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39卷  第7期

基础医学
重组表达人IDO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李见, 王露, 李玉云
2014, 39(7): 841-845.
摘要: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人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相应引物,从含有人IDO基因的cDNA文库中,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钓取人IDO基因的全长编码区片段。将目的基因与经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pGC-FU进行定向的连接,将产物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并对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及比对分析。重组慢病毒及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 blot 检测IDO-GFP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浓缩液的滴度。结果:成功获取人IDO基因编码区序列,人IDO基因慢病毒转染质粒连接正确;293T细胞中产生慢病毒颗粒;IDO基因在细胞内稳定表达;人IDO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滴度为2×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并包装出高滴度的人IDO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转染目的细胞奠定了实验基础。
半乳糖凝集素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关系
袁媛, 张耀龙, 范宏娟, 宋旭东, 于增荣
2014, 39(7): 846-848.
摘要: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Galectin-3、Her-2表达水平,对于Her-2 2+的组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分析Galectin-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Her-2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年龄及肿瘤大小的乳腺癌组织中Galectin-3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阳性组Galectin-3的阳性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间Galectin-3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Galectin-3阳性率高于Her-2阳性率(P<0.05)。结论:Galectin-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Galectin-3表达情况,有助于对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可能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靶向指标之一。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的影响
刘继松, 赵经纬, 杜娟, 章祥洲, 方勇
2014, 39(7): 849-851.
摘要: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溶痂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用热液烧伤的方法(75℃,8 s)制成背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将烧伤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对照组创面局部外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实验组创面局部外用rhGM-CSF凝胶(100 μg/10 g)。分别于制创后1、3、5、7、10、14和21 d观察2组动物创面情况并摄像;计算不同时相点的溶痂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烧伤后第5~10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溶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烧伤第3~7天,实验组创面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源性rhGM-CSF的应用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创面溶痂,从而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临床医学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孙卫华, 张晓梅, 李晓丽, 时照明, 裴晓艳, 吴道爱
2014, 39(7): 852-85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0名)、单纯糖尿病组(32例)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1例)血浆Hcy和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血浆Hcy和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Hcy和CRP均显著低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cy和CRP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 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减轻体质量、控制血糖、纠正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血压等综合治疗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生化特征比较
周晓燕, 吴霞, 张琦
2014, 39(7): 855-857.
摘要:
目的:探讨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方法:将81例PCOS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非肥胖组(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比较2组患者临床与生化特征。结果:非肥胖组月经正常率为24.49%,肥胖组为5.9%;非肥胖组闭经率8.5%,肥胖组为26.5%;2组月经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组PCOS 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LH/FSH、高密度脂蛋白均高于肥胖组(P<0.05~P<0.01);总睾酮、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肥胖组(P<0.05~P<0.01)。结论:非肥胖的PCOS患者主要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而肥胖的PCOS患者主要表为现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紊乱,临床诊治应个体化。
喉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麻晓峰, 沈晓辉, 俞晨杰, 章宜芬, 钱晓云
2014, 39(7): 858-860.
摘要:
目的:研究喉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E-钙黏附素(ECD)的表达及其在喉癌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ECD在79例喉癌切除标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CD在79例喉癌中阴性表达11例(13.3%),ECD的表达在喉癌患者的各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患者ECD表达阳性率为76.74%,生存患者ECD表达阳性率为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D的分析对于评估临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刘洵洵, 王佐, 范莉莉
2014, 39(7): 861-863.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生儿科住院并需要机械通气的符合VAP诊断标准的7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氨溴索雾化吸入合用广谱抗生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比较2组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片好转时间、血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VAP使用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可加快肺部罗音的消失及胸部X线片的好转(P<0.01 和P<0.05),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P<0.01),2组患儿上机后第6天血WBC和CRP均较上机后第3天明显下降(P<0.01),但2组血WBC及CR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可缩短新生儿VAP的疗程,提高常规治疗的疗效。
糖化血红蛋白结合2点血糖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行性研究
向瑾操, 王燕燕, 黄霄行, 陈俊虎
2014, 39(7): 864-867.
