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30卷  第1期

基础医学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项平, 黄锦桃, 撒亚莲, 刘爱军, 李海标
2005, 30(1): 1-3.
摘要:
目的: 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 分离SD青年大鼠股骨,L-DMEM冲洗骨髓腔,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培养,消化传代纯化细胞。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增殖曲线、克隆形成能力测定,用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vimentin、laminin的表达。结果: 传代的细胞在培养第1~2天为潜伏期,第3~6天是细胞快速增殖期,第6天达高峰,第9天后速度减慢,进入平台期,并且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速度逐渐下降。随传代次数增多,克隆形成能力逐渐下降。第5代以后细胞基本纯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长梭形。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vimentin表达阳性、laminin表达阴性。结论: 本实验方法能有效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且简单易行。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肺癌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夏雪梅, 陈余清, 蔡映云, 李殿明, 胡俊锋, 黄礼年
2005, 30(1): 4-8.
摘要: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A SO DN)对肺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 在脂质体介导下,分别以100 nmol/L、300 nmol/L和500 nmol/L的Survivin A SO DN作用于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和肺腺癌细胞株SPC-A1,于24 h、48 h、72 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 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 NCI-H446和SPC-A1皆表达Survivin基因和蛋白。随着ASODN浓度增加,Survivin mRNA明显下调,其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SODN 500 nmol/L作用72 h时两种细胞Survivin mRNA抑制率分别达62.72%和67.43%;Survivin蛋白表达也有类似的变化;ASODN对两种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随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 Survivin ASODN能够抑制肺癌细胞株Survivin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诱导凋亡的效果也呈剂量、时间依赖性,500 nmol/L的浓度作用72 h效果最佳。
人神经营养素-3全长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陈传好, 陈昌杰, 赵莉
2005, 30(1): 9-11.
摘要:
目的: 扩增人神经营养素-3(human neurotrophin-3,hNT-3)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一个健康成人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编码hNT-3的全长基因,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所得序列与Genbank提供的序列(M61180)对比显示,除hNT-3中第555位碱基由C→T外,余序列同已知序列完全一致,改变的碱基并不影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hNT-3的全长基因,且序列与已知序列高度一致。
As2O3诱导人膀胱癌BIU-87细胞株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夏俊, 陈俊霞, 盛甫秀, 崔秀云
2005, 30(1): 11-13.
摘要: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CellTiter 96 Aqueous One试剂检测BIU-87细胞株增殖活力;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As2O3与BIU-87细胞株生长抑制率之间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P<0.01),I C50为28.92 μmol/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As2O3作用的BIU-87细胞核膜消失,核染色质呈大小不等的小圆形碎片;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30 μmol/L的As2O3处理BIU-87细胞株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增加,凋亡率为47.37%。结论: As2O3能显著抑制BIU-87细胞株增殖;使细胞阻滞在S期,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生长的抑制作用
周继红, 章尧, 孙俊杰, 李伟
2005, 30(1): 14-16.
摘要: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Hcy与ECV-304细胞体外共培养不同时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合成。结果: 显微镜见对照组细胞呈单层鹅卵石样紧密排列,而实验组随Hcy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排列杂乱,聚集成团。低浓度Hcy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5.0、10.0 mmol/L Hcy对细胞生长呈现抑制作用,且两组浓度作用72 h的生长抑制率高于作用48 h (P< 0.01)。5.0、10.0 mmol/L Hcy作用48 h、72 h,3H-TdR掺入抑制率高于相应对照组和低浓度组,且作用72 h的掺入抑制率显著高于48 h (P<0.01)。结论: Hcy对VEC具有直接损伤作用,可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方式抑制ECV-304细胞的生长及DNA的合成。
乳腺癌Ki-67抗原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傅晓艳
2005, 30(1): 17-19.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Ki-67抗原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乳腺癌标本108例,腋淋巴结转移者48例,组织学分级Ⅱ级40例,Ⅲ级68例。S-P法免疫组化染色活检石蜡组织切片。结果: 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其Ki-67过度表达率以及c-erbB-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05和P<0.01);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其Ki-67过度表达率以及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组织学分级Ⅱ级患者(P<0.005和P<0.05);Ki-67过表达的乳腺癌其c-erbB-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Ki-67低表达者(P<0.005)。结论: Ki-67过度表达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短篇报道
喉巨大神经鞘瘤1例
倪军, 于东红
2005, 30(1): 3-3.
摘要:
食管支气管瘘并慢性脓胸手术治疗麻醉处理1例
彭晓东
2005, 30(1): 94-94.
