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39卷  第1期

述评
计算医学应对大数据的挑战向临床转化
王震寰
2014, 38(1): 1-2.
摘要:
长期以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提供的知识信息是碎片化的,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来全面真实地理解生命和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领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更全面的生命和疾病信息呈现了出来,如何分析、应用具有高通量高维度特征的海量数据,以更逼近真实的方式理解生命机理和疾病机制,提高疾病预测、临床诊疗和健康维护的水平?可以肯定的是,计算医学与可视化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为该领域提供了一条科学、高效的路径。
计算医学与可视化
基于1H-MRS脑胶质瘤影像病理分区及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的方法学研究
张燕菊, 王震寰, 沈龙山, 李成, 隋东莉
2014, 38(1): 3-6.
摘要: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脑胶质瘤及周边脑组织的病理分区、边界分割及组织差异化的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选取5例拟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术前先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增强后行1H-MRS检查、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根据多种代谢产物水平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及胶质瘤与周边脑组织分区。选取1例胶质瘤扫描数据以Dicom3.0格式导入3D-DoctoR软件,人工分割肿瘤区、坏死区、水肿区、大脑表面,分别以不同颜色标示,以复杂面重建方法对上述结构同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利用1H-MRS对胶质瘤的肿瘤区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大体分区,并且于术前对肿瘤进行的良恶性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成功重建了肿瘤区及周边脑组织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肿瘤的三维形态及在大脑中的空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结论:脑胶质瘤采用1H-MRS的Cho/CR、NAA/CR、NAA/Cho代谢物比值结合常规MRI对胶质瘤诊断及对胶质瘤进行无创性分级、分区是可行的。胶质瘤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展现了肿瘤在活体脑中的三维空间结构及毗邻关系,为脑内占位性病变的重建和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对立体定向外科制定手术入路、介入放射制定放疗计划及医学教学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颞上沟MRI形态学及拐点的立体定位研究
石祖强, 王震寰, 季公俊, 宋永瑞
2014, 38(1): 7-10.
摘要:
目的:探讨大脑颞上沟在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在eFilm2.1工作站中,将获取的29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扫描数据,采用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颞上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颞上沟可出现在Z=-36~48 mm区段的MRI横断层图像上(95%分布于Z=-30~42 mm层面上),并随着层面的上移而沟后移;矢状面上颞上沟分为前部的水平段及后部的升段;在Z=-6~6 mm层面上颞上沟出现明显向后上走行的与颞上沟前部呈较大钝角的拐点,在Z=-21~12 mm的横断面上颞上沟可出现多沟表现(95%分布于Z=-18~9 mm层面上)。结论:本文结果可帮助颞上沟的快速识别和颞上沟周围重要结构的准确定位。
国人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李成, 王震寰, 沈龙山, 隋东莉
2014, 38(1): 11-13.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国人成人活体薄层MR图像的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为临床诊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例健康成人颅脑进行薄层MR扫描,将数据输入3D-DoctoR软件包,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清楚显示大脑外侧裂在整脑中的三维立体形态、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且能在任意方向旋转。结论:大脑外侧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形态学参考,为虚拟手术奠定基础。
大脑岛叶脑沟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平面回归分析
宋永瑞, 盛茂, 李成, 隋东莉, 王震寰
2014, 38(1): 14-18.
摘要:
目的:构建岛叶重要脑沟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30名健康成人颅脑以连合间径(AC-PC)为扫描基线,获得的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后导入Photoshop软件,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获得大脑横断面图像上结构的三维立体坐标值,其中X值和Y值可直接在软件中读取,Z值为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乘以图像层厚的积,分别测量岛叶中央沟最内侧点、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坐标值,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岛叶脑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出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投影的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岛叶中央沟、前、下环岛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各岛沟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岛叶中央沟及前、下环岛沟进行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三维放射治疗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对于揭示位于大脑基底部岛叶及深部区域的发生、发育等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扣带沟内表面的投影散点图和拟合曲线方程及意义
隋东莉, 李成, 赵学影, 陈刘成, 王震寰
2014, 38(1): 19-21.
