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自制无菌纱布盘在儿童PICC置管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

杨萌

引用本文:
Citation:

自制无菌纱布盘在儿童PICC置管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简介: 杨萌(1989-), 女, 护师
  • 中图分类号: R540.46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无菌纱布盘在儿童PICC置管穿刺点有效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行PICC置管10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在置管成功后,将6 cm×8 cm纱布对折成2 cm×3 cm方纱按压穿刺点,观察组将8 cm×16 cm纱布盘成直径约2.5 cm,中心突出约2 mm的纱布盘按压穿刺点,观察2组病人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第3天穿刺点渗血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7天穿刺点渗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采用“纱布盘”法点状按压,穿刺点受力集中,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行PICC置管时推广应用。
  • 表 1  2组不同时间出血情况比较(n)

    时间 分组 轻度 中度 重度 uc P
    第1天
    观察组 33 11 7 3 2.51 < 0.01
    对照组 21 13 12 8
    第2天
    观察组 31 13 7 3 3.45 < 0.01
    对照组 16 11 18 9
    第3天
    观察组 40 8 5 1 1.30 >0.05
    对照组 34 10 8 2
    第7天
    观察组 49 3 2 0 2.30 < 0.05
    对照组 40 7 5 2
    下载: 导出CSV
  • [1] 杨金菊, 丁敏, 姜珍.减少PICC置管出血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6):3213.
    [2] 陈朔晖, 楼晓芳, 徐红贞, 等.儿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临床特点和转归[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7):59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3.07.006
    [3] YANG Q.Alginate dressing application in hemostasis after using selding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tumor patients[J]. Indian J Hematol Blood Transfus, 2015, 31(4):434. doi: 10.1007/s12288-014-0490-1
    [4] 沈国妹, 王颖雯, 王雪莲, 等.全程护理支持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25(35):3264.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1.35.032
    [5] 申屠英琴, 赵锐祎, 陈春芳.27例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2):13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1.02.006
    [6] 章春芝, 王桂英, 薛志芳, 等.PICC专项技术规范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50.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2.01.020
    [7] 张新春, 成芳, 谢爱芹.橡皮塞联合弹力绷带固定法对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8):8.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08.004
    [8] 吴玉芬.内外交叉固定棉球应用于PICC加压止血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9, 24(16):79. doi: 10.3870/hlxzz.2009.16.079
    [9] 胡成文, 杨玲.藻酸盐敷料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1):120.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65
    [10] 蔡昌兰, 黄叶莉, 李琼, 等.藻酸盐敷料用于预防微插管鞘技术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点出血的护理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6):3574.
  • [1] 李少杰 . 自制执笔式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器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 113-11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1.032
    [2] 万永慧陈三妹 . 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310-1312.
    [3] 孙桂清彭霞林蒋晓红 .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543-544.
    [4] 孙启明朱正玲张丽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固定方法的改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82-1583.
    [5] 李桂莲田丽梅王少敏 . 双腔Power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361-362.
    [6] 李潘华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2): 1749-17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2.050
    [7] 刘春梅 . 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3): 404-4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3.039
    [8] 武春 . 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9): 1020-1022.
    [9] 陈少梅郑彩虹 . TR-Band充气止血绷带两种不同放气方式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止血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992-994.
    [10] 郭永平杨冯王晓静郭亮 .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行子宫下段横行环状压迫缝合止血的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2): 1647-1650,16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2.034
    [11] 范智凌谢玉国陈伟鹏 . 四肢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术中预见性穿支血管止血效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 66-6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1.020
    [12] 吴子琳 . 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3): 399-400.
    [13] 陈欣汪艳萍彭秀丽 .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38例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59-360.
    [14] 蒋成义舒继红江涛王伟许亚佳 . 泰绫在经口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870-871,874.
    [15] 段明霞 . 血凝酶防治小儿白血病PICC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9): 1250-12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43
    [16] 刘戈沈崇文杨少峰张圣强常明明石宇刁文杰孟金金施超 . 可吸收血管封合医用胶在单侧胸廓内动脉CABG中的临床应用:单术者围手术期经验总结.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9): 1203-120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9.005
    [17] 李桂莲刘春梅田丽梅 . 头皮钢针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中的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4): 497-498.
    [18] 戴骏骏 . 血管性介入治疗妇产科难治性出血30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9): 1147-11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09
    [19] 高天侠孙彩霞陈芳刘方圆 . 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 1592-15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1.044
    [20] 汪艳萍陈欣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观察及其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73-174.
  • 加载中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239
  • HTML全文浏览量:  2449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1-10
  • 录用日期:  2018-05-19
  • 刊出日期:  2019-04-15

自制无菌纱布盘在儿童PICC置管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简介: 杨萌(1989-), 女, 护师
  • 安徽省儿童医院 普外科, 安徽 合肥 2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无菌纱布盘在儿童PICC置管穿刺点有效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行PICC置管10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在置管成功后,将6 cm×8 cm纱布对折成2 cm×3 cm方纱按压穿刺点,观察组将8 cm×16 cm纱布盘成直径约2.5 cm,中心突出约2 mm的纱布盘按压穿刺点,观察2组病人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第3天穿刺点渗血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7天穿刺点渗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采用“纱布盘”法点状按压,穿刺点受力集中,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行PICC置管时推广应用。