摘要:
临床医学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的解剖学重建
刘泉, 周建生, 潘功平
2005, 30(1): 19-21.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异体前交叉韧带(ACL)修复重建损伤的膝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关节镜的监视下采用经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异体ACL移植解剖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断裂12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术前Lysholm法评估平均60.1±5.8。结果: 12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法评估达90.8±5.2,其中优良率达80%。全组病例无关节粘连、切口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膝关节镜下采用异体ACL解剖学重建ACL,可同时达到解剖学重建和等长重建,损伤小,康复快,疗效肯定,是一种有效的ACL的重建材料。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周为民, 高涌, 符伟国
2005, 30(1): 22-24.
摘要:
目的: 观察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早期临床疗效,并结合文献探讨其治疗方法、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 1例高龄、多合并症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监控下,植入人造血管内支架,对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修复术。结果: 术后复查CT显示人造血管内支架通畅,无移位、扭曲,人造血管内支架外壁与瘤腔间充满血栓,无内漏。腹部搏动性肿块消失。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和恢复快的新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慎重使用。
脉冲振荡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邓静, 陈余清, 卢杨, 王爱华
2005, 30(1): 24-26.
摘要: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特征性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IOS测定50名健康人、110例COPD患者的呼吸阻抗及参数结构图,与传统肺量计法肺功能检测中FEV1/FVC%、FEV1/Pred%等指标比较。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COPD组周边气道阻力和共振频率明显增加,周边电抗下降明显,中心气道阻力部分增加,IOS输出图形有特征性改变。结论: IOS检测可较好的反映出气道阻力尤其是小气道阻力变化和肺顺应性的变化,对COPD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20例CT与MRI诊断
苏贺先, 于振国, 张少军, 娄飞云, 马骏
2005, 30(1): 27-28.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及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方法: 对20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及椎管内各部位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好发于中线结构及其附近间隙;在CT上表现多为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肿块,也可呈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在MRI上信号多为长T1长T2信号,也有呈短T1长T2信号。结论: CT及MRI对无钙化的表皮样囊肿有特征性诊断价值,对有钙化、囊肿内容物溃破侵蚀脑组织的表皮样囊肿诊断尚需仔细斟酌。
结核性脑膜炎40例CT、MRI影像与临床分析
徐葵花, 陈天平, 张莉
2005, 30(1): 29-30.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头颅CT或MRI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中,早期7例,中期17例,晚期16例。影像学表现为:脑池及脑膜异常、脑积水、结核瘤、脑梗死和脑膜钙化等。正规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后,有效33例(82.5%),无效6例(15.0%),病死1例(2.5%)。结论: CT或MRI能较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多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竟雪莹, 戴建
2005, 30(1): 31-33.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病情况、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EH患者,按照WHO的危险分层法将EH患者分成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3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多谱勒对3组EH患者双侧颅外段颈总动脉(CCA)进行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率等指标,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低、中危EH组患者CCA的IM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高危和极高危EH组CCA的IM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现为颈动脉IMT增厚;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EH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4.6%、75.0%和82.4%,与健康对照组(16.7%)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EH危险分层增加而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 颈动脉IMT厚度增加可能是CAS的早期表现;IMT厚度等是超声检查CAS的可靠指标;超声多谱勒能无创、直观动态地了解CAS程度,能为全面评价高血压是否引起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个窗口。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廖圣恺, 徐涛, 卢保全
2005, 30(1): 33-34.
摘要: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52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7天注射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经6~24个月观察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48例(92.3%),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安全、简便,疗效高,疗程短。
OSAHS患者体重指数、肺功能、血气分析、睡眠结构关系探讨
徐圣葆, 王恩举, 肖永龙
2005, 30(1): 35-37.