摘要:
目的:观察扣带沟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投影,分析扣带沟的生长规律;建立扣带沟内表面在矢状面上投影的拟合曲线方程,分析扣带沟形态在个体间的差异程度。方法:筛选扣带沟内表面的数据,利用Excel表格做投影散点图;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求得其在矢状面上的拟合曲线方程。结果:得到扣带沟内表面的二维投影图及矢状面投影的拟合曲线方程。结论:扣带沟的二维投影图能够反映扣带沟的生长规律,同时可间接地反映大脑的发生发育规律;扣带沟的位置具有相对稳定性。
基础医学
3-溴丙酮酸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刘哲, 张媛媛, 张倩文, 钟浩, 孙小锦, 蒋琛琛, 蒋志文, 刘浩
2014, 38(1): 22-25,29.
摘要:
目的:研究3-溴丙酮酸(3-BRPA)联合阿霉素(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3-BRPA 80、160、320mol/L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18 h后,测定其对细胞内ATP的影响;分别用3-BRPA 10、20、40、80、160mol/L和ADM 0.75、1.5、3、6、12mol/L,以及3-BRPA 80mol/L与ADM 0.75、1.5、3、6、12mol/L合用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情况;3-BRPA 80mol/L组、ADM0.75mol/L组以及3-BRPA 80mol/L与ADM 0.75mol/L合用组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后,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3-BRPA 16mol/L、ADM 0.2mol/L以及3-BRPA 16mol/L与ADM0.2mol/L合用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5 d后观察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3-BRP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 ATP的生成有抑制作用;3-BRPA联合ADM后可明显增强ADM的细胞毒性作用;3-BRPA 80mol/L与ADM 0.75mol/L合用组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凋亡率为3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BRPA单用组和ADM单用组(P0.01);3-BRPA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集落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3-BRPA可以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增强ADM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褪黑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潘敏, 宋育林, 许建明, 陈命家
2014, 38(1): 26-29.
摘要: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探讨MT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MT低、中、高剂量组(MT1、MT2和MT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MT1、MT2及MT3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MT各剂量组分别给予MT 2.5、5.0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12周末处死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及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水平。结果:大鼠高脂饮食12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MT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TC、TG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1组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1组和MT2组血清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1组肝匀浆TC及MT1组、MT2组与MT3组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3组肝匀浆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MT各剂量组血清FFA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2、MT3组肝匀浆FF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MT对NAFLD的形成有明显防治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可能与MT降低FFA合成而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PXK 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
王信, 陈琳洁, 李志军, 谢津璧, 谢长好, 范小云, 陈静, 王健
2014, 38(1): 30-33,37.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含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PXK结构域(PXK)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PXK MRNA的表达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半定量检测PXKMRNA在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XK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XK MRNA的表达量与抗SmD1抗体的产生呈正相关关系(P0.05);PXK MRNA的表达量与C3、C4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PXK MRNA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研究
方美芳, 王震寰, 沈龙山, 单连强
2014, 38(1): 34-37.
