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46卷  第12期

基础医学
糖酵解抑制剂通过抑制糖酵解和促进线粒体调节的途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汪虎, 张晨嵩, 潘成武, 李雷, 李靖, 马家驰
2021, 46(12): 1645-1648, 165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1
摘要:
目的探究糖酵解抑制剂WZB117通过抑制糖酵解和促进线粒体调节的凋亡途径诱导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的凋亡的机制。方法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胃癌MGC-803细胞用于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将培养的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的胃癌细胞),WZB117组(用20 μg/mL的葡萄糖运转蛋白抑制剂处理的胃癌细胞)。通过MTS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力,TUNEL分析细胞细胞凋亡;通过测定ATP含量检测线粒体功能;通过免疫印迹分析Bcl-2、Bax、caspase-3和Cyt-c蛋白和糖酵解相关酶己糖激酶(H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蛋白的表达。结果24 h时和48 h时WZB117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降低(P < 0.01)。WZB117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 < 0.01),WZB117组较对照组细胞活力降低(P < 0.01)。12 h时和24 h时WZB117组较对照组ATP含量均降低(P < 0.01)。WZB117组较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P < 0.01),WZB117组较对照组Bax、caspase-3和Cyt-c的蛋白表达升高(P < 0.01)。WZB117组较对照组HK和PFK表达降低(P < 0.01)。结论WZB117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和减少线粒体的ATP产能诱导胃癌细胞系MGC-803的凋亡。
circ_0000515靶向miR-1258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汪景坤, 樊丽伟, 李洵, 付晓霞, 赵彦焕, 张东姣, 赵玉红, 张磊
2021, 46(12): 1649-165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2
摘要:
目的探讨circ_0000515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1例结肠癌病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irc_0000515和miR-1258的表达水平;结肠癌细胞SW620分为si-circ_0000515组、si-NC组、miR-1258组、miR-NC组、si-circ_0000515+anti-miR-NC组、si-circ_0000515+anti-miR-1258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SW620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SW620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_0000515和miR-1258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circ_0000515表达水平升高,miR-1258表达水平降低(P < 0.01)。抑制circ_0000515表达或过表达miR-1258,SW620细胞活性降低,SW620细胞的凋亡率升高(P < 0.01)。circ_0000515靶向调控miR-1258;干扰miR-1258表达逆转了抑制circ_0000515表达对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抑制circ_0000515表达通过靶向上调miR-1258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miR-17-5p及PTEN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刘伟, 叶绥艳, 雷磊
2021, 46(12): 1654-165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3
摘要: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miR)-17-5p及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82例DLBCL肿瘤组织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miR-17-5p及PTEN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根据miR-17-5p序列合成miR-17-5p抑制剂和抑制剂对照,并转染至DLBCL细胞系中,MTT细胞增殖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观察不同miR-17-5p及PTEN的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 < 0.01);肿瘤组织中PTEN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P < 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中miR-17-5p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2,P < 0.01)。病人肿瘤原发部位为节内、乳酸脱氢酶(LDH)≤ 245 U/L、临床分期为Ⅰ~Ⅱ期miR-17-5p表达高于节外、LDH>245 U/L、Ⅲ~Ⅳ期,PTEN表达低于节外、LDH>245 U/L、Ⅲ~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与转染抑制剂对照相比,转染miR-17-5p抑制剂的SU-DHL-8细胞miR-17-5p表达较低,而PTEN表达较高(P < 0.01)。与转染抑制剂对照相比,转染miR-17-5p抑制剂的SU-DHL-8细胞在第96小时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P < 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中,与转染抑制剂对照组细胞穿膜细胞数比较,转染miR-17-5p抑制剂组明显减少(P < 0.05)。高miR-17-5p组病人3年总生存率低于低miR-17-5p组病人(P < 0.05),低PTEN表达组病人病人3年总生存率低于高PTEN表达组病人(P < 0.05)。结论DLBCL肿瘤组织中miR-17-5p表达升高,而PTEN表达降低,两者共同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成为新的DLBCL诊断和治疗的肿瘤标志物。
丹参酮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李志海, 杨勤珍, 木崇仙
2021, 46(12): 1659-16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4
摘要:
目的探究丹参酮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0只建立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使用10 g/L、30 g/L丹参酮提取物溶液进行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灌胃。对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长于正常组(P < 0.01),穿越平台次数低于正常组(P < 0.01);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 < 0.01),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 < 0.01和P < 0.05)。hs-CRP、TNF-α、IL-4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均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正常组(P < 0.01)。4组之间不同时间点海马区细胞凋亡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正常组(P < 0.01)。Bcl-2的表达量在4组之间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正常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组(P < 0.01);Bax与caspase-3的表达量在4组之间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均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正常组(P < 0.01)。结论使用丹参酮提取物对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能够提升阿尔兹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相对表达量,抑制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神经元保护作用。
