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32卷  第2期

基础医学
结核杆菌抗原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抑制作用
宋传旺, 葛晓松, 李柏青
2007, 32(2): 127-129.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抗原(Mtb-Ag)对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加Mtb-Ag培养24 h,或用Me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30 min后,Wright-Giemsa染色形态学方法和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与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自发凋亡(55±10)%相比,加入Mtb-Ag (1.125 mg/ml)后,中性粒细胞自发凋亡率(31±3)%明显降低(P<0.01);Mek抑制剂PD98059(50μmol/L)可阻断Mtb-Ag的抑制凋亡作用(P<0.01)。结论: Mtb-Ag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有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涉及Mek-Erk途径。
革兰阴性菌L型与其原菌内毒素含量比较
陈登宇, 刘勇, 冯锡才, 夏佩莹
2007, 32(2): 130-131.
摘要: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菌L型和原菌内毒素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鲎试验,分别检测稳定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及其原菌内毒素含量。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内毒素定性鲎试验检测阳性,定量鲎试验检测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L型内毒素含量分别为原菌内毒素含量的25.1%和36.4%。结论: 革兰阴性菌L型仍能产生内毒素,但其含量较原菌明显减少,是其致病力减弱的原因之一。
舒林酸对胃癌细胞株BGC-823作用的实验研究
周蕾, 于东红, 王萍, 承泽农
2007, 32(2): 132-135.
摘要:
目的: 研究舒林酸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BGC-823加入不同浓度的舒林酸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凋亡形态变化,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DNA片段。结果: 舒林酸可以改变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形态,抑制其生长,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DNA电泳检测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梯状条带。结论: 舒林酸有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并且可能与舒林酸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抑制了环氧合酶-2(COX-2)表达有关。
喉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意义
石莹, 陈素莲, 杨琦, 夏俊, 陈治文
2007, 32(2): 135-13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喉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1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结果: 喉癌组血清IL-18含量为(68.44±39.4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8.47±2.29)pg/ml (P<0.001)。结论: 喉癌患者血清IL-18含量增高,可作为喉癌辅助诊断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对豚鼠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詹晓东, 蒋成义, 张明洁, 王伟
2007, 32(2): 137-139.
摘要:
目的: 探讨豚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在药物性耳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全程)组和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半程)组。观察各种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听觉脑干反应、内耳外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庆大霉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全程组和半程组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高于正常组和庆大霉素组(P<0.05~P<0.01)。L-精氨酸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0.05)。L-精氨酸组内耳外毛细胞仅有散在损失。结论: 一氧化氮一定量升高对内耳毛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升高则对外毛细胞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治疗能降低ABR阈值,减少外毛细胞损害,对耳蜗有保护作用。
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家俊, 李庆文, 王萍, 承泽农
2007, 32(2): 139-141.
摘要: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B)发生、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对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 mRNA在正常的膀胱黏膜中无表达,在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urvivin mRNA在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随TCCB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而增高,在G1、G2和G3级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0.0%、68.2%和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表浅性和浸润性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92.6%,阳性表达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初发和复发TCC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85.7%,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 mRNA高水平表达在TCCB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脾脏功能的变化
高涌, 黄陈, 谈燚, 刘金新, 李宗狂, 刘会春, 崔培元
2007, 32(2): 142-145.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 制备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硬化大鼠模型,采用“二袖套法”进行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前后大鼠外周血细胞数、脾指数、门静脉压力以及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移植前后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肝移植前,肝硬化大鼠外周血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脾脏病理切片示白髓面积缩小(P<0.01),脾小梁面积扩大(P<0.01);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肝移植后,随着时间不断延长,大鼠外周血细胞数均明显回升(P<0.01);脾脏病理切片示白髓面积扩大(P<0.01);脾小梁面积有所缩小(P<0.05);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也有所升高(P<0.01)。结论: 肝硬化大鼠肝移植后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免疫功能异常也得到改善。
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准品的构建
李多杰, 彭开桂, 江浩
2007, 32(2): 146-148.