摘要:
目的:探讨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临床应用的扫描参数。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人行头部矢状位DTI,比较不同b值、层厚/层间距、扩散敏感梯度方向3个扫描参数对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对FA图像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中间位b值(b=1000 s/mm²)时FA图像质量最佳,高b值(b=1500 s/mm²)FA图像噪声大,低b值(b=500 s/mm²)FA图像对比度差。层厚/层间距越大,FA图像信噪比越高,但会遗漏细微结构的显示。13个与25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临床实际应用中,胼胝体矢状位DTI的适用扫描参数为b=1000 s/mm²、5 mm/0 mm层厚/层间距、13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的表型及功能变化
石永云
2014, 38(1): 38-40.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pNK细胞)的表型及功能变化,探讨dNK细胞特殊的表型和功能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调节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晚孕胎膜组织及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dNK细胞与pNK细胞表型的差异;免疫磁珠分选dNK细胞与pNK细胞,乳酸脱氢酶法测定其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结果:dNK细胞表面CD16的表达明显低于pNK细胞(P0.01),NKG2A的表达明显高于pNK细胞(P0.01),NKG2D的表达低于pNK细胞(P0.05);dNK细胞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明显低于pNK细胞(P0.01)。结论:dNK细胞特殊的表型和功能可能是维持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
临床医学
经Retzius间隙穿刺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10例临床应用
刘永莹, 张晓平, 李靓, 谢志红, 徐郑军, 裴亚利, 梅莉
2014, 38(1): 41-42.
摘要:
目的:探讨经Retzius间隙穿刺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患者行耻骨联合上缘腹壁向前庭穿刺,经Retzius间隙引入下端固定有纽扣的牵引线,由腹部上提牵引线并辅以阴道顶压,形成人工阴道。结果:10例患者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阴道长度9~10 cm,阴道黏膜弹性好,色泽正常。结论: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术式简便、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刘春艳, 朱昊平, 余跃天
2014, 38(1): 43-46.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12例急性心力衰竭且行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第1、2、3、5、7、10天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氧合指数、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等。根据患者是否使用RhBNP,分为药物组58例,对照组54例,比较2组患者NT-pRoBNP、氧合指数、无创正压通气时间。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绘制拟合曲线,并分析NT-pRoBNP及氧合指数的单位时间内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药物组患者单位时间内NT-pRoBNP下降水平、氧合指数的上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4,95%CI(1.797,1.910),P0.01]、NT-pRoBNP变化率[OR=1.363,95%CI(1.936,2.358),P0.05]、氧合指数变化率[OR=2.088,95%CI(1.273,1.847),P0.05]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呈相关关系。进一步绘制NT-pRoBNP的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拟合曲线,提示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氧合指数的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拟合曲线亦提示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RhBNP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以较快降低NT-pRoBNP水平,并使氧合指数上升,且缩短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临床疗效快速安全,对于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均有明显作用。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何磊, 孟翔凌, 张长乐, 徐阿曼, 文刚, 彭浩
2014, 38(1): 47-49.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远处转移组15例,无远处转移组46例;行根治性切除41例(根治组),姑息性切除11例(姑息组),剖腹探查9例(剖腹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GE2及健康体检者血的PGE2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PGE2水平在Dukes D期者显著高于Dukes A、B、C期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组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1),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和剖腹组术后PGE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升高是肿瘤源性的,外周血PGE2动态检测可视为判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辅助指标。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对颅脑损伤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朱成, 王淮
2014, 38(1): 50-5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 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王家宁, 张科, 张大鹏
2014, 38(1): 52-54.
摘要: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应用PFNA(29例,PFNA组)与DHS(36例,DHS组)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下地时间均短于DHS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刘成, 汪华学, 邹琪
2014, 38(1): 55-58.
