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个体化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研究

田丽君 段晓侠 李茹 叶枫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个体化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研究

    作者简介: 田丽君(1971-), 女, 主管护师
  •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 SK2018A1071

  • 中图分类号: R473

  •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6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对2组病人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表 1  2组病人EAQ及各维度评分比较(x±s;分)

    分组 n 身体锻炼依从 锻炼监测依从 主动寻求建议依从 总分
    干预前
      观察组 30 20.12±6.35 6.15±2.25 5.12±1.78 32.27±10.08
      对照组 30 20.25±6.87 6.28±2.30 5.53±1.67 32.88±9.96
        t 0.08 0.22 0.92 0.33
        P >0.05 >0.05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30 28.35±8.25** 8.02±1.85** 7.86±1.58** 45.09±8.41**
      对照组 30 22.18±7.65 6.85±2.18 6.05±1.60 35.75±10.88
        t 3.00 2.24 4.41 3.72
        P < 0.01 < 0.05 < 0.01 < 0.01
    组内比较**P<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x±s;分)

    分组 n Fugl-Meyer上肢 Fugl-Meyer下肢 Barthel指数
    干预前
      观察组 30 27.21±12.56 20.68±5.46 20.45±5.01
      对照组 30 27.58±11.28 21.34±5.87 20.32±6.15
        t 0.12 0.45 0.09
        P >0.05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30 49.56±9.68** 31.97±3.89** 71.65±5.36**
      对照组 30 38.45±10.32** 25.85±5.32** 53.51±7.92**
        t 4.30 5.09 10.39
        P < 0.01 < 0.01 < 0.01
    组内比较**P<0.01
    下载: 导出CSV
  • [1] 宇传华, 罗丽莎, 李梅, 等.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 27(1):1.
    [2] 李婷, 熊钰, 齐纯, 等.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伤残接受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8, 33(3):40.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8.03.040
    [3] 黄彩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药, 2019, 40(10):180.
    [4] 符晓艳, 赵秋菊, 刘文伟, 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作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8):99. doi: 10.3969/j.issn.2095-140X.2014.08.028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50(6):405.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06.002
    [6] WEST T, BEENHARDT J.Physical activity in hospitalised stroke patients[J].Stroke Res Treat, 2012, 2012:813765.
    [7] CHIPPALA P, SHARMA R.Effect of very early mobilisation on func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lin Rehabil, 2015, 127(12):1.
    [8] 刘琳琳.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9, 25(3):171. doi: 10.3969/j.issn.1009-4393.2019.03.077
    [9] 周小燕.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9):124.
    [10] 高明岩.不同时机康复治疗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20):3287. doi: 10.3969/j.issn.1001-8174.2018.20.048
    [11] 吴智刚, 朱倩桃, 梁慧.脑梗死患者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8, 33(5):583.
    [12] 柳欣瑶, 靳蕾.脑梗死患者早期行康复护理的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2018, 2(20):102.
    [13] 林蓓蕾, 张振香, 孙玉梅, 等.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6):574. doi: 10.3969/j.issn.1001-1242.2013.06.018
    [14] 李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3):198. doi: 10.3969/j.issn.2096-3807.2018.03.129
    [15] 钟代曲, 钱春荣.脑卒中三级预防护理手册[M].7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16] 唐颖, 石跃林.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1):6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07.01.024
    [17] BEMHARDT J, LANGHOME P, LINDLLEY RI,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very early mobilisation within 24h of stroke onset(AVERT):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2015, 386(9988):46. doi: 10.1016/S0140-6736(15)60690-0
    [18] 符晓艳, 王玲入, 邓月月, 等.主动运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11):1309.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8.11.005
    [19] 盛晗, 邵圣文, 王惠琴, 等.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动态变化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6):71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6.06.016
  • [1] 陈丽华何霏袁海新 . 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 642-6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5.022
    [2] 周小燕 . 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9): 1241-124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9.035
    [3] 周艳华 . 分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病人肌力、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134-1136,11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38
    [4] 刘婷蔡奔陈南星贾贤杰于影高怀荃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5): 669-6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5.028
    [5] 王海霞周维华张兰香 . 家属-病人认知互动模式对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康复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2): 249-2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2.033
    [6] 蒋海华时恒屏徐艳 . 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 87-89.
    [7] 王大伟 . 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1): 1521-15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1.026
    [8] 李新颖 . 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辅助疗效及对负性情绪与依从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400-4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36
    [9] 崔居红 . 细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 1136-11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52
    [10] 汪素琴 . 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急性期肢体康复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210-1211.
    [11] 叶刚 . MOTOmed运动系统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10-61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18
    [12] 张璇张卓然段淑荣蒋莱范志新 . 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5): 575-577,5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5.005
    [13] 蔡艳玲秦素萍 . 自护理论联合医护协同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出院病人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705-17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35
    [14] 崔璨 .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病人康复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143-11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42
    [15] 张勤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965-96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49
    [16] 汪彤彤郑德群 . 外伤性脑梗死28例临床诊治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48-1249.
    [17] 赵良举 . 血栓弹力图在预测腔隙性脑梗死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 645-64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5.023
    [18] 王梅英许文青张艳芳 . 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9): 852-853.
    [19] 江勇徐磊郝群闫兴洲李震宇林荣王敏王敏华 . 针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对脑梗死病人平衡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9): 1187-118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12
    [20] 张淑珍蒋娟 . 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对脑梗死后抑郁病人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 121-1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1.036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090
  • HTML全文浏览量:  1973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4-09
  • 录用日期:  2019-07-12
  • 刊出日期:  2019-08-15

