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31卷  第1期

基础医学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T细胞NF-κB活性
孙大康, 李柏青
2006, 31(1): 1-4.
摘要:
目的: 建立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化学发光法检测T细胞激活后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方法。方法: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激活T细胞后,提取细胞核蛋白与生物素标记的NF-κB特异性探针结合,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转移至正电荷尼龙膜,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和化学发光底物后用X光胶片显影,检测NF-κB活性。结果: 人PBMC用抗CD3mAB刺激后15min,明显可见NF-κB活化,30min时达高峰,60min时降低。结论: EMSA化学发光法检测转录因子活性是一种较简捷和高灵敏度的技术,可用于检测T细胞活化后NF-κB活性变化。
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基因金属蛋白酶区的克隆及表达
张玉心, 马涛, 陈治文, 夏俊
2006, 31(1): 4-6.
摘要:
目的: 克隆和构建含有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金属蛋白酶区(metallopro teinase dom ain of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conve rting enzyme,TACEmp)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方法: 用RT-PCR方法,从THP-1细胞中扩增出TACEmp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DsbAmut,用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结果: 克隆TACEmp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DsbAmut-TACEmp转化入BL21,IPTG诱导后获得高效表达的TACEmp融合表达蛋白。结论: 利用分子伴侣融合蛋白技术使TACEmp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了高效可溶性表达。
浸水急性冷应激对大鼠脑皮质神经元一氧化氮释放量的影响
高莉, 关宿东, 祝延
2006, 31(1): 7-8.
摘要:
目的: 探讨浸水急性冷应激对大鼠脑皮质神经元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释放量的影响。方法: 将27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为浸水急性冷应激30 min组;C组为浸水急性冷应激60 min组。大脑皮质NO含量使用硝酸酶还原法试剂盒测定。结果: A组大鼠脑皮质NO含量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组大鼠脑皮质NO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一氧化氮在急性冷应激早期或许对脑皮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COX-2、p53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余立权, 李德群, 陶仪声
2006, 31(1): 9-12.
摘要:
目的: 探讨COX-2、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OX-2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织中的COX-2、p53的表达,并用第F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或p53(+)组MVD均显著高于COX-2(-)或p53(-)组(P<0.01),COX-2和p53均阳性时MVD最大(P<0.01)。淋巴结转移组COX-2、p53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和P<0.05)。结论: COX-2、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含药血清作用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对抗结核药物活性的评价
钱中清, 吕静竹, 戴军, 邓学端
2006, 31(1): 12-14.
摘要:
目的: 建立含药血清作用结核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的抗结核杆菌药物活性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在评价抗结核杆菌药物活性中的应用。方法: 以结核杆菌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加入低剂量或高剂量异烟肼给药小鼠的含药血清共同培养数天后,破碎巨噬细胞释放可能仍存活的细菌,体外培养后检查形成的菌落数,评价异烟肼的抗结核活性,并与传统最低抑菌浓度试验进行比较。结果: 培养数天后,低剂量和高剂量异烟肼含药血清组菌落生成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应用含药血清及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可对抗结核药物活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大学生科技园地
多巴胺对低氧高碳酸诱发膈肌疲劳的治疗作用
王相岩, 汪蕊, 陈耀, 赵玉飞
2006, 31(1): 15-17.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巴胺(dopamine,DA)对低氧高碳酸诱发膈肌疲劳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DA组、模型组及模型+DA组。对照组和对照+DA组通氧气(95% O2+5% CO2)作对照,其它两组通低氧高二氧化碳混合气(21% O2,12% CO2,67% N2)4 min复制膈肌疲劳模型,第2、4组各给DA (1 mmol/L),利用MedLab-U/4c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集数据,并分析单收缩力(Pt)、最大强直收缩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t、Po显著降低(P<0.05和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Po显著升高(P<0.05)。予不同频率刺激膈肌时,模型组大鼠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治疗组在高频刺激时肌张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 DA能增强大鼠膈肌收缩功能,对低氧高碳酸所致膈肌疲劳具有治疗作用。
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氧的保护作用
马锐, 徐欢, 杨丽丽, 程亮, 唐云国, 叶云
2006, 31(1): 17-19.