摘要:
目的:观察-3多不饱和脂肪酸(-3 PUFAs)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3 PUFAs组(B组),B组治疗中加用-3 PUFAs。2组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给予能量补充105~125 kJkg-1d-1,其中B组中部分热量由含-3脂肪酸的脂肪乳剂来提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7天监测患者当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并使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肺泡灌洗液中TNF-的表达水平在第4、7天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肺泡灌洗液中IL-6的表达水平在第7天B组显著低于A组(P0.01)。肺泡灌洗液中IL-10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水平在第4、7天B组均低于A组(P0.01)。CRP水平在第2、4、7天B组均低于A组(P0.01)。CD4/CD8比值在第2、4、7天B组均高于A组(P0.01)。结论:-3 PUFAs能够调节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对肺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黄滢芝, 汤步阳, 常琳, 郭法平
2014, 38(1): 58-60.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2型糖尿病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42名(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BPC)、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比较不同MPV的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以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MAU)、血清肌酐(ScR)。结果:2型糖尿病组年龄、FPG、TG、MPV、PDW均高于对照组,而BPC低于对照组(P0.05~P0.01)。2型糖尿病患者MPV11 fl组的PDW、24 h-MAU高于MPV11 fl组,而BPC低于MPV11 fl组(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MPV升高,并且MPV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妊娠期糖尿病新标准的临床应用
周芹红, 梁茂芸, 程宁
2014, 38(1): 61-63.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新标准在临床上的实用性。方法:随机选取800例孕妇作为研究组,孕24周后,按新标准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另随机选取750例孕24周后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先行50 g OGTT,糖筛异常者再行75 g OGTT。结果:研究组孕妇筛查率为97.50%,GDM患病率为6.25%;对照组孕妇筛查率为87.07%,GDM患病率为4.13%。研究组孕妇筛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GDM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筛查新标准的应用,简化了筛查程序,临床应用更方便,筛查率高于传统筛查法,大大降低漏诊率。
不同药物配伍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周海, 张腾云, 吴娴, 王建华
2014, 38(1): 63-65.
摘要: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 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张毅, 高霞, 周玉萍
2014, 38(1): 66-67.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孕妇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A组)和单用依沙吖啶组(B组),各49例。比较2组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宫颈裂伤发生情况。结果:A组均引产成功,B组有3例因先兆子宫破裂改行剖宫产术;2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宫缩发动时宫颈成熟度、胎盘胎膜残留率、宫颈裂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产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8例分析
王武祥
2014, 38(1): 68-69.
摘要: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对采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的58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中,1例因分隔性硬膜下血肿于术中更改手术方式而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余均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术后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手术治疗肺肉瘤样癌22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司益武
2014, 38(1): 70-72.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肺肉瘤样癌(LSC)后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LSC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8例,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合并心包部分切除1例。术后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18.2%和4.5%;单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N分期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LSC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LSC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
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21例临床应用
奚小祥, 吕必宏, 陈瑞, 朱卫东, 何光明, 徐彩霞
2014, 38(1): 72-74.
摘要: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VATS)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VATS行肺癌根治术21例,其中右上肺癌6例,右中肺癌2例,右下肺癌4例;左上肺癌5例,左下肺癌4例,并同时进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21例无一例中转进胸,手术时间90~250 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4 d。随访2~36个月,21例均成活。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胸部CT、ECT均未发现明显复发和转移。结论:VATS肺癌根治术技术可靠,安全、有效,出血少,恢复快。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3例疗效分析
徐瑞芳, 张志锋, 张曹庚, 殷秋炯, 刘红
2014, 38(1): 75-77.
摘要: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B患者53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12个月,53例患者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分为107~109、105~106、104copies/L进行分层,分别观察服药后1、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变化情况。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109、105~106、104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HBV DNA载量下降越明显,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12个月ALT、AST复常率越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对CHB患者HB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56例的诊断价值
顾宇, 任开祥, 王利明, 许杰, 姚运河, 朱波
2014, 38(1): 77-80.
摘要: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
王晓红
2014, 38(1): 81-83.
摘要: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DN者120例随机分为肾炎康复片组(A组)44例,缬沙坦组(B组)41例,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联合给药组(C组)35例,3组患者均连续控制血糖和血压治疗3周以上,分别给予肾炎康复片、氯沙坦及二者联合治疗,连续给药12周。比较3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尿转铁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尿转铁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和B组(P0.0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DN的效果较单一用药治疗效果好,临床上可以安全应用。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分析
张舒龙, 朱勇
2014, 38(1): 83-85.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中,腹腔镜修补术(腔镜组)18例,开腹修补术(开腹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药使用例数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P0.01)。2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钩虫病致贫血26例分析
王坤
2014, 38(1): 85-86.