摘要: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结合2点血糖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对妊娠24~28周的孕妇,进行GDM初筛后,对疑似GDM者分别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HbA1c结合2点血糖法检测,评价2种方法的筛检结果及临床意义。结果:若OGTT仅取血2次,则与金标准比较1~2 h 2点法诊断敏感性、符合率均较高(P<0.01);84例疑似GDM患者平均HbA1c水平为(8.73±0.59)%,显著超过正常界值(6%)(P<0.01)。HbA1c结合2点血糖法诊断GDM的结果与单一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1c结合2点血糖法进行鉴别诊断,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4.9%,曲线下面积=0.926(P<0.05);HbA1c结合2点血糖法的社会经济效益及节省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OGTT检测(P<0.01)。结论:HbA1c结合2点血糖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OGTT 4次取血造成孕妇的痛苦,HbA1c应用于产科临床中,可以减少2点取血法引起的漏诊率,可使GDM患者及时得到重视及治疗,大大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
李文梅
2014, 39(7): 867-869.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5 801例妇女临床资料,分析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受检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各年龄段受检者宫颈病变的情况。结果:5 801例中,2 799例未见核异质细胞,2 914例有轻度核异质细胞,88例有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其中45~55岁年龄段受检者检查异常率最高,为1.79%(61/3 413)。80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5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3例发现癌细胞。88例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受检者中,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13例。结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可早期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有利于早期实施干预,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
泰绫在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的应用
蒋成义, 舒继红, 江涛, 王伟, 许亚佳
2014, 39(7): 870-871,874.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止血绫(泰绫)在经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腺样体肥大行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的患者按有无使用泰绫分为使用泰绫组(A组)和未使用泰绫组(B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和手术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较B组减少(P<0.01);A组术后恢复及手术疗效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绫在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具有安全、有效的止血作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渗血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岳晓丽, 代应辉
2014, 39(7): 872-874.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23例采用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B组23例采用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术后随访 6~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后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眼球外形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眼压控制率和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率及眼球萎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确切,不仅能长期有效地控制眼压,而且能很好地保留眼球外观,且术后并发症少。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b期子宫颈腺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郭苏阳, 杨波, 李群
2014, 39(7): 875-878.
摘要: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Ⅱb期子宫颈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Ⅰb2~Ⅱb期子宫颈腺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研究组24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奈达铂化疗1~2个疗程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变化情况及2组患者的术后淋巴结转移、宫旁脉管癌栓、宫颈浸润、出血量、手术时间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新辅助化疗能够使肿瘤体积较化疗前缩小或消失,临床有效率高达70.8%。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0±30)min和(200±3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0±50)ml和(450±50)ml,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分别为37.5%和 70.0%,脉管癌栓发生率分别为25.0%和55.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5%和40.0%,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阴道切缘率分别为0.00%和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手术治疗Ⅰb2~Ⅱb期子宫颈腺癌的临床疗效。
MMP-9、TIM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与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熊海科, 朱自江, 陈学忠, 薛继军, 朱小康, 赵海龙, 郑凤长
2014, 39(7): 879-883.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术后复发或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癌术后存活5年以上而无复发转移组(A组)和术后1年内发生复发转移而病死组(B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病例中的MMP-9、TIMP-2表达情况。结果:MMP-9、TIMP-2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少量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MMP-9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TIMP-2表达在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2表达与MMP-9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MMP-9、TIMP-2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情况与食管癌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联合检测MMP-9、TIMP-2 表达对预测ESCC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价值,可列为手术切除标本的常规检查项目,以指导术后治疗。
直切口小骨瓣开颅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应用44例
梁卫东, 钱令涛, 王永志, 李严, 宁亮
2014, 39(7): 884-885,889.
摘要: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直切口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48 h行头颅CT复查,36例血肿基本全清除,5例少量残留,2例半数残留,1例过半残留。住院期间2例再次出血行二次手术,3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死亡。术后随访6~12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定预后:Ⅰ级16例,Ⅱ级11例,Ⅲ级9例,Ⅳ级4例。结论:直切口小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彻底、继发脑损害小、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可靠。
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良恶性狭窄和食管气管瘘125例临床分析
杜军, 刘晓燕, 丁晓春, 汤海涛
2014, 39(7): 886-889.
摘要: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对良恶性上消化道狭窄和/或食管气管瘘及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5例上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和/或合并食管气管瘘的患者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和主要并发症。结果:良恶性狭窄的吞咽困难、进食困难和食管气管瘘的呛咳症状得到改善,近期疗效达100.00%。主要并发症为疼痛、胃食管反流、支架移位、脱落和食管再狭窄。结论:上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对食管气管瘘的封堵效果也很好。并发症处理后大部分能够得到缓解。
PTEN和Notc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孙刚, 江永强, 祁真玉
2014, 39(7): 890-892,896.
