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病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蔡金玉 钟海燕 杨璐丹 张继业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病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简介: 蔡金玉(1979-), 男, 硕士, 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 张继业, mpzjy160203@126.com
  • 中图分类号: R683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levels of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traumatic fracture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Ji-ye, mpzjy160203@126.com
  • CLC number: R683

  • 摘要: 目的分析骨折病人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折部位、骨折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收集因骨折住院的病人3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再划分为A组(ISS ≤ 16分,n=178),B组(ISS>16~ < 25分,n=62)和C组(ISS ≥ 25分,n=110);根据病人治疗期间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n=32)和非DVT组(n=318)。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D-D、FIB水平。结果观察组D-D、FIB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 < 0.01);不同骨折部位的D-D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多发性、脊柱、胫腓骨、足骨、股骨、肱骨、尺桡骨,FIB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多发性、胫腓骨、足骨、脊柱、肱骨、股骨、尺桡骨。随着损伤程度越严重,D-D、FIB水平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 < 0.01);DVT组D-D、FIB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IB与DVT的发生有较强的相关性(P < 0.01和P < 0.05)。结论D-D、FIB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凝血情况、病情的严重情况以及帮助预测DVT的发生率,是骨折病人重要的检测指标。
  • 表 1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D-D、FIB水平比较(x±s)

    分组 n D-D/(ng/L) FIB/(g/L)
    观察组 350 3.88±2.12 3.23±0.13
    对照组 100 0.21±0.11 2.64±0.09
    t 17.29 5.82
    P < 0.01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骨折部位病人D-D、FIB水平比较(x±s)

    骨折部位 n D-D/(ng/L) FIB/(g/L)
    胫腓骨 51 3.84±1.12 3.71±0.24
    肱骨 66 2.26±1.01** 3.14±0.43**
    足骨 54 3.13±1.09**## 3.47±0.56**##
    股骨 32 2.99±0.99**##△△ 3.09±0.35**##△△
    尺桡骨 25 1.65±0.87**##△△▲▲ 2.14±0.13**##△△▲▲
    脊柱 73 4.09±1.35**##△△▲▲□□ 3.39±0.65**##△△▲▲□□
    多发性 49 6.96±2.01**##△△▲▲□□■■ 4.24±1.09**##△△▲▲□□■■
    F 81.69 40.36
    P < 0.01 < 0.01
    MS组内 35.230 24.120
    q检验:与胫腓骨比较**P < 0.01;与肱骨比较##P < 0.01;与足骨比较△△P < 0.01;与股骨比较▲▲P < 0.01;与尺桡骨比较□□P < 0.01;与脊柱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损伤严重程度病人D-D、FIB水平比较(x±s)

    分组 n D-D/(ng/L) FIB/(g/L)
    A组 178 2.44±0.35 2.71±0.56
    B组 62 4.01±1.34** 3.45±0.59**
    C组 110 7.24±2.13**## 4.45±1.23**##
    F 435.30 148.00
    P < 0.01 < 0.01
    MS组内 19.451 23.232
    两两比较t检验:与A组比较**P < 0.01;与B组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DVT组与非DVT组病人D-D、FIB水平比较(x±s)