摘要: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或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在肠道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不但可损伤肠黏膜,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且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重度感染者可产生严重贫血。我国广大农村,除西藏等少数高寒地区外,几乎均有钩虫流行,第二次全国寄生虫感染调查显示我国钩虫平均感染率为6.12%[1]。本文就钩虫病致
医用胶在处理小儿头面部皮肤伤口中的应用
卢迪, 叶桓
2014, 38(1): 87-87.
摘要:
小儿头部跌伤或锐物、钝物撞击常导致头面部皮肤挫裂伤,是外科门急诊的常见病。传统的清创缝合方法虽疗效可靠,但存在因疼痛患儿不配合、伤口瘢痕明显、需二次拆线等弊端。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我科门诊采用福爱乐医用胶对137例小儿头面部伤口行粘合处理,操作方便快捷,效果满意。现作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7例中,男94例,女43例;年龄8个月至14岁。
预防医学
石英砂企业工人的社会网络特征调查
王建军, 贾贤杰, 徐凌忠
2014, 38(1): 88-90,94.
摘要:
目的:了解石英砂企业工人的社会网络现状,以及社会关系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对安徽省凤阳县4个乡镇190名石英砂企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石英砂企业工人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参与问卷调查的工人以男性为主(82.10%),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地工人较多。本地工人、中小型企业工人、女性工人在社会支持情况下寻求家人和朋友帮助的比例均高于流动人口、大型企业工人和男性工人(P0.05~P0.01)。本地工人、初中以上学历工人及大型企业工人对职业病的认知状况均优于外地工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工人及中小型企业工人(P0.05~P0.01)。大型企业职业健康培训和签订合同率均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P0.01)。结论:石英砂企业工人社会网络关系主要来自家人和朋友,可获得的支持主要来自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关系,应对石英砂企业工人加强正式的社会网络支持。
60岁住院患者死亡957例病因分析
沈嬿, 林清华, 崔琢, 黄培英, 瞿芳蕾, 秦晓辉, 黄珈珈
2014, 38(1): 91-94.
摘要:
目的:探讨60岁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老年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网络直报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2年60岁住院死亡患者并经网络直报的957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岁病死病例占同期病死人数的61.54%,男性病死构成明显高于女性。男女病死高峰年龄均在70~79岁。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位于病死类别的前三位。死因排序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死因单病种顺位排列依次为肺部感染、肺癌、冠心病。结论:加强对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社区老年人慢性疾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
刘启玲, 王志忠, 张颖, 张荣强, 张志刚
2014, 38(1): 95-98.
摘要: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回族和汉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探讨慢性病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选取5个老龄化社区,以55岁及以上符合调查标准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拟一般情况和慢性病患病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观察抑郁症状检出率、患病种数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各种慢性病与抑郁状况关系及两民族12种慢性病患病率。结果:社区老年人总体抑郁率为32.85%,其中轻度抑郁率26.43%,中重度抑郁率6.42%。回、汉族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73%和3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77.52%,回、汉族老年人其他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冠心病、其他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其他疾病是否发病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与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种数不同,抑郁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得分与患病种数呈正相关关系(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脑栓塞以外的其他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病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结论:对非常见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也应给予关注,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在加强生理关怀的同时,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怀。
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50岁成年人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
张颉, 李远碧, 李李, 李秀川
2014, 38(1): 99-102.
摘要: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 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影像医学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扩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章辉庆, 邱晓晖, 解福友
2014, 38(1): 103-105.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管扩张病因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检查、手术证实的45例胆管扩张患者的MRCP影像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胆管扩张患者中胆总管结石24例,胆管癌10例(肝门部7例,胆总管3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MRCP对胆管扩张、狭窄部位诊断符合率100.00%,扩张病因诊断符合率93.33%(42/45)。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手段,诊断胆管扩张部位和病因的准确性高,应作为胆管扩张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王京丽
2014, 38(1): 106-107.
