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40卷  第4期

基础医学
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董清清, 李晓明, 储菲, 吴成柱, 赵素荣, 刘浩
2015, 40(4): 421-4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1
摘要: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18~22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硫普罗宁阳性药对照组和刺五加高、中、低剂量组(200 mg/kg、100 mg/kg、50 mg/kg),每组各10只。采用50%乙醇12 ml·kg-1·d-1连续灌胃10 d,制备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三酰甘油(TG)水平;肝组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计算肝脏指数,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构建成功。除刺五加低剂量组TG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均能够降低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TG水平(P<0.05~P<0.01);抑制小鼠肝脏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提高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5~P<0.01);减轻肝脏病理组织损伤;刺五加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肝脏指数(P<0.05和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LP17对大鼠肠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张建新, 陈志明, 党胜春, 冯舒, 王平江
2015, 40(4): 425-42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2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LP17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肠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LP17对激活的肠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寻找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可能治疗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肠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脂多糖(LPS)和LP17处理],及实验组[包括LPS组(用LPS处理)和LPS+LP17组(用LPS及LP17处理)]。给药浓度为LPS 1mg/L,LP17 0.1 mg/L,培养6 h后用0.25%胰酶消化收集细胞。Tecnai 12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肠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药物处理后,电镜下观察,对照组为正常巨噬细胞,实验组中LPS组巨噬细胞内出现大量溶酶体,LPS+LP17组巨噬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结论:LP17能促使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凋亡。
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
姚茹冰, 牟慧, 赵智明, 蔡辉
2015, 40(4): 428-430,4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3
摘要: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信号通路诱导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藤碱组、甲氨蝶呤组及正常对照组。前3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4组分别干预4周后,取膝关节滑膜,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LR4 mRNA、MyD88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结果: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TLR4 mRNA、MyD88 mRNA及炎性因子TNF-α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青藤碱治疗后,TLR4 mRNA、MyD88 mRNA及炎性因子TNF-α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青藤碱可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该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有关。
鼻咽癌细胞株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表达的研究
徐洪波, 孙谦, 汪庚明, 江浩, 张亚军, 周育夫
2015, 40(4): 431-4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4
摘要:
目的:检测乳腺癌转移抑制(BRMS1)基因在不同转移习性的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mRNA和蛋白2方面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高分化磷癌、低分化磷癌、低分化细胞株、高成瘤高转移性细胞株、低成瘤低转移性细胞株中BRMS1的表达。结果:5种细胞株中BRMS1的蛋白表达皆为阳性,在不同转移习性的细胞株中其表达强度明显不同。4种细胞株中扩增出BRMS1 mRNA,而BRMS1 mRNA在高转移性细胞株中未扩增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低分化细胞株BRMS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成瘤低转移性细胞株(P<0.01)。结论:BRMS1的表达与细胞株的转移能力有明显相关性,表明BRMS1可能作为鼻咽癌细胞转移的重要指标。
临床医学
三阴性乳腺癌90例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分析
张露, 郑荣生, 汪子书, 王俊斌, 杨燕
2015, 40(4): 434-4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5
摘要:
目的:分析9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84例经病理科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方式。结果:284例乳腺癌患者中90例为TNBC,随访时间13~84个月。TNBC确诊时年龄比非TNBC(n-TNBC)患者小(P<0.01),TNBC患者确诊时肿瘤长径较n-TNBC患者肿瘤大(P<0.01)。手术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1);TNBC中复发或转移82例,比n-TNBC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0.01)。TNBC比n-TNBC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肺和脑转移(P<0.01)。TNBC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3%和71.1%,n-TNBC组分别为4.6%和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辅助放疗及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影响TNBC与n-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诊断为乳腺癌时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均是影响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n-TNBC患者比较,TNBC发病年龄较轻,确诊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多见于肺、肝和脑及5年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率较低。
可溶性和膜结合性CD14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周英霞, 赵福涛
2015, 40(4): 440-4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6
