鼠血脂水平及体内过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受基础饲料、高脂饲料及高脂饲料分别添加大豆异黄酮30 mg/kg、90 mg/kg和270 mg/kg处理。实验6周。结果: 高剂量SI显著抑制高脂饲料所致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P<0.01)。SI对进食高脂饲料引起的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升高具有拮抗作用,并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抗氧化活性(P<0.05~P<0.01)。结论: SI对高甘油三酯有降低作用,并能改善高脂所致体内异常的过氧化状态,减轻对机体的过氧化损伤。
10-羟基喜树碱联合热疗对肝癌协同杀伤作用的研究
祝子华, 祝金泉
2004, 29(2): 115-117.
摘要:
目的: 研究10-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有无协同杀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进行细胞培养、传代,实验分成四组:(1)单纯热疗组;(2)单纯HCPT组;(3)热疗与HCPT联合组;(4)对照组,各组分别进行实验,用MTT法测定各组对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单纯热疗显示温度43℃、44.5℃(各30 min)对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P<0.01),而40℃、41.5℃(各30 min)对细胞杀伤作用不明显(P>0.05)。HCPT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1),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P<0.01)。HCPT联合热疗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单纯的HCP T或热疗的作用(P<0.01)。结论: HCPT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耐药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四种检测方法比较
叶松, 王晓秋
2004, 29(2): 118-120.
摘要:
目的: 比较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四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萋-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改良罗氏培养和PCR检测(P<0.05~P<0.005)。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对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率,这也是结核病程缓慢变化、复发、难治的重要原因。
临床医学
心脏黏液瘤的外科治疗
唐震, 刘学刚, 史向前, 王祖义, 刘以尧, 李小军
2004, 29(2): 121-122.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12例心脏黏液瘤通过病史、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瘤体切除。结果: 全组无手术和围术期死亡,随访0.1~6年,未见瘤体复发和远处种植转移,心功能恢复到Ⅰ级(NYHA)。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的最有效方法,心脏黏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
胃黏膜肠化与胃癌组织发生的关系
王益民, 张庆
2004, 29(2): 123-125.
摘要:
目的: 研究肠化的局部型式及不同表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评估68例胃癌和67例对照组胃镜下广泛活检标本的肠化,分析肠化在胃内分布的局部型式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肠化在胃内有四种型式分布:局灶型、幽门为主型、胃体型及弥漫型。结论: 不完全型肠化的出现与肠化的范围有关,从贲门到幽门沿胃弯的不同局部型式不完全肠化,胃癌发生比率明显不同。
老年人结直肠癌62例临床特点分析
秦悦农, 陈健康, 彭炜
2004, 29(2): 125-127.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对2000~2002年收治的62例患者(≥7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ukes C和D期占62.9%(39/62),并发急性肠梗阻者为29.8%(18/62),有并发症者占87.1%(54/62),本组根治性手术占51.6%(32/62)。误诊、迟诊在老年患者中相当普遍,影响预后。结论: 强调重视老年患者的早期症状,建议血常规、大便隐血、直肠指检、结肠镜和CT等规范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能改善临床结果
不同途径给予咪达唑仑临床效果比较
沈亮, 傅维安, 范秋维, 于布为
2004, 29(2): 128-130.
摘要:
目的: 比较静脉、肌肉、滴鼻、舌下四种途径给予咪达唑仑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按不同给药途径随机分成静脉组(V组)、肌肉组(M组)、鼻腔内滴注组(N组)、舌下含服组(S组)。各组依不同途径给予咪达唑仑,观察镇静(OAA/S)程度、BIS指数、VAS评分及记忆情况。结果: 镇静(OAA/S)程度:各组达到3级满意率为V、M组70%,N、S组30%。BIS值:V、M、N、S组分别在用药后5 min、25 min、35 min、35 min逐渐下降,BIS值分别维持在84.3±2.17、89.9±1.23、91.1±0.84、91.3±0.61水平。VA S评分:V、M、N组在用药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遗忘情况:V、M、N、S组产生完全遗忘的百分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四种途径给予咪达唑仑50 μg/kg,V、M组产生的临床效果优于N、S组。
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13例分析
张平, 张先山
2004, 29(2): 130-131.