摘要:
目的: 构建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人疱疹病毒4型)DNA的荧光定量PCR标准品。方法: 用EB病毒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荧光探针,常规PCR法扩增目的片段,将纯化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然后用PCR初筛和测序分析证实目的片段克隆成功,提取重组质粒DNA,纯化质粒并检测260 nm吸光度,确定重组质粒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结果: PCR初筛及测序分析均证实EB病毒DNA重组到PMD-18T载体上。结论: 本试验成功克隆EB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标准品。
临床医学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周为民, 高涌, 余朝文, 聂中林, 卢冉, 李晓强, 宋涛, 刘凤恩
2007, 32(2): 149-152.
摘要:
目的: 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结论: 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术前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
张年庆, 张波, 李雷, 王岗
2007, 32(2): 152-153.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Ⅲ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化疗组、非术前化疗组进行对照研究。术前化疗组,即在根治性手术前行4周CMF方案化疗,1~2周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进行相应治疗;非术前化疗组除术前不予化疗外,其余同术前化疗组。结果: 术前化疗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下降。两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化疗能降低Ⅲ期乳腺癌的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
鼻咽癌放疗面罩固定技术方法的探讨
段诗苗, 江浩
2007, 32(2): 154-155.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两种不同面罩标记法摆位误差值,以确定提高头颈部重复摆位精度的方法。方法: 面罩开窗法和不开窗法各10例,按放疗处方规范摆位,每周在加速器下摄验证片1次,与定位片比较误差大小。结果: 中心点在X轴上偏离值开窗法为(1.25±0.56)mm,不开窗法为(2.67±1.56)mm;中心点在Y轴上偏离值开窗法为(1.32±0.60)mm,不开窗法为(2.91±1.71)mm,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的2、3、4周开窗法中心点在X、Y轴上偏离值均比不开窗法有不同的优势(P<0.05-P<0.01)。结论: 面罩开窗标记法照射野重复性与准确性比面罩不开窗标记法有显著的提高,是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丛状神经纤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吴礼高, 刘德纯
2007, 32(2): 156-158.
摘要:
目的: 探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2例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丛状神经纤维瘤一般在儿童期发病,好发头颈部、四肢和躯干。组织学表现为由Schwann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构成的丛状结构。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以S-100蛋白阳性为主,vimentin、EMA、NSE或NF散在阳性。结论: 丛状神经纤维瘤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认识有助于排查神经纤维瘤病1型。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5例疗效观察
赵玲, 温俊良
2007, 32(2): 158-159.
摘要:
目的: 观察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潘托拉唑组35例和奥美拉唑组30例。分别给予潘托拉唑80 mg、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潘托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6.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潘托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2%)低于奥美拉唑组(26.67%)(P<0.05)。结论: 潘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16例临床分析
梁书增, 周谦让, 程辉, 杨辉
2007, 32(2): 160-161.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切除术后急性胸胃扩张(acute thoracic gastric dilatation,ATGD)的病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1999年4月-2005年8月食管切除术后ATGD 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TGD均发生于食管切除术后5-12天。1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2-49天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其中4周内治愈11例,1例手术治愈,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食管切除术后ATGD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关键在于预防,功能性胸胃扩张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机械性梗阻则必须手术处理。
胸外伤伴多发伤245例临床诊治
郎宇璜
2007, 32(2): 162-164.
摘要:
目的: 探讨胸外伤伴多发伤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45例胸外伤伴多发伤临床诊治结果,合并颅脑外伤62例,腹部损伤63例,骨盆四肢损伤88例,两个以上部位损伤32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4.54±5.35)分。结果: 急诊剖胸手术21例,合并损伤手术132例。全组存活222例,病死23例,病死率9.39%。结论: 胸外伤伴多发伤患者各部位伤在病理生理及诊治上相互影响很大,临床在重点治疗胸部损伤的同时,要注重及时处理合并损伤。
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的应用
陈云飞, 董洪啟, 丁力, 李同海, 姚守国, 丰昕
2007, 32(2): 164-165.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2例剖宫产产妇,应用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产妇麻醉起效快,肌松满意;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术后硬膜外镇痛满意,无头痛并发症。结论: 单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很有价值,但具体实施和管理有其特殊性。
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陆松虹, 王忠云
2007, 32(2): 166-167.
摘要: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 (T2)和插管后2 min (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地尔硫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张曙, 段思源, 张树强
2007, 32(2): 168-169.