摘要: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14(sCD14)的水平及血浆单核细胞膜结合性CD14(mCD14)的表达与RA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RA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sCD14的表达,同时分离RA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CD14的表达水平,分析CD14的表达水平与RA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sCD14与mCD1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期患者sCD14与mCD14表达水平亦均明显高于RA缓解期患者(P<0.01)。结论:sCD14与mCD14在RA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它们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或病情进展。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杨林, 董淮富
2015, 40(4): 443-4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7
摘要: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以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病毒等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则给予抗生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咳嗽、肺部哮鸣音、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脂肪溶解液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珂, 钱军, 金鑫, 喻大军, 陈邦领
2015, 40(4): 445-446,4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8
摘要: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6例,其中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52例为对照组,术中加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的34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术后3 d引流管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天、第3天引流量和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结直肠癌肝转移γ-神经突触核蛋白高表达的临床意义
江秀慧
2015, 40(4): 447-4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09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肝转移患者γ-神经突触核蛋白(SNCG)高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术后癌细胞转移情况将219例患者分为肝转移组114例和无肝转移组10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SNCG表达水平与CRC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关系及其与术后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SNCG阳性率在肝转移组为71.96%,无肝转移组为28.0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判断CRC术后是否有肝转移的独立因素(P<0.01)。SNC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肝转移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8.70±5.40)个月和(78.75±4.23)个月,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1.10±5.20)个月和(80.29±4.12)个月,SNCG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SNCG阳性患者(P<0.01)。结论:SNCG表达水平越高,CRC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风险越高,无病生存期越短。CRC组织中SNCG高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肝转移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仵志远, 姜德清, 郝占伟
2015, 40(4): 450-452,45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0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和MMP-9的表达,光镜下计数(分化抗原105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阳性率为65.1%,MMP-9阳性率73.0%,二者阳性率在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甲胎蛋白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和MMP-9阳性组微血管密度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CD14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MMP-9的生成参与肝癌微血管的生成,进而有利于肝癌侵袭和转移。
急性脑脑卒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演变及预后观察
庾建英, 刘继新, 李春丽, 王志丹, 李文娟
2015, 40(4): 453-45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演变与预后关系。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84例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02例(缺血组)和出血性脑卒中82例(出血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6、8周测血hs-CRP水平。并随访1年,观察再发脑卒中情况。结果:2例在发病后2周病死予以剔除。2组患者治疗后1~8周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8周hs-CRP亦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周(P<0.01)。缺血组患者治疗前后1~8周hs-CRP水平均低于出血组(P<0.05~P<0.01)。2组随访观察1年,hs-CRP持续未恢复正常者再发脑血管病率为44.23%,高于hs-CRP恢复正常者的发生率为11.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hs-CRP均明显增高,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s-CRP恢复较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快,hs-CRP持续未恢复者再发脑血管病的概率增高。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5例
刘素文, 朱雨良
2015, 40(4): 456-4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2
摘要:
目的:评价连续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与预后。方法:对35例MODS患者实施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及治疗后实施血气分析,检查肝肾功能与电解质。结果:治疗后钠离子、钾离子、肌酐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高钙离子和HCO3-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全部患者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后,生存21例,病死14例,生存患者年龄、器官衰竭数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病死患者(P<0.01)。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纠正重症监护室MODS患者的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的年龄、器官衰竭数以及APACHEⅡ评分均能够影响其预后。
不同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胡海成, 黄好峰, 李习珍, 于强, 李春, 韩超, 张成
2015, 40(4): 458-46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3