摘要:
目的: 观察刺五加对小鼠急性心肌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 常压缺氧条件下分别观察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和心肌耗氧量;采用夹闭气管法观察小鼠平均心电消失时间。结果: 刺五加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降低心肌耗氧量。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小鼠心肌氧耗,保护缺氧心肌,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临床医学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张晖, 方文涛, 陈文虎
2006, 31(1): 20-23.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指标及1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86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的不同程度分为食管癌切除组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使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VEGF表达。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扩大淋巴结清扫组平均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食管癌切除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癌切除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扩大淋巴结清扫组中,血浆VEGF阳性者平均转移淋巴结组数、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均高于阴性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N分期是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ELISA法测定血浆VEGF在判断食管癌的进展程度及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方面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官建中, 周建生
2006, 31(1): 23-24.
摘要:
目的: 观察1%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对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 常规膝关节注入透明质酸钠,每周1次,每次2 ml,连续5周,并与甲泼尼龙组对照,判定药物的疗效。结果: 治疗5周后,透明质酸钠组总有效率为94.2%,无明显毒副作用,停药1年后88.4%患者无复发。甲泼尼龙组总有效率为91.9%,停药1年后83.8%患者无复发。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透明质酸钠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且疗效持久,无全身毒副作用。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羟喜树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24例
张青川, 朱永献, 关超, 周文生
2006, 31(1): 25-26.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首先去除诱发因素,经尿道电切术后行HCPT膀胱灌注。结果: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8例,复发2例,好转4例。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羟喜树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张莉, 董佳生, 戴传昌, 林晓曦, 王炜
2006, 31(1): 27-29.
摘要:
目的: 改进和完善下腹部横行腹直肌(transverse rectus abdom in is myocutaneous,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式。方法: 将TRAM瓣改进为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的下腹部横行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用于乳房再造4例,并复习文献阐述其优点。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不仅再造了乳房,同时又有腹壁整形的效果,患者满意。结论: 该皮瓣具有TRAM瓣的所有优点,又避免了腹部并发症;DIEP瓣的大小、厚薄、血管蒂的长短应用都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大大拓宽了临床应用范围。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Fas水平变化分析
胡司淦, 蔡鑫, 王本芳, 张宁汝
2006, 31(1): 30-3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 (solubleFas,sFas)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测定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和10例对照组受试者血清sFas的水平,其中ACS组中21例同时应用该方法进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sFa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cTnI升高组(MI)与正常组(UA)血清sFa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sFas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关,可能在易损斑块的破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脾Gaucher病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王萍, 谢群, 承泽农
2006, 31(1): 32-33.
摘要:
目的: 阐明Gaucher病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以提高对脾Gaucher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 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组织形态学观察,特殊染色PA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肝脾肿大,光镜下见Gaucher细胞,PAS阳性反应。结论: 慢性脾肿大患者应考虑本病可能,但要与引起脾肿大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外周血cTnI-mRNA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高增栋, 朱健华, 姚登福, 吴玮
2006, 31(1): 34-37.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 (cTnI)-mRNA在外周血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从外周全血及单个核细胞扩增cTnI-mRNA,同时对照研究外周血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cTnI定性;1例心脏移植标本作病理学观察;20例正常献血标本设为对照组。结果: 电镜观察,可见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所有病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cTnI-mRNA均为阴性,外周全血扩增cTnI-mRNA 14例阳性;对照组单个核细胞及外周全血扩增均为阴性;32例中,酶学检测6例异常,外周血cTnI定性检测5例异常,RT-PCR法检测外周血cTnI-mRNA 14例阳性,RT-PCR的阳性率均高于酶学及cTnI定性检测(P<0.05和P<0.01)。结论: cTnI-mRNA存在于外周血浆;RT-PCR法扩增外周血cTnI-mRNA较酶学、cTnI定性检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
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孙晓玫, 曾毅
2006, 31(1): 38-39.