摘要:
目的: 观察钙离子阻滞剂地尔硫静脉滴注(静滴)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40例单侧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行颈丛阻滞后15min,A组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B组使用地尔硫10 mg于1min内静脉注射,继以50 mg+5%葡萄糖注射液,以5-8μg·min-1·kg-1持续静滴。记录基础值、颈丛阻滞后5min、15min、30min、60min及术毕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两组在颈丛阻滞后的5min、15min的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1)。B组在使用地尔硫15min后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静滴地尔硫可以明显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高血压患者下肢骨手术后三种镇痛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张静, 吴石华, 张安生, 欧阳帆
2007, 32(2): 170-172.
摘要:
目的: 比较高血压患者下肢骨手术后三种镇痛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ASAⅡ-Ⅲ级,行下肢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n=15)。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负荷量吗啡2 mg,镇痛药液为吗啡0.08 mg/kg+0.75%布比卡因150 mg+氟哌利多2 mg。连续静脉镇痛组(I组):负荷量曲马多100 mg,镇痛药液为芬太尼0.012 mg/kg+曲马多400 mg+氟哌利多2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度2 ml/h。哌替啶镇痛组(D组):遵医嘱必要时肌肉注射哌替啶2 mg/k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有效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比较术后1 h、4 h、8 h、12 h、24 h及48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E、I两组镇痛效果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痛效果差。三组间,E组血流动力学平稳,I组次之,D组不平稳(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下肢骨术后采取连续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31例
张端卫, 冀荣俊, 蒋敏, 王胜利
2007, 32(2): 173-17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31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结果: 30例膀胱肿瘤1次切除,1例较大的多发性膀胱肿瘤分2次切除,随访1-24个月,肿瘤复发8例。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尿流率测定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疗效评价
佘绍逸, 李彤, 佘璇瑜, 郑晓, 陈葵, 何学军
2007, 32(2): 175-176.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流率测定评价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疗效。方法: 对64例术前未发生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尿流率测定,记录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rate,MFR)、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rate,AFR)、尿流时间(urinary flow time,T)和尿量(urinary output,V)。结果: 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流率测定可作为评价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疗效的客观指标。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
董少军, 吴承志, 刘培明, 魏芳, 王靖东, 吕晓侠, 马锐, 许希海
2007, 32(2): 177-179.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检测入院第1天(d1)、第3-5天(d3-5)、第14天(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进行对照比较。记录患者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d1、d3-5、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d3-5、d14血清IL-2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和P<0.05)。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NIHSS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的水平,抑制卒中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
血管球瘤10例诊断与治疗
卓巍, 秦骥
2007, 32(2): 179-18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0例血管球瘤患者施行血管球瘤切除手术。结果: 10例术后症状均消失,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诊断。平均随访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汪靖, 裘存新, 吴捷华
2007, 32(2): 181-183.
摘要:
目的: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c troponin I,cTnI)水平,探讨血清cTnI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酐(Cr)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8例CHF患者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含量,根据血清cTnI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设对照组20例。所选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血清Cr测定。结果: CHF患者血清cTn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之间血清cT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清cTnI升高组血清Cr水平与血清cTn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TnI含量与血清Cr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CHF患者cTnI含量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分析
徐东卫, 章祥州, 杨蔚, 袁振奋, 许瑾
2007, 32(2): 183-184.
摘要:
目的: 探讨侧颌颈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沿同侧下颌缘设计由颌缘走向颏下的侧颌颈皮瓣,用于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最大皮瓣9 cm×6.5 cm。结果: 3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同侧侧颌颈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形态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侧颌颈部皮瓣血供丰富,解剖层次表浅,手术简单易行,是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小儿川崎病延迟诊断40例分析
计明红, 潘家华
2007, 32(2): 185-186.
摘要:
目的: 寻求减少和避免川崎病早期误诊的可能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早期误诊的40例川崎病门诊或入院时和入院后诊断、综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多见,皮疹、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指趾末端脱皮多于手足硬肿、颈淋巴结大、肛周脱皮,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及低白蛋白血症、低血浆渗透压、低钠血症发生率高。误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药疹、颈淋巴结炎、腹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尿路感染较多,误诊麻疹、链球菌感染综合征、咽结合膜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热惊厥少,院外误诊多。非典型川崎病占32.5%,冠状动脉受累33.33%。结论: 医务人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延迟诊断的关键。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华传曾
2007, 32(2): 187-189.