个体化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研究

    作者简介: 田丽君(1971-), 女, 主管护师
  • 1.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门诊内科, 安徽 蚌埠 233040
  • 2. 蚌埠医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 SK2018A1071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6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对2组病人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EAQ及各维度、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脑卒中是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其中70%~80%为缺血性脑卒中[1-2]。研究[2-3]显示,约80%的脑梗死病人治疗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语言障碍、身体功能障碍及记忆障碍等。50%~70%的脑卒中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4],致残率高达86.5%[5]。由于病人和家人担心复发,病人往往过度卧床休息导致肢体功能恢复延长甚至丧失功能[6],而早期医院内康复对促进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康复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极其重要[7-8],尤其是早期个体化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脑梗死病人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9]。本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等,取得一定效果。现作报道。

    • 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新入院缺血性脑卒中病人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50~79岁。纳入标准:从发病到入院1~2 d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经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有一侧肢体偏瘫,住院时间14 d及以上;能正常沟通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严重肾衰或心衰病人。随机将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及病情等方面, 均具有可比性。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开展评估。

    • 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发放脑卒中健康教育指导宣传手册,并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主要是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干预成员由神经内科医师、康复师和主管护师组成,开展脑梗死早期个体化的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制订和实施。对住院2周及以上的病人,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开始,根据病人的肌力分级,每日3次,每次15~25 min,康复师和护士现场指导、督促。

    • 帮助病人预防减少肌肉伸屈痉挛。指导病人患侧肢体腕和指关节,肘关节取背屈位伸直;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夹角大于90°。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背部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外旋,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两膝间放一软枕。

    • 先辅助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翻身,每2 h一次。被动训练一段时间,可逐步过渡到借外力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穿衣、进食、系纽扣、洗澡、如厕等精细的日常动作训练[10]

    • 向病人和家属解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该项护理的重要性,能主动积极锻炼,促进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11]。护理人员指导病人患侧上肢腕指关节活动,肩关节外旋转,肩关节屈伸,屈曲踝关节等被动训练,根据病人病情可先在床上训练,循序渐进到坐位平衡,下床活动。随着病人病情不断好转,可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对挛缩肌肉、肌腱及周围关节组织进行牵拉活动,应从健侧开始,然后患侧,先远端再近端[12]。在下肢负重训练过程中,护士或家人要陪同训练,以免病人掌握不了平衡,跌倒而发生意外。

    • 脑梗死病人按摩要严格遵循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到快原则,对病人实施肩部、手臂、手背、掌心腿部肌肉、脚背、脚心向心性按摩,每次15~20 min,每天4~5次。还可用冷热毛巾交替湿敷,通过冷热交替刺激肌肉,四肢肌肉维持相应肌张力,肌肉被动收缩,预防关节僵硬。