摘要: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 43例AMI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1、3、7、14、21日记录静息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心电监护和动态心电图,计算QTd并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QTd于24h时显著增大,3天开始下降,后下降速度减慢。卡维地洛组QTd于3日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卡维地洛组心脏事件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34.8%,发生心脏事件的最大QTd为(77.19±10.81) ms (P>0.05),显著高于无心脏事件者(58.15±9.71) ms (P<0.01)。结论: AMI早期存在显著QTd增加。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AMI患者QT离散度。
无负荷试验与脐血流测定评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儿预后
刘文杰, 汤希伟
2006, 31(1): 40-42.
摘要: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及无负荷试验评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围生儿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及多普勒测定脐动脉血流速度,对71例ICP患者(ICP组)及6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 ICP组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峰值比(S/D)与无负荷试验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ICP组的S/D和无负荷试验结果异常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结果正常组(P<0.005)。结论: ICP患者应常规进行S/D测定及无负荷试验,以便及时处理改善围生儿预后。
微波照射配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杨竹梅, 唐红星
2006, 31(1): 42-43.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配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采用微波耳内照射联合β-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用β-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5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的病程与疗效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微波配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SLE患者妊娠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申震, 赵卫东, 吴大保, 张秀英
2006, 31(1): 44-45.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tiple organ dysfunctiong syndrome,MODS)的预防与诊治。方法: 对7例SLE妊娠期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妊娠前已确诊为SLE,5例入院后确诊SLE。孕产妇抢救成功6例,1例放弃治疗,围生儿死亡6例。结论: SLE患者妊娠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对孕产妇及围生儿危害极大,处理的关键是尽早确诊并积极治疗原发病;适时终止妊娠,保护相关脏器功能和全身支持疗法至关重要。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2例
李锋, 张峰, 崔广启, 高修建, 程田坡, 李海见
2006, 31(1): 46-48.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82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输尿管结石1次碎石成功;3例因输尿管口狭窄置镜失败,1例因结石处输尿管扭曲伴息肉形成无法窥见结石,此4例均改为开放手术成功取石。1例发生输尿管穿孔,置双"J"管1.5个月后拔出,3个月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无输尿管狭窄。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损伤小及碎石、排石成功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束庆文, 娄诗金, 刘太平, 疏东升, 汪全红, 潘小龙, 蔡善武, 金小春, 薛刚
2006, 31(1): 48-50.
摘要: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一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天)加左氧氟沙星(200mg,2次/天)加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治疗7天;溃疡患者继用奥美拉唑20 mg,1次/天,3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天)加克拉霉素(250 mg,2次/天)加甲硝唑(400 mg,2次/天),治疗7天;溃疡患者维持治疗同上。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5%、89.1%、92.9%、21.7%和88.9%、80.0%、93.3%、24.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每例根除Hp费用分别为107.82元、130.07元,治疗组根除Hp期望成本比对照组低41.58元。结论: 奥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一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可被作为根除Hp一线治疗的选择。
吻合器在经腹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李成华, 王矛, 庄严, 沈铁骁
2006, 31(1): 51-52.
摘要:
目的: 总结国产管状吻合器在经腹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胃癌经腹做全胃切除,应用国产管状吻合器进行消化道Roux-en-Y吻合术。结果: 57例一次性吻合成功,1例吻合器吻合失败改行剖胸再吻合。无吻合口瘘及出血,术后随访0.5~2年,1例吻合口狭窄。结论: 熟悉国产吻合器性能,操作得当,能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对组织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
女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韩宏华, 陈大顺
2006, 31(1): 53-54.
摘要: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对女性心绞痛诊断的意义。方法: 118例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判断冠心病的阳性指标。同时与心电图、临床表现及男性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冠脉造影阴性率为43.20%,较男性为高(P<0.01),且主要为单支病变。前壁心电图改变阳性率为75.68%,有典型心绞痛表现阳性率为80.00%(36/45)。结论: 女性患者病变相对较轻,临床冠心病误诊率高,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
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患病情况分析
孙向东, 付丽琳
2006, 31(1): 55-56.