摘要: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严重程度和体重指数关系以及OSAHS患者严重程度与日间肺功能和日间血气分析、睡眠结构紊乱的关系。方法: 对38例有睡眠打鼾、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患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监测,并在日间予其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 睡眠结构紊乱、微觉醒指数增加及睡眠转换指数增加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白天肺功能、血气分析与患者病情无显著关系,但白天氧分压和体重指数有一定关系。结论: OSAHS患者白天血气分析,肺功能与病情无相关关系,睡眠结构紊乱与病情有关,肥胖程度对OSAHS起预示作用。
2型糖尿病128例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金国玺, 于磊
2005, 30(1): 37-38.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2)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8例DM2患者进行血尿酸(BUA)、血胆固醇、甘油三酯(TG)、血糖、血压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分析。结果: DM2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患者BUA、TG、餐后2h血糖、血压水平及血小板参数中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 DM2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进展与尿酸、血脂、血糖控制水平、血小板功能变化有关。
外伤性肝脏损伤53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张传海, 葛勇胜, 孔琦, 刘文斌
2005, 30(1): 39-40.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脏损伤(肝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53例肝损伤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肝损伤患者,Ⅰ~Ⅱ级46例,Ⅲ~Ⅳ级7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37例。治愈51例,病死2例。结论: 腹腔穿刺、B超或CT检查对肝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Ⅰ~Ⅱ级肝损伤患者可试行非手术治疗。明胶海绵填塞后缝合修补+腹腔引流为Ⅰ~Ⅲ级肝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术及不规则性肝部分切除术可选用于Ⅲ~Ⅳ级肝损伤患者。
大脑半球卒中眼球同向偏视的临床意义
闫子堂
2005, 30(1): 41-42.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卒中眼球同向偏视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有眼球同向偏视和45例无同向偏视的大脑半球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同向偏视组与无同向偏视组相比,入院时发生意识障碍者多,神经功能缺损严重,CT显示病灶范围大,预后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多累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多个脑叶,脑出血多累及基底核区的较大范围。入院时眼球偏视指向病灶侧,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反病灶侧偏视。结论: 眼球同向偏视可作为大脑半球卒中临床定位诊断的依据及评估病情轻重的指标。眼球反病灶侧偏视是因继发中心性脑疝和脑干功能受损引起。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性早期肺性脑病疗效分析
钱朝霞, 高中和
2005, 30(1): 43-45.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老年性早期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分通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低浓度持续吸氧等治疗。通气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选择合适鼻罩,设定参数S/T模式;呼吸频率16次/分,呼气压3~4 cmH2O,吸气压增大至10~15 cmH2O,通气时间3~5天,每天2次,每次4 h。结果: BiPAP呼吸机的治疗成功率93.3%。加用BiPA P呼吸机治疗可明显减轻呼吸肌疲劳,使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改善呼吸困难。结论: 鼻罩BiPAP呼吸机对老年性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患者疗效较好,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陈爱贞, 何丽红
2005, 30(1): 45-46.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70例确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8.57%,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71%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可引起轮状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妊娠巨大儿362例诊断与处理
李红雨
2005, 30(1): 47-49.
摘要:
目的: 探讨近15年来我院巨大儿的发生率及诊断、处理方法。方法: 按每5年一个时间段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2003年362例巨大儿的诊治情况.结果: 巨大儿的发生率由1989~1993年的3.71%上升到1999~2003年的6.27%;由以阴道分娩为主逐渐过渡到剖宫产分娩为主,且产后出血率并未增加,同时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肩难产、死胎呈降低趋势。结论: 巨大儿的发生与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母亲肥胖等因素有关,剖宫产是目前巨大儿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段。
新生儿窒息时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的探讨
刘和福
2005, 30(1): 49-50.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在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预后的参考价值。方法: 无窒息新生儿设为对照组(24例),新生儿窒息组(30例)中分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和非HIE组,分别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PK)及心脏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新生儿窒息组的心肌酶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HIE组中CPK、CK-MB心肌酶活性均高于非HIE组(P<0.05)。结论: 血清CK-MB作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血清CK-MB和CPK活性升高程度对判断新生儿窒息是否合并有HIE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的关系分析
高海军
2005, 30(1): 50-51.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分度与头颅CT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7例新生儿HIE的临床分度与头颅CT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与CT分度符合率轻度18.9%,中度86.4%,重度66.7%。新生儿HIE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的一致性较差(P<0.005)。结论: HIE是多因素致病,以窒息为首要病因,宫内窘迫所致的HIE引起的脑损伤较出生时窒息重。
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静脉溶栓治疗
倪良宏, 郭劲松, 唐军建, 马宁
2005, 30(1): 52-53.
摘要:
目的: 总结44例47条下肢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静脉溶栓经验。方法: 采用尿激酶或重组链激酶自患肢输入,同时运用肝素静脉滴注维持3天后改皮下注射,7天为一疗程,用药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结果: 42例45条下肢肿胀消退,2例无明显效果。随访31例,造影通畅25例,4例狭窄>50%,1例深静脉节段显影,1例深静脉未显影。8例治疗过程中有手术创面出血,药物减量后好转。无肺动脉栓塞。结论: 外科术后下肢DVT,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尸体肾移植14例临床分析
范其兵
2005, 30(1): 53-54.
