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影响因素研究

朱敬蕊 崔琢 张向君 汪振林 李连

引用本文:
Citation:

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 朱敬蕊(1988-), 女, 住院医师
    通讯作者: 崔琢, 360737761@qq.com
  •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SK2015B42by

  • 中图分类号: R192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of medical worker in a grade A tertiary hospital

    Corresponding author: CUI Zhuo, 360737761@qq.com ;
  • CLC number: R192

  • 摘要: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实施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全年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工作者共1 156人的锐器伤发生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 071份,探讨性别、工作性质、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参加培训情况等因素与锐器伤的相关性。结果该院2015年全年共发生锐器伤284例,锐器伤发生率为26.5%。除性别(P>0.05)外,不同工作性质、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和参加培训情况的医护人员间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将锐器伤发生率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参加培训、职称和科室均为锐器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针对医院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知识培训,有助于降低锐器伤发生的风险。
  • 表 1  锐器伤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类别 n 锐器伤 χ2 P
    人数 发生率/%
    性别
      男 269 66 24.5 0.72 >0.05
      女 802 218 27.2
    工作性质
      医生 334 70 21.0
      护士 691 201 29.1 7.71 < 0.01
      医技人员 46 13 28.3
    工作年限/年
      < 5 479 165 34.4
      5~ 442 96 21.7 30.31 < 0.01
      20~ 150 23 15.3
    职称
      初级 600 199 33.2
      中级 344 59 17.2 31.48 < 0.01
      高级 127 26 20.5
    学历
      研究生 239 58 24.3
      本科 395 84 21.3 14.22 < 0.01
      专科 437 142 32.5
    科室
      内科 340 75 22.1
      外科 434 140 32.3
      妇产科 36 10 27.8
      儿科 59 12 20.3 13.67 < 0.01
      手术室 89 20 22.5
      供应室 27 5 18.5
      检验科 86 22 25.6
    培训
      经常参加 353 46 13.0
      不经常参加 168 49 29.2 50.93 < 0.01
      未参加过 550 189 34.4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锐器伤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项目 B SE P OR 95%CI
    工作年限/年(< 5=对照)
      5~ 0.408 0.189 < 0.05 1.504 1.039~2.178
      20~ 0.673 0.335 < 0.05 1.959 1.015~3.782
    培训(经常参加培训=对照)
      不经常参加 -1.121 0.246 < 0.01 0.326 0.201~0.528
      未参加过 -1.260 0.190 < 0.01 0.284 0.195~0.412
    职称(初级=对照)
      中级 0.455 0.211 < 0.05 1.577 1.042~2.385
      高级 0.032 0.326 >0.05 1.033 0.545~1.957
    工作性质(医生=对照)
      护士 -0.484 0.257 >0.05 0.617 0.372~1.021
      医技人员 -0.809 0.502 >0.05 0.445 0.167~1.191
    学历(研究生=对照)
      本科 0.385 0.266 >0.05 1.469 0.872~2.474
      专科 0.094 0.297 >0.05 1.098 0.613~1.967
    科室(内科=对照)
      外科 -0.460 0.175 < 0.01 0.631 0.448~0.889
      妇产科 -0.525 0.427 >0.05 0.591 0.256~1.365
      儿科 0.095 0.365 >0.05 1.099 0.582~1.919
      手术室 0.055 0.305 >0.05 1.057 0.582~1.919
      供应室 -0.661 0.566 >0.05 0.516 0.170~1.565
      检验科 0.024 0.385 >0.05 1.024 0.482~2.178
    下载: 导出CSV
  • [1] 高晓东, 胡必杰, 王文娟, 等.上海市70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12):1605.
    [2] 李冬梅, 高燕, 王守军, 等.某三甲医院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2):2865.
    [3] 范珊红, 许文, 穆彩妮, 等.陕西省30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 12(4):25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04.003
    [4] 王一瑶, 吴晓慧, 王伟丽, 等.临床医师锐器伤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22):5694.
    [5] 姜萍, 顾艳荭, 季诚, 等.护士锐器伤暴露后的处理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6):1412.
    [6] 古艳云, 乔广国, 吴敏.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状况调查与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5):448.
    [7] 孙建, 徐华, 顾安曼, 等.中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 15(9):68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9.009
    [8] 郑克纯, 王芬, 周伦.某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目标性监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 11(15):865.
    [9] 李革红, 福华东, 郭景英, 等.预防医院锐器伤发生的"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8)394.
    [10] 段小燕, 张丽亚.案例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在口腔医学本科生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7):1092. doi: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7.053
    [11] 王建红, 莫新少.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对实习护士职业防护行为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5, 30(2):80.
    [12] VALLS V, LOZANO MS, YÁNEZ R, et al.Use of safety devic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percutaneou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7, 28(12):1352. doi: 10.1086/523275
  • [1] 朱敬蕊崔琢汪振林周成超 .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锐器伤报告现状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 216-21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2.027
    [2] 朱敬蕊崔琢张向君王白茹 . 医务工作者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调查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4): 528-532, 5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4.026
    [3] 丁长青李海峰孙迎迎罗慧代兰兰 . 下肢软组织锐器伤低场MRI表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 234-2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2.033
    [4] 孙晓洁钟迎春金燕华要武黄益丽付静波 . 医院工作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83-1484.
    [5] 宋俊 . 早产儿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9): 1155-11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2
    [6] 苗傲霜蹇英朱海英 . 癌症化疗患者家庭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2): 1393-1395.
    [7] 李玲文艳玲陈红华 . 流动人口孕妇剖宫产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6): 735-737.
    [8] 陈玮齐玉龙张静 . 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89-1591.
    [9] 李文坚朱喜山孙柳静张正林 . 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4): 461-4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4
    [10] 林昕徐淑秀李金芝 . 妊娠期压力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4): 554-5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49
    [11] 李晓乾王茜孔新兴 . 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 1520-15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1.018
    [12] 高艳许华山魏婷婷朱克云马银瑞陆春苗 . 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413-416.
    [13] 周霞张利 . 某市妇女乳腺癌筛查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581-584.
    [14] 王岚马长征 .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84-86.
    [15] 王丹妮张勤张玉媛高金霞高扬丽 , . 蚌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231-234.
    [16] 马敏王锦帆 . 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0): 1395-1398.
    [17] 胡伟 .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0): 1415-1418.
    [18] 蒋燕燕徐晓玥谢虹 . 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3): 417-4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3.044
    [19] 曹群群申正付赵一奇 . 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812-8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38
    [20] 胡霞谢姒 . 医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 1080-10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32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29
  • HTML全文浏览量:  2513
  • PDF下载量:  3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8-15
  • 录用日期:  2018-06-19
  • 刊出日期:  2019-02-15