摘要:
目的: 探讨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对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中,男7例,女6例;年龄16~65岁。病程1~11年。多发肿块3例;单个肿块10例。结论: 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发生于骨旁或关节周围,不累及骨或关节。X线摄片呈特征性的钙化阴影。组织学表现呈多囊性或实质性硬结节;囊壁内衬肉芽组织,囊腔内为无定形的钙盐颗粒。
血清TSGF、CEA、CA242、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徐伟刚, 胡梅齐, 陆群
2004, 29(2): 132-134.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 SG F)、癌胚抗原(CEA)、糖抗原242(CA242)、糖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生化或放免分析法检测23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 SGF、CEA、CA 242、CA19-9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 以单一指标阳性作为诊断标准,TSGF、CEA、CA242、CA19-9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79.24%、31.78%、42.80%、55.51%;特异度分别为82.76%、97.84%、98.71%、92.24%;准确度分别为80.98%、64.53%、70.51%、73.7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25%,特异度为72.41%,准确度为81.41%。结论: 血清TSGF、CEA、CA242、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肾功能衰竭红细胞CD35、CD44s、CD58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李莹, 张伊莉, 潘立民, 王恩举, 卞建军, 王海滨
2004, 29(2): 134-135.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红细胞膜表达的免疫分子CD35、CD44s、CD58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完整红细胞膜免疫定量测定法,对50名健康人及30例CRF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CRF患者红细胞膜表达的CD35、CD44s、CD58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01)。透析组较非透析组有所回升。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RF患者红细胞膜表达的CD35、CD44s及CD58明显降低,尤其是CD35(CR1),提示它介导的补体依赖性黏附功能受到损害,可能是CRF易感染的原因之一。
根管治疗牙121例最终被拔除原因分析
秦稼楠, 宁雄越, 曹德菁
2004, 29(2): 136-13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最终被拔除的根管治疗牙的研究,评判其失败的原因。方法: 收集分析121例拔除的根管治疗牙资料,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与修复有关的失败占61.2%,其中主要是冠折。与牙周疾病有关的失败占29.8%。与根管治疗自身有关的失败仅占9.0%。结论: 根管治疗自身的失败虽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平均寿命较短。全冠修复的根管治疗牙比未冠修复的根管治疗牙平均寿命长。
A型肉毒素在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中的应用体会
沈嬿, 戴传昌
2004, 29(2): 138-139.
摘要:
目的: 观察A型肉毒素治疗面部皱纹的美容效果。方法: 对以美容为首要目的的面部皱纹患者采用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结果: A型肉毒素治疗面部皱纹效果好,创伤小。结论: A型肉毒素治疗面部皱纹安全、有效。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徐世斌, 严中亚, 魏大中, 马冬春
2004, 29(2): 140-142.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42)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8)。所有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7天各测定一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相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EN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均显著缩短(P<0.001),EN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较肠外营养更有效的营养方式,它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T型或L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例分析
董新明
2004, 29(2): 143-144.
摘要:
目的: 探讨T型或L型钢板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997~2002年手术治疗18例,均采用T型或L型钢板固定,恢复关节面平整,原关节面塌陷下方植入松质骨或人工骨。结果: 随访6~32个月,疗效均满意。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T型或L型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是可行的。
胃电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疗效观察
郑雄, 李健, 王秀玲, 陈秋夏
2004, 29(2): 145-147.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胃动力障碍患者胃电起搏治疗前后症状及胃电节律变化情况,以评估胃电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估及胃电图测定。结果: 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有明显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经胃电起搏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0.05%;治疗前后餐前正常慢波节律分别为(41.9±16.9)%和(46.9±21.6)%(P>0.05),治疗前后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分别为(57.5±28.6)%和(78.7±16.6)%(P<0.05)。结论: 胃电起搏治疗短期内能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症状和胃电节律紊乱。
大剂量顺铂和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合甲羟孕酮治疗晚期胃肠腺癌
许杨, 汪济东
2004, 29(2): 147-148.
摘要:
目的: 观察大剂量顺铂(HD-DDP)、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并用甲羟孕酮(MPA)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HD-DDP加5-Fu/CF加MPA治疗晚期胃肠腺癌37例。结果: CR 0例,PR 15例,CR加PR 40.5%;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Ⅱ度以上占24.3%,只有2例BUN升高。结论: HD-DDP加5-Fu/CF加MPA方案治疗晚期胃肠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后牙窝洞修复继发龋危险因素分析
曹德菁, 宁雄越, 秦稼楠
2004, 29(2): 149-151.
摘要:
目的: 分析后牙窝洞修复后继发龋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窝洞修复在一年以上的1 500颗后牙,其中426颗发生继发龋的临床病例,就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继发龋发生与充填时间、充填材料、修复部位及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有明显关系(P<0.005)。结论: 充填时间、充填材料、充填的部位及口腔卫生状况是继发龋可能的危险致病因素。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傅毅, 陈生弟, 马飞月
2004, 29(2): 151-153.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其相关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及性别基本匹配的脑梗死组60例、脑出血组30例、神经系统其他疾病组30例和正常老年人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入选者血浆Hcy浓度,并同时测定血叶酸、维生素B12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Hcy浓度明显高于神经内科其他疾病组和正常老年人组(P<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组和脑出血组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存在负相关。结论: 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相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降低这一危险因素。
电测法与X线牙片法测定牙根管长度的评价
朱丽雅, 陆宇淼, 秦稼楠
2004, 29(2): 154-155.