摘要: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和Notch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和30例癌旁非肿瘤性组织PTEN和Notch1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58.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6.7%(P<0.01),且在分化程度、Dukes临床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Notch1的阳性率为45.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6.7%(P<0.05),且在分化程度、Dukes临床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与Notch1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与Notch1的表达失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PTEN和Notch1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为早期发现和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安徽省皖南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和K-ras基因突变的调查
沈丽娟, 吴平平, 钟芳芳, 倪勇, 王朝圣, 孙雪松
2014, 39(7): 893-896.
摘要:
目的:调查安徽省皖南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主要基因突变。方法:收集PTC石蜡包埋组织33例,进行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BRAF)中的缬氨酸(V)被谷氨酸(E)替代(V600E)和K-ras基因的12和13密码子基因突变。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结果:33例样本中有13例检测出BRAF基因V600E突变,突变率39.4%;而K-ras基因的12和13密码子没有发现突变;BRAF基因V600E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无关;BRAF基因突变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基因非突变患者(P<0.05~P<0.01),基因突变患者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非突变患者(P<0.01),而两者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基因V600E突变是皖南地区PTC患者的高发基因突变。
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微创拔除术的临床应用
孙田力, 吴白龙, 方梅
2014, 39(7): 897-899.
摘要: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指导上颌埋伏牙微创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MSCT三维重建引导下采用微创拔除术拔除上颌埋伏牙5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锤击法拔除上颌埋伏牙的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拔牙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9.5±5.5)min,对照组为(35.5±8.5)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术后疼痛,术后肿胀程度及邻牙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MSCT三维重建可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地观察埋伏牙在颌骨内的三维空间位置,直观、准确地判断埋伏牙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准确定位下微创拔除上颌埋伏牙可以精确手术进路,缩短拔牙时间,明显减小损伤及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和田地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复发患者的特点分析
阿斯亚·买买提明, 阿依努尔·木合塔尔, 阿达莱提·夏吾东, 热孜完古丽·艾热提, 金国玺
2014, 39(7): 900-902.
摘要: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复发患者的特点和原因。方法:分析和田地区37例维吾尔族和16例汉族DKA复发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入院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BUN)、肌酐、pH值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肌酸激酶(CK)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维吾尔族DKA患者的病程、HbA1c、TG、BUN、CK、pH、CO2CP与汉族DK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维吾尔族DKA患者的酮体转阴时间、pH值恢复正常时间、每天胰岛素用量和住院时间均大于汉族DKA患者(P<0.05~P<0.01)。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差于汉族患者(P<0.01)。结论:维吾尔族的DKA复发患者的病情比汉族更重、恢复更慢。要重视维吾尔族DKA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和田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宣教、饮食指导才能改善和田地区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现状。
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路强, 丁路, 韩正飞
2014, 39(7): 903-906.
摘要: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布比卡因组(A组),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布比卡因7.5 mg+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B组给予布比卡因7.5 mg复合舒芬太尼5 μg+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观察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术后瘙痒、恶心呕吐情况。结果: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升高(P<0.01),2组患者改良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较为安全有效。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
李永蓉, 王慧
2014, 39(7): 906-908.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17例分为2组:A组11例,在超声乳化核块过程中发生后囊膜破裂;B组6例,在注吸皮质和植入人工晶体时发生后囊膜破裂。比较2组术后视力、眼压、瞳孔、人工晶体位置、眼底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玻璃体混浊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低于B组(P<0.01)。术后3个月,A组最佳矫正视力、瞳孔欠圆和眼底黄斑水肿发生率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只要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不会产生其他严重并发症,仍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提高超声乳化手术初学者的信心。
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2001张处方合理性分析
阮璐璐, 杨胜晗
2014, 39(7): 909-911.
摘要:
目的:对含有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的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抽取2013年门诊患者使用乳杆菌阴道用活菌胶囊的处方共2 001张,进行归类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2 001张处方中单用乳杆菌活菌胶囊633张,联合使用其他药物1 368张。不合理处方531张,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345张,无适应证用药186张。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与外用洗剂(阴道冲洗)及口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治疗成本。
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黄迅
2014, 39(7): 912-914.