皂角刺提取液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钱湃梓, 彭桂原, 郭赛, 林洁玲
2021, 46(12): 1664-166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5
摘要:
目的探讨皂角刺提取液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CNE-2细胞,予不同的浓度皂角刺提取液作用于细胞,分别作用12、24、48 h后,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予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液作用于鼻咽癌CNE-2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较高浓度皂角刺提取液组(3.2、6.4、12.8、25.6 mg/mL)作用于细胞48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9.61±1.88)%、(96.99±0.66)%、(93.88±1.24)%、(84.15±0.86)%,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5)。2、2.5、3 mg/mL皂角刺提取液作用于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61±1.21)%、(22.08±1.70)%、(37.62±2.07)%,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1)。结论皂角刺提取液可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miR-503-5p对IL-1β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黏附的影响
刘华长, 杨彦立, 薛增明, 任珊
2021, 46(12): 1668-16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6
摘要:
目的探讨miR-503-5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黏附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NC组、IL-1β组、IL-1β+anti-miR-con组及IL-1β+anti-miR-503-5p组。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黏附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HUVECs增殖、黏附、凋亡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L-1β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1)。与IL-1β+anti-miR-con组比较,IL-1β+anti-miR-503-5p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1)。结论抑制miR-503-5p表达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黏附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关。
临床医学
早期疼痛和心理因素变化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的相关性
王珊珊, 刘勇
2021, 46(12): 1673-16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7
摘要: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病人早期疼痛及心理因素变化情况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77例带状疱疹病人,根据是否合并PHN分为PHN组及对照组,对病人的就诊时间、疱疹部位及病人入院时疼痛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人PHN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影响PHN相关因素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PHN组年龄,患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比例,就诊时间,累计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合并A/G比值及CD4+/CD8+异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而2组病人的性别、吸烟、饮酒史、发病部位及疱疹类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龄、就诊时间过长、皮疹面积大及高VAS、DLQI、HADS评分是发生后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而无糖尿病则是后神经痛的保护因素(P < 0.05);ROC曲线示,VAS及HADS评分联合预测PHN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独指标年龄、就诊时间、DLQI评分、糖尿病及皮疹面积的诊断效能(P < 0.05~P < 0.01)。结论带状疱疹病人早期疼痛较重、合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是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独立危险因素,VAS联合HADS评分可有效对PHN进行预测。
血浆D-二聚体对骨创伤病人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李颖, 肖海军, 薛锋
2021, 46(12): 1677-16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诊断骨创伤病人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骨损伤病人70例,按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确诊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20例病人为血栓组,未并发的50例病人为骨损伤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名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术前、术后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骨折部位病人的D-二聚体阳性率进行分析;术后第7天对病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结果与D-二聚体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D-二聚体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骨损伤后VTE中的价值。结果血栓组、骨损伤组术前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血栓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的骨损伤组(P < 0.01);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阳性率均高于上肢骨折病人(P < 0.05),且下肢骨折病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骨折部位的病人(P < 0.05);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出阳性结果2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症20例,准确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是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1);术后D-二聚体水平预测骨创伤后VTE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25~0.987)。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骨创伤病人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较高,有助于病人早期血栓形成的预测。
中性粒细泡/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病人预后的预测
梁丰, 王爱玲
2021, 46(12): 1681-1683, 16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9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泡/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AMI合并MVD病人,根据ROC曲线确定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将病人分为高NLR组60例,低NLR组156例,通过Cox回归分析AMI合并MVD病人的NLR对其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ROC曲线结果得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高NLR组病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高于低NLR组(P < 0.05~P < 0.01),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低NLR组(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高血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AMI合并MVD病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病人MAC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NLR是影响AMI合并MVD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伴有骨缺损的牙即刻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徐济群, 胡茂能, 黄伟, 龚乃胜, 张燕