摘要: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大骨瓣开颅组)和小骨窗开颅(小骨窗开颅组)2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8例,同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出血量分为不同亚组,对2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骨窗开颅组较大骨瓣开颅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升高(P<0.01),2组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大(>50 ml)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病死率低于采用小骨窗开颅(P<0.05)。结论:不同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各有优缺点,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出血量来选择合适的术式,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李文坚, 朱喜山, 孙柳静, 张正林
2015, 40(4): 461-4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4
摘要:
目的:评价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确诊为膀胱白斑的148例女性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焦虑、抑郁症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家族史、婚姻与病程等一般情况,分析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148例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1.1%和22.3%,且焦虑和抑郁症状呈正相关关系(P<0.01)。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与病程均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而年龄、家族史与婚姻均不为膀胱白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与患者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及病程长短相关,需要引起重视,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吴宣, 沈勤, 肖建军
2015, 40(4): 464-46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5
摘要: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R组手术结束后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 ng/ml)直至气管拔管时停药;C组手术结束时即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 min(T4)及拔管后5 min(T5)的血压、心率,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拔管后不良记忆的患者例数。结果:与R组比较,C组T2、T3、T4、T5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2组患者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中C组明显增加(P<0.01),拔管后有不良记忆例数C组明显多于R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4 ng/ml靶控输注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舒适度。
Narcotrend分级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彭晓东, 吴庆玲, 郑立东, 李家宽
2015, 40(4): 467-4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6
摘要:
目的:观察Narcotrend(NT)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2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组)和对照组(C组)。N组依据患者NT分级(NTS)调控丙泊酚靶浓度,使NTS维持在D2~E0水平;C组依据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调控丙泊酚靶浓度,维持MAP波动不超过基础值±20%、HR 55~100次/分;2组丙泊酚均在2~5 μg/ml范围内调整。若2组麻醉深度调整后MAP、HR超出范围,则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干预。记录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N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相应缩短(P<0.05和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 C组乌拉地尔使用率多于N组(P<0.05);2组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S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可以使麻醉深度更易于掌控,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复苏时间缩短,有利于实现精确麻醉,在确保麻醉安全、提高麻醉质量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小儿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预防及治疗
李勇, 许瑾, 刘继松, 章祥洲, 武朱明, 余勇
2015, 40(4): 470-4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7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以40例深度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7例为不接受早期手术,出院后未能进行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患儿;治疗组23例进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出院后临床医生跟踪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以温哥华瘢痕量表为标准分别在出院当日和出院后1、3、6、12个月对患儿进行瘢痕测评。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出院当日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瘢痕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柔软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手术及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小儿深度烧伤后的瘢痕畸形和功能障碍。
钢缆钉系统微创治疗髌骨横形骨折30例
孙欢, 毛宁方, 李华杰, 徐文联, 王波, 朱正亚
2015, 40(4): 473-47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8
摘要:
目的:探讨钢缆钉(Cable-Pin)系统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手术,使用Cable-Pin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横行骨折30例,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关节活动范围,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10~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2±1.4,术后4周为1.4±1.3。骨折愈合后28例患者实现了全膝关节活动,2例患者完全屈曲有10°缺失。结论:Cable-Pin系统对髌骨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可靠方法。
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早期临床观察
吴琳艳, 王新力, 范茂利
2015, 40(4): 476-47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和调节幅度。方法:对47例(47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术眼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及表观调节幅度(分别采用负镜片和主观移近法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2个月,对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裸眼近视力≥J5者,分别为38例、40例和38例,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J5者,分别为37例、37例和36例。主观移近法测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幅度分别为(2.02±0.59)D、(1.91±0.53)D、(1.82±0.54)D。负镜片法测量的拟调节幅度分别为(1.92±0.61)D、(1.85±0.54)D、(1.79±0.4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和调节幅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0)。焦点深度范围曲线在0.0D和-3.0D左右各有一波峰,焦点深度范围为(+1.5~4.0)D。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血清总IgE与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中的应用评价