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影响因素研究

    通讯作者: 崔琢, 360737761@qq.com
    作者简介: 朱敬蕊(1988-), 女, 住院医师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管理科, 安徽 蚌埠 233004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SK2015B42by

摘要: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实施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全年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工作者共1 156人的锐器伤发生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 071份,探讨性别、工作性质、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参加培训情况等因素与锐器伤的相关性。结果该院2015年全年共发生锐器伤284例,锐器伤发生率为26.5%。除性别(P>0.05)外,不同工作性质、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和参加培训情况的医护人员间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将锐器伤发生率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参加培训、职称和科室均为锐器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针对医院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知识培训,有助于降低锐器伤发生的风险。

English Abstract

  • 医务工作者在诊疗活动中因针具、刀片、剪刀、玻璃等锐器造成损伤称为锐器伤[1],是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的最常见原因。因造成锐器伤的锐器可能被血液、体液等污染,会增加医务人员病原体感染的风险。研究[2]发现,锐器伤可能导致近20种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或感染,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因此,预防锐器伤是保障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我们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资料,分析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的影响因素,为医院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现作报道。

    • 某三甲医院2015年全年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工作者共1 156人,排除休假、进修和实习的医务工作者。共发放问卷1 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 071份,有效回收率92.7%。其中医生334人,护士691人,医技人员46人;男269人,女802人;平均年龄(31.5±9.2)岁;平均工作年限(9.3±9.1)年。

    • 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16年1月18-22日发放调查表,回顾性调查2015年全年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前对调查员(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和兼职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调查开始后在规定时间内发放和回收调查表。

    • 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 该院2015年全年共发生锐器伤284例,锐器伤发生率为26.5%。除性别(P>0.05)外,不同工作性质、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和参加培训情况的医护人员间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1)。

      类别 n 锐器伤 χ2 P
      人数 发生率/%
      性别
        男 269 66 24.5 0.72 >0.05
        女 802 218 27.2
      工作性质
        医生 334 70 21.0
        护士 691 201 29.1 7.71 < 0.01
        医技人员 46 13 28.3
      工作年限/年
        < 5 479 165 34.4
        5~ 442 96 21.7 30.31 < 0.01
        20~ 150 23 15.3
      职称
        初级 600 199 33.2
        中级 344 59 17.2 31.48 < 0.01
        高级 127 26 20.5
      学历
        研究生 239 58 24.3
        本科 395 84 21.3 14.22 < 0.01
        专科 437 142 32.5
      科室
        内科 340 75 22.1
        外科 434 140 32.3
        妇产科 36 10 27.8
        儿科 59 12 20.3 13.67 < 0.01
        手术室 89 20 22.5
        供应室 27 5 18.5
        检验科 86 22 25.6
      培训
        经常参加 353 46 13.0
        不经常参加 168 49 29.2 50.93 < 0.01
        未参加过 550 189 34.4

