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超敏肌钙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汝鹏 李玉喜

引用本文:
Citation: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超敏肌钙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简介: 汝鹏(1982-), 男, 硕士, 主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543.3

Serum levels of hypersensitive troponin T,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nd homocystei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 CLC number: R543.3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20例ACS病人作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入院后24 h内进行血清hs-cTnT、hs-CRP和HCY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hs-cTnT、hs-CRP和HCY水平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3组研究对象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以上3个指标AMI组均明显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 < 0.01),且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组之间比较发现,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s-cTnT、hs-CRP和HCY水平逐渐升高(P < 0.01)。hs-cTnT和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525,P < 0.01);hs-cTnT和HCY呈正相关关系(r=0.742,P < 0.01);hs-CRP和HCY呈正相关关系(r=0.461,P < 0.01)结论hs-cTnT、hs-CRP和HCY水平对ACS病人的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表 1  3组病人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比较(x±s)

    分组 n hs-cTnT/(μg/L) hs-CRP/(mg/L) HCY/(μmol/L)
    对照组 60 0.13±0.22 2.18±0.97 10.21±4.97
    UAP组 60 1.28±0.28** 9.94±1.03** 16.55±6.58**
    AMI组 60 6.65±0.34**## 16.13±1.36**## 22.37±7.65**##
    F 8 993.79 2 283.35 52.62
    P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0.081 1.284 42.173
    q检验: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与UAP组比较##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病变程度病人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比较(x±s)

    分组 n hs-cTnT/(μg/L) hs-CRP/(mg/L) HCY/(μmol/L)
    对照组 60 0.13±0.22 2.18±0.97 10.21±4.97
    单支病变 42 1.18±0.23** 9.79±1.12** 16.19±6.26**
    双支病变 38 5.64±0.31**## 16.25±1.29**## 21.87±6.95**##
    三支病变 40 11.21±0.42**##▲▲ 22.46±1.36**##▲▲ 41.18±7.75**##▲▲
    F 12 956.10 2 680.65 197.97
    P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0.088 1.367 40.873
    q检验: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 P < 0.01;与双支病变组比较▲▲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1] 赵立新, 胡树培, 黄庆锋.血浆脑钠肽与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 2016, 36(12):76.
    [2] 吴勤如, 刘飞.H-FABP与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 35(5):41.
    [3] 赵晓萌, 高雷, 刘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6(1):59.
    [4] 李妍, 肖婷, 李琳.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4):813.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6.04.019
    [5] 高兰兰, 汪朝晖, 汤明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分析[J].淮海医药, 2016, 34(1):48.
    [6] 黄斌, 李星阳, 潘凤霞.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9): 138.
    [7] 范成辉, 庄少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J].上海医学, 2016, 39(3):183.
    [8] 朱洪权, 徐传和, 李琳.hs-CRP测定在心绞痛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7):1129. doi: 10.3969/j.issn.1007-4287.2011.07.033
    [9] 刘大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9):23.
    [10] 邱清芳.肌钙蛋白I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1):150. doi: 10.3969/j.issn.1007-4287.2011.01.054
    [11] 朱旭, 郑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7):258. doi: 10.3969/j.issn.1005-9903.2012.07.074
    [12] 张健瑜, 梁茜, 蔡炜标, 等.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3):13.
    [13] MENNE C, BNLMELLMI C, TWERENBOLD R, et al.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normal high-sensitivity troponin[J].Am J Med, 2011, 124(12):1151. doi: 10.1016/j.amjmed.2011.07.032
    [14] 雷鸣, 胡超杰, 黄吉敢.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15(20):31.
    [15] KANG HJ, STEWART R, BAE KY, 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homocysteine for depression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Oncotarget, 2016, 7(42):69032.
    [16] 艾民, 刘广学, 颜昌福,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 2017, 38(6):612.
    [17] 武春艳.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4):19.
  • [1] 李有中郑重谢康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5): 589-5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5.007
    [2] 朱方方张友好冯敏钱伟东 .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23-6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22
    [3] 王敏汪春华刘群徐转 . 同型半胱氨酸、N端脑钠肽前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956-959.