  •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置管(PICC),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特点[2]。此项操作安全, 简单, 留置时间长, 病人痛苦小, 临床已逐步在儿科广泛应用[3]。临床应用赛丁格技术置管,局部穿刺点出血是关键问题之一[4]。对儿童病人来说,其没有完全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协作配合度较差[5]。因此,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扰[6]。针对儿童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采取何种方式能有效止血, 是所有儿科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采用自制无菌纱布盘按压穿刺点后再使用弹力绷带对穿刺点进行加压止血,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止血的效果。现作报道。

    •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患儿10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0.6~13岁;其中胰腺炎16例,胆总管囊肿13例,车祸伤5例,阑尾炎12例,肠梗阻2例,肿瘤2例,其他4例。观察组5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1~12岁;其中胰腺炎12例,胆总管囊肿15例,车祸伤6例,肠梗阻9例,阑尾炎8例,肿瘤2例,其他2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与疾病分布均具有可比性。

    • 固定的3名具有PICC资质认证的操作者及相对固定的操作助手配合进行置管[7],采用巴德公司3Fr硅胶三项瓣膜PICC导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为患儿进行赛丁格PICC置管。

    • 对照组患儿采用6 cm×8 cm的纱布对折成2 cm×3 cm的方纱,按压穿刺点后用贴膜无张力粘贴。观察组置管成功后,常规清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血迹,将8cm×16cm无菌纱布对角拉直,将毛边朝里。往一个方向旋拧,拧成一股纱布绳,再把纱布绳一端打一个黄豆粒大小的结,把纱布绳以打结点为圆点,盘成一个一元钱硬币大小的陀螺状的沙布盘。将纱布盘中心突出部分塑形,使其圆润无棱角。做成中心突出平面约2 mm,直径2.5 cm的纱布盘。使沙布盘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纱布盘凸出点紧紧地贴着穿刺点。操作者左手按压纱布盘,右手持贴膜无张力粘贴,此时助手协助按压贴膜外的纱布盘,以保证换手时穿刺点进行持续的按压,进行塑形。2组患儿外部均用3M弹力绷带缠绕2圈,采用1.5倍弹性[8],即取臂围2倍长的弹力绷带,于穿刺点上缠绕3圈,每圈都重合,缠绕24h后取下弹力绷带。

    • 比较2组患儿穿刺点出血情况。在穿刺后密切观察第1天、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穿刺点出血情况。将局部渗血情况进行分级。穿刺点出血情况标准[9]:24 h内敷料有少量渗血, 为正常现象; 浸血面积达1 cm×1 cm为轻度; 浸血面积达2 cm×3 cm为中度; 浸血面积≥3 cm×3 cm为重度。

    • 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

    • 观察组患儿第3天穿刺点渗血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1、2、7天穿刺点渗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 (见表 1)。

      时间 分组 轻度 中度 重度 uc P
      第1天
      观察组 33 11 7 3 2.51 < 0.01
      对照组 21 13 12 8
      第2天
      观察组 31 13 7 3 3.45 < 0.01
      对照组 16 11 18 9
      第3天
      观察组 40 8 5 1 1.30 >0.05
      对照组 34 10 8 2
      第7天
      观察组 49 3 2 0 2.30 < 0.05
      对照组 40 7 5 2

      表 1  2组不同时间出血情况比较(n)

    • PICC虽具有创伤性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 有效避免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机械损伤、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等特点[10]。但是儿童病人,活动较多,配合性较差,出现穿刺点渗血,患儿家长担心焦虑。有资料表明PICC穿刺3d内出血率达66%, 穿刺点出血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内,但主要在1周内。因此, PICC穿刺点出血重在预防, 在做好置管前评估、置管中动作轻准的基础上, 置管后穿刺点的压迫和处理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第7天的出血率为9.26%, 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

      血液是最好的培养基,局部渗血较多若不及时换药可快速繁殖大量病原菌,造成局部感染,皮肤表面细菌易通过皮肤进入血管,并沿着导管达到导管尖端,引起导管尖端感染和细菌性静脉炎。

      穿刺点渗血可以引起贴膜松动,导致导管滑脱。使用自制纱布盘利用物理原理对穿刺点进行点状按压,操作简便易行,不额外使用耗材,减少医院成本。

      本研究使用中心突出的纱布盘,材料比纱布垫要紧致细密,吸收的渗血的能力比同等面积的纱布垫要大,而且纱布盘中间的突出部分与穿刺点紧密接触,即使有出血,也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使渗血先由点再缓慢渗入到面。纱布垫直接接触穿刺点若有渗血将迅速在一个平面扩大。

      采用纱布盘对患儿PICC置管后穿刺点进行点状按压,使穿刺点受力集中,联合弹力绷带规范固定法用于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既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和换药频次,又减轻了因反复换药带来的资源浪费。减少护士在更换敷贴时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减轻了患儿因反复换药带来的恐惧。因此,自制无菌纱布盘操作简单易行、显效快、价格低廉,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