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家庭随访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红蛋白及实验室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

张菊 胡芳 冯婉娟 吴庆华

引用本文:
Citation:

家庭随访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红蛋白及实验室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菊(1980-), 女, 主管护师
  • 中图分类号: R47

  •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红蛋白及实验室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随访组(n=25)和家庭随访组(n=30)。2组均随访1年,观察2组病人随访干预前(出院当日)、随访干预1年后透析脱水量、血红蛋白(Hb)、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进行评定,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随访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家庭随访组病人随访干预1年后的脱水量、Hb、Ca、P、PTH等指标均较随访干预前改善(P < 0.05~P < 0.01),各ESCA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家庭随访组上述各指标及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随访组(P < 0.01);家庭随访组病人随访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随访组的8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随访不仅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血红蛋白及实验室钙磷代谢指标,同时病人的自护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且病人随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表 1  2组治疗前后RRF水平比较(x±s)

    分组 n 透析脱水量/L Hb/(g/L) Ca/(mmol/L) P/(mmol/L) PTH/(pg/mL)
    出院当日
      家庭随访组 30 2.89±0.71 101.68±17.22 2.26±0.25 2.14±0.45 314.78±44.20
      常规随访组 25 2.91±0.74 101.58±17.22 2.23±0.26 2.11±0.42 314.65±44.28
       t 0.10 0.02 0.44 0.25 0.01
       P >0.05 >0.05 >0.05 >0.05 >0.05
    随访1年后
      家庭随访组 30 2.54±0.57** 110.38±12.03** 1.93±0.22** 1.85±0.32** 235.85±34.23**
      常规随访组 25 2.85±0.75 103.41±11.94 2.13±0.18 2.05±0.34 289.35±34.02*
       t 1.74 2.15 3.64 2.24 5.79
       P >0.05 < 0.05 < 0.01 < 0.05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P < 0.05,**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护理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x±s;分)