摘要: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骨折32例中,采用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钢板组);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18例(支架组),其中4例闭合复位后关节面不平整,予以小切口撬拨克氏针固定,术后8~10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活动腕关节。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2组患者在掌倾角和尺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钢板组腕关节掌曲、背伸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与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对早期恢复腕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外固定架,但长期临床疗效两者无差异,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62例疗效分析
魏玮琦
2014, 39(7): 915-917.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真菌性鼻-鼻窦炎62例,CT诊断后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后联合抗生素及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窦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均痊愈,无复发,且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联合抗生素及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微创增隙拔除法在下颌水平埋伏阻生智齿中的临床应用
潘树矿, 方梅
2014, 39(7): 917-919.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颌水平埋伏阻生智齿高速涡轮钻增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水平埋伏阻生智齿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去骨劈冠法进行手术拔除,观察组52例采用高速涡轮钻法。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程度、疼痛程度、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张口受限程度轻、术后疼痛度小(P<0.01);术后对照组出现3例干槽症,观察组无病例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高速涡轮钻法拔除水平埋伏阻生智齿,术后并发症少而轻,可推广应用于临床多种类型埋伏阻生牙。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胃癌手术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李品菲, 史景发, 洪四名
2014, 39(7): 920-92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胃癌手术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20 min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D1组)、0.1 mg/kg(D2组)、0.2 mg/kg(D3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2 ml(N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拔除气管导管前吸痰时(T1)、拔除气管导管时(T2)、拔出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4)的平均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和术后躁动评分,采用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估拔管后5 min时的疼痛程度。结果:D1组T1~T3、D2组T1 和T2、 D3组T1及N组T1 ~T4时患者的MAP均较T0升高(P<0.05~P< 0.01),D1组和N组T1 ~T4、 D2 组和 D3组T1 ~T3时患者的HR均较T0明显加快(P<0.01)。D2组T1 和T2、D3组T1 ~T4时患者的MAP均低于N组(P<0.05~P<0.01),D2组T1 和T3、D3组T1 ~T4时患者的HR均低于N组(P<0.05~P<0.01)。D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D1组、 D2组和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D2组、D3组拔管质量评分均优于N组(P<0.01),且D2组优于D1组(P<0.01);D2组躁动评分优于N组和D1组(P<0.01);拔管后5min时的VRS评分:D1组、 D2组、D3组均优于N组(P<0.05~P<0.01),且D2组、D3组均优于D1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地佐辛可减轻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且0.1 mg/kg地佐辛能有效抑制苏醒期躁动,对呼吸及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疗效比较
陈嘉华, 黄凯, 李朝晖, 陈林建
2014, 39(7): 924-926.
摘要: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分别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合并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2例,其中PVP组58例共83个病椎,行PVP治疗;PKP组54例共75个病椎,行PKP治疗。采用疼痛分级法评估2组术前和术后1 d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病椎高度、病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骨水泥渗漏及是否出现渗血、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112例患者椎体穿刺均成功,术后随访12~24个月;2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年PVP组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至正常的(79.85±4.21)%,PKP组为(95.23±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2例35个椎体,PKP组13例16个椎体,2组未出现渗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分别联合PVP和PKP对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治疗的镇痛效果均较好,并发症均较少,但PKP的复位效果好于PVP,且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程峰, 郑立东, 李家宽
2014, 39(7): 927-929.
摘要: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瘢痕子宫剖宫产66例,随机分为CSEA组和CEA组各33例,观察2种方法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SEA组麻醉后10 min无创动脉血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CEA组麻醉后20 min无创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CSEA组麻醉后10~30 min心率均明显升高(P<0.01),CEA组20~30 min心率也明显升高(P<0.01)。CSEA组的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少于CEA组(P<0.01)。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100.0%,高于CEA组的84.9%(P<0.05)。结论:CSEA具有CEA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对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能达到很满意的麻醉效果。
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12例
姚广东, 王东平, 王锡蓓
2014, 39(7): 930-931,934.
摘要:
目的:探讨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修复骶尾部压疮时,设计以创面下方内侧为蒂的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12例,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3 cm×7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0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延期愈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是一种方法简单、易掌握、效果可靠的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王信伟, 杨云
2014, 39(7): 932-934.