摘要: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用药组)45例,双歧三联活菌每次4片,每天3次;硝苯地平10 mg,每天3次;对照组43例,双歧三联活菌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22%,高于对照组55.81%(P<0.05)。停药4周内复发率分别为21.62%和4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
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及再造术12例分析
朱乃建, 肖文玮, 李春霞, 杨文劼
2007, 32(2): 189-190.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滑行皮瓣眼睑再造术的可行性。方法: 12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患者据眼睑缺损的大小分别施行不同的眼睑成形术。结果: 12例上下眼睑活动自如,眼睑闭合完全,无并发症。结论: 自体滑行皮瓣修补眼睑大面积缺损,简单、易行,眼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弥补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的创伤。
鼻内镜辅助治疗鼻出血30例疗效分析
王伟, 祖志将
2007, 32(2): 191-192.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以60例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鼻内镜止血组30例,在鼻内镜辅助下治疗鼻出血;对照组30例,以传统方法重新行鼻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鼻内镜治疗组30例中1次即止血成功27例,3例经过2次处理,均治愈;对照组中一次成功止血16例,14例再次出血,其中10例经2次填塞,4例经过3次填塞。结论: 鼻内镜辅助电凝止血定位准确,效果好,止血迅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种方法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疗效观察
李震宇, 孙涛, 华启海, 徐磊
2007, 32(2): 192-193.
摘要:
目的: 探讨徒手注射和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患者3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徒手定位注射BTX-A组(徒手组)与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BTX-A组(肌电组),分别进行BTX-A徒手注射和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于注射前1天和注射后14天用改良Ashworth分度评分评定患者前臂屈肌的痉挛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前臂屈肌痉挛均有明显改善(P<0.01),肌电组疗效明显优于徒手组(P<0.01)。结论: 应用肌电图引导定位进行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能够提高疗效。
11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李雅立, 王艳鸿, 赵杰
2007, 32(2): 194-195.
摘要: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我院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分析2 640份临床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其耐药性资料。结果: 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13株,总检出率为4.2%,其中烧伤创面分泌物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最高达83%,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及亚胺培南敏感率为71.2%;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氯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不敏感,耐药率高达90%以上。结论: 警惕并重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注意病原菌及耐药率的监测,规范抗生素应用,保持敏感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格列美脲与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潘曙升
2007, 32(2): 196-197.
摘要:
目的: 选用格列美脲部分替代胰岛素的治疗方法,比较替代前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例,以口服格列美脲2-4 mg替代晚餐前胰岛素,测定4段血糖(早餐前、早餐后2 h、晚餐前、夜间11时)以观察疗效。结果: 替代前后4段血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波动减少(P<0.05~P<0.01),低血糖发生减少。结论: 格列美脲可部分替代胰岛素且患者血糖波动减小,可减少一次晚餐前胰岛素注射。
新式剖宫产术中儿头娩出困难原因分析与处理
郑燕青
2007, 32(2): 197-198.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儿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84例术中儿头娩出困难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儿头娩出困难以胎头高浮21例,胎头嵌顿17例,胎儿过大、臀位或横位9例;多种因素并存37例。新生儿窒息率14.3%。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困难除与胎头位置有关外,还与麻醉效果、术者手术技巧、经验等多种因素有关;术前应全面了解孕妇情况,预测手术难易程度,制定相应对策,避免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所造成的新生儿窒息、损伤及子宫切口撕裂大出血,迫不得已时可行子宫切除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8例分析
杨维芹
2007, 32(2): 199-2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5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抗感染、消除粘连、宫腔灌注药物为主;中医根据辨证论治,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除温和软坚散结等治则,内服外敷中药。结果: 58例中33例妊娠,妊娠率达56.9%。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见效快,治疗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
李华文, 魏福美
2007, 32(2): 200-201.
摘要: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 鼻内镜下对40例临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36例,有效4例。结论: 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新生儿惊厥51例病因分析
张琍
2007, 32(2): 202-203.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从原发病、发病日龄、惊厥发作类型,分别探讨与病因的关系。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在生后3天内发病,低血钙和感染多在生后7天发病。51例中痊愈32例,好转7例,病死6例,各种原因放弃治疗6例。结论: HIE和ICH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
Leep刀治疗子宫颈疾病63例临床分析
王维玲
2007, 32(2): 203-204.