    分组 n 自我责任感 自我概念 健康知识水平 自我护理技能 总分
    出院当日
      家庭随访组 30 20.43±6.12 17.23±4.81 15.04±3.51 30.72±8.63 84.42±12.53
      常规随访组 25 20.21±6.71 16.93±5.04 14.02±3.52 30.03±8.13 86.82±12.23
       t 0.13 0.23 1.07 0.30 0.72
       P >0.05 >0.05 >0.05 >0.05 >0.05
    随访1年后
      家庭随访组 30 27.14±5.06** 23.84±5.13** 22.14±4.82** 41.22±5.53** 125.20±13.61**
      常规随访组 25 21.85±6.84 17.82±5.04 17.83±4.53** 32.61±8.50 94.61±16.64
       t 3.29 4.37 3.39 4.35 7.50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随访满意度比较[n;百分率(%)]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uc P
    家庭随访组 30 21(70.0) 9(30.0) 0(0.0)
    常规随访组 25 14(56.0) 7(28.0) 4(16.0) 1.19 >0.05
    合计 55 35(63.6) 16(29.1) 4(7.3)
    下载: 导出CSV
  • [1] 邵旭霞, 张萍, 姚曦, 等.2008-2013年浙江省新增终末期肾脏病透析病人的人口统计学和原发病变迁[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6, 32(2):106. doi: 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6.02.005
    [2] 胡琛, 潘凌蕴, 刘晓虹.终末期肾病病人透析早期阶段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8):22.
    [3] 罗成建, 冯玉婵.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钙磷代谢紊乱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25):72.
    [4] 尹懿, 郑秀瑗, 伦立德,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过程中细胞内外液变化规律[J].中国血液净化, 2017, 16(9):58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7.09.002
    [5] 王凤萍.分层次健康教育对持续性血液净化病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6, 14(4):416. doi: 10.3969/j.issn.1674-4748.2016.04.043
    [6] 何琴, 蔡宏, 张伟明,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贫血状况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6, 32(2):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6.02.006
    [7] 窦林斌, 蔡宏, 张伟明,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钙磷代谢紊乱回顾性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 2015, 14(7):412. doi: 10.3969/j.issn.1671-4091.2015.07.008
    [8] 刘艳, 吴仲华, 袁旻君, 等.个体化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学, 2017, 38(6):780. doi: 10.3969/j.issn.1000-0399.2017.06.033
    [9] 林慧君.家庭随访对老年腹膜透析病人精神障碍的影响与护理干预[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7):31.
    [10] 张海燕, 朱希燕, 张荣泽, 等.家庭随访对贲门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1):64. 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15.01.023
    [11] 林栋羚, 董辉, 杨丹, 等.优质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心理状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6):910.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16.06.038
    [12] 高昕毓, 朱晓莲.家庭随访对低抗凝血酶水平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6):904. doi: 10.3969/j.issn.1009-6213.2017.06.002
  • [1] 王培永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通量透析频率的选择及炎性细胞因子、钙磷代谢指标检测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 648-6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5.024
    [2] 周才芳周俊曾庆义 . 不同蛋白量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情况及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7): 858-8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7.005
    [3] 高潮清周加军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4): 472-473,4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4.016
    [4] 程春慧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在家庭支持与健康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7): 971-9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7.031
    [5] 苏静 . 蛋白质能量消耗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6): 786-78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6.021
    [6] 王锦郭晖丁淑琴张强钟政荣 . 白细胞增高对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影响的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390-1391,1394.
    [7] 童立鹤徐少峰程志荣周彧冉唐超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781-78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6.022
    [8] 李亚娟岳荣铮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健康素养与症状负担、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713-17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37
    [9] 邱瑛李雪芹 . 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诱导期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2): 1755-175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12.029
    [10] 翟从芳尹建华陈颖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 120-1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1.031
    [11] 庞丹莉惠文焕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益处发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 122-1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1.030
    [12] 朱林芳袁怀红余少斌 .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护理需求调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2): 268-2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2.031
    [13] 杨亮程润窦俊凯刘欢周志庆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衰弱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4): 538-54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4.028
    [14] 徐静冯婉娟熊婷王敏 . 动静脉内瘘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衰弱水平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4): 544-5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4.029
    [15] 安惠旒王世杰 . 自体动静脉瘘与深静脉导管长期留置对MHD病人透析效果及心功能、肾性贫血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 39-4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1.011
    [16] 周志庆汪裕伟刘欢王翠珍陶明芬周宁颖许倩茹程鹏云龚如月 . 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8): 1106-11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27
    [17] 秦淑国毕早斌陈军 . 宿州市交通警察血铅水平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566-567.
    [18] 曹传武李莉钱建新武清骆益宙许青王杰军 . 肺癌患者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27-29.
    [19] 王素侠 . 淮北地区6个月至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调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0): 1237-1239.
    [20] 陈红波孟祥莲 . 产后出血的评估与高危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889-893,89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17
  • 加载中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34
  • HTML全文浏览量:  2041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3-20
  • 录用日期:  2019-02-13
  • 刊出日期:  2019-03-15