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的变化及表达。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高胆组),选取同期产科住院观察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8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新生儿外周静脉血2 ml,行cTn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检测。结果:高胆组新生儿血清cTnI阳性率为70.0%,肌酸肌酶同工酶阳性率为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组新生儿总胆红素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肌损害,cTnI水平稳定表达,可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以便对心肌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新型胸带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防治中的效果观察
郭磊, 李丽, 杨超
2014, 39(7): 935-936,939.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胸带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女性患者11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术后使用多头胸带加压包扎切口;观察组61例,术后使用新型胸带加压包扎切口。比较2组高张力及低张力皮瓣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低张力皮瓣患者中皮下积液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高张力皮瓣患者中皮下积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胸带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低张力皮瓣患者皮下积液率,对于高张力皮瓣患者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尚待改进。
长效胰岛素在1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分析
周凤燕, 马付坚, 赵爱香
2014, 39(7): 937-939.
摘要: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重组人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MDII)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在1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并发白内障的1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MDII组(n=20)和CSII组(n=20)。MDII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晚22:00时皮下注射联合重组人胰岛素三餐前15 min皮下注射。CSII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胰岛素经胰岛素泵分别持续皮下输注基础量重组人胰岛素及三餐前15 min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三餐前、三餐后2 h血糖、晚睡前22:00时血糖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剂用量、总费用(含胰岛素成本、耗材费用、测血糖费用)、不良事件(低血糖发生次数、针管堵塞次数)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P<0.01),2组治疗前、后的三餐血糖、三餐后2 h血糖、晚睡前22:00时血糖、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堵管次数、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MDII与CSII控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对血糖强化均有效,2组强化效果无明显不同,MDII总费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应用于1型糖尿病围术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275例临床分析
朱世玲, 张爱君, 姚红, 马元岚, 谢彩虹
2014, 39(7): 940-941,944.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275例不孕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宫腹腔镜诊断发现,慢性盆腔炎是导致不孕症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因素、多囊卵巢、子宫疾病等。适合镜下治疗者给予相应的宫腹腔镜手术后,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临近脏器损伤和感染,治疗后随访半年至1年,受孕率52.4%。结论:对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可以直观地一次性完成诊断和治疗,且安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疗效观察
陈敬义, 牛建军
2014, 39(7): 942-944.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采取颅骨牵引,早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其中9例行前路撬拨复位,2例行同期后路解锁复位。术后随访3~12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依脊髓功能损伤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脊髓功能损伤分级标准分别改善1~2级。结论:颅骨牵引结合早期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并可避免因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宫腔镜下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60例
姜迎春
2014, 39(7): 945-946.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老年女性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60例,应用宫腔镜对病情进行诊断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相比较。结果: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为Ⅰ期1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增加为14例,符合率92.85%;术前诊断Ⅱ期11例,术后仍为11例,符合率100.0%。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呈高度相关关系(P<0.01)和高度一致性(P<0.01),在诊断的同时,对于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还可以行宫腔镜下病变切除术。结论:宫腔镜可以作为诊断及治疗老年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
梁彩霞, 王晓凤, 岳磊
2014, 39(7): 947-94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禁食12 h后静脉血浆Hcy水平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分析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22.75±5.1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72±2.82)μmol/L(P<0.01)。急性脑梗死组Hcy升高率为64.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LevelⅢ组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朱峰, 李汉城, 刘晓, 崔中华
2014, 39(7): 949-950.
摘要:
目的:探讨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11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术中行Level Ⅰ、Ⅱ组淋巴结清扫,73例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随访观察不同组淋巴结清扫术后远处转移发生情况。结果:96例患者获得随访36~60个月;其中,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Level Ⅰ、Ⅱ组淋巴结清扫患者中,有6例发生远处转移,分别是肺转移1例、肝转移1例、胸椎转移3例、肺及骨转移1例,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率16.2%;59例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中有1例发生骨转移,发生率1.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影像医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高燕燕, 燕小朋, 汪亚男, 尹正银
2014, 39(7): 951-953.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例脑梗死患者及90名正常人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63.4%,单纯内膜增厚检出率21.9%;55岁以上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55岁以下组(P<0.05)。正常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6.7%;单纯内膜增厚检出率11.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患有高血压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6%,患糖尿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0.0%,同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4.4%,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以55岁以前为关键期,是一种无创、有价值的实用方法。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541例
汪文生
2014, 39(7): 954-95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穿刺体位。方法:回顾性分析541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组患者穿刺方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41例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进针,其中532例采取头高、体低的斜坡位,获取组织满意,每次获取肾组织8~25 mm,9例患者因不同原因而穿刺失败;术后出现肉眼血尿9例,镜下血尿410例。结论:选择斜坡位进针,通过呼吸配合,适当地调整患者肾脏的运动幅度,取得最佳理想穿刺位置,能提高获取肾组织的肾皮质局部厚度。
检验医学
同型半胱氨酸、N端脑钠肽前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王敏, 汪春华, 刘群, 徐转
2014, 39(7): 956-959.
