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对急性胰腺炎的预警效应及其变化机制研究

丁虎

引用本文:
Citation: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对急性胰腺炎的预警效应及其变化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丁虎(1980-), 男, 主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576

Study on the early warning effect of serum 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 in acute pancreatitis, and its mechanism

  • CLC number: R576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PB)在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预警效应,分析其产生相应变化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急性胰腺炎病人86例,根据就诊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30名为对照组,比较4组病人就诊后不同时间段的DPB。随着病人病情的发展,对重度胰腺炎或者轻、中度转变为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采用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评价器官功能衰竭程度,比较不同评分病人的DPB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中,重度组病人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轻度组和中度组病人DB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病人治疗1周、2周后DB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 0.05和P < 0.01);中、重度组病人治疗2周后DB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 0.05)。Marshall评分3~4分病人治疗2周后的DBP水平均高于Marshall评分0分病人(P <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DPB水平与病人病情发展存在一定关联,具有一定预警作用和进一步研究的临床价值。
  • 表 1  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病人DBP水平比较(x±s)

    分组 n DBP/(mg/L)
    对照组 30 513.5±197.6
    轻度组 31 469.3±154.7
    中度组 30 431.7±106.8
    重度组 25 402.42±80.2*
    F 3.10
    P < 0.05
    MS组内 20 852.14
    q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过程DBP变化的比较(x±s; mg/L)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F P MS组内
    轻度组 31 469.3±154.7 490.2±67.3* 515.7±199.4** 5.042 < 0.05 10.241
    中度组 30 431.7±106.8 440.5±115.7 468.9±142.7* 7.593 < 0.01 12.372
    重度组 25 402.42±80.2 398.6±87.3 435.4±121.4* 4.328 < 0.05 8.352
    q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Marshall评分病人治疗2周后DBP水平比较(x±s)