    • 采用2013年林蓓蕾等[13]编制的社区脑卒中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questionnaire of exercise adherence,EAQ),该量表包含3个维度共14个条目:身体参与锻炼相关依从性(8个条目),锻炼效果监督相关依从性(3个条目),锻炼过程中及时寻求建议相关依从性(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即“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得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得到”。计分方法为4个条目评分之和为依从性评分(满分56分)。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量表同质性和一致性良好。

    • 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评估[14],该量表包括上肢(总分66分)和下肢(总分34分)两部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100分为正常运动功能,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该量表组内重测信度分别为0.997、0.989和0.997,组间重测信度分别为0.993、0.952和0.990。

    • 应用Barthel指数[15]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该量表包含10项内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排便、控制排尿、入厕、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总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100分为完全自理,60~99分为生活基本理,41~59分为大部分不能自理,0~40分为完全不能自理。

    • 由研究者和团队成员共同收集资料,统一各评估工具的使用。在病人入院24 h内完成一般资料、肌力分级、EAQ、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的收集。2组干预4周后再次对EAQ、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所有资料均由研究者记录,双人核对后当日将数据录入计算机。

    •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 干预前,2组病人EAQ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AQ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EAQ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见表 1)。

      分组 n 身体锻炼依从 锻炼监测依从 主动寻求建议依从 总分
      干预前
        观察组 30 20.12±6.35 6.15±2.25 5.12±1.78 32.27±10.08
        对照组 30 20.25±6.87 6.28±2.30 5.53±1.67 32.88±9.96
          t 0.08 0.22 0.92 0.33
          P >0.05 >0.05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30 28.35±8.25** 8.02±1.85** 7.86±1.58** 45.09±8.41**
        对照组 30 22.18±7.65 6.85±2.18 6.05±1.60 35.75±10.88
          t 3.00 2.24 4.41 3.72
          P < 0.01 < 0.05 < 0.01 < 0.01
      组内比较**P<0.01

      表 1  2组病人EAQ及各维度评分比较(x±s;分)

    • 干预前,2组病人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2)。

      分组 n Fugl-Meyer上肢 Fugl-Meyer下肢 Barthel指数
      干预前
        观察组 30 27.21±12.56 20.68±5.46 20.45±5.01
        对照组 30 27.58±11.28 21.34±5.87 20.32±6.15
          t 0.12 0.45 0.09
          P >0.05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30 49.56±9.68** 31.97±3.89** 71.65±5.36**
        对照组 30 38.45±10.32** 25.85±5.32** 53.51±7.92**
          t 4.30 5.09 10.39
          P < 0.01 < 0.01 < 0.01
      组内比较**P<0.01

      表 2  2组病人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x±s;分)

    • 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化康复干预提高了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EAQ和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与病人入院后尽早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促进病人主动参与康复运动锻炼有关。病人及家属认为生病后尤其是脑部的疾病,应当卧床静养、担心活动和锻炼会诱发和加重出血脑,加重病情[16],脑梗死病人不了解早期功能锻炼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导致病人主动功能锻炼依从性差。而个体化早期的功能锻炼对促进病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17]。本研究结果与符晓艳等[18]一致,入院后1~6周依从指数快速上升,因此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情稳定后应尽快进入康复训练,从而提高病人运动功能锻炼依从性。

    •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病人的康复训练是有效的,验证了相关研究结果[12, 16-17]。运动功能和ADL明显优于对照组,原因为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康复师和责任护士对其肢体功能进行评定,规范严谨地开展床旁肢体功能训练,每天3次,每次15~25 min,这种个体化的指导促进病人早期康复训练,从基本的床上-床旁-床下肌力康复锻炼,到积极主动参与运动功能训练,最后到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提高了病人的积极性和安全感,也促进了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14, 18-19]

      综上,对脑梗死病人根据综合评估实施个体化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受人员和时间限制,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长期随访数据,评估跟踪其康复的远期效果。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