摘要: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natriuretic,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初发和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16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发134例,复发82例,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的Hcy、NT-proBNP、hs-CRP的变化水平,同时对IS初发和复发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初发和复发IS患者的Hcy、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复发组的Hcy、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初发IS组(P<0.01);复发IS组Hcy、NT-proBNP、hs-CRP高于正常范围值患者分别占56.10%、38.06%和74.39%,均显著高于初发IS组的38.06%、26.87%和36.57%(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cy、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升高均是IS初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罹患糖尿病和机体Hcy、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升高均是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患者的Hcy、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复发IS的检测指标水平亦高于初发患者,高水平的Hcy、NT-proBNP、hs-CRP均是IS初、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
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在诊断肝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
孙红, 王凤超, 郭普
2014, 39(7): 960-962.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占总AFP的百分比(AFP-L3/AFP%),探讨两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运用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病理学和影像诊断,将72例患者分为HCC组30例和良性肝病组 42例;对照组26名为体检正常者。使用美国雅培公司i-2000型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3组血清AFP和AFP-L3水平,计算AFP-L3/AFP%。结果:HCC组患者血清AFP水平和AFP-L3/AFP%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0.01)。通过受体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AFP-L3/AFP%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FP。AFP-L3/AFP%和AFP作为独立指标诊断HCC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504和0.450。联合应用两项指标,当血清AFP水平>42.0 ng/ml、AFP-L3/AFP%>14.1%,诊断HCC的敏感性为75.4%,特异度为89.1%,此时的Youden指数最高,为0.645。结论:AFP-L3/AFP%是比AFP诊断HCC更好的指标。联合应用AFP与AFP-L3/AFP%更有利于HCC的早期诊断。
ABO正反定型不符106例结果分析
高云龙, 梁铮, 吴新忠, 马艳
2014, 39(7): 962-963.
摘要:
目的:探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初检采用微柱凝集法对ABO血型进行正反定型,复检采用相应的血型血清学确认,同时进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检测。结果:检出106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其中抗原减弱13例,抗体减弱57例,不规则抗体12例,自身抗体24例。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正反不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结合临床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血型鉴定,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医学教育
“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尹娜, 杨秀木, 涂龙霞, 黄晓丽, 刘军, 丁秀婷
2014, 39(7): 964-966.
摘要:
目的:探讨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2级护理14个班中,随机选取2个班为对照组(86人),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另外选取2个班为观察组(80人),采用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教学。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对提高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质量有效,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从文本类型学角度论医学翻译的“信达雅”
姚蓓
2014, 39(7): 966-969.
摘要:
护理学
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措施
王瑞, 张瑜, 邵东芳
2014, 39(7): 970-972.
摘要:
目的:探讨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9例先兆早产孕妇在保胎期间抑制宫缩,加强孕妇、胎儿宫内监测及心理护理。结果:69例先兆早产孕妇入院时出现紧张与焦虑、依赖性增强和预期性悲哀与绝望者高达95.65%,持逃避现实的心理否认者为4.35%。除2例放弃保胎要求外,其余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延长了妊娠时间。结论:加强对先兆早产孕妇保胎期间的母胎监测与护理,能显著提高母儿健康水平,增加胎儿存活率。
联合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云, 金莉, 马士崟
2014, 39(7): 973-976.