靳情
2015, 40(4): 479-4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食物特异性IgG变应原和血清总IgE的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35例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与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94.1%,慢性湿疹阳性率95.6%,而健康体检人群阳性率54.2%。以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大豆阳性率最高,鸡肉、玉米、大米、虾、西红柿、小麦次之,猪肉、牛肉、蘑菇较低。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均为100.0%阳性,而健康体检人群仅有29.8%。结论: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不仅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食物特异性IgG引起的不耐受有一定相关性;其检测可及时调整患者食谱,缓解临床症状,为患者诊治提供有益帮助。
孕28~36+6周胎膜早破247例临床分析
宋蓉蓉, 陈珉, 孙红梅
2015, 40(4): 482-4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1
摘要:
目的:探讨孕28~36+6周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孕28~36+6周胎膜早破247例临床资料,并依据孕龄不同,分析28~31+6周(A组)、32~33+6周(B组)、34~36+6周(C组)各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围生儿的结局。结果:A组阴道分娩率低于C组,而剖宫产率高于C组(P<0.05);A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1),A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围生儿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及时诊断、干预、充分予以权衡,延长孕周与围生儿结局的个性化评估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输尿管狭窄钬激光内切开术后再狭窄行二次手术疗效观察
陈其超, 曹志刚, 蒋超, 罗勇
2015, 40(4): 484-48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2
摘要:
目的:观察输尿管狭窄钬激光内切开术后再狭窄行再次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8例输尿管狭窄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术后留置F7号双J管8~12周后拔出,3个月后复查B超发现患侧肾脏再次出现中、重度积水12例,偶伴患侧肾绞痛、腰背部酸胀等不适症状,遂视病情分别予以钬激光狭窄段再次切开术(8例)、腹腔镜下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4例)。术后留置F7号温控双J管半年。结果:首次手术治愈46例,治愈率达79.3%;再次手术患者拔除双J管3个月后复查B超发现治愈7例,患侧肾脏再次出现中、重度积水5例,均为钬激光二次内切开术患者。结论:输尿管狭窄行首次钬激光内切开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可作为首次手术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再狭窄行二次钬激光内切开术疗效较差,治愈率低于腹腔镜下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
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李明, 苏维
2015, 40(4): 486-48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3
摘要: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2例,其中又分为单纯丙种球蛋白治疗(单纯治疗组)14例和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组)8例。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体温恢复、皮疹消退和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常规治疗组中7例无效或进展为危重症,联合治疗组中无进展或无效病例,单纯治疗组有1例进展为危重病例,3组无效或进展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两种乳牙根管填充剂的临床疗效比较
王晓航, 巴景斌
2015, 40(4): 488-48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4
摘要:
目的:评价AH-Plus 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用于乳牙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牙周炎、牙髓坏死患者108 例(177颗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8例(87颗牙)用AH-Plus 糊剂根充;对照组50例(90 颗牙),用氧化锌丁香油根充。分别于治疗后24h、72h 复诊,评价术后情况;治疗1 年后复诊,了解根充后愈合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24 h疼痛率分别为8.6%和28.0%,治疗后72 h疼痛率分别为5.2%和18.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年总有效率分别为98.2%和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Plus 糊剂对疼痛的短期缓解率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长期疗效基本相同。
盆腔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丁银满, 王正权, 石小军, 诸禹平
2015, 40(4): 490-4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5
摘要: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对1例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式等进行探讨。结果:手术标本肉眼观:肿瘤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质嫩;镜下观: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肿瘤细胞丰富伴轻度异型,核染色质粗,核分裂像分布不均匀,由细胞致密区和疏松区交替无特定结构排列,灶性区可见坏死,低度恶性,间质血管较丰富,细胞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CD34+,CD31+,Bcl-2凋亡蛋白±,细胞增殖相关抗原20%+,细胞角蛋白-,钙视网膜蛋白-,CD99抗原-,肌间线蛋白-,p53-,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WT-1蛋白-。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和特异性标志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需与其他梭形细胞瘤鉴别;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进行密切随访。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欣, 骆莉莉
2015, 40(4): 493-49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6
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物切面灰白,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细胞排列成2种形态,一种是管状或巢状结构,肿瘤部分呈弯曲的互相交织的管状,条索状,管腔细长,瘤细胞呈巢状漂浮于黏液状背景中;另一种为梭形细胞区,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不表达CD15、高分子角蛋白抗体、抗人黑素细胞单克隆抗体。随访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具有黏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结构,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34例
