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灵性照护模式对急诊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家属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陈枫 王惠芬 沈晓娟 张晓路 陈静华

引用本文:
Citation:

灵性照护模式对急诊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家属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枫(1979-), 女, 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 陈静华, 912426734@qq.com
  • 基金项目:

    江苏省无锡市卫生局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 T201403

  • 中图分类号: R47

Effect of the spiritual care mode on the physiological stress, and negative emotion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in emergency children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Jing-hua, 912426734@qq.com
  • CLC number: R47

  • 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病人引入灵性照护对其生理应激状态、家属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急诊患儿,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实施灵性照护模式。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均接受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表测评;监测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的心率、收缩压值;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负性情绪测评的工具,对2组患儿家属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进行测评;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干预前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的80.9%(P < 0.05)。结论灵性照护模式应用于急诊患儿,则能减少机体的应激状态,且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表 1  2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分组 n 损伤病因 家长学历水平
    交通车祸 高处跌落 刺伤 砍伤 其他原因 小学 中学 大学
    研究组 42 25 17 10 8 12 7 5 17 12 13
    对照组 42 23 19 8 9 11 9 5 15 13 14
    χ2 0.19 5.28 0.20
    P >0.05 >0.05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患儿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生理应激情况比较(x±s)

    分组 n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干预前
      研究组 42 83.7±6.9 132.1±9.4
      对照组 42 84.1±7.2 132.7±9.6
      t 0.26 0.29
      P >0.05 >0.05
    干预后
      研究组 42 72.9±4.3 124.8±8.2
      对照组 42 82.6±6.5 130.9±9.2
      t 8.07 3.21
      P < 0.01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负性情感状况评分的比较(x±s;分)

    分组 n SAS SDS
    干预前
      研究组 42 61.28±3.08 59.42±3.54
      对照组 42 62.07±3.15 59.38±3.63
      t 1.16 0.05
      P >0.05 >0.05
    干预后
      研究组 42 52.36±2.18 50.56±2.63
      对照组 42 58.75±2.66 57.98±2.45
      t 12.04 13.38
      P <0.01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χ2 P
    研究组 42 31 10 1 97.6
    对照组 42 16 18 8 80.9 4.48 < 0.05
    合计 84 47 28 9 89.3
    下载: 导出CSV
  • [1] 陈丽芳.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2):44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4.02.103
    [2] 谢玉香.优质护理在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31):137. doi: 10.3969/j.issn.1674-4721.2012.31.070
    [3] 董凤齐.灵性照护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20):1853.
    [4] 彭翠娥.老年乳腺癌病人全程个案管理中灵性照护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16, 30(17):2108.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6.17.018
    [5] 丘宇茹, 王吉文, 卢玉贞, 等.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2):47.
    [6] 黄少敏, 黄燕梅, 陈月媚, 等.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交感风暴患者的抢救配合[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9):84. doi: 10.3969/j.issn.1671-8283.2012.09.036
    [7] 蒋莲萍.12例胫骨开放骨折患儿锁定钢板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3, 20(4B):43.
    [8] 王晓芳.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小儿输液室的纠纷投诉率的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 30(1):74.
    [9] 袁淑卿, 陈怡, 吴惠敏, 等.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3):303.
    [10] 李小金, 谢文, 姜征, 等.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对护士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9):18. doi: 10.3969/j.issn.1671-8283.2012.09.006
    [11] 王威, 张小鸥, 何洁雪, 等.以腹痛及呕血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09, 16(12A):53.
    [12] 杨慧, 杨莉.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5, 21(z2):181.
    [13] 顾春梅.注意力转移法在患儿颌面外伤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4, 13(12):35. doi: 10.3969/j.issn.1671-8283.2014.12.010
    [14] 夏淑娇, 田伟珍, 张晔等.26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挫伤患儿的急救护理[J].护理学报, 2013, 20(12B):44.
  • [1] 李倩 .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生理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354-1357.
    [2] 周青 . 临床护理路径对痛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32-1134.
    [3] 甘红霞吴英 . 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833-8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42
    [4] 刘艳华徐娟程慧孙炜炜 . 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康复志愿者个体干预卒中病人负性情绪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 1006-100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7.053
    [5] 张永萍 . 分期心理护理对胸心外科手术病人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0): 1400-14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0.034
    [6] 李新颖 . 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辅助疗效及对负性情绪与依从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400-4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36
    [7] 侯先芹周笑寒王莉 .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365-1368.
    [8] 曹阳王曼张红 . 循证护理在急诊洗胃中的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6): 659-661.
    [9] 孙彩霞邵小燕余丽丽杨金芝夏之 . 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9): 1014-1016.
    [10] 张勤 . 贝克认知疗法对改善冠心病病人负性情绪的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5): 685-6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5.034
    [11] 周静黄宇理赵娜王冬梅谢影王莉媛李辉 . 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7): 939-94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7.025
    [12] 焦红玉 . 时间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92-6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47
    [13] 魏小敏韩永生范西真 . N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病人分流及结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2): 1593-159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2.006
    [14] 赵丽宫莹莹梁彩侠 . 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2): 1740-17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2.046
    [15] 张夏怿 .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提高腹腔镜手术配合效率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5): 682-6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5.033
    [16] 徐美霞 . 新型体位在急诊非外伤性昏迷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7): 965-96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020.07.033
    [17] 李祺赵哲王胜军 . 基于模拟的FOCUS-PDCA法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率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3): 399-4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3.029
    [18] 王飞燕魏薇萍 . 5级国际预检系统在急诊内科分诊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718-1721.
    [19] 王晶晶程蓓施鸿飞 .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四肢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2): 259-26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2.032
    [20] 胡守芹袁兆春崔惠康安小峰 . 皖北某地区自杀644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87-1489.
  • 加载中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714
  • HTML全文浏览量:  1984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0-19
  • 录用日期:  2019-09-23
  • 刊出日期:  2019-12-15