    分组 N D-D/(ng/L) FIB/(g/L)
    DVT组 32 7.42±3.01 4.79±1.09
    非DVT组 318 3.98±1.32 2.97±0.86
    t 11.99 11.11
    P < 0.01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D-D、FIB与DVT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χ2 OR 95%CI P
    D-D 7.23 6.83 6.17~93.21 < 0.01
    FIB 3.87 6.14 2.22~16.32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周胜虎, 甄平, 郑宁刚,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变化特点的临床意义[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23):10535.
    [2] MORESCO RN, JUNIOR RH, CLAUDIO ROSA VARGAS L,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D-dimer and fibrinogen/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 for exclusion of thromboembolic disorders[J].J Thromb Thrombolysis, 2006, 21(2):199.
    [3] 冯恒荣, 曹凤茹, 陈庆顺, 等.D-二聚体阳性在临床科室及疾病中的分布[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9(19):2962.
    [4] MAGETSARI R, DEWO P, NUGROHO AS, et al.Deep vein thromb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following surgery for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femur[J].Malays Orthop J, 2014, 8(3):7.
    [5] LANG T, JOHANNING K, METZLER H, et al.The effects of fibrinogen levels on thromboelastometric variables in the presence of thrombocytopenia[J].Anesth Analg, 2009, 108(3):751.
    [6] 宫晨, 林阳, 李昆朋, 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12, 28(11):1022.
    [7] 王军, 王开荣.骨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14(9):1089.
    [8] 林耿丰, 林少胜, 黄邦锋.FIB及D-D与老年人下肢骨折后发生DVT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监测意义[J].现代医院, 2014, 14(1):23.
    [9] LEVI M, TOH CH, THACHIL J,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J].Br J Haematol, 2009, 145(1):24.
    [10] ZHU YJ, HUANG XK.Relationship between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levels of plasma thrombinogen segment 1+2, D-dimer, and thrombomoduli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J].Chin J Traumatol, 2009, 12(4):203.
    [11] RANGARAJAN K, SUBRAMANIAN A, GANDHI JS, et al.Coagulation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trauma[J].J Emerg Trauma Shock, 2010, 3(1):4.
    [12] 李恒, 张凯, 黄津.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J].临床实践, 2016, 126(3):39.
    [13] 蔡佳, 郝应文.多发性创伤急救中骨折漏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23):130.
    [14] ZHANG LD, LIU HB, LI YN, et al.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lasma D-dimer levels and orthopedic trauma severity[J].Chin Med J(Engl), 2012, 125(17):3133.
    [15] 张岩, 周正楠, 张子韬, 等.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骨折部位及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 2016, 22(8):707.
  • [1] 方磊 . 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及FDP水平检测对骨折病人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2): 249-25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2.031
    [2] 孙静张干 .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5): 630-63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5.021
    [3] 郑岚张漩郑浩孙涛 .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0): 1235-1237.
    [4] 滕凤猛陈昌杰楼金吐 . 川崎病25例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56-157.
    [5] 朱雁洲刘晓斌郑原印范金茂陈康 . 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2): 1658-16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2.017
    [6] 李有中郑重谢康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5): 589-5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5.007
    [7] 李颖肖海军薛锋 . 血浆D-二聚体对骨创伤病人骨损伤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2): 1677-16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08
    [8] 洪峰周大勇 . 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检测在脓毒症预后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1): 1471-14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1.022
    [9] 袁娜娜韩明锋腾小宝时靖峰 . 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704-70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6.002
    [10] 徐玉原 . 冠心病心房颤动病人血浆D-D、Fg水平与左心房大小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2): 226-2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2.021
    [11] 李云郑军周泽兰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52-153.
    [12] 马飞月宋永健何文绮周荣英顾寒英 .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168例临床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25-827.
    [13] 乔云兰 . AECOPD病人CO2潴留与凝血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38-3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16
    [14] 周晓钰王春桑庆庆宋传旺桑道乾 . 多发性硬化病人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0): 1351-135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10.005
    [15] 李素侠 .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27-628.
    [16] 张宁汝吴继雄 . 冠心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和尿酸水平变化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277-279.
    [17] 雷丙俊 . 经皮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 926-9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7.028
    [18] 汤凤英石增刚桑更生竞雪莹 .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995-997.
    [19] 万永慧陈三妹 . 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310-1312.
    [20] 章梁君陈茂林钟辉秀刘伟平殷明刚杨新春 . 自身免疫性疾病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66-6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38
  • 加载中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69
  • HTML全文浏览量:  2168
  • PDF下载量:  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2-09
  • 录用日期:  2019-11-28
  • 刊出日期:  2020-01-15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病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通讯作者: 张继业, mpzjy160203@126.com
    作者简介: 蔡金玉(1979-), 男, 硕士, 主治医师
  • 1.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急诊科, 518020
  • 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518115