赵长喜, 张书贤, 秦声庆, 钱善强, 周庆琴
2015, 40(4): 496-49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7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6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25~75 ml,住院时间7~10 d。2例早期尿漏,充分引流3 d后停止。1例皮下气肿,3 d后自行消失。无切口感染病例。1~2个月拔除双J管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输尿管狭窄,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6~18个月,无一例结石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只要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和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保持清晰解剖视野,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吴计划, 杨斌
2015, 40(4): 498-4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8
摘要:
预防医学
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就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赵一奇, 陈利, 谢梦迪, 卢国庆, 邹兵
2015, 40(4): 500-502,5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29
摘要: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卫生服务公平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皖北地区2所农村小学437名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并对248名监护人和部分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访谈。结果:留守儿童四周患病率60.6%稍高于非留守儿童的5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患病后未采取任何措施占9.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6.5%(P<0.05)。生病未就诊原因中:14.6%的单亲留守儿童选择经济原因,高于双亲和非留守儿童(P<0.01);双亲和单亲留守儿童选择"无人陪同"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独生子女、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参加医保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卫生利用情况产生影响。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卫生需求差别不大,他们的实际就医行为比例相对较低,故应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保障力度。
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体质量指数与常见慢性病关系研究
李云贺, 顾昊, 孙君雷, 杨架林, 朱伟民, 奚慈群
2015, 40(4): 503-5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0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在25岁及当前体质量指数(BMI)与目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及现场测量方式分别获取144名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史、25岁时及当前的身高、体质量、骨密度值等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其25岁时BMI及目前BMI分别与慢性病的关联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5岁时不同BMI分级的中老年人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而当前不同BMI分级的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岁时不同BMI中老年人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和P=0.001),当前不同BMI中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糖尿病与25岁时BMI呈正相关关系,骨质疏松症与25岁BMI呈负相关关系;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当前的BMI呈正相关关系。从青年到老年,合理控制体质量是减少老年慢性病发生的有效方式之一。
影像医学
大龄腭裂患者腭咽闭合功能的超声解剖学研究
张顺花, 李林, 廖圣恺, 孙医学, 石彦, 张艳, 宣礼同, 梅丽, 陈淑君
2015, 40(4): 507-5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1
摘要:
目的:获取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超声解剖学参数,为腭裂修复术前方案的制定、术后疗效评价及指导患者语音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超声波技术,动态观察并测量30例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软腭的长度、厚度以及腭咽腔前后径,并分别与30名正常人群(对照组)做对比分析。结果:腭裂患者术前软腭长度为(28.48±4.89)m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13±3.59)mm(P<0.01);而软腭厚度(6.21±0.69)mm,较对照组的(5.19±0.29)mm显著增加(P<0.01)。术后组的软腭长度(39.25±3.67)mm,明显长于术前组(P<0.01);而软腭厚度(5.02±0.29)mm,却较术前组变薄(P<0.05)。术后组的软腭长度与软腭厚度均接近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的腭咽腔前后径(21.30±2.69)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93±0.39)mm(P<0.01)。术后组的腭咽腔前后径(12.02±0.99)mm,明显小于术前组(P<0.01)。术后组的腭咽腔前后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腭咽闭合相关超声解剖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性,可为腭裂患者术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腭裂术后的腭咽闭合功能的评价提供解剖学基础。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PCI前后左心室壁运动的评价与分析
李林, 宋伟, 孙医学, 潘如凤, 吕宏安
2015, 40(4): 511-512,51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2
摘要: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观察冠心病(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50例CAD患者(CAD组)分别于 PCI 治疗前、治疗后3~7 d内、治疗后3个月时,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3D-STI分析,测量出左心室壁各心肌节段的圆周应变峰值(CSpeak)。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的CSpeak均降低;与 PCI治疗前比较,PCI治疗后3~7 d内的CSpeak增高;PCI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增高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变形能力下降,经PCI 治疗后可获得改善,同时3D-STI可以准确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慢性肾病患者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应用及临床价值
任永凤, 王洲, 李健, 张伟丽, 陈飞, 殷延华
2015, 40(4): 513-51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3
摘要:
目的:评价慢性肾病(CKD)患者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入选CKD患者46例随机分成3组:多囊肾(ADPKD)组(12例)、腹膜透析(PD)组(14例)和血液透析(HD)组(20例);同时选择普通志愿者23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测量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CKD患者中HD组右侧颈总动脉和PD组及HD组左侧颈总动脉的IM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ADPKD组、PD组和HD组颈总动脉及ADPKD组与PD组颈内动脉PSV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KD患者中PD组和HD组左侧颈内动脉的EDV均较对照组与ADPKD组明显增高(P<0.01),而PD组和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的测量可以定量评价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状况,为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提供依据。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徐方元
2015, 40(4): 517-5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4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X线平片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诊外伤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法成像等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52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49例显示骨折,其中眼眶骨折9例,脊柱骨折12例,髋关节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腕骨骨折2例,跟骨骨折3例,肩胛骨骨折1例,肋骨骨折6例。排除骨折3例,阳性率94.2 %。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能够准确地作出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诊断价值
牛尚甫, 骆俊
2015, 40(4): 519-52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5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3例半月板桶柄状撕裂,记录6种MRI征象:碎块内移征、空领结征、外周残半月板征、半月板翻转征、不对称后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计算其诊断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碎块内移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都较高;空领结征、外周残半月板征阳性预测值较低;半月板翻转征、不对称后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敏感度较低,特异度很高。结论:6种MRI征象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价值不同,各种征象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检验医学
血流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谢扬虎, 李玉云, 陈梅远
2015, 40(4): 523-52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6
摘要:
目的: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两院区血流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两院区血培养分别采用美国BACTEC9120型和法国梅里埃BACT/ALERT 3D 240型血培养仪;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分别采用美国MicroScan A/S-4型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和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定系统;药物敏感性结果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两院区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均为10%;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51.23%和49.96%,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1.45%和42.07%,真菌分别为3.81%和4.0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以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可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较高。结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严重,及时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变化和耐药变迁,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周浩
2015, 40(4): 526-52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7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PE治疗前后进行生化和凝血指标的检测,观察治疗前、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凝血酶原(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重症肝炎患者治疗前、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ALT、AST、TBIL、DBIL和P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CHE和PTA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第2次治疗后与第1次治疗后CH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较第1次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而ALT、AST、TBIL、DBIL和PT均较第1次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TBIL、DBIL、CHE、PT、PTA 是判断PE治疗重症肝炎疗效的敏感指标;ALT、AST因离散度较大不适合作为评判人工肝疗效的指标。PE能够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机能和肝脏功能,对于重型肝炎有着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B(A)亚型异位妊娠患者的血型鉴定及配血
周杰, 张莉, 张明飞, 魏伟华, 张鲍虎, 杨光
2015, 40(4): 528-5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8
摘要:
护理学
伦理视域下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对生活护理的认知探讨
马语莲
2015, 40(4): 530-5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39
摘要:
目的:了解生活护理实践情况,从伦理视域探讨护士、患者、家属三方对生活护理的认知态度,为推广生活护理实践寻求方向。方法:采用自制生活护理认知调查问卷,在安徽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护、患、家属三方对护士实施生活护理的接受度均不超过15%,高于70%的被调查者拒绝护士执行生活护理是由于心理和情感因素。护士认为需要进行生活护理辅助的项目均明显少于患者及家属的要求(P<0.01);70%的护士认为生活护理应该由护工承担,60%的家属认为应该由家属承担,患者认为应由家属(35%)和护工(45%)共同承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患、家属三方对于生活护理认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推行生活护理实践时需要综合考虑。
“防跌倒管理流程”在老年病区的应用效果观察
申春喜
2015, 40(4): 533-5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0
摘要:
目的:探讨"防跌倒管理流程"在老年病区住院患者防跌倒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并落实"防跌倒管理流程",即住院患者防跌倒安全管理制度、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告知书、防范跌倒措施的落实、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措施等,同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专科化、个性化措施。结果:实施防跌倒管理流程后高危跌倒预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而发生跌倒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防跌倒管理流程"能有预见性地识别、评价和处理老年患者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对于避免患者在住院时发生跌倒事件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保证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性。