2021, 46(12): 1684-16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0
摘要: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即刻种植牙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根据即刻种植牙的适应证且通过术前口腔锥形术CT(CBCT)检查均表现为病灶牙有明显的唇侧骨板较薄或骨缺损者纳入研究对象,共纳入74例病人,86颗患牙;将7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病人,观察组共计45颗患牙,采用种植牙同期混入PRF的骨移植材料+口腔修复膜+PRF膜的术式;对照组共计41颗患牙,采用种植牙同期混入骨移植材料+口腔修复膜的术式;术前均测量矢状位患牙唇侧骨板的顶部、中间部、根尖部3个部位厚度;即刻植入种植体,按照上述术式对2组患牙进行处理后严密缝合创面;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复诊CBCT检查,同时测量矢状位种植体唇侧骨板3个部位厚度及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结果2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唇侧骨板顶部、中间部和根尖部的测量值均高于拔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牙前、术后即刻唇侧骨板3个部位测量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观察组3个部分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比较发现,2组术后6个月ISQ值均高于术后即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2组间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IS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入PRF的骨移植材料+口腔修复膜+PRF膜较传统的修复方式更能有效的修复唇侧骨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踏车运动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Ⅲ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李红云, 孙晓宇, 唐苗苗, 赵园园, 沈剑
2021, 46(12): 1688-16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1
摘要:
目的探究踏车运动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Ⅲ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2019年诊治的Ⅲ级心力衰竭病人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2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纠正心力衰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联合踏车运动及弹力带抗阻运动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观察2组病人在上述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F)及氨基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情况,以此评价心功能水平。结果干预后,2组6 min步行距离均较干预前上升(P < 0.01),并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2组心脏超声EF值均上升,NT-proBNP水平均下降(P < 0.05);且观察组心脏超声EF值上升幅度及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结论踏车运动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运动耐力。
综合消肿理疗应用于淋巴水肿治疗的疗效评估
顾炎林, 孙桂兰, 徐华芳, 郑力, 蒋国勤
2021, 46(12): 1691-16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2
摘要:
目的评估综合消肿理疗对于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73例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术后病人,所有病人都接受统一的综合消肿理疗,采用上肢周径测量法测量患肢水肿处的周径,计算患肢体积。评估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减少程度、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的关系,分析体质量指数、患侧和淋巴水肿病程对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经过综合消肿理疗,73例病人患肢所测量处的周径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 0.01),患肢测量处周径减少的程度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 < 0.05~P < 0.01)。不同体质量指数、患侧和淋巴水肿病程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消肿理疗可明显改善患肢水肿,且足疗程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是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有效的治疗方式。
B细胞易位基因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王霞, 姜润学, 王会志
2021, 46(12): 1695-169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3
摘要: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病理参数NSCLC病人BTG1蛋白表达水平,绘制生存曲线分析BTG1与病人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BT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8.4%,BTG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BTG1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 < 0.05);BTG1阳性与阴性病人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检测BTG1的表达情况对判断NSCLC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BTG1阳性病人预后较好。
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王先学, 莫洪, 潘道波
2021, 46(12): 1698-17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4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双盲法将病人分为右美托咪定不同的给药剂量组(D1组、D2组和D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30 min D1组、D2组和D3组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分别为0.2、0.4和0.8 μg/kg,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率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入室后麻醉诱导前(T0)、CPB开始后(T1)、CPB结束(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72 h(T4)6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术前1 d,术后1、3、7 d分别进行MMSE评分同时统计POCD发生率。结果相比C组,T1~T4时D1组、D2组和D3组TNF-α、IL-6、NSE及S100β水平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POCD发生率更低(P < 0.05)。D1组、D2组和D3组病人术后1 d和3 d时病人MMSE评分更高于C组(P < 0.05)。结论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人POCD的发生率,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剂量下与POCD发生率无剂量相关性。