摘要: 目的分析骨折病人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折部位、骨折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收集因骨折住院的病人3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再划分为A组(ISS ≤ 16分,n=178),B组(ISS>16~ < 25分,n=62)和C组(ISS ≥ 25分,n=110);根据病人治疗期间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n=32)和非DVT组(n=318)。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D-D、FIB水平。结果观察组D-D、FIB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 < 0.01);不同骨折部位的D-D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多发性、脊柱、胫腓骨、足骨、股骨、肱骨、尺桡骨,FIB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多发性、胫腓骨、足骨、脊柱、肱骨、股骨、尺桡骨。随着损伤程度越严重,D-D、FIB水平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 < 0.01);DVT组D-D、FIB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IB与DVT的发生有较强的相关性(P < 0.01和P < 0.05)。结论D-D、FIB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凝血情况、病情的严重情况以及帮助预测DVT的发生率,是骨折病人重要的检测指标。

English Abstract

  • D-二聚体(D-dimer, D-D)是纤维蛋白单体与活化因子Ⅻ交联,然后通过纤溶酶的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1-3],所以检测D-D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判断病人体内纤维蛋白的溶解情况。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功能蛋白,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凝血过程,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凝血因子。D-D、FIB是临床上凝血功能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研究[4-5]发现,它们在骨折创伤性疾病中也会发生改变。骨折病人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甚至出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出现生命危险。本研究通过对本院350骨折病人进行研究,分析骨折病人D-D、FI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折部位、骨折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DVT的关系,帮助临床判断骨折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析病人的凝血情况、预测DVT的发生率,对病人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

    • 收集我院骨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因骨折住院的病人3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42例,女108例,年龄(39.54±12.07)岁。胫腓骨骨折51例,肱骨骨折66例,足骨骨折54例,股骨骨折32例,尺桡骨骨折25例,脊柱骨折73例和多发性骨折[6]49例。观察组病人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再划分为A组(ISS≤16分,n=178),B组(ISS>16~ < 25分,n=62)和C组(ISS≥25分,n=110);根据病人治疗期间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n=32)和非DVT组(n=318)。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1名,女29名,年龄(37.87±10.04)岁。2组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第2天晨起空腹静脉采血3 mL,置于抗凝管中,静置后分离血清,于30 min内离心取血清,检测D-D、FIB水平,检测仪器来源于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 1500型全自动凝血仪,试剂盒来源于德国Herrenberg公司,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名主治医生按照说明书来完成。

    • 病人行彩色多普勒检查(DUS)判断是否出现DVT,需要手术病人的检测时间为:入院第1天、手术前2天以及手术后第7天;非手术的病人检测时间为:入院第1天、第5天、第14天。

    • 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D、FIB水平显著升高(P < 0.01)(见表 1)。

      分组 n D-D/(ng/L) FIB/(g/L)
      观察组 350 3.88±2.12 3.23±0.13
      对照组 100 0.21±0.11 2.64±0.09
      t 17.29 5.82
      P < 0.01 < 0.01

      表 1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D-D、FIB水平比较(x±s)

    • D-D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多发性、脊柱、胫腓骨、足骨、股骨、肱骨、尺桡骨;FIB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多发性、胫腓骨、足骨、脊柱、肱骨、股骨、尺桡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2)。

      骨折部位 n D-D/(ng/L) FIB/(g/L)
      胫腓骨 51 3.84±1.12 3.71±0.24
      肱骨 66 2.26±1.01** 3.14±0.43**
      足骨 54 3.13±1.09**## 3.47±0.56**##
      股骨 32 2.99±0.99**##△△ 3.09±0.35**##△△
      尺桡骨 25 1.65±0.87**##△△▲▲ 2.14±0.13**##△△▲▲
      脊柱 73 4.09±1.35**##△△▲▲□□ 3.39±0.65**##△△▲▲□□
      多发性 49 6.96±2.01**##△△▲▲□□■■ 4.24±1.09**##△△▲▲□□■■
      F 81.69 40.36
      P < 0.01 < 0.01
      MS组内 35.230 24.120
      q检验:与胫腓骨比较**P < 0.01;与肱骨比较##P < 0.01;与足骨比较△△P < 0.01;与股骨比较▲▲P < 0.01;与尺桡骨比较□□P < 0.01;与脊柱比较■■P < 0.01