摘要:
目的: 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前、术中、术后处理,进一步提高肾移植成功率。方法: 复习文献,回顾分析14例尸体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人/肾均健康存活,2例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而切取移植肾,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严格选择受者和术前充分准备,高质量的取肾和植肾术、合理选用免疫抑制剂及严密的术后监测处理是尸体肾移植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
脂肪肝患者C肽释放试验55例比较分析
邹玲梅
2005, 30(1): 55-56.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 测定16例单纯脂肪肝患者、14名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及19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脂肪肝患者空腹血糖、C肽及服糖后1 h、2 h、3 h C肽和血糖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和单纯脂肪肝患者空腹及服75 g葡萄糖后1 h、2 h C肽值均高于2型糖尿病不合并脂肪肝患者和对照组(P<0.05~P<0.01),血糖浓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存在显著高C肽血症,提示胰岛素抵抗。
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剂量探讨
曹文涛
2005, 30(1): 56-57.
摘要: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时间、剂量、分次效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OUR-QGD型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156例,根据病灶的三维形状确定靶点数目。50%~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90%以上的体积,故借鉴普通放疗的低分割技术照射,每周3次,治疗次数为3~8次,肿瘤周边的分次剂量为3~8 Gy。结果: 治疗结束后1~3个月有120例进行了CT扫描复查。111例有效,有效率为92.5%。结论: 伽玛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如果按照普通放疗的低分割照射的方法给出剂量及分次,可以使伽玛刀治疗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又使肿瘤得到准确的高剂量照射,效果显著、安全。
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
房文祥, 卢峰, 贡凯, 季文迅
2005, 30(1): 58-58.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胸、腰椎体骨折脱位合并脊髓马尾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后路椎板减压、牵引复位、RF内固定和横突间植骨治疗下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马尾神经损伤。结果: 6例患者经6~18个月的随访,效果优良。结论: 椎板减压、牵引复位、RF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是治疗下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马尾神经损伤的优良方法,可有效地整复下胸、腰椎骨折脱位,可彻底解除脊髓马尾神经的压迫,为脊髓马尾神经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脊柱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丙泊酚和芬太尼不同配伍剂量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比较
邵兰
2005, 30(1): 59-60.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配伍剂量芬太尼、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b、c各组芬太尼及丙泊酚剂量分别为1 μg/kg+2 mg/kg、2 μg/kg+1 mg/kg、2 μg/kg+2 mg/kg,d组单用丙泊酚2 mg/kg。各组病例均为50例,分别观察4组患者麻醉后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情况、麻醉追加次数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麻醉后呼吸抑制c组明显高于a、b、d组(P<0.01),d组体动数明显高于a、b、c组(P<0.01),d、b组入睡时间长于a、c组(P<0.01),b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a、d、c组(P<0.01),c组略长于a、d组(P<0.01)。镇痛评分c组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高于d组(P<0.05)。结论: 丙泊酚2 mg/kg+芬太尼1 μg/kg配伍使用,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好,副作用少,可减少追加次数。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46例
李惠娟, 邢树忠, 万林忠, 朱志军
2005, 30(1): 60-61.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5例舌癌、11例颊癌术后缺损即刻采用前臂区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对术后并发皮瓣坏死、血管危象、术后感染等进行分析,对取皮瓣侧手的功能、感觉和握力进行手术前后的观察比较;同时对修复后颊、舌外形、活动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46例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发生血管危象4例(8.70%),其中1例坏死(2.17%),成活率达97.83%,术后感染5例(10.87%);手感觉异常和握力下降分别有3例(各6.52%);舌外形、活动度及颊部皮瓣色泽均满意。结论: 前臂游离皮瓣质地优良,制备方便,成活率高,远期效果好,供区后遗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
输卵管结扎3142例分析
朱清
2005, 30(1): 62-63.
摘要:
肝源性低血糖的临床观察
朱丽君
2005, 30(1): 63-63.
摘要:
祖国医学
加味阳和汤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研究
靳情, 胡东流, 王洪斌
2005, 30(1): 64-66.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阳和汤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加味阳和汤治疗SSc16例,观察SSc患者症状、体征、循环内皮细胞、皮质醇水平等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SSc肿胀硬化、雷诺征等明显好转,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1.25%。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加味阳和汤治疗SSc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中药熏蒸疗法(藤疗)辅治类风湿关节炎42例疗效分析
胡学庚
2005, 30(1): 67-68.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28例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或)慢作用抗风湿药合并矿泉水疗,治疗组42例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或)慢作用抗风湿药合并矿泉水疗加中药熏蒸疗法,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64.2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消化道不适2例,对照组5例。结论: 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或)慢作用抗风湿药合并矿泉水疗加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期有显效。
小针刀治疗颈性头痛512例分析
尹德友, 夏斌, 尹德超
2005, 30(1): 68-69.
