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开通闭塞血管时间的影响因素

谢伟 袁争百 苏振琪 韩宏华 陈大顺

引用本文:
Citation: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开通闭塞血管时间的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 谢伟(1980-),男,硕士,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 袁争百, 主任医师.xyxiewei2007@126.com
  • 中图分类号: R542.22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ymptom-to-balloon time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47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YUAN Zheng-bai, 主任医师.xyxiewei2007@126.com ;
  • CLC number: R542.22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再灌注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急诊行PCI治疗的47例急性STEMI患者分成A组(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者)和B组(未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者);C组(采用临床路径组)和D组(非临床路径组)。比较A、B组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是否采用急救车系统入院、就诊至沟通行PCI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时间;比较C、D组就诊至沟通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时间、转运至导管室时间。结果:与B组比较,A组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缩短(P<0.01和P<0.05),采用急救车系统入院比例高(P<0.01),而2组沟通至签字时间和PCI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D组比较,C组入院至沟通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转运时间和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而2组PCI时间和入院至沟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可以明显缩短院前延迟及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缩短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患者沟通占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比例较长,影响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
  • [1] Falsoleiman H,Fatehi GH,Dehghani M,et al.Clinical outco,and survival between pn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mtervention versus fibrinolysis inpatients older than 60year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Heart Views,2012,13(4):129-131.
    [2] 中华心血管病分会.首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7):385.
    [3] 李常洪,郭金成,许敏,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延迟时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04-306.
    [4] 刘云军,梁岩,朱俊.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迟诊治因素的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8):975-976.
    [5] 王显,张守彦,胡大一,等.影响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2):181-186.
    [6] 严金川,徐良洁,袁伟,等.“缝链接”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646-648...
    [7] 宋莉,颜红兵,杨进刚,等.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决定延迟的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4):301-305.
    [8] 宋莉,颜红兵,杨进刚,等.不同临床路径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影响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2):99-102.
    [9] 张建勤,蒋芬芬,江力勤,等.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门-球囊扩张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心电与循环,2013,32(4):306-307.
    [10] 赖开来,陈月梅,李艳丽.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及灾害医学杂志,2012,1(1):97.
  • [1] 周彤周成超唐碧王洪巨王莉媛张晓玲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调查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 126-1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1.041
    [2] 吴纲李雪冬曹超王真邵胜胜胡业梅 . 新活素前置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病人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9): 1211-12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9.007
    [3] 陈坚王正东李平甘剑挺谢文超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183-1185,118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09
    [4] 吴纲 . 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8): 1070-10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19
    [5] 夏丽竟雪莹 . 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5): 601-6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5.011
    [6] 冯琴许丽郑桂香赵培焦云根周艳袁晓晨朱莹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激障碍症状群的研究及干预策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5): 672-6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5.029
    [7] 万双青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60-361.
    [8] 徐秀君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63-365.
    [9] 马广隆苏伟青林振吴阿兰 . 高剂量腺苷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2): 178-180,1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2.013
    [10] 江山 .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3): 380-382.
    [11] 周静 . 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80-681.
    [12] 郑玉水朱结华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2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83-83.
    [13] 骆本生潘文志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56-858.
    [14] 陈以强桑更生崔勇陆江辉袁志华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485-486.
    [15] 吴士礼张恒刘进军王洪巨高大胜蔡鑫包宗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2): 1117-1119.
    [16] 潘正群范秀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和应对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5): 523-527.
    [17] 侯琳琳冯俊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重塑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4): 493-49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4.018
    [18] 刘进军张宁汝朱艳华邵素云张恒张晶宣玲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1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105-1107.
    [19] 沙莎 . 纤溶酶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手术治疗病人炎性因子的干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0): 1347-1348,13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0.016
    [20] 余强张大东 . 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4): 418-42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019
  • HTML全文浏览量:  484
  • PDF下载量:  14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06-1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开通闭塞血管时间的影响因素

    通讯作者: 袁争百, 主任医师.xyxiewei2007@126.com
    作者简介: 谢伟(1980-),男,硕士,主治医师.
  • 淮北矿工总医院 心内科,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再灌注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急诊行PCI治疗的47例急性STEMI患者分成A组(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者)和B组(未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者);C组(采用临床路径组)和D组(非临床路径组)。比较A、B组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是否采用急救车系统入院、就诊至沟通行PCI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时间;比较C、D组就诊至沟通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时间、转运至导管室时间。结果:与B组比较,A组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缩短(P<0.01和P<0.05),采用急救车系统入院比例高(P<0.01),而2组沟通至签字时间和PCI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D组比较,C组入院至沟通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转运时间和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而2组PCI时间和入院至沟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可以明显缩短院前延迟及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缩短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患者沟通占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比例较长,影响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