      表 2  不同骨折部位病人D-D、FIB水平比较(x±s)

    • 随着损伤程度越严重,D-D、FIB水平均表现出逐渐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3)。

      分组 n D-D/(ng/L) FIB/(g/L)
      A组 178 2.44±0.35 2.71±0.56
      B组 62 4.01±1.34** 3.45±0.59**
      C组 110 7.24±2.13**## 4.45±1.23**##
      F 435.30 148.00
      P < 0.01 < 0.01
      MS组内 19.451 23.232
      两两比较t检验:与A组比较**P < 0.01;与B组比较##P < 0.01

      表 3  不同损伤严重程度病人D-D、FIB水平比较(x±s)

    • 结果显示,DVT组D-D、FIB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 < 0.01)(见表 4)。以是否出现DVT为因变量, D-D、FIB为自变量, 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D-D、FIB与DVT的发生有较强的相关性(P < 0.01和P < 0.05)(见表 5)。

      分组 N D-D/(ng/L) FIB/(g/L)
      DVT组 32 7.42±3.01 4.79±1.09
      非DVT组 318 3.98±1.32 2.97±0.86
      t 11.99 11.11
      P < 0.01 < 0.01

      表 4  DVT组与非DVT组病人D-D、FIB水平比较(x±s)

      变量 χ2 OR 95%CI P
      D-D 7.23 6.83 6.17~93.21 < 0.01
      FIB 3.87 6.14 2.22~16.32 < 0.05

      表 5  D-D、FIB与DVT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D-D、FIB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提示骨折病人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D是纤溶酶的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D-D升高的原因有脑梗死、肿瘤、手术之后、感染性疾病、创伤、妊娠等,D-D的检测可以协助诊断病人的凝血情况。对于骨折病人,D-D的检测可以评估病人血栓的发生率,还可以用来判断病人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7-8]。FIB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功能蛋白,它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凝血因子。D-D、FIB的检测可以用来判断骨折病人的凝血情况,及时筛选出栓塞性疾病[9]。此外,本研究还显示,随着损伤程度越严重,D-D、FIB水平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国外研究学者[10-11]的结果相符,显示病人骨折损伤越严重,体内凝血反应越活跃,D-D、FIB水平的检测能协助判断病人骨折的严重程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IB与DVT的发生有较强的相关性,与李恒等[12]的研究一致,骨折病人D-D、FIB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预测DVT的发生率,使病人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

      对不同骨折部位病人D-D、FIB水平研究发现,骨折部位不同,D-D、FIB水平也有差异,D-D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多发性、脊柱、胫腓骨、足骨、股骨、肱骨、尺桡骨。FIB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多发性、胫腓骨、足骨、脊柱、肱骨、股骨、尺桡骨,这与蔡佳等[13]研究一致,这可能与病人骨折部位不同,病人卧床时间、固定部位不同有关。本研究显示,D-D、FIB水平较高的为多发性骨折, 这与ZHANG等[14]的研究一致,研究发现骨折数目越多,D-D水平就会越高,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952 3。其次为脊柱、胫腓骨、足骨,这是由于这3类骨折病人受伤后制动时间长,病人长时间不活动导致血流缓慢,静脉血回流减少[15],同时也由于这些部位血管丰富,骨折引起血管壁损伤,从而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因此,对于不同部位创伤骨折D-D、FIB水平的测定以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参考,对于D-D、FIB水平较高的4类骨折,更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积极预防血栓的形成,提高治疗效率。另一方面,骨折部位不同,D-D、FIB水平也有差异,这提示在临床上,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每位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抗凝方案的制定,不能每位病人都采取统一的治疗方案,这样会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D-D、FIB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凝血情况、病情的严重情况以及帮助预测DVT的发生率,是骨折病人重要的检测指标。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