    Marshall评分/分 n 治疗2周后DBP水平/(mg/L)
    0 20 498.3±178.6
    1 16 488.4±156.3
    2 18 468.9±142.7
    3 17 442.7±119.5*
    4 15 421.4±101.2*
    F 5.40
    P <0.05
    MS组内 2.193
    q检验:与Marshall评分0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王媛, 史慧婷, 姜书宁, 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与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 31(7):592.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5.07.007
    [2] 林旭红, 李永渝.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 26(5):1029. doi: 10.3969/j.issn.1000-4718.2010.05.043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 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会,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 上海)[J].临床肝胆杂志, 2013, 29(9):656.
    [4] 余晓燕, 陆启光, 姚杨伟, 等.维生素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浙江医学, 2015, 37(8):619.
    [5] SAIF A.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resenting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nd asymptomatic bone involvement[J].Clin Cases Miner Bone Metab, 2015, 12(2):199.
    [6] BONNET U, TAAZIMI B, MONTAG M, et al.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and grand mal seizure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amisulpride and low clozapine serum levels[J].Psychiatr Danub, 2015, 27(4):424.
    [7] 陈屹一, 陈瑜.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21(7):5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3.07.016
    [8] 金浩, 余佳, 王卫星, 等.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3(2):211.
    [9] 谢君辉, 余学锋.维生素D和肿瘤[J].药品评价, 2016, 18(5):25. doi: 10.3969/j.issn.1672-2809.2016.05.006
    [10] 张岩, 刘彤, 高漫等.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4(10):926.
    [11] 钟秋连, 黄华艺.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7(11):8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4.11.008
    [12] 王月俭, 房克华, 赵丹, 等.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表达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 16(6):368.
  • [1] 许峰 . 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危重度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2): 1314-1316.
    [2] 吴薇张嘉刘牧林程兴望 . 大黄素、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细胞的保护机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24-126.
    [3] 刘瑞林何先弟刘牧林马良龙张嘉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变化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117-118.
    [4] 柳小刚张云峰郭文平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52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43-545.
    [5] 潘书贵陈太福陶爱民 . 慢性胰腺炎36例发病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9): 938-939.
    [6] 刘思义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特征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8): 1045-10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8.021
    [7] 马良龙刘瑞林刘牧林 .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核因子-κB动态变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107-109.
    [8] 李永红 . 重症急性胰腺炎38例外科治疗.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5): 450-451.
    [9] 刘牧林吴薇李仕青姜从桥刘瑞林 . 急性胰腺炎177例治疗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118-121.
    [10] 昌祥 . 重症急性胰腺炎58例治疗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290-291.
    [11] 牛孝敏李成华 . 重症急性胰腺炎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4): 321-323.
    [12] 刘牧林刘瑞林姜从桥马良龙方先业 . 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112-113.
    [13] 张嘉程兴望刘瑞林刘牧林姜从桥 . 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114-116.
    [14] 王军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19例诊治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13-814,817.
    [15] 王小红姜爱萍曹锁玉储磊张锁林 . 甘利欣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9): 986-988.
    [16] 郭兰燕善军王春 . 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18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725-72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06
    [17] 王世杰王振杰邱兆磊纪忠赵亨吴哲逸张福龙陶俊杰程峰 . 不同指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合并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2): 1643-164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2.006
    [18] 朱克东 . 前列地尔、氟尿嘧啶治疗重症胰腺炎3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450-451.
    [19] 周红李渝梅王静 .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放饮食时间的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204-205.
    [20] 梁珂舒志军彭炜 . 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329-331.
  • 加载中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29
  • HTML全文浏览量:  2056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7-13
  • 录用日期:  2019-11-24
  • 刊出日期:  2020-02-25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对急性胰腺炎的预警效应及其变化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丁虎(1980-), 男, 主治医师
  •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44210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PB)在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预警效应,分析其产生相应变化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急性胰腺炎病人86例,根据就诊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30名为对照组,比较4组病人就诊后不同时间段的DPB。随着病人病情的发展,对重度胰腺炎或者轻、中度转变为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采用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评价器官功能衰竭程度,比较不同评分病人的DPB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中,重度组病人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轻度组和中度组病人DB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病人治疗1周、2周后DB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 0.05和P < 0.01);中、重度组病人治疗2周后DB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 0.05)。Marshall评分3~4分病人治疗2周后的DBP水平均高于Marshall评分0分病人(P <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DPB水平与病人病情发展存在一定关联,具有一定预警作用和进一步研究的临床价值。

English Abstract

  •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该病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1-2]表明,其可能与血管、酗酒、外伤、胆管内胆结石等有关。本文对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水平进行监测,并与正常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过程中DB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DBP在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预警效应,初步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现作报道。

    •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均按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根据病人就诊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检查者30名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6~68岁;轻度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28~69岁;中度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8~70岁;重度组男18例,女7例,年龄28~73岁。4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急性胰腺炎病情分级诊断标准[3]:轻度,具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改变,无器官功能衰竭或全身并发症,1~2周内恢复;中度,具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改变,出现一过性器官功能衰竭,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无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重度,具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改变,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

    • 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时清晨空腹采血,3组急性胰腺炎病人分别于就诊第2天、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均于-80 ℃冰箱保存,集中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德国Immundia公司),抗DBP抗体(英国Abcam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样品室温放置2 h后以1 0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血清,以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DBP。

    • 随病人病情发展,对重度或轻、中度转变为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采用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对器官功能衰竭程度进行评分。测定病人的呼吸氧合指数(PaO2/FiO2)指标、循环收缩压(SBP)指标及肾脏肌酐(Cr)指标,进行Marshall分级。0分:PaO2/FiO2>400,SBP>90 mmHg,Cr < 134 μmol/L;1分:PaO2/FiO2 301~400,SBP≤90 mmHg,Cr 134~169 μmol/L;2分:PaO2/FiO2 201~300,SBP < 90 mmHg,Cr 170~309 μmol/L;3分:PaO2/FiO2 101~200,SBP < 90 mmHg,Cr 310~439 μmol/L;4分:PaO2/FiO2 < 101,SBP < 90 mmHg,Cr>439 μmol/L。