摘要:
检验医学
细菌编码方法对非发酵菌的鉴定与分析
陈学民, 马筱玲, 黄尊波, 李华, 濮跃晨, 徐元宏
2005, 30(1): 70-71.
摘要:
目的: 根据非发酵菌新的分类知识,建立细菌鉴定编码,并探讨编码在该类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编的编码与API20NE对97株非发酵菌进行对比鉴定。结果: 两者菌种鉴定符合率为74.2%,菌属鉴定符合率为84.5%。结论: 本编码与API鉴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鉴定成本低廉,可以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
郭博, 马华, 李兴武, 杨清平
2005, 30(1): 72-73.
摘要:
目的: 探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取50份不同科室、病种、性别的患者新鲜抗凝、非抗凝血标本为Ⅰ、Ⅱ组;取50份库存15天以上有效期内的库存血标本为Ⅲ组;取50份保存3~7天的非新鲜血标本(可能被污染)为Ⅳ组,同时用手工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ABO、RhD血型抗原鉴定,比较反应结果及反应强度。结果: Ⅰ、Ⅱ、Ⅲ组标本在ABO、RhD抗原鉴定中,手工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所得结果完全相符(P>0.05),反应强度微柱凝胶法高于试管法;Ⅳ组标本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时微柱凝胶法检出2例假阳性标本,其余48份标本两法鉴定结果完全相符(P>0.05)。结论: 手工微柱凝胶法可代替试管法常规用于ABO、RhD血型抗原鉴定。
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叶志恒, 汪海霞
2005, 30(1): 74-75.
摘要:
目的: 了解肥胖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将肥胖型IGT(体重指数>25)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空腹胰岛素和C肽值,OGTT试验测定餐后2h血糖,DSS糖化血红蛋白仪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MAU组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NAU组(P<0.01)。结论: 糖耐量减低且肥胖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存在与高胰岛素血症和糖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护理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宋丽萍
2005, 30(1): 76-77.
摘要: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33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施行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结果: 围手术期出现吻合口瘘1例,无其它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0个月~5年,生存率1年为81.82%,3年为54.52%,5碾为42.42%。出院后全部病例均无吻合口狭窄,肛门排气、排便基本正常,无吻合口局部肿瘤复发现象。结论: 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加强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手术预后及生活质量。
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及局部反应的护理
余华, 黄士英, 陈付华
2005, 30(1): 77-78.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时并发静脉炎和局部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2例肺癌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及皮肤毒性采用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冰袋外敷,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等方法护理。结果: 患者伤处全部愈合,无瘢痕形成,仅2例有色素沉着。结论: 局部封闭加冰敷可促进化疗药诱发的静脉炎和局部不良反应的恢复。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
杨茹
2005, 30(1): 79-81.
摘要: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47例老年冠心病经冠脉内介入性治疗及护理,除1例出现拔管综合征外,无一例严重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做好PTCA+S的护理尤其重要,更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循环驱动仪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护理观察
韩梅
2005, 30(1): 81-82.
摘要: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使用循环驱动仪对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设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后固定时间测量患肢大腿周径并与健肢比较。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循环驱动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性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2、4、6天患肢与健肢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应用循环驱动仪行辅助治疗,配合积极的护理,疗效明显。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施虹, 范爱华
2005, 30(1): 83-85.
摘要:
目的: 探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8例患者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优质的护理是ASD、VSD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截肢23例患者的护理干预
陆美华
2005, 30(1): 85-86.
摘要:
目的: 总结对截肢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3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术前、术后和康复等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功能锻炼及时有效,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亦是消除患者悲观心态、恢复其自理能力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源动力。
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口腔护理
张梅桂
2005, 30(1): 87-87.
摘要:
综述
槲皮素对细胞凋亡的“干涉”作用
宋传旺
2005, 30(1): 88-89.
摘要:
大豆异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庄颖, 姚荣英
2005, 30(1): 90-92.
摘要:
Sox基因家族的特点及其功能
陈冬生, 程双怀, 聂刘旺
2005, 30(1): 92-9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