摘要:
目的:探讨B超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FP联合B超检查法对1 605名高危群众进行肝癌诊断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检查出15例肝癌患者,其中有9例AFP显示为阳性,6例是通过B超检出。结论:AFP联合B超在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是提高肝癌检出率的最佳途径。
多排螺旋CT诊断闭孔疝影像学分析
郏立志, 梁啸寒, 邱晓晖, 章辉庆
2014, 38(1): 108-109,112.
摘要: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多平面后处理重建(MPR)技术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及继发征象。结果:MSCT检查发现3例疝囊均位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疝出物均为肠管,表现为疝出部位囊性密度影,其中2例肠壁可见增厚、水肿,1例肠壁不厚。结论:MS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技术是闭孔疝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妊娠黄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鉴别
蒋云峰, 马雪敏, 陈会娟, 李申辉
2014, 38(1): 110-112.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黄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相关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2名正常宫内早孕者、30例宫内早孕不全流产者及3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妊娠黄体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与输卵管妊娠比较。结果:超声检出妊娠黄体96个,宫外孕包块34个,声像图上厚壁型黄体囊肿与输卵管妊娠Donut征非常相似,呈现丰富血流环绕和低阻特征;不同点是妊娠黄体与卵巢关系密切,周缘多能检出卵泡,血流来自于卵巢,以环状多见,而输卵管妊娠则相反。结论:超声对妊娠黄体有很高的检出率,正确认识妊娠黄体的声像图变化有助于提高与相关病变的鉴别。
检验医学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及细胞因子检测
曹明杰, 张克昌, 李维春, 陈峰
2014, 38(1): 113-114,117.
摘要: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心肌酶及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患儿血清,其中重症组25例,轻症组47例,对照组2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3、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水平。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中AST、LDH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中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3、TG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重症组、轻症组和对照组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心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对于及时发现重症患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杨萍, 常保超, 邓蓉, 郑晶, 曹雪, 陈卫东
2014, 38(1): 115-117.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DN的关系。方法:选择DN 104例(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0例)和健康对照组38名,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DN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者(P0.01)。Hcy与ScR、TC、TG以及hsCR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DN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Hcy可能参与了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会减少DN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章菊, 叶书来, 周倩, 张昌龙
2014, 38(1): 118-120.
摘要:
目的:探讨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时,各常规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按尿蛋白定性阴性、微量~1+、2+~3+分为A组、B组和C组,另选取3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尿中五种蛋白(IgG、TRF、mALB、1-m、2-m)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血清Cys C采用循环酶法、BUN采用酶法、CR采用苦味酸电极法检测。结果:A、B、C组中各检测指标阳性结果总体有差异(P0.01),A组患者尿IgG、TRF、mALB、2-m和mALB/CR阳性率均低于B组和C组(P0.05),而1-m、Cys C、BUN、CR阳性率均低于C组(P0.05~P0.01);B组和C组各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测指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尿IgG、TRF、2-m、mALB、mALB/CR均有较高的阳性率(P0.05)。结论:当HbA1c阳性而蛋白定性阴性时,相对于其他检测指标,IgG、TRF、mALB、B2-m、mALB/CR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更为敏感、特异,单独及联合检测均能有效筛查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
2012年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谱及其耐药监测
刘爽
2014, 38(1): 120-122.
摘要:
目的:了解六安市中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的769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30.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分别占45.69%、42.24%、8.62%,其他阳性菌占3.45%。检出1例肠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耐药,耐药率为5.0%(1/20)。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8.9%(37/95)和48.6%(52/107)。鲍曼不动杆菌18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7株,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范耐药菌株。结论:2012年六安市中医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
医学教育
我国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优化设置的探讨
白洁, 徐淑秀
2014, 38(1): 123-125.