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科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76例喉癌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对照和自身对照,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的综合护理,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中国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喉癌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在术前、出院时及干预结束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喉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护理策略
章勤
2014, 39(7): 977-979.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期间实施的特殊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转入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持续实施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唤醒组给予每日唤醒策略,并在此期间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唤醒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行每日唤醒策略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
缪明凤, 高先凤
2014, 39(7): 980-982.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胸腹联合伤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6月以前接诊的胸腹联合伤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2组患者的院内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急救病死率以及院前救护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92.7%,高于对照组的80.4%,而急救病死率(7.3%)低于对照组(19.6%)(P<0.05);观察组对院前救护满意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0.01)。结论:程序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院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骨科下肢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患者术后导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马杰, 张萍, 葛君, 雷婷婷, 年夫春, 邵艳, 朱静
2014, 39(7): 983-985.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手术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患者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拔除导尿管的时机分为4组,各45例;Ⅰ、Ⅱ分别于术后12、24 h拔除,Ⅲ组术后48 h镇痛结束时拔除,Ⅳ组于术后48 h镇痛结束且膀胱充盈时拔除;Ⅰ、Ⅱ组拔管前不进行夹管训练,告知患者导尿管及时拔除的重要性;Ⅲ、Ⅳ组采取间歇性夹管,有尿意时开放1次。观察4组患者排尿以及尿白细胞阳性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有效排尿率均明显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尿白细胞阳性率为20.00%和20.22%,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对于骨科下肢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机为术后24 h。
危重患者在基层转诊中存在风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陈敏
2014, 39(7): 985-987.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基层转诊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危重患者转诊质量,降低风险,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的转诊。方法:采用风险因素分析法对转诊的115例危重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生意外的情况以及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15例患者中46例发生意外情况,总发生率40.00%;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员配置不合理和护理人员经验不足(14.78%)、转诊流程不规范(10.43%)、设备药品准备不足(6.09%)、病情评估不全(3.48%)、沟通不到位(2.61%)及缺乏心理护理(2.61%)是主要因素。结论: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合理配置转诊医护人员、规范转诊流程、备齐急救设备与药品、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接诊医院的协调沟通工作及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等对策可以降低危重患者基层转诊风险。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室抢救的配合
梁彩侠, 韩中国, 刘军虎
2014, 39(7): 988-989.
摘要: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抢救配合能力。方法:对 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抢救进行配合并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包括手术前手术室的准备,手术用物及用药准备;术中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以及正确应用脱水剂。结果:31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29例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0.32%;2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手术室护士在手术急救配合中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能较好地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救治的成功率。
泡沫敷料治疗骨科压疮18例效果观察
任莉
2014, 39(7): 990-991.
摘要: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治疗骨科压疮的效果。方法:将36例骨科压疮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创面用传统的压疮护理方法;观察组创面清洗消毒后,Ⅰ、Ⅱ期压疮用泡沫敷料覆盖,Ⅲ期压疮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内敷料后用泡沫敷料覆盖。从初诊至治疗结束,2组患者均全程给予减压措施、营养支持、活动和皮肤护理等全身干预。结果:观察组17例治愈,1例好转;对照组8例治愈,6例好转,4例无效。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传统敷料相比,泡沫敷料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程,提高压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TR-Band充气止血绷带两种不同放气方式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止血的影响
陈少梅, 郑彩虹
2014, 39(7): 992-994.
摘要:
目的:比较TR-Band充气止血绷带两种不同放气方式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的影响。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395例随机分为A组206例和B组189例。A组术后压迫1 h开始初次放气,6~8 h放完;B组术后压迫4 h开始初次放气,8~10 h放完。比较2组患者末梢经皮血氧饱和度、压迫总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末梢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压迫总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1)。2组出血、血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胀、淤斑及患者主观不适情况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P<0.01)。结论:TR-Band充气止血绷带压迫1 h后开始放气,6~8 h放完的放气方式比较合理,既可有效压迫止血,又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自制口腔护理液用于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及溃疡的效果观察
徐晓静, 年秀梅, 周孔
2014, 39(7): 994-996.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口腔护理液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及溃疡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有口腔疱疹及溃疡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患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口腔护理后,观察组采用自制口腔护理液涂擦患处,对照组采用西瓜霜喷剂喷于患处。比较2组患儿口腔疼痛缓解、疱疹及溃疡愈合的时间。结果:2组患儿口腔疱疹及溃疡均全部愈合,但观察组患儿疼痛缓解和口腔疱疹及溃疡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自制口腔护理液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口腔疱疹及溃疡愈合时间,其效果优于西瓜霜喷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清创缝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陈昌群
2014, 39(7): 996-997.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清创缝合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急诊科120例清创缝合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口头教育结合健康教育处方即健康教育路径的形式进行,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有利于急诊清创缝合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急诊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