    [4] 王勇 . 脑梗死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280-1282.
    [5] 耿旭马宾王洪巨张恒李妙男康品方 . 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5): 587-5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5.008
    [6] 余传庆张梅薛敏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31-834,836.
    [7] 周天祥张修发翟庆娜袁康凯 . 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64-665,6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37
    [8] 李冰冰董志远姜杉周琪邓琳琪成希明赵娟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5): 456-458.
    [9] 胡擎天王月祥曾超超李静耿志军刘进军 . 血清MAL蛋白水平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0): 1383-13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10.012
    [10] 庾建英刘继新李春丽王志丹李文娟 . 急性脑脑卒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演变及预后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4): 453-45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4.011
    [11] 徐钢桑更生薛鹏程石世强潘路华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脑型钠尿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7): 866-867,87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7.008
    [12] 蒋宏俨寿广丽冯敏孟颖 . 高血压病脑梗死患者与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277-1279.
    [13] 周玉森马景贺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07-409.
    [14] 丁大伟包宗明 . 血清骨保护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5): 542-544.
    [15] 杨汉麒赵继利杜斌斌李兴武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20-3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11
    [16] 孙卫华张晓梅李晓丽时照明裴晓艳吴道爱 .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852-854.
    [17] 范婷婷何非王晓晨 . 高密度脂蛋白3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0): 1319-132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0.007
    [18] 常丽黄莹芝 . 2型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0): 1395-139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10.015
    [19] 孙伟王飞朱江靳辉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876-87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13
    [20] 董文红褚强强章车明张尧吴政治 . 高血压病人同型半胱氨酸与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及不同剂量叶酸干预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3): 334-3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3.015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197
  • HTML全文浏览量:  2332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11-30
  • 录用日期:  2019-04-30
  • 刊出日期:  2019-06-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超敏肌钙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简介: 汝鹏(1982-), 男, 硕士, 主治医师
  •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 心内一科, 2360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20例ACS病人作为观察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入院后24 h内进行血清hs-cTnT、hs-CRP和HCY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hs-cTnT、hs-CRP和HCY水平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3组研究对象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以上3个指标AMI组均明显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 < 0.01),且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组之间比较发现,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s-cTnT、hs-CRP和HCY水平逐渐升高(P < 0.01)。hs-cTnT和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525,P < 0.01);hs-cTnT和HCY呈正相关关系(r=0.742,P < 0.01);hs-CRP和HCY呈正相关关系(r=0.461,P < 0.01)结论hs-cTnT、hs-CRP和HCY水平对ACS病人的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English Abstract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在多种诱导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裂纹、破裂,从而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堵塞,这种不稳定性是ACS病理学基础[1]。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最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具有重要的价值[2]。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较常规的肌钙蛋白检测对诊断心肌损伤有更高的特异性,能更敏感地检测到微小的心肌损伤[3]。目前有研究[4]发现,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常见的炎症急性期蛋白,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体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是ACS的独立危险因子[5]。本研究通过检测ACS病人血清中hs-cTnT、hs-CRP和HCY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入住的拟诊为ACS的病人120例为观察组,所有病人均排除严重感染、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肺栓塞、急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内分泌疾病、近期手术的病人。所有病人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排除近期服用过可影响hs-cTnT、hs-CRP和HCY水平的病人。其中UAP组60例,AMI组60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冠脉正常者60名作为对照组。UAP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0~78岁;AMI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2~79岁;对照组男34名,女26名,年龄55~76岁。各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