    • 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 急性胰腺炎病人中,重度组病人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轻度组和中度组病人DB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分组 n DBP/(mg/L)
      对照组 30 513.5±197.6
      轻度组 31 469.3±154.7
      中度组 30 431.7±106.8
      重度组 25 402.42±80.2*
      F 3.10
      P < 0.05
      MS组内 20 852.14
      q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表 1  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病人DBP水平比较(x±s)

    • 治疗2周后,随着病人病情发展,15例轻、中度病人转变为重度病人,2周后重度病人共40例。轻度组病人治疗1周、2周后DB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 0.05和P < 0.01);中、重度组病人治疗2周后DB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见表 2)。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F P MS组内
      轻度组 31 469.3±154.7 490.2±67.3* 515.7±199.4** 5.042 < 0.05 10.241
      中度组 30 431.7±106.8 440.5±115.7 468.9±142.7* 7.593 < 0.01 12.372
      重度组 25 402.42±80.2 398.6±87.3 435.4±121.4* 4.328 < 0.05 8.352
      q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

      表 2  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过程DBP变化的比较(x±s; mg/L)

    • Marshall评分3~4分病人治疗2周后的DBP水平均高于Marshall评分0分病人(P < 0.05)(见表 3)。

      Marshall评分/分 n 治疗2周后DBP水平/(mg/L)
      0 20 498.3±178.6
      1 16 488.4±156.3
      2 18 468.9±142.7
      3 17 442.7±119.5*
      4 15 421.4±101.2*
      F 5.40
      P <0.05
      MS组内 2.193
      q检验:与Marshall评分0比较*P < 0.05

      表 3  不同Marshall评分病人治疗2周后DBP水平比较(x±s)

    •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胰酶被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病人病程具有自限性,但20%~30%病人临床治疗过程发生凶险变化,总体病死率为5%~10%[4-5]。DBP是机体内参与维生素D合成代谢的重要成分,该组份在肝脏内合成,DBP对细胞外肌动蛋白清除系统发挥重要作用[6],参与机体异常病人的肌动蛋白、内毒素和异常细胞的清除[7]。因为DBP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多项研究[8-12]结果显示,DBP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可能可作为小细胞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疾病的病情发展监测指标。

      本文对急性胰腺炎病人按照不同病情程度、Marshall评分不同等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病人就诊时的DPB水平低于正常受试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随着病人病情发展,15例轻、中度病人转变为重度病人,2周后重度病人共40例。不同病情程度组病人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DBP变化情况比较,轻度组病人治疗1周、2周后DBP较治疗前提升,中度组、重度组病人治疗2周后DBP水平较治疗前提高。Marshall评分3~4分病人治疗2周后的DBP水平均高于Marshall评分0分病人。提示DBP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关于DBP水平随着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机制,结合DBP的生理性质,分析可能如下:(1)急性胰腺炎病人胰腺发生明显炎症,严重者甚至坏死,大量的细胞破坏后,细胞内的肌动蛋白被释放出来,DBP和较多数量的肌动蛋白结合而发生大量消耗,降低血液中DBP的浓度;(2)胰腺发生急性炎症时,大量中性粒细胞通过各种趋化因子的作用在局部组织中聚集,DBP分子参与这个聚集过程,而降低血液中的DBP浓度;(3)病人胰腺发生急性炎症,使肠壁的通透性增加,肠道内的定植菌群侵入血液,释放内毒素,DBP参与内毒素的清除而降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

      综上,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DPB和病人的病情发展存在关联,DPB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病情发展具有一定预警作用,可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其在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变化过程中和其他明确的临床预警指标间的关系,明确其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的预警价值。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