摘要:
目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专家咨询法(Delphi法),优化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设置。结果:研究结果总认可率为100%,没有符合删除标准的课程,增加了8门课程,且变异系数0.1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428,说明专家意见协同程度较高,最终确定了包括5个课程板块46门课程的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结论:经研究构建的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增加了职业道德、多元文化、跨文化护理、护士心理学、护士用药、护理营养学等课程,弥补了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满足了对护生进行全面培养的课程需求。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现状分析与建设
荣梅生, 明丽娟, 马文静, 耿建, 李玉云, 夏俊
2014, 38(1): 126-128.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方法:从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现状、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勾画出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相关措施和思考,包括实习前引导教育、实习基地评价制度、情感交流与沟通、实习生奖惩制度、互利互惠机制、岗前培训制度、带教老师考核制度、创新实习基地模式、经费投入等措施。结论: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现状分析,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对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践带教质量和实习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与方法
一种简便高效制备伯氏疟原虫蛋白的实验方法
刘从森, 陈勇, 朱玲玉, 唐素兰, 管俊昌, 夏惠
2014, 38(1): 129-131.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简便有效的大量制备鼠伯氏疟原虫蛋白的方法。方法:采集伯氏疟原虫感染晚期的大鼠外周血经肝素抗凝,通过白细胞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再使用30%阿拉伯胶溶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含虫红细胞,经皂素溶血,收集纯化的原虫,虫体经超声波破碎后离心,上清液经SDS-PAGE电泳分析。采用蛋白凝胶灰度扫描方法分析蛋白电泳条带的分布。结果:从大鼠含虫外周血可分离制备出大量的可溶性疟原虫蛋白,对大鼠分离的疟原虫可溶性蛋白与小鼠来源的原虫可溶性蛋白比较,两种蛋白的电泳图谱完全相同。结论:利用大鼠模型可简便高效地制备大鼠伯氏疟原虫,结合超声波破碎法可提取足量的可溶性疟原虫蛋白抗原。
护理学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金俐, 王丽, 蒋锦, 朱婷婷, 单芳静
2014, 38(1): 132-134.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以HE为主要临床症状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HE常规护理,干预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即实施提前落实告知义务、心理疏导及安全防范教育、预见性护理评估及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健康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治疗好转率和恶化病死率)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好转21例,恶化病死5例;对照组治疗好转17例,恶化病死14例;干预组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融洽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改善HE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门诊随访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章菊, 周青, 胡钰镔, 彭翠兰, 曹莎, 雷惠
2014, 38(1): 135-137.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RA)门诊随访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110例RA门诊随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药物不良反应、关节功能锻炼、日常生活保健四项预见性护理,分别于随访3、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的负性因素差异及RA病情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6个月的负性因素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3、6个月,观察组心理抑郁状况、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降低了RA患者负性因素影响,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提高了治疗质量。
妇科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李婷婷, 臧季贤, 季爱华
2014, 38(1): 138-139.
摘要:
目的:调查妇科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PCA)的满意度,分析不满意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妇科手术后使用PCA的348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留管时间、管理方法和对活动的影响5个方面,满分为10分。结果:满意度为10分者189例,9分97例,8分26例,7分32例,6分4例,满意度为9.25。不满意因素为镇痛不足32例,PCA泵管理不熟悉48例,恶心、呕吐严重21例,对活动有影响17例,留管24 h内拔除23例。结论:加强术前访视及宣教,全面掌握患者信息,做到剂量个体化,有利于提高PCA满意度。
个案报道
磁敏感加权成像发现发育性静脉异常1例
骆嵩, 杨艳影
2014, 38(1): 140-141.
摘要:
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bnoRmalities,DVAs)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以往由于检查手段等条件的限制,检出率很低,所以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在尸检中可以经常发现,并且所占比例在2%[1]。近年来由于检查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很多无症状患者在偶然检查中被检出DVAs。2012年10月,我院收治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相应检查时发现其存在DVAs,现对该疾病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应用作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