家庭随访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红蛋白及实验室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简介: 张菊(1980-), 女, 主管护师
  •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 2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红蛋白及实验室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随访组(n=25)和家庭随访组(n=30)。2组均随访1年,观察2组病人随访干预前(出院当日)、随访干预1年后透析脱水量、血红蛋白(Hb)、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进行评定,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随访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家庭随访组病人随访干预1年后的脱水量、Hb、Ca、P、PTH等指标均较随访干预前改善(P < 0.05~P < 0.01),各ESCA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家庭随访组上述各指标及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随访组(P < 0.01);家庭随访组病人随访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随访组的8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随访不仅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血红蛋白及实验室钙磷代谢指标,同时病人的自护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且病人随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肾衰竭、尿毒症等终末期肾病病人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病人能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此举能够将病人血液中代谢产物以及毒素等进行有效清除,并且能够对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起到纠正和维持作用,因此血液透析受到终末期肾病病人的青睐[1]。但是透析效果的优劣除了受疾病的严重程度影响之外,还与病人是否遵循日常健康饮食、按时作息以及遵医嘱用药等密切相关[2];其中血液透析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钙磷代谢的紊乱,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3]。为更加有效地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疗效以及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特针对性地开展了家庭随访,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间质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确诊病人;(2)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且病情稳定;(3)病人神志清楚,语言沟通表达能力良好,居住稳定且愿意合作;(4)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力衰竭、病残、病情不稳定、血管功能调节差、大量出血、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严重心理和/或视听力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常规随访组(n=25)和家庭随访组(n=30)。其中常规随访组病人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9~66岁;病程8~28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间质性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4例;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6例,高中7例,大专及以上9例;已婚19例,未婚1例,离异5例。家庭随访组病人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9~63岁;病程10~26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间质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5例;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7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10例;婚姻状况:已婚24例,未婚1例,离异5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 2组病人临床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临床二级常规护理,出院前1 d,由床位主管医生及护士根据病人入院基础资料、住院期间病情发展及控制情况、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及生活习惯等,为病人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及居家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咨询与求助渠道:如随访小组QQ、专线、微信、透析之家微信公众号等绿色通道,为病人更加详细的、专业的居家透析治疗及护理咨询、指导;(2)药物指导:详细列举透析治疗相关药物名称、剂量、方法及联合用药方案,医嘱并强调各药物禁忌及临床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症处理措施;(3)并发症识别及预防:详细列举透析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其临床表现、临床对症处理办法,医嘱病人关注病情变化,按时复诊复查;(4)生活指导:叮嘱病人合理控制饮食,多食用低盐、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食物,详细记录每日饮水及排尿量,生活中避免情绪激动,适当参加一些简单户外运动,同时沟通并指导病人家属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相对舒适的无菌透析环境。

      另我科室选拔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及护理人员成立随访小组,小组分为电话随访分组、家庭访视分组,所有小组成员均经随访相关注意事项培训后上岗。2组病人分别由1个随访组进行跟踪随访,其中电话随访组病人出院后第一个月每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以后每2~3个月随访一次,了解病人的即时病情及并发症预防情况,解答病人居家透析期间出现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解答、指导;家庭访视组病人由专业随访小组分组上门探访,原则上出院后的2周内进行首次上门访视:(1)询问病人上次透析后有无出现相关并发症,查看并发症具体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对症及预防指导;(2)通过与病人的深入沟通,耐心解答病人的提问,加强其透析期间的健康教育,使病人明白透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3)询问并指导病人严格遵医服药,坚持做好透析相关记录,定期复诊并复查相关实验室指标,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求医;(4)加强饮食指导,特别是严格控制钠盐量,告之病人在出现呕吐反应时及时补充水分等;(5)加强心理疏导,通过实际病例鼓励病人树立治疗信心;(6)将独居病人或孤寡老人作为重点随访对象并加大回访频次,可联系当地社区、街道等机构将其纳入疾病或救助群体,适时给予人道主义救助。家庭随访原则上每月上门一次,同时每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所有随访结果均即时录入病人随访病情档案内。

    • (1) 由专业医生评价2组病人随访干预前(出院当日)、随访干预1年后的透析脱水量,脱水量=透析前体质量-干体质量,取非同日2~3次脱水量平均值进行统计[4],同时测定并观察2组随访干预前、后病人血红蛋白(Hb)、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指标变化情况。(2)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5]对2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进行评价,其中ESCA量表包括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等4大项43小项,总分0~172分,分值越高说明病人的自护能力越好。(3)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随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99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为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97~0.834。

    • 采用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 出院当日,2组病人脱水量、Hb、Ca、P、PT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家庭随访组病人Hb显著高于常规随访组(P < 0.05),Ca、P、PTH等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随访组(P < 0.05~P < 0.01),家庭随访组病人Hb显著高于出院当日水平,透析脱水量、Ca、P、PTH等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出院当日水平(P < 0.01)(见表 1)。