口服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动脉导管未闭及与脑出血相关性分析
瞿色华, 彭万胜, 尹淮祥, 陈信
2021, 46(12): 1702-17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5
摘要:
目的研究口服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及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PDA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观察组口服布洛芬。统计2组疗效、脑出血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的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采用logistic分析PDA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出血发生风险。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与对照组9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DV、LVESD、LVEF均低于治疗前(P < 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A、ACA的Vd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脑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长、出生体质量高、出生1 min Apgar评分高、布洛芬治疗是PDA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出血保护因素,呼吸暂停、宫内窘迫、机械通气、母亲大出血、滞产是PDA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出血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PDA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效果确切,能改善心室重构,稳定脑血流,降低脑出血发生率。PDA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出血与呼吸暂停、宫内窘迫、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行颅脑超声检查并动态观察,以进一步减少脑损伤。
胃癌病人No.8p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马灼宇
2021, 46(12): 1707-1710, 17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6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病人No.8p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6例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No.8p淋巴结转移的病人14例,无No.8p淋巴结转移的病人9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No.8p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No.8p淋巴结转移对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06例病人中No.8p淋巴结转移率为13.21%。发生No.8p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在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及饮酒等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肿瘤切除部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大小≥ 4 cm、TNM分期较高以及存在联合脏器切除、术中输血的胃癌病人发生No.8p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TNM分期、肿瘤大小是胃癌根治术病人发生No.8p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完成随访病人共98例(92.45%),随访时间为22~86个月(中位时间43个月),5年生存率为39.80%。No.8p淋巴结转移病人5年生存率为13.33%低于无No.8p淋巴结转移病人的44.58%(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及No.8p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根治术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1)。结论性别、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是胃癌病人No.8p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期脑梗死疗效的比较
许娟娟, 刘东亮, 骆嵩, 屈洪党
2021, 46(12): 1711-17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7
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TOAST分型中不同亚型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入组的病例均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的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记录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NIHSS评分、ADL评分,对2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以及组间相同亚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5.50±3.44)分较对照组(8.02±3.39)分明显降低,ADL评分(61.83±9.79)分较对照组(56.42±10.21)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88.3%)较对照组(78.3%)高,且观察组LAA分型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CE及SAO型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于TOAST分型中的LAA型病人具有更好的疗效。
伤后不同时间行PFNA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病人预后的影响
雷国伟, 罗小军, 谭毅, 何昊, 刘琪, 朱海霞, 董爱英, 温丽, 米青
2021, 46(12): 1715-171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8
摘要:
目的探讨伤后不同时间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FNA术的1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病人临床资料,根据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骨折48 h内手术)和择期组(骨折48 h后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早期组住院时间短于择期组(P < 0.05);住院期间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择期组(P < 0.01);早期组远期病死率低于择期组(P < 0.05)。2组病人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近期病死率、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择期PFNA手术相比,早期手术能够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远期病死率,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规范化治疗具有积极影响,评估一般状态良好的病人应首选早期手术。
血清抗凝血酶Ⅲ联合改良CT严重指数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王娟, 王晨, 杨洁, 彭小壮, 张晓敏, 吴洁玢, 徐庆春, 陈传国
2021, 46(12): 1718-172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联合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估急性胰腺炎(AP)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124例AP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38例)、MSAP组(46例)、SAP组(40例),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110例)、死亡组(14例)。比较各组AP病人血清AT-Ⅲ水平及MCTSI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T-Ⅲ联合MCTSI评分诊断SAP和预测AP病人死亡的价值。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P病人血清AT-Ⅲ水平及MCTS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P病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AT-Ⅲ水平降低,而MCTSI评分增加(P < 0.01);死亡组病人血清AT-Ⅲ水平低于存活组,而MCTSI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清AT-Ⅲ联合MCTSI评分评估AP严重程度和预测AP病人死亡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检测。结论血清AT-Ⅲ联合MCTSI在评估AP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SIRS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爱会, 李文杰, 牛洪流, 赵建军