摘要:
目的: 分析2004年度我院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检测532名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体检人员中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患病比例分别为18.98%、45.68%、50.38%、28.76%、7.52%和13.35%。结论: 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比例较高。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特点
薛莲, 丁周志, 董淮富
2006, 31(1): 57-5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观察我科确诊为MP感染24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抗MP-IgM抗体检查结果。结果: 241例MP感染中,肺炎160例(66.4%),发热155例,均有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胸部X线肺纹理增多147例(60.9%),其次为两侧支气管肺炎样改变53例(22.0%),有时仅为肺门影增浓24例(10.0%),为大叶性实变影10例(4.1%),合并胸腔积液7例(2.9%)。肺外感染81例(33.6%)。抗MP-IgM抗体于病程4~11天出现,12~27天达高峰。结论: MP感染除肺部感染外,也可引起其他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特点,确诊依赖于抗MP-IgM检查结果。
介入治疗产后出血5例分析
方向东
2006, 31(1): 58-59.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Seldinger技术行双髂内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血供,行子宫动脉栓塞或髂内动脉栓塞。结果: 均获有效止血,无一例复发,并保留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 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是一种疗效可靠的微创方法。
经皮肝门静脉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兰春虎, 王青, 赵玲
2006, 31(1): 60-61.
摘要:
目的: 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的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例,行选择性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结果: 明显扩张迂曲的静脉消失,近期止血效果良好。结论: 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肯定,值得应用。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6例分析
裴亚利
2006, 31(1): 61-62.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及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抢救的方法。方法: 对36例产科诱发的DIC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抗休克,补充血容量,适当使用肝素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输入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及抗纤溶药物,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止血。结果: 36例中24例抢救成功,治愈率66.67%。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去除病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积极对症处理,尽快结束分娩。
颈深丛神经阻滞防治胆囊手术时肩部牵涉痛的临床观察
金向红
2006, 31(1): 63-64.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深丛神经阻滞防治胆囊手术时肩部牵涉痛的效果。方法: 胆囊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选择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麻醉平面测试后,行右颈深丛神经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6 ml;对照组右颈深丛注入0.9%生理盐水6 ml,观察患者肩部疼痛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颈深丛神经阻滞可以防治胆囊手术牵涉痛。
小剂量咪达唑仑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汪建胜, 柯善高, 陶峰, 叶欲峰, 郑磊
2006, 31(1): 64-65.
摘要:
目的: 观察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患者循环、呼吸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择期自愿接受静脉全麻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A组)与常规配方组(B组),每组80例。A组静脉推注(静注)咪达唑仑0.015 mg/kg、芬太尼1μg/kg后,静注丙泊酚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维持量根据临床体征调节。B组仅静注芬太尼1μg/kg后,余用药同A组。记录丙泊酚用量、患者术中反应、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及麻醉前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01),BP和SpO2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插镜时两组均有下降,但A组降幅低于B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无痛胃镜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轻血液动力学改变,对避免术中肢动和知晓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性。
喉癌手术60例临床分析
邹杰, 王凯, 潘成武, 杨家书
2006, 31(1): 66-67.
摘要:
目的: 分析喉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1996~2002年60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其中喉部分切除52例,全喉切除8例。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48例。结果: 60例喉癌有8例术后1~3年复发。6例病死,除8例失访外,其余健在。随访3年生存率为83.3%(50/60),5年生存率为76.7%(46/60)。结论: 根据喉癌的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清创外治糖尿病足60例体会
徐丽英, 奚九一
2006, 31(1): 67-68.
摘要:
胆囊切除术后黄疸20例原因及处理
李培生, 贲大刚, 宣善井
2006, 31(1): 69-70.
摘要: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辛胜利
2006, 31(1): 70-71.
摘要:
复能剂长短程疗法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对比分析
李红兵, 刘二志
2006, 31(1): 71-71.
摘要:
短篇报道
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
江四清, 赵德明
2006, 31(1): 37-37.