灵性照护模式对急诊患儿生理应激状态、家属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通讯作者: 陈静华, 912426734@qq.com
    作者简介: 陈枫(1979-), 女, 主管护师
  •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 急诊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 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基金项目:  江苏省无锡市卫生局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 T201403

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病人引入灵性照护对其生理应激状态、家属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急诊患儿,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实施灵性照护模式。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均接受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表测评;监测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的心率、收缩压值;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负性情绪测评的工具,对2组患儿家属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进行测评;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干预前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心率、收缩压、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的80.9%(P < 0.05)。结论灵性照护模式应用于急诊患儿,则能减少机体的应激状态,且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English Abstract

  • 急诊科是临床上重要的业务科室,由于该科室所接诊的病人病情较为特殊,大多数病人的病情呈现出起病迅速、病情骤变等特点,使得该病的诊疗较为棘手[1]。其中小儿是急诊科病人中更为特殊的群体,因其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其极易出现应激状态,使生命体征呈现出不平稳现象,比如血压骤升、心率加快等特征。大多数患儿因其不佳的生理症状体验,再加上急危重症所致的恐慌心理,更易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2]。而患儿家属面对患儿突发生理症状,可能出现明显的消极情绪感知,导致焦虑、抑郁消极情绪的持续性滋生,更有甚者,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应激事件的发生。传统的护理措施更多的是关注病人在躯体功能层面的照护,而忽视了其在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层面的护理,这将会导致患儿无法获得满意的身心舒适度体验,尤其对于患儿来说,缺乏安全感将会进一步削弱其对临床诊疗措施的配合度。灵性照护指的是协助人类在不佳的状态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与目标,联系人际关系,寻求内在与外在的资源,以改善目前困境,重新获得安宁与舒适[3]。有学者从患儿及家属的心境状态着手,提出了灵性照护模式,该模式要求护士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个体的灵性情感出发,为其提供有效的情绪管理和认知干预,进而使病人在接受诊疗进程中,能体会到舒适感和安全感,利于生理应激状态的平复,且能缓解其不良情绪感知[4]。笔者拟设计本次调研,旨在引入灵性照护模式,并剖析该项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患儿所产生的临床成效。现作报道。

    •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急诊患儿;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2~14岁。所有来院就诊患儿均经相应血生化、影像学检查,再结合其症状体征,确诊为急诊科相应病种,诊断依据参照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急诊医学》教材中关于本病的相应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儿的心脏、肝脏及肾脏等重要躯体实质性脏器无疾患;患儿能与医护人员及家属开展简单的沟通;小儿无先天性发育畸形;小儿认知功能正常;至少有1名父母陪伴在侧;小儿家长对本次临床调研内容了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年龄(6.2±0.8)岁,对照组年龄(6.6±1.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5);2组性别、损伤病因以及家长学历水平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均具有可比性。