2021, 46(12): 1722-17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0
摘要:
目的基于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病人8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n=23)和对照组(n=57)。将年龄、性别、同侧结石手术史、术前是否留置双J管、术前尿培养情况、手术时间、取石通道、术后是否输血、结石直径、术后结石残留情况、结石形状设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术后SIRS设为因变量,拟合log-binomial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培养情况、手术时间、多通道取石、术后输血、结石直径、鹿角形结石均为影响病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发生SIRS的影响因素(P < 0.01)。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60 min、多通道取石、术后输血、结石直径≥ 50 mm、鹿角形结石的病人,术后发生SIRS的风险较高(P < 0.01),现患比值分别为2.14、2.33、2.85、2.65、2.59。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SIRS的发生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对于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60 min、多通道取石、结石直径≥ 50 mm、鹿角形结石的病人应提高警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志强, 张兴梅, 阎春雷, 肖嵩
2021, 46(12): 1726-17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1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手法成功复位的BPPV病人120例,根据有无残余症状分为未残余组和残余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病人的性别、病因、受累侧及受累半规管等影响因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症状持续时间、SAS评分、复位次数及是否应用视频眼震电图(VNG)等影响因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疾病、复位次数以及是否应用VNG是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634、0.365、0.357。结论有基础疾病且复位超过3次的病人易发生残余症状,应用VGN的病人需密切关注残余症状,年龄偏大的病人应更加重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远期死亡率与入院首次化验时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关系
杨楠, 陈宇, 易诗琼, 张露
2021, 46(12): 1729-17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2
摘要: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远期死亡率与入院首次化验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病人193例进行研究,病人均在STEMI后随诊至2019年10月8日,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比2组血常规指标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血常规指标与STEMI远期预后关系进行分析,以ROC分析MPV对STEMI远期死亡的预测截断值,以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血常规指标比较显示,存活组病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MPV水平均低于死亡组病人(P < 0.05~P < 0.01),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死亡组病人(P < 0.01)。MPV对STEMI病人远期死亡预测截断值为13.14 fL,AUC为0.741,95%CI:0.658~0.824,灵敏度为78.94%(30/38),特异度为83.33%(105/126),准确度为82.32%(135/164),阳性预测值为58.82%(30/51),阴性预测值为92.92%(105/113)。ROC分析结果显示,MPV低水平组(MPV < 13.14 fL)病人113例,死亡8例;MPV高水平组(MPV ≥ 13.14 fL)51例,死亡30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MPV低水平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95%CI:31.09~34.26),高于MPV高水平组的25个月(95%CI:22.13~27.29)(P < 0.01)。MPV低水平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4.78%低于高水平组的76.47%(P < 0.01)。193例STEMI病人中,共有98例(50.78%)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MPV水平高于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人(P < 0.01)。结论STEMI病人入院首次化验时MPV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MPV可作为STEMI病人远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当STEMI病人MPV ≥ 13.14 fL时病人的远期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同时MPV水平升高心肌缺血再灌注风险上升。
胸段硬膜外镇痛中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尿路功能的影响
章燕, 戴泽平
2021, 46(12): 1734-17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3
摘要:
目的通过对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量的监测,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胸段硬膜外镇痛(TEA)病人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放胸腹部手术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布比卡因镇痛组)和B组(罗哌卡因镇痛组),每组25例。分别在术前及TEA时行尿动力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前与术后TEA术后残余尿量(PVR)的差异。次要观察指标是各组之间和组内最大尿流量的变化。结果TEA期间2组PVR均较基础值增加(P < 0.05),A组PVR高于B组(P < 0.01);TEA期间排尿量A组大于B组(P < 0.01);TEA期间2组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收缩指数均较基础值减少(P < 0.05),且A组低于B组(P < 0.01)。2组基础值和TEA期间初感尿意、强烈尿意、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TEA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对逼尿肌功能的影响较小。
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病人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宫峰, 马胜银