摘要:
以阴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盆腔卵黄囊瘤1例
汪向明, 马莉, 蔡兆根, 于东红
2006, 31(1): 110-110.
摘要:
影像医学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周莹, 周胜利, 刘雨成
2006, 31(1): 72-74.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和MRI表现。结果: 19例中瘤灶31个,单发14例,多发5例;其中脑表面12个,室管膜旁13个,脑深部6个。CT检出26个病灶,检出率83.9%。CT表现呈等或稍高密度,19个密度均匀,7个密度不均。MRI检出所有31个病灶,检出率100%。肿瘤MRI表现T1WI信号略低于灰质,T2WI信号与灰质相似,22个信号均匀,9个信号不均。80.6%瘤灶表现为明显实质样强化,16.1%病灶伴脑膜或室管膜强化。占位效应以及瘤周水肿程度大多数为轻到中度。结论: 大多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少数不典型者鉴别困难。
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评价
荣文霞, 颜广林, 张波, 陆武
2006, 31(1): 75-77.
摘要:
目的: 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评价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求。结果: 皮质腺瘤6例,大小、密度中等;皮质腺癌4例,肿块较大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中心有低密度坏死;嗜铬细胞瘤9例,单侧瘤体较大,平扫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强化明显;髓质脂肪瘤3例,低密度的脂肪显示是其特征性CT表现;转移瘤5例,多为肺癌转移,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中等强化;肾上腺囊肿1例,CT值低而均匀,壁薄规则。结论: 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螺旋CT诊断价值
姚金龙
2006, 31(1): 77-79.
摘要: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临床可疑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全部经螺旋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表面遮盖法及CT仿真支气管镜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结果: 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5例:螺旋CT全部直接显示其本身及所在段支气管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间接征象,其中肺气肿11例(伴纵隔移位6例),肺不张1例,纵隔双边影10例,肺炎4例;无异物8例:与临床相符7例;螺旋CT检出率100%,准确率95.65%。结论: 螺旋CT能直接显示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对指导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宫继勇, 田万林
2006, 31(1): 80-82.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晚孕组)、正常非孕妇(正常非孕组)各30例及40例妊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病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含量等指标。结果: 正常晚孕组及妊高病组P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P<0.01),而APTT与正常非孕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病组中,中、重度妊高病患者vWF、GMP-140和TAT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孕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妊高病组中,中、重度妊高病者与正常非孕组比较Fbg、D-dimer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且随病情的发展而更加明显。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妊高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且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对妊高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干、湿化学法检测部分生化项目结果比较
杨萍
2006, 31(1): 83-84.
摘要:
目的: 对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部分生化项目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44例无溶血、无脂浊血标本,分别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上测定8个临床生化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 ALT、AST、ALB、UA和Scr的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P、BUN和TB用两种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1)。结论: 干化学和湿化学两种分析方法对同一项目进行检测时,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定期对不同分析仪结果之间进行比对和校准,是保证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必要措施。
外周血三系细胞同时减少患者的骨髓象特点及其意义
田万林, 宫继勇, 邓蓉
2006, 31(1): 85-86.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BPC)三系同时减少患者的骨髓象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211例外周血三系细胞同时降低的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骨髓象检查能明确病因者196例,其中诊断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者55例(26.4%),各种贫血共107例(50.7%),脾功能亢进18例(8.5%),其它16例(7.6%);另15例骨髓无特殊改变。结论: 外周血三系细胞同时减少的患者应作骨髓象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提高诊断水平。
血尿酸降低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吴学兵, 孙文化, 钱雅琴, 曹云芳
2006, 31(1): 87-8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尿酸降低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同时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肾小管功能有受损,肾小球功能未明显受损伤时,U-β2M升高,并且U-mALB正常时尿酸值才低于两者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血尿酸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预示指标。
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李小宁
2006, 31(1): 88-89.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运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1 448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医院感染前5位的阴性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分别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结论: 为了控制感染和减少细菌耐药,需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郑海燕, 吴子琳, 郑学青, 宋迪
2006, 31(1): 90-92.