摘要:
目的: 利用牙片定位评价JUSTY-Ⅱ型全自动根尖定位仪在根管长度测定中的准确性。方法: 使用JUSTY-Ⅱ型全自动根尖定位仪探测130颗根尖的位置,记录测得的根管长度,根管充填试尖时拍摄X线片,测定牙胶尖至根尖的距离。结果: JUSTY-Ⅱ型全自动根尖定位仪与X线片定位比较其误差±0.5 mm内,电测法准确率为87.7%。结论: 根管长度电测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可行性,是一种准确性高、重复性强、减少X线损害、缩短临床椅位工作时间的根管治疗定位手段。
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陆松虹
2004, 29(2): 156-157.
摘要:
目的: 观察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妇科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患者,于L2~3间隙,在联合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手术,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四个时点的MAP、HR、SpO2结果: 麻醉优良率100%,起效时间(8.15±2.2) min,各时点的MAP、SpO2无明显变化(P>0.05),但麻醉后各时点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其余各时点HR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无恶心、呕吐,术后无头痛。结论: 联合椎管内麻醉用药少,起效快,阻滞完善,对循环功能影响小,适用于妇科手术。
儿童脱髓鞘病的临床及头颅磁共振特点(附38例报道)
蒋晓宏, 陆燕芬
2004, 29(2): 158-159.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脱髓鞘病临床及头颅磁共振特点。方法: 对38例儿童脱髓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性硬化2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8例;头颅MRI检查全部异常,表现为白质、基底核、脑干和小脑T1W1等信号、低信号病灶和T2W1高信号病灶。结论: 儿童脱髓鞘病临床表现多样化,MRI可作为早期诊断手段。
阿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水痘56例
陈开泉, 曾瑞华, 柯习川
2004, 29(2): 159-160.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6例,西米替丁每天5~10 mg/kg,阿昔洛韦每天10~15 mg/kg,轻型口服,重型静脉滴注,连用5天;对照组62例,用病毒唑加板蓝根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应用西米替丁与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疗效优越。
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普胸手术术中知晓的影响
张桥
2004, 29(2): 160-161.
摘要:
目的: 评价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对普胸手术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 将34例ASA 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和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结果: 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用量较单纯全麻组低,术中知晓例数较单纯全麻组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普胸手术术中知晓有所增加,应引起重视。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肿瘤10例诊治体会
方文革
2004, 29(2): 162-163.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膀胱部分切除加前列腺摘除8例,膀胱部分切除加膀胱造瘘术1例,全膀胱切除1例。结果: 随访3个月~10年,2例复发,1例死于远处转移,1例死于其它原因,1例仅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前列腺窝、后尿道及切口肿瘤种植。结论: 同期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前列腺摘除或膀胱部分切除加膀胱造瘘术,可达到解除尿路梗阻、降低肿瘤复发的作用。
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现象分析及防治
张晓元
2004, 29(2): 163-164.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产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600例次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结果: 38例低血压均被纠正。结论: 产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透析中超滤量过多、过快造成。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58例临床分析
李成华, 庄严, 沈铁骁
2004, 29(2): 165-166.
摘要:
目的: 介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总结采用malex mesh (Bard补片)、perfix plug (Perfix充填物)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腹股沟疝58例。结果: 58例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局麻患者术后4 h可起床活动,硬膜外麻醉术后1天可起床活动,疼痛轻微,短期内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完全符合生理解剖,具有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无张力、省时、近期疗效满意及复发率低的理想疝修补手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第三产程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彭凤云
2004, 29(2): 166-168.
摘要:
目的: 探讨第三产程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证、无内外科合并症和产科并发症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例,按序列随机设米索组在第三产程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和缩宫素组肌肉注射缩宫素20 I U各50例,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失血量、分娩前后血红蛋白减少和红细胞比容变化、产后出血率、额外加用宫缩剂、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及用药后的副反应。结果: 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n)、额外加用宫缩剂、产后出血量、分娩前后红细胞比容变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娩前后血红蛋白减少量,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后的副反应小。结论: 米索前列醇是防治产后出血安全、高效、简便的方法。
丙泊酚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高敏
2004, 29(2): 168-169.