摘要: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唐桂娥, 桑学梅, 陈子云
2007, 32(2): 204-205.
摘要: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32例临床分析
王学艺
2007, 32(2): 205-206.
摘要:
影像医学
肺部真菌感染62例CT影像分析
刘雨成
2007, 32(2): 207-209.
摘要: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经3次以上痰菌阳性而确诊。结果: 基础疾病包括支气管扩张7例,肺结核11例,肺癌13例,免疫性疾病7例,糖尿病4例,肺囊肿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9例,原因不明6例。CT影像学表现将肺部真菌感染分为4型:曲菌球型19例,实变型1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25例。结论: 结合临床基础病变,影像学能够对肺部真菌感染作出定性诊断。
CT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杨波, 刘浩, 宫鑫, 方东
2007, 32(2): 209-211.
摘要:
目的: 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CT诊断的认识,以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CT资料。结果: 39例中CT准确诊断36例,另外3例梗死区仅发生少量渗血,MRI明确显示梗死后的出血灶,而CT无明显变化。结论: CT扫描能够较准确的显示脑梗死后的出血发生与否、形态及出血量,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可用于监测脑梗死的治疗转归以及合并出血时的及时诊断。
检验医学
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应用
宫继勇, 毕早斌, 田万林
2007, 32(2): 212-2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化学染色法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诊断分型的价值。方法: 骨髓涂片常规瑞氏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POX)、特异性酯酶(CE)、非特异性酯酶(NAE)(即α-醋酸萘酚酯)、糖原(PAS)(即过碘酸雪夫)染色。结果: POX、CE、PAS可区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NAE加氟化钠抑制试验对区分粒系和单核系白血病有重要意义。细胞形态学对AL的确诊率为74.69%,加做细胞化学染色可将诊断率提高到90.1%。结论: 细胞化学染色对AL的确诊分型和鉴别诊断是不可缺少的客观指标,可以明显提高AL的诊断率,且方法稳定,操作简便。
孕妇血清IgG抗A (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张永顶, 陈丽, 李劲松, 丁周志
2007, 32(2): 214-215.
摘要:
目的: 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 (B)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 对154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A (B)效价测定,并行新生儿的血型鉴定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结果: 孕妇血清IgG抗A (B)效价在≤32、64、128、≥256时,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7.69%、13.63%、27.77%和71.42%。结论: 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孕妇血清IgG抗A (B)效价有一定关系。
酶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钠的比较
张海涛, 王玉萍, 郭普
2007, 32(2): 216-218.
摘要:
目的: 比较酶法与离子选择电极法(ion-selective electrodes,ISE)测定血清钾、钠的优缺点。方法: 以定值血清为标样,用酶法及ISE分别测定高、低值钾和钠;同时随机取临床标本50份作对比实验,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精密度显示酶法天内K+、Na+的CV<1.98%,天间K+、Na+的CV<2.26%;线性范围满足于临床;对K+和Na+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污染率酶法为0.66%-1.15%,ISE为1.15%-2.32%。结论: 酶法与ISE可交替检测血清K+、Na+,方便临床,但酶法检测具有简便、精确、快速、重复性及相关性好等特点,用血量少,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腹泻患者120例肠道微生态调查分析
顾筱敏, 潘宇红, 陈敏敏
2007, 32(2): 218-219.
摘要:
目的: 了解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增加临床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重视。方法: 采用粪便涂片染色诊断120例腹泻患者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并回顾性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98例出现菌群失调,与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76例,真菌感染率为10%。引起菌群失调的抗生素主要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结论: 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易被打破,对于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时,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监测。
五河县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分析
孙鹏, 陈桂艳
2007, 32(2): 253-253.
摘要:
护理医学
法洛四联症术后心脏重症监护护理体会
葛树阳
2007, 32(2): 220-222.
摘要: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重症监护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62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术后重症监护期间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成功61例,死亡1例,重症监护期间并发灌注肺5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急性肾衰竭6例。平均心脏重症监护(CICU)(2.4±0.6)天,呼吸机平均使用(8.9±2.7)h。多巴胺平均使用剂量为(6.7±0.2)μg·kg-1·h-1,平均使用(42±3)h。经加强CICU监护及治疗,61例康复出院,1例死于肾衰竭。结论: 加强CICU监护、及时发现并发症是TOF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20例的护理
任立梅, 陈付华
2007, 32(2): 222-223.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护理特点。方法: 总结20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护理资料。结果: 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止血有效率达95%。结论: 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潘丽, 张瑜
2007, 32(2): 224-225.