摘要: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68例输液患者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主静脉组选择颈外、肘窝及前臂两侧面静脉,分支静脉组选择四肢远端静脉,比较穿刺部位、药物性质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 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4%,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输注含化疗药液体和不含化疗药液体时,主静脉组和分支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3.85%、87.50%和14.29%、58.33%(P<0.01和P<0.05)。静脉条件相同时,含化疗药液组和不含化疗药液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67%和34.62%(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选择主静脉组穿刺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化疗药液对静脉的刺激较大,更易发生静脉炎。静脉留置针能部分取代头皮针,值得在肿瘤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双侧阴股沟皮瓣阴道成形手术期护理体会
张莉华, 江淮芝, 刘丽, 周福琴
2006, 31(1): 93-94.
摘要:
目的: 探讨阴股沟皮瓣阴道成形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同时介绍术前灌肠方法及目的,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操作,以减少术后感染机会,协助医师进行术后皮瓣观察、换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 56例皮瓣均愈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制定护理方案,采取可靠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阴股沟皮瓣阴道成形手术的预后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室间隔缺损围术期护理
任莉
2006, 31(1): 94-95.
摘要: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注意术前病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加强术后临床监测监护措施,合理有效应用药物,保证重要器官功能正常。结果: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7例经严格监护治疗,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应充分了解病理病因,具有精湛的监护水平,敏锐的判断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尿崩症患者禁水试验的监护
任启芳, 徐贵霞, 单新莉
2006, 31(1): 96-97.
摘要:
目的: 通过禁水试验明确患者多饮、多尿的原因。方法: 对8例多饮、多尿患者进行禁水试验前、中、后的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其他临床表现。结果: 5例为垂体性尿崩症;2例为精神性多饮;1例为肾性尿崩症。结论: 通过禁水试验可以明确和鉴别诊断,通过对禁水试验前、中、后的监护可以观察患者的一系列病情变化。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护理体会
单新莉, 徐贵霞, 施冠华
2006, 31(1): 97-98.
摘要: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CTX冲击治疗,治疗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治疗中及治疗后严密观察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水肿情况,并加强对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肝肾功能损伤等毒性反应的观察。结果: 12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严重,4例出现一过性白细胞下降,7例轻度脱发,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好转。结论: 合理有效细致的护理是肾病综合征应用CTX冲击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体会
戴明红, 李莉
2006, 31(1): 99-10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护理。方法: 对87例HIE恢复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儿进行家长宣教、适量喂奶、纯棉衣被入舱,观察患儿情况及出舱后的表现。结果: 85例高压氧治疗顺利,2例因患儿哭闹,家长放弃高压氧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高压氧治疗前认真收集患儿资料,向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治疗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是高压氧治疗顺利的保证。
腭裂修复术后切口的局部系列护理116例分析
徐元花
2006, 31(1): 100-101.
摘要: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术后局部系列护理对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比较腭裂术后308例局部系列护理组和普通口腔护理组切口的Ⅰ、Ⅱ、Ⅲ期愈合比例和鼻腔面感染情况。结果: 局部系列护理组与普通口腔护理组其切口愈合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前者的Ⅰ期愈合率高于后者,Ⅱ期切口愈合低于后者,Ⅲ期愈合两组无明显不同;前者鼻腔面感染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 腭裂术后采用局部系列护理较普通口腔护理能明显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200例整体护理体会
王素侠, 郭琼, 史倩
2006, 31(1): 101-102.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整体护理的要点。方法: 对200例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 大部分患者能够愉快地接受治疗,康复出院;41例有潜在大出血倾向及1例脑转移患者治愈;2例重度骨髓抑制患者,1例抢救成功,另1例因继发感染而死亡。结论: 整体护理考虑患者的身心因素,兼顾家庭、社会经济因素,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综述
神经酰胺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梅传忠
2006, 31(1): 103-105.
摘要: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朱安凯
2006, 31(1): 106-108.
摘要: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编码基因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赵芳芳
2006, 31(1): 108-10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