2021, 46(12): 1737-174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4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PD)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193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D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2例(21.76%)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17例(8.81%),泌尿道感染10例(5.18%);共培养出病原菌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78.57%),革兰阳性菌5株(8.93%)。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低蛋白血症、体质量指数(BMI)、贫血、心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充分、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低蛋白血症、BMI、贫血、心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充分、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是引起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行PD病人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常见,临床需要警惕高龄、长时间住院和透析、低蛋白血症、贫血、心功能不全的PD病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孤独症谱系障碍及智力落后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共同注意力分析
朱梅, 王雨晴
2021, 46(12): 1741-1743, 17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5
摘要: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及智力落后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LR)两类儿童的共同注意力情况。方法选取ASD以及LR患儿各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幼儿40名为对照组,应用早期社会交流量表检测评估3组研究对象的共同注意力。结果3组儿童共同注意力比较显示,LR组回应性共同注意力(RJA)、自发性共同注意力(IJA)、高水平自发注意力(HIJA)、低水平自发注意力(LIJA)、注视交替(Alt)及眼神接触(EC)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ASD组RJA、高水平回应注意力(HRJA)、低水平回应注意力(LRJA)、IJA、HIJA、LIJA、Alt及EC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ASD组与LR组比较,LR组RJA、HRJA、LRJA、IJA、LIJA及EC得分均高于ASD组(P < 0.01),但HIJA、Show、Point及Alt 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D以及LR患儿均存在明显的共同注意力下降问题,不过LR患儿集中体现为眼神接触行为缺陷,临床上可以以此进行ASD的初步诊断。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症的疗效
汪小荣, 周汝娟, 丁春琴
2021, 46(12): 1744-17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6
摘要: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阿尔茨海默症病人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症认知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后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细胞生长因子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乏力、恶心、头晕、失眠、皮疹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相关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在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
刘苗苗, 段诗苗, 陈培培, 徐全敬, 张雷, 申建
2021, 46(12): 1748-1750, 175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7
摘要:
目的探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在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的固定方式是常规头枕+头颈肩热塑膜;观察组的固定方式是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固定。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以及ROLL(沿横截面旋转)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对照组在X轴、Y轴、Z轴及ROLL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58±1.14)mm、(1.44±1.29)mm、(3.19±1.26)mm、(1.16±1.09)°,观察组分别为(1.06±0.89)mm、(1.02±0.73)mm、(2.71±1.37)mm、(1.31±1.12)°;2组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ROLL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对照组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6 mm;观察组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4 mm;观察组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频数分别为134(48.2%)、89(32.0%)和55(19.8%);对照组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频数分别为177(59.8%)、60(20.3%)和59(19.9%)。结论鼻咽癌病人进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时,为降低摆位误差,建议采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作为体位固定方式。
血清ICAM-1、hs-CRP及MCP-1与急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刘爱菊, 刘磊, 冯肖亚, 陈兴旺, 吕涌涛, 赵修敏
2021, 46(12): 1751-175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急性脑梗死(ACI)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5例AC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酶联免疫法测定检测血清hs-CRP、MCP-1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CAM-1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性质,根据IMT值将病人分为0.9 mm < IMT ≤ 1.2 mm、1.2 mm < IMT ≤ 1.4 mm、IMT>1.4 mm 3个亚组,根据斑块性质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39例)和易损斑块组(66例)。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IMT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ACI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预测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 < 0.01)。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在0.9 mm < IMT ≤ 1.2 mm组、1.2 mm < IMT ≤ 1.4 mm组、IMT>1.4 mm组依次升高(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95、0.585、0.498,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ICAM-1、hs-CRP、MCP-1及LDL-C、合并糖尿病是ACI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 < 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hs-CRP、MCP-1及三者联合预测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753、0.646、0.852,灵敏度分别为69.23%、79.49%、66.67%、89.74%,特异度分别为74.24%、68.18%、65.15%、89.39%。结论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关,可能作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因子。
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分析
田国锐, 夏夏