摘要:
目的: 探讨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54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6例,在产程中吸入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128例,产程中间断吸氧。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的缓解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情况、分娩失血量、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分娩镇痛效果、产程活跃期、产后2 h阴道内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两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方便,可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对产程及母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阴道分娩镇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健康教育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中的应用
任启芳, 王丽, 施冠华, 徐贵霞, 单新莉
2007, 32(2): 226-227.
摘要: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均分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对患者家属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在长效自我管理的认识及掌握程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数、治疗依从性、复发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家属掌握相关知识有明显作用。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产科观察
张瑜, 潘丽
2007, 32(2): 228-229.
摘要:
目的: 探讨为产妇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提高产科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151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一对一”组与常规待产组(对照组),“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组在DouLa的基础上实行一名助产士专门为一名产妇提供全过程(宫口开大2 cm至产后2 h)全方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负责(负责给产妇接生)的服务。结果: “一对一”组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P<0.001),产后出血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而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单开门椎管成形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手术配合
王星星, 肖方
2007, 32(2): 229-230.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手术配合。方法: 注意术前充分准备,配合术者对11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将L2-S1各神经后根分束为3-5束,用神经阈值探测仪检测,将阈值低的亚束切断,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术中根据脊神经的支配区,配合术者做好神经阈值的准确测定,术后掌握搬运要点,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结果: 术后肌张力平均下降Ⅰ-Ⅱ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有效地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搬运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邵素云, 徐静, 周静
2007, 32(2): 231-232.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时缓解疼痛,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结果: 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1例,病死3例。结论: 加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认知水平,缓解疼痛,严密监测血压,可促进其早日康复。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健康教育
朱怀莉
2007, 32(2): 232-233.
摘要:
保鲜袋在男性卧床患者排尿中的应用
徐红艳
2007, 32(2): 234-235.
摘要:
目的: 优选对男性卧床患者较好的接尿方法。方法: 将80例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男用尿袋”和“保鲜袋”为其接尿,对比观察两种接尿方法的成功率及舒适度。结果: 保鲜袋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率、局部皮肤湿疹、包皮内污垢及尿液外漏均明显低于外接尿袋组(P<0.005)。结论: 保鲜袋接尿效果明显优于外接尿袋,值得推广使用。
腭裂患者术后语言训练的康复指导
姚宜
2007, 32(2): 235-236.
摘要:
目的: 观察腭裂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对语言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15例腭裂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前进行语言康复指导,出院后定期复查评价,并根据情况再次给予纠正指导。结果: 经过指导训练,患者语言能力得到长足进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优2例,良8例,中5例。结论: 康复指导对腭裂术后的康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及早地开展康复训练,能明显地改善患者语言状况,为疾病的完全康复奠定基础。
综述
丁酸钠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沈蓉, 于东红
2007, 32(2): 237-239.
摘要:
指(趾)甲变色
张汝芝, 朱文元
2007, 32(2): 239-241.
摘要:
猪囊尾蚴感染与相关细胞因子
王雪梅, 孙新
2007, 32(2): 242-244.
摘要: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肝癌研究中的应用
傅军, 高涌
2007, 32(2): 244-246.
摘要:
体外循环对肺脏的损伤及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武开宏, 刘学刚
2007, 32(2): 246-247.
摘要:
HIV母婴传播抗病毒试剂研究进展
欧阳冰清, 曹云霞
2007, 32(2): 248-249.
摘要:
读者·作者·编者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常见问题及著录原则
李晶
2007, 32(2): 250-253.
摘要:
目的: 分析医学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重要作用以及常见问题,以提高文后参考文献的质量。方法: 结合编辑工作实践,归纳和总结医学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常见问题,并进行修正,提出著录原则。结果: 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中主要存在引用文献陈旧、将间接引用当作直接引用、文献序号与文中角码不相符、外文作者和外文期刊名的缩写不规范、缺文题名以及期刊卷(期)号和书籍的出版项有误等问题。结论: 作者要按照生物医学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国家统一标准进行著录,编审人员严格审核,减少参考文献的差错率,进一步提高论文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