      表 1  锐器伤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以工作年限 < 5年和初级职称为对照,工作年限长和中级职称均为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以参加培训和内科为对照,未参加过培训、不经常参加培训和外科亦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1)(见表 2)。

      项目 B SE P OR 95%CI
      工作年限/年(< 5=对照)
        5~ 0.408 0.189 < 0.05 1.504 1.039~2.178
        20~ 0.673 0.335 < 0.05 1.959 1.015~3.782
      培训(经常参加培训=对照)
        不经常参加 -1.121 0.246 < 0.01 0.326 0.201~0.528
        未参加过 -1.260 0.190 < 0.01 0.284 0.195~0.412
      职称(初级=对照)
        中级 0.455 0.211 < 0.05 1.577 1.042~2.385
        高级 0.032 0.326 >0.05 1.033 0.545~1.957
      工作性质(医生=对照)
        护士 -0.484 0.257 >0.05 0.617 0.372~1.021
        医技人员 -0.809 0.502 >0.05 0.445 0.167~1.191
      学历(研究生=对照)
        本科 0.385 0.266 >0.05 1.469 0.872~2.474
        专科 0.094 0.297 >0.05 1.098 0.613~1.967
      科室(内科=对照)
        外科 -0.460 0.175 < 0.01 0.631 0.448~0.889
        妇产科 -0.525 0.427 >0.05 0.591 0.256~1.365
        儿科 0.095 0.365 >0.05 1.099 0.582~1.919
        手术室 0.055 0.305 >0.05 1.057 0.582~1.919
        供应室 -0.661 0.566 >0.05 0.516 0.170~1.565
        检验科 0.024 0.385 >0.05 1.024 0.482~2.178

      表 2  锐器伤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院锐器伤发生率为26.5%,高于范珊红等[3]研究结果;医生锐器伤率为21.0%,高于王一瑶等[4]研究结果;护士锐器伤率达29.1%,高于姜萍等[5]研究结果,提示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可能是由于该院属于省级三甲医院,医疗服务范围内人口多达3 000余万,属于人口较密集地区,医院常年处于加床状态,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与临床工作过程中医务人员过度忙碌有关。而医技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为28.3%,低于护士,但高于医生。可能由于医技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频繁接触玻璃等锐器,接触锐器的频率较高;而医生中只有从事外科工作的医生和小部分进行穿刺的医生经常接触锐器。而相较于护士,医技人员较少直接与病人接触,工作期间相对能够集中注意力,较少受周围环境影响;护士则有很多工作需要在病人的配合下完成,超负荷工作量和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也使其易产生疲倦感,受病人、环境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且护士接触带针头等器具的危险性更高[6-8]

      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工作性质、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和参加培训情况的医护人员间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参加培训、职称和科室均为锐器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工作年限 < 5年的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率从高于5~年者,与国内文献[6, 9]报道基本一致。考虑为工作年限较短的医务工作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相对不足、缺少足够的临床经验,且工作过程中的随机应变能力相对较弱,自身心理素质相对较差,自身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不足,更易造成锐器伤。而经常参加知识培训者的锐器伤发生率相对较低,提示经常参加知识培训是锐器伤的保护性因素。但该研究发现该医院经常参加培训的医务工作者仅353人,占比33.0%,不经常参加培训的168人,占比15.7%,而从未参加培训的人员高达550人,占比达51.4%。虽然医院每年组织多场职业防护相关培训,但是真正参加培训的医务工作者少之又少,分析原因可能是医院组织培训的方式多以全院性讲座的形式开展,这种形式使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度不高,建议医院相关部门改进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方式和方法,可以采取小范围多频次的讲座形式,如走进临床科室,把知识课件等内容带到临床一线,利用早交班或科会的时间开展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不仅可以采用知识讲座形式进行培训,还可以探索开展参与式教育干预的方法[9]、通过医院真实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情景模拟演练法[10]等多种形式开展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综上,医院通过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知识培训的参与度,尤其是对工作年限 < 5年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干预,可以帮助降低医务工作者锐器伤的发生率。此结论与国内[9-11]和国外研究[12]基本一致,国内外研究均发现通过采取知识培训可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是减少医务工作者职业危害的有效措施。应加大医务工作者的知识培训力度,特别是针对工作年限 < 5年的医务工作者,例如要求新入职医务工作者必须通过职业防护知识考核方可上岗工作,将职业防护知识考核纳入个人年度考核中,要求低年资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学时数不少于规定学时。医院也应探索更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知识培训的参与度,不局限于举行全院性讲座,吸引医务工作者主动参与知识培训,使知识培训能够真正在规范医务工作者诊疗操作行为和减少锐器伤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