    • 2组均于确诊后抽取清晨的空腹静脉血,立即分离血清,放于-20 ℃冰箱中待检,并于1周内测定。hs-cTnT的测定采用罗氏公司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hs-CRP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仪器为韩国产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仪;HCY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其试剂盒由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均由同一检验师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严格质控。

    • 参照Gensini评分标准[6],将观察组血管病变位置划分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支、第一对角支和第二对角支。依据病变数量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划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

    •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 3组研究对象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以上3个指标AMI组均明显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 < 0.01),且U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1)。

      分组 n hs-cTnT/(μg/L) hs-CRP/(mg/L) HCY/(μmol/L)
      对照组 60 0.13±0.22 2.18±0.97 10.21±4.97
      UAP组 60 1.28±0.28** 9.94±1.03** 16.55±6.58**
      AMI组 60 6.65±0.34**## 16.13±1.36**## 22.37±7.65**##
      F 8 993.79 2 283.35 52.62
      P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0.081 1.284 42.173
      q检验: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与UAP组比较## P < 0.01

      表 1  3组病人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比较(x±s)

    • 各组hs-cTnT、hs-CRP和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组之间比较发现,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s-cTnT、hs-CRP和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2)。

      分组 n hs-cTnT/(μg/L) hs-CRP/(mg/L) HCY/(μmol/L)
      对照组 60 0.13±0.22 2.18±0.97 10.21±4.97
      单支病变 42 1.18±0.23** 9.79±1.12** 16.19±6.26**
      双支病变 38 5.64±0.31**## 16.25±1.29**## 21.87±6.95**##
      三支病变 40 11.21±0.42**##▲▲ 22.46±1.36**##▲▲ 41.18±7.75**##▲▲
      F 12 956.10 2 680.65 197.97
      P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0.088 1.367 40.873
      q检验: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 P < 0.01;与双支病变组比较▲▲ P < 0.01

      表 2  不同病变程度病人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比较(x±s)

    • 对120例冠心病病人血清中hs-cTnT、hs-CRP和HCY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TnT和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525,P < 0.01);hs-cTnT和HCY呈正相关关系(r=0.742,P < 0.01);hs-CRP和HCY呈正相关关系(r=0.461,P < 0.01)。

    • 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引起ACS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较复杂,涉及损伤、炎症、血栓等,有研究[7]显示全身炎症和局部粥样斑块的炎性反应是ACS发生率增加的原因。

      动脉血管壁局部炎性级联反应的发生是多致病因素的结果,而hs-CRP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CRP是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急性期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8],促进巨噬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然后转化成为泡沫细胞;刺激组织因子生成,启动凝血过程,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过程[9]。hs-CRP是高敏感的CRP,可以检测出血清中较低水平的表达,对病情筛选及疗效判断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已作为非特异炎性反应产物被用于预测冠心病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判断ACS的预后等。

      hs-cTnT是肌原纤维中细肌丝上的重收缩调节蛋白,6%为胞浆游离型,94%为肌丝结合型,这两部分在心肌细胞损伤时释放至血液循环中,是心肌损伤的高敏感的心肌特异性的心脏标志物,既往研究[10-11]已证实cTnT的水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及严重性密切相关,当肌细胞受损致使其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cTnT便可从心肌细胞浆释放至血液,导致血中cTnT水平迅速升高;随着心肌纤维进行性病变,心肌细胞内的cTnT会持续性释放入血,18~24 h达高峰,可持续5~10 d。因此,cTnT可作为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可由血清cTnT水平评价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目前大量研究[12-13]表明, 运用超敏和较低浓度阈值的cTnT的检测方法可检测出更多的ACS病人的心肌损伤,与传统的cTnT相比,hs-cTn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诊断预测价值。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HCY主要有三种代谢途径,其中最直接的是释放极少一部分到细胞外液。故常人血浆HCY的浓度很低。一般认为,成人空腹血清HCY水平的正常范围为5~15 μmol/L,高于16 μmol/L即被认为是高HCY血症。具体划分是当HCY值在16~30 μmol/L时为轻度升高,31~100 μmol/L时为中度升高,>100 μmol/L时为重度升高[14]。现代医学研究[15]表明,HCY是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导致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16-17]非常复杂,可能存在以下途径:(1)HCY可引起脂质代谢功能紊乱,促使大量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启动粥样硬化进程。(2)HCY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产生毒素,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3)HCY通过诱导血小板聚集,增强其聚集性,抑制减少纤溶酶的形成,影响凝血及纤溶过程,从而造成血栓前状态。(4)HCY刺激单核细胞释放IL-6,参与介导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5) HCY促进平滑肌细胞DNA合成,使血管平滑肌大量增生。(6)HCY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胶原合成等生物学效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本研究对120例ACS病人进行血清hs-cTnT、hs-CRP和HCY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ACS病人血清中hs-cTnT、hs-CRP和HCY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在ACS病人不同病变程度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hs-cTnT、hs-CRP和HCY在ACS中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提示临床上对ACS病人进行hs-cTnT、hs-CRP和HCY的联合检测,可为判断病人的病变程度提供重要依据。血清hs-CRP的升高是ACS的早期标志,尤其是心肌梗死时表达更强,而hs-cTnT升高反映了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其检测心肌坏死的灵敏度高于常规肌钙蛋白检测,但对于hs-cTnT轻度升高而临床无症状病人治疗的价值尚未可知,临床医师必须对hs-cTnT升高病人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对非缺血升高病人误诊为AMI,因此联合检测hs-cTnT、hs-CRP及HCY可以提高ACS的检出率。因此,在hs-cTnT作为常规临床应用之前,需要大规模的研究去探索hs-cTnT轻度升高的阳性病人,同样,hs-cTnT、hs-CRP和HCY的协同机制也需要大量基础研究进一步证实,为更好的检测ACS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ACS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的参与过程,本研究发现ACS病人血清中hs-cTnT、hs-CRP和HCY的高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可以为研究病人的病变程度提高理论支持,对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