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晓明
. 穴位注射脑活素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4): 331-333.
|
[2] |
张强
, 禹莉
. 昂丹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_6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589-590,592.
|
[3] |
夏毅
, 尤柱
. 穴位注射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8): 1081-10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8.035
|
[4] |
解华
, 刘宏杰
, 舒桂君
. 安罗替尼胶囊联合长春瑞滨软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8): 1045-1049,105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14
|
[5] |
彭玮
, 杨洪霞
, 杨梅
. 循证护理在2例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低血糖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2): 274-27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2.047
|
[6] |
刘建华
. 氯化钾静脉滴注致心脏骤停的急救与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92-493.
|
[7] |
阮璐璐
. 超声介入引导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 1230-12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9.024
|
[8] |
柯海
, 于波
, 孙蔚明
, 赵新生
, 丁玲玲
. 术毕静脉滴注醒脑静对术后谵妄相关量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7): 913-91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020.07.019
|
[9] |
胡庆玲
. 口服甘露醇注射液代替肥皂水灌肠的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71-672.
|
[10] |
张莹
, 何向阳
.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高血压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4): 455-4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4.010
|
[11] |
刘从森
, 刘婷婷
, 孔晓明
, 朱翔
, 刘勇
, 闵宏林
, 管俊昌
. 妊娠母鼠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胎鼠胸腺发育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6): 545-546,550.
|
[12] |
石庆平
, 丁峰
, 郭辉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中三种组分的含量.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4): 420-422.
|
[13] |
杨静
, 王丽伟
, 单晓丽
. 口服25%葡萄糖溶液对减轻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140-11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40
|
[14] |
关勇
. 利培酮口服液联合长效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42例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345-1347.
|
[15] |
侯鹏高
, 吕长淮
. 维生素B12片含量测定样品处理方法的改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5): 602-603.
|
[16] |
郑燕
. 兔妊娠后期注射甲状腺素影响仔兔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789-791.
|
[17] |
张菊香
. 高血压与冠心病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801-8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29
|
[18] |
潘丹丹
, 申庆文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在子痫前期病人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5): 624-62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5.016
|
[19] |
王立民
, 黄艳
, 王红阳
. 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34-1536.
|
[20] |
郑刚
, 张云
, 屈大坤
. 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对乳牙萌出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