      分组 n 损伤病因 家长学历水平
      交通车祸 高处跌落 刺伤 砍伤 其他原因 小学 中学 大学
      研究组 42 25 17 10 8 12 7 5 17 12 13
      对照组 42 23 19 8 9 11 9 5 15 13 14
      χ2 0.19 5.28 0.20
      P >0.05 >0.05 >0.05

      表 1  2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 本组患儿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由责任护士接诊患儿,告知患儿家长不要紧张、担心,及时开放静脉通路,遵照医嘱予以用药处理,并嘱咐家长相应的用药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根据患儿所表现出的症状情况,予以相应的症状干预及处理。

    •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灵性照护措施。(1)乐趣化认知诱导:为提高小儿配合诊疗的依从性,并告知其具体的配合事宜,由责任护士采取手绘动画的形式,再配合童趣化的言语,引导患儿对相应操作产生立体化认知。另外,为有效提高小儿对相关操作的配合程度,应由责任护士以动作分解的方式逐一告知其具体的配合操作,当小儿能初步完成某项操作事宜时,护士则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言语支持,进而提升小儿的治疗依从性。(2)腹式呼吸训练:由责任护士为小儿安放平卧位,指导小儿将自己的左手放置于腹部,将自己的右手放置于胸部。让小儿放空一切的专注,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上,即用鼻子用力地吸气,让其用自己的左手感受着腹部持续性上举,待上举至最高点后,再屏气3 s,此时,再次用嘴巴缓慢地呼气,右手则不断地感受着胸部上举,当达最高点后,再屏气2 s。其中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1:1,呼吸频率控制在3~5次/分,共指导小儿开展训练的时间在5 min。(3)家属消极情感管理:护士为家属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交流环境,借助诱导式发问作为沟通的导入点,鼓励家属不必在意自己的言语逻辑,直接将自己当前的心境状态进行口语化表述,使护士能从其言语中剖析消极情感事件的溯源因素。待了解及明确相关负性情感事件后,由责任护士站在相应的认知立场上为其考虑,对其负性情绪予以疏导,进而有效提高患儿的认知水平。对于情绪波动幅度特别明显者,护士一方面需做好情绪疏导及安抚,另一方面可鼓励护士实施劝导、鼓励以及安慰等多种方式实施消极情感疏泄。对于言语疏导无法达到情绪管控目的者,由护士指导家属开展全身肌肉放松式训练,即让家属取平卧位,先从面部肌肉开始,依次过渡至颈部、胸部、腹部、腰部、双上肢、臀部以及双下肢肌肉,先进行肌肉的收缩,之后再进行肌肉的舒张。其中收缩与舒张的时间比为1:1,每个部位的训练时间则控制在2 min。

    • (1) 以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表作为疼痛评估的依据,即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段长为10 cm的线段,将其进行10等分处理,从线段左端开始标记为“0”,逐步过渡至最右侧,将其标记为“10”。责任护士告知小儿,若不感到任何疼痛,就在“0”处打个勾;“10”分是疼痛最为剧烈的评分,根据自己当前的疼痛水平,在相应位置打勾,那就是当前自认为所对应疼痛的评分。2组小儿在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接受该项评估表测评。(2)监测2组患儿于来院当时及出院当天的心率、收缩压值。(3)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负性情绪测评的工具,对2组患儿家属来院当天及出院当天进行测评。这两项量表均囊括20项条目,其中SAS量表的临界值为50分,而SDS量表的临界值为53分,即超过相应的临界值,则表明家属的情绪状态已步入焦虑或抑郁状态。(4)2组患儿家属在出院当天均接受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问卷选项采取封闭式答案,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本组(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本组总人数×100%。

    • 采取t检验和χ2检验。

    • 2组病人干预前的心率和收缩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心率、收缩压值均小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见表 2)。

      分组 n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干预前
        研究组 42 83.7±6.9 132.1±9.4
        对照组 42 84.1±7.2 132.7±9.6
        t 0.26 0.29
        P >0.05 >0.05
      干预后
        研究组 42 72.9±4.3 124.8±8.2
        对照组 42 82.6±6.5 130.9±9.2
        t 8.07 3.21
        P < 0.01 < 0.05

      表 2  2组患儿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生理应激情况比较(x±s)