康复新防治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效果观察
王影
2015, 40(4): 536-5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1
摘要:
目的:观察康复新在防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使用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患者74例进行护理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新局部湿热敷。结果:2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及患者肢体疼痛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康复新局部湿热敷可以缓解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且操作方便,宜在临床推广。
结肠造口患者不同时期认知状况调查
孙彩霞, 余丽丽, 杨金芝, 徐莹, 夏之
2015, 40(4): 538-54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2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不同时期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52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结肠造口患者入院后第1天、定位前、造口开放日、出院前4个不同时期对有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均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均是影响患者对造口认知水平的独立因素(P<0.05~P<0.01),其中<35岁的患者与>60岁的患者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认知水平较高;家庭收入>4 000元比家庭收入<2 000元的患者认知水平高(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造口患者不同时期的认知,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利于其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年秀梅, 年翠侠, 邵美
2015, 40(4): 540-5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3
摘要:
目的:观察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加局部治疗的方法。局部换药时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胰岛素液浸泡的纱布外敷创面,红肿处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与酚妥拉明湿敷,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视分泌物情况每1~3 d换药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用马应龙痔疮膏涂于创面。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观察组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应龙痔疮膏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疗效,方法简便,价格便宜,愈合速度快,值得推广。
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杨明清
2015, 40(4): 542-5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4
摘要: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门诊输液室600例患者进行分析,找出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门诊输液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药品名混乱(1.17%)、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0.83%)、未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0.50%),护理人力不足(13.83%)、巡视观察不及时(12.00%)、宣教不到位(11.33%),以及患者擅自调节滴速(19.20%)、擅自离开观察区(16.00%)、不良情绪(12.33%)等因素。结论:门诊输液患者在用药、护理及患者自身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加强输液制度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责任心,对患者进行宣教,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与护理在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中的应用
姜正荣, 卓冬砚, 卞玉霞
2015, 40(4): 544-54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5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与护理对保持永久性膀胱造瘘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在出院时进行示教演习教育,指导患者家属实施膀胱闭式冲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掌握冲洗方法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随访18个月至4年。16例患者家属均掌握了膀胱冲洗方法及相关护理知识,并实现了每周1次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16例患者膀胱造瘘管通畅,未出现造瘘管尿盐沉积和造瘘管堵塞,2例发生膀胱痉挛,3例出现膀胱炎,经指导冲洗液加温和药物治疗后膀胱痉挛消失,膀胱炎痊愈,平均更换造瘘管时间88d。结论:实施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护理,对预防造瘘管堵塞、延长更换造瘘管时间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减轻家庭负担和患者痛苦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气囊测压表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丁红美, 张祝娟, 杜丽娟, 刘静静
2015, 40(4): 546-5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6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科学、精确、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81例ICU病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观察2组患者气囊测压的合格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测压可准确地判断气囊压力的变化,有效降低置管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P<0.05)。结论:采用气囊测压表检测气囊压力安全、有效、准确、方便。
综述
Wnt信号转导通路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景桂英, 欧玉荣
2015, 40(4): 548-5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7
摘要:
人附睾蛋白4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云, 李燕华
2015, 40(4): 551-5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8
摘要:
妊娠期压力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
林昕, 徐淑秀, 李金芝
2015, 40(4): 554-5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9
摘要: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护理控制的研究进展
李琳琳, 徐淑秀
2015, 40(4): 558-56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50
摘要:
个案报道
超声诊断巨大真性腹主动脉瘤1例
年静, 张学珍, 高燕燕
2015, 40(4): 561-5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5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