      分组 n 透析脱水量/L Hb/(g/L) Ca/(mmol/L) P/(mmol/L) PTH/(pg/mL)
      出院当日
        家庭随访组 30 2.89±0.71 101.68±17.22 2.26±0.25 2.14±0.45 314.78±44.20
        常规随访组 25 2.91±0.74 101.58±17.22 2.23±0.26 2.11±0.42 314.65±44.28
         t 0.10 0.02 0.44 0.25 0.01
         P >0.05 >0.05 >0.05 >0.05 >0.05
      随访1年后
        家庭随访组 30 2.54±0.57** 110.38±12.03** 1.93±0.22** 1.85±0.32** 235.85±34.23**
        常规随访组 25 2.85±0.75 103.41±11.94 2.13±0.18 2.05±0.34 289.35±34.02*
         t 1.74 2.15 3.64 2.24 5.79
         P >0.05 < 0.05 < 0.01 < 0.05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P < 0.05,**P < 0.01

      表 1  2组治疗前后RRF水平比较(x±s)

    • 家庭随访组病人随访干预1年后的各ESCA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家庭随访组均明显优于常规随访组(P < 0.01)(见表 2)。

      分组 n 自我责任感 自我概念 健康知识水平 自我护理技能 总分
      出院当日
        家庭随访组 30 20.43±6.12 17.23±4.81 15.04±3.51 30.72±8.63 84.42±12.53
        常规随访组 25 20.21±6.71 16.93±5.04 14.02±3.52 30.03±8.13 86.82±12.23
         t 0.13 0.23 1.07 0.30 0.72
         P >0.05 >0.05 >0.05 >0.05 >0.05
      随访1年后
        家庭随访组 30 27.14±5.06** 23.84±5.13** 22.14±4.82** 41.22±5.53** 125.20±13.61**
        常规随访组 25 21.85±6.84 17.82±5.04 17.83±4.53** 32.61±8.50 94.61±16.64
         t 3.29 4.37 3.39 4.35 7.50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P < 0.01

      表 2  2组护理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x±s;分)

    • 家庭随访组病人随访满意度100.0%,高于常规随访组的84.0%,但2组间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uc P
      家庭随访组 30 21(70.0) 9(30.0) 0(0.0)
      常规随访组 25 14(56.0) 7(28.0) 4(16.0) 1.19 >0.05
      合计 55 35(63.6) 16(29.1) 4(7.3)

      表 3  2组随访满意度比较[n;百分率(%)]

    • 临床对于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确属于正确的处理方法,但是效果甚微。我们分析认为:(1)维持性透析需要长期固定进行,经济费用也较高,影响病人的治疗依从性;(2)部分病人因疾病而出现较为严重的负性心理情绪,对治疗前景和结局心灰意冷,因此容易出现放弃治疗等极端行为[6]。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遵医行为,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病人的治疗状态和意愿,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从而提高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随访组病人随访干预1年后的脱水量、Hb、Ca、P、PTH等指标均较随访干预前明显改善,这说明只要坚持维持性透析,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身体机能以及预后。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随访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家庭随访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随访组。我们分析这多半是由于家庭随访使护理人员能够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使得病人能够真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和关爱;另一方面也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病人真实的状态,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而常规电话随访虽然也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病人在非透析期间的各种情况,但是不排除部分病人由于对按时透析、服药等治疗活动产生厌倦、侥幸等心理,从而用欺骗性语言来搪塞电话询问;此外电话随访还存在无法联系病人的弊端以及沟通时病人因缺乏相关专业性的言语描述而导致无法正确判断病情,从而影响透析效果[7]。刘艳等[8]在研究中也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常规随访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对日常运动、饮食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并因此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

      家庭随访是由常规随访发展而来,并且更加符合现代人关于健康、隐私的需求,同时也是促进护患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方式[9]。这是因为病人在接受家庭随访时,不仅心理状态较为放松和舒缓,而且通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和指导,纠正了在非住院期间所出现的错误行为,这也有效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效能[10]。本研究显示,家庭随访组病人随访干预1年后的各ESCA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家庭随访组均明显优于常规随访组,与林栋羚等[11]的研究结果相近。这与我们在家庭随访时采取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具体干预措施也是密不可分的[12]。最后随着家庭随访的持续、顺利的开展,以及病人钙磷指标的正常化,使得病人无论是血液透析效果还是遵医行为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和保障。本研究家庭随访组对家庭随访模式的满意度达到了100.00%,超过了常规随访组的8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后将纳入更多样本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