    • 患儿家属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属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3)。

      分组 n SAS SDS
      干预前
        研究组 42 61.28±3.08 59.42±3.54
        对照组 42 62.07±3.15 59.38±3.63
        t 1.16 0.05
        P >0.05 >0.05
      干预后
        研究组 42 52.36±2.18 50.56±2.63
        对照组 42 58.75±2.66 57.98±2.45
        t 12.04 13.38
        P <0.01 <0.01

      表 3  2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负性情感状况评分的比较(x±s;分)

    • 研究组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0.9%(P < 0.05)(见表 4)。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χ2 P
      研究组 42 31 10 1 97.6
      对照组 42 16 18 8 80.9 4.48 < 0.05
      合计 84 47 28 9 89.3

      表 4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 急诊收治的小儿是一类极为特殊的群体,由于小儿心智未发育完善,因躯体痛感会表现出极为不适的躁动行为,这将会进一步恶化及加重消极情绪的出现[5]。与此同时,小儿出于对陌生诊疗环境的恐惧以及对疼痛的担忧情绪,可诱发强烈的生理性应激事件的出现。一旦发生应激,将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机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引起心率加快、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等不良的躯体症状感知,这会进一步导致消极情绪的恶化与加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事件的发生[6]。小儿往往是整个家庭的核心成员,被寄予父母浓厚的关爱,当孩子步入医院接受临床诊疗时,作为父母的心境是极为复杂的。大多数父母因内心的恐惧、焦虑、不安,会出现强烈的抵触情感[7]。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多的是关注小儿在躯体症状层面的对症处理,而忽视了小儿以及家属在精神心理层面的干预,这往往导致家属无法获得满意的护理体验。灵性照护模式从小儿以及家属的心境层面实施干预,帮助小儿减轻消极情感,使其以稳定的心态配合诊疗;同时,还能使家属能以较为平和的心态监测患儿病情,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8]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在干预后的心率、收缩压值较对照组低,表明研究组患儿的各项生理状况更加平稳。(1)乐趣化认知诱导,是基于小儿认知层面予以着手的新型宣教策略。虽然小儿各项心智尚未发育完善,但其仍具有知情以及参与诊疗的内在诉求,这也是帮助小儿正确认识自己病况以及自觉配合治疗的手段[9]。小儿与成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小儿对口语化的知识掌握度不如动画性的呈现方式来得更为直接,所以,若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应以乐趣化的宣教口吻帮助其对自身所接受到的诊疗措施产生立体生动的情趣认知,使其更具代入感,产生自觉配合的动机[10]。(2)腹式呼吸训练,是心理行为方面的重要干预手段。因为小儿在紧张、慌乱的环境下,其呼吸节律也会变得杂乱,所以,帮助小儿调整不当的呼吸节律,将有助于其心境的宁静[11]。腹式呼吸能帮助小儿尽可能地吸入氧气,从而保证机体组织细胞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供给,进而避免无氧代谢的增加以及出现,使神经元细胞的代谢处于正常水平,避免不良事件以及消极情绪的进一步滋生。有效的腹式呼吸能帮助机体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提高副交感神经张力,利于机体分泌大量的多巴胺类物质,从而使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良境况。另外,腹式呼吸能使个体产生一种类似于刚运动完后的舒适感,这样情愫会使个体更从容地面对应激,有助于提高疼痛阈值,避免小儿对疼痛的不佳体验受到扩大化[12]。(3)家属消极情感管理,既往的护理状态往往将重点放在小儿的护理上,而忽视了身为小儿家长的家属,其心境亦是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家属心态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小儿的情绪,更是会激起较多的护患问题,导致不和谐的医疗纠纷现象[13]。基于此,为了帮助家长塑造一份良好的心境状态,护士以沟通式情绪宣泄作为入口,以诱导式发问的方式,帮助家属倾诉自己内心当前的情绪,护士则从对方的言语中挖掘出病人的消极情感溯源性事件,并有靶向性地予以干预[14]。对于言语无法有效疏导的家属,护士则采取全身肌肉放松训练的方式,帮助家属松弛紧张的肌肉状态,从而使家属对小儿的专注度得到有效的转移,这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与缓解均大有助益。

      综上所述,灵性照护模式应用于急诊患儿,有助于减轻小儿的焦虑、抑郁情绪,且能改善生理应激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