摘要:
病毒性脑炎48例临床分析
莫国毅
2004, 29(2): 170-171.
摘要:
声带小结、息肉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陈欣
2004, 29(2): 171-171.
摘要:
影像医学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显像的比较
魏然, 王波, 方松涛
2004, 29(2): 172-173.
摘要:
目的: 比较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颈内动脉颅外段的显像。方法: 对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颈内动脉颅外段的超声检查,分别应用B-Flow与CDFI技术。结果: 正常颈内动脉的声像图显示血管内壁清晰,血流回声均匀;CDF I显示颈内动脉近段彩色外溢,而中远段充盈不足,B-Flow组颈内动脉显示长度明显优于CDFI组(P<0.001)。结论: B-Flow较CDFI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显示范围更广,可以弥补CDFI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显像上的不足。
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QT离散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王波, 王晓荣, 方松涛
2004, 29(2): 174-175.
摘要:
目的: 研究QT离散度(QTd)在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时是否随着心肌缺血的诱发而增大。方法: 分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负荷试验前、负荷试验中最高心率时、负荷试验后即刻和2 min的QTd。结果: 冠心病组调搏最高心率时、调搏后即刻及2 min的QTd较调搏前显著增大(P<0.01),而对照组较调搏前无明显增大(P>0.05)。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中QTd增加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指标。
检验医学
抗DNP、Sm、ds-DNA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
张强, 李玉云, 王丽
2004, 29(2): 176-178.
摘要:
目的: 探讨抗DNP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免疫斑点法检测抗ds-DNA抗体,胶乳免疫法检测抗DNP抗体。结果: 57例SLE患者,抗DNP抗体阳性率为73.7%,抗Sm抗体阳性率33.3%,抗ds-DNA抗体阳性率61.4%,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4.7%。结论: 抗DNP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诊断的阳性率;对SLE病情的追踪和预后判定有重要作用;用抗DNP抗体检测代替LEC检测可直接检测血清中的狼疮因子,弥补了因实验条件所致LEC检测阳性率低等缺陷。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与血尿酸关系分析
崔全永
2004, 29(2): 178-17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CI)的发病与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检测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并与4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尿酸值男性(428.76±22.10)μmol/L,女性(380.21±18.35)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血尿酸值男性(396.91±17.30)μmol/L,女性(323.46±16.34)μmol/L,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CI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尿酸增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
大肠埃希菌248株耐药谱分析
张梦兰
2004, 29(2): 180-181.
摘要: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临床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常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2.2%和81.9%;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在50%以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仅为9.5%。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谱的变化,提示临床应在药敏结果指导下合理用药。
临床护理
握拳与非握拳对上肢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的影响
程丽, 陶治荣, 蔡荣兰, 刘晓妹
2004, 29(2): 181-182.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静脉穿刺采用不同配合方式时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80例患者按穿刺点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前臂组(n=40)和手背组(n=40),分别穿刺400次,穿刺时每组均又随机分为握拳配合和非握拳配合两组,观察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 前臂静脉穿刺握拳配合一次成功率为97.4%,高于非握拳配合时的92.8%(P<0.05);手背静脉穿刺非握拳配合一次成功率为96.7%,高于握拳配合时的91.5%(P<0.05)。结论: 前臂静脉穿刺采用握拳配合,手背静脉穿刺采用非握拳配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中药疮疡膏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和评价
闵雅莲, 姚爱丽, 王海韵
2004, 29(2): 182-18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疮疡膏外敷治疗褥疮的疗效,为临床对褥疮进行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随机将40例Ⅱ度褥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应用中药疮疡膏外敷治疗,对照组20例,用75%酒精球清洁周围皮肤,然后用针筒(含生理盐水溶液)涡流式冲洗创面,无菌纱布吸干液体,红外线照射20~30 min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疮疡膏外敷治疗褥疮方法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胃癌术后不同周期化疗呕吐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朱红
2004, 29(2): 183-185.
摘要: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不同周期化疗的呕吐反应,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化疗周期的长短,将胃癌术后患者43例随机分为短周期组(≤3个疗程)和长周期组(>3个疗程),观察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反应。结果: 短周期组的化疗,恶心、呕吐反应的程度较长周期组轻(P<0.05)。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引起的呕吐合理地护理至关重要。
简化水化方案预防顺铂肾毒性105例的护理经验
王小芳, 沈梅竹, 汪济东, 庞东生
2004, 29(2): 185-185.
摘要:
综述
Fas系统与肝移植免疫
黄陈
2004, 29(2): 186-188.
摘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梗死
周德存
2004, 29(2): 188-18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