2021, 46(12): 1757-176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9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剖宫产产妇80例,ASA Ⅰ~Ⅱ级,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B组各27例,C组26例。麻醉药,A组0.5%盐酸罗哌卡因10 mg+舒芬太尼5 μg;B组0.5%盐酸罗哌卡因11.25 mg+舒芬太尼5 μg;C组0.5%盐酸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5 μg。结果3组产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达T8及以上的比例及阻滞平面达T8以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中使用升压药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P < 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间因素和组间的交互效应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盐酸罗哌卡因的适宜剂量为11.25 mg,可以满足剖宫术麻醉起效快、效果好的需求。
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效果
解岗
2021, 46(12): 1760-176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0
摘要:
目的探索大脑中动脉急性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或者经DSA或CTA证实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人(共80例),按照住院期间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组(观察组12例)和传统保守治疗组(对照组69例)并对其进行出院后为期3~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12例中7例不留任何语言及肢体障碍痊愈出院,4例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效开通(病死)。对照组50例中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4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使用支架技术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梗死比较传统保守治疗有效。
影像医学
基于双模态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徐敏, 马宜传, 张书海, 王祥芝, 汤晓敏, 杨丽, 刘浩, 谢宗玉
2021, 46(12): 1763-176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1
摘要:
目的探讨T2WI联合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MRI图像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64)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104),并按8:2的比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n=134)与验证组(n=34)。在T2WI和DCE两个序列手动勾画ROI进行图像分割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利用Select K Best、LASSO回归及迭代筛选特征对高维组学特征进行降维,保留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T2WI、DCE和T2WI联合DCE三个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效能,并以最优模型生成列线图。结果T2WI、DCE和T2WI联合DCE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组的AUC分别为0.75、0.75和0.80;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0.73和0.79。T2WI联合DCE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结论T2WI联合DCE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术前对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无创、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容积超声及血流显像在脱出型黏膜下肌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陈晓艺, 王金萍, 王琴
2021, 46(12): 1768-177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2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三维超声(3D-TVS)容积成像及血流显像(3D-DUS)在脱出型黏膜下肌瘤诊断及起始部定位中的价值。方法临床可疑脱出型黏膜下肌瘤并决定手术治疗病人57例,均行2D-TVS检查,术前再行3D-TV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并根据手术结果,将脱出型黏膜下肌瘤病人作为确诊组,非肌瘤性病变病人作为疑似组,比较2组病人的"低回声为主""Ⅰ形蒂部结构"等声像图特点。结果经手术病理确诊脱出型黏膜下肌瘤34例,宫颈息肉20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宫颈肌瘤各1例。2D-TVS和3D-TVS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8.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特异度分别为54.5%、86.4%,3D-TVS特异度高于2D-TVS(P < 0.05);一致性百分率分别为75%、91%。在2D-TVS的低回声为主、"Ⅰ"形蒂部结构、丰富条状血流和3D-TVS的"梨形"团块及3D-DUS的蒂部条束状血流方面,确诊组病人检出率均高于疑似组(P < 0.05~P < 0.01)。结论2D-TVS与3D-TVS均能检查脱出型黏膜下肌瘤,但后者诊断特异度高于前者;2D-TVS、3D-TVS及3D-DUS显示的瘤体形态及血流的声像图特征可以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及漏诊。
护理学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急诊科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杨杰
2021, 46(12): 1772-17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3
摘要:
目的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德尔菲法构建急诊科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当前某院急诊科护理质量进行可量化的客观评价。结果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了急诊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科学的评价了急诊科护理质量情况,结果该医院急诊科护理质量被评为"优秀"比例为32.0%,"良好"比例为27.2%,"一般"比例为22.7%,"较差"比例为18.1%。优良比率之和为59.2%,表明该院急诊科护理质量仍需持续改进。结论模糊综合评价能有效将量化指标转变为质性指标,克服主观因素,有利于明确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方向。
医护-病人-管理三位一体延伸管理模式对脑出血术后病人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性质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孙文旭
2021, 46(12): 1776-177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4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病人-管理三位一体延伸管理模式对脑出血术后病人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性质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病人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出血术后管理,观察组给予医护-病人-管理三位一体延伸管理。对比2组病人术后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性质评分、生活质量及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用药依从性较好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术后饮食结构、运动方式、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医护-病人-管理三位一体延伸管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术后病人,能有效地提高用药依从性,促进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功能独立性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的制作及应用
张华伟, 李秀川, 吕雪雪, 蒋娜
2021, 46(12): 1780-178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5
摘要:
目的设计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观察其在妇科手术病人切口渗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妇科术后切口或引流口渗出病人,应用一种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观察引流效果。结果30例病人应用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后切口较常规换药愈合时间缩短2~3 d,拔管时间缩短1~2 d,换药次数减少至0~1次,病人活动方便,舒适度增加,康复加速。结论妇科手术病人切口渗出中应用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预防皮肤炎症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节约医疗成本,提高病人舒适度及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时景, 李成, 李洪艳, 陈伟, 康丽华, 王雪荣, 朱正丽, 李甜
2021, 46(12): 1782-17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6
摘要: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加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在机械通气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徐鹏, 谭慧, 彭晓玉, 夏丽淋, 张娥, 舒荣财
2021, 46(12): 1785-1787, 17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7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在机械通气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机械通气重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观察记录2组病人住院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对2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以及出院时的功能独立性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比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 < 0.01);观察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出院时的FIM评分总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 < 0.01);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肌肉神经功能,提升病人功能独立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造口门诊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乔祎, 奚蓓华, 查庆华
2021, 46(12): 1788-17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8
摘要:
目的调查造口门诊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方法选取于造口护理门诊首次随访的949例肠造口病人,对其中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现状,寻求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发生不同分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共76例,发生率为8.01%。其中,腰带相关性38例,发生率为8.54%;支撑棒相关性20例,发生率为75.92%;底盘相关性12例,发生率为1.28%;尾夹相关性4例,发生率为0.47%。其他原因2例,发生率为0.21%。不同分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成因差异分析无统计学意义。76例1~3期压力性损伤创面经护理后创面愈合,愈合时间3~17 d。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防治意识不强,健康教育不充分,病人和照护者知识缺乏,医疗器械材质和局部微环境改变是主要原因。结论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重在预防,需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早期干预,制定个性化的造口居家护理健康教育。对已发生的压力性损伤,根据TIME原则选择合适的敷料及措施处理,促进创面愈合。
自制颈椎牵引体位垫在颈椎骨折伴脱位颅骨牵引治疗中的应用
王秀玲, 杨雪梅, 张莹莹, 赵亚荣, 龚洁
2021, 46(12): 1792-179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39
摘要: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颈椎牵引体位垫在颈椎骨折脱位颅骨牵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创伤病区收治的64例外伤导致颈椎骨折脱位需行颅骨牵引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在行颅骨牵引时使用传统巾卷垫于颈部,肩背部垫棉被或浴巾等物品,使胸背部抬高。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颈椎牵引体位垫。观察并收集牵引过程次日、第4天、末次观察时SF-McGill量表评估的牵引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疼痛程度、Ⅰ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舒适度,统计分析其差异性。结果SF-McGill量表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牵引次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第4天及末次观察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自制颈椎牵引体位垫在病人牵引治疗中较传统填充可减轻病人疼痛程度,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病人牵引过程中的舒适度。
医学教育
基于临床案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金芝, 白洁, 刘敏, 张静
2021, 46(12): 1796-17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40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案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案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并采取问卷调查和课程考核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 0.01);实验组106名学生(91.4%)认为基于临床案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了总体教学效果,且108名学生(93.1%)希望继续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结论基于临床案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较好。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慕课资源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微课教学研究
王文忠, 周兰柱, 孙哲, 吴俊, 崔忆旋
2021, 46(12): 1799-180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41
摘要:
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慕课资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的微课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同一专业年级的2个班级,分别作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慕课资源的微课教学;通过对理论成绩、临床病例分析、综合能力评估和学生满意度4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临床病例分析成绩、病历书写成绩、医患沟通能力评分、病情分析能力评分、动手操作能力评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和课堂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 < 0.01)。结论基于慕课资源的微课教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述
circRNA-miRNA-mRNA调节网络在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王嵩, 黄思捷, 郤庆, 李国文, 沈朝斌
2021, 46(12): 1801-18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4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