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倪娇娇 李勇 张莉 赵凤娟

引用本文:
Citation:

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倪娇娇(1991-), 女,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李勇, ly931@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641

Application of acute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l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Yong, ly931@163.com ;
  • CLC number: R641

  • 摘要: 目的探讨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bFGF)治疗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慢性创面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创面常规清创后,外用bFGF和银锌抑菌霜,每天换药1次。观察组病人创面进行首次锐性清创,之后常规换药,每次换药时用棉球擦拭创面至微微渗血,外用bFGF、银锌抑菌霜,每天换药1次。若创面2周内不能愈合,再行锐性清创术。比较2组病人创面第2、4、6周创面面积及愈合率。结果治疗第2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第4、6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均较第2周明显缩小(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治疗第2周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6周,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锐性清创联合bFGF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 图 1  慢性难愈性创面典型病例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i=25;x±s)

    分组 创面面积/cm2 年龄/岁 病程/d
    对照组 18 7 6.3±3.2 65.2±6.5 198.5±203.5
    观察组 20 5 6.4±2.6 64.0±6.1 200.8±224.2
    t 0.40# 0.12 0.67 0.04
    P >0.05 >0.05 >0.05 >0.05
    #示χ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第2、4、6周创面面积比较(ni=25;x±s;cm2)

    分组 第2周 第4周 第6周 F P MS组内
    观察组 1.9±1.1 0.5±0.8** 0.2±0.6** 27.94 < 0.01 0.737
    对照组 3.9±1.9 2.3±1.4** 1.6±1.4** 13.84 < 0.01 2.510
    t 4.55 5.58 4.60
    P < 0.01 < 0.01 < 0.01
    q检验:与第2周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创面在第2、4、6周愈合率比较[n;百分率(%)]

    分组 n 第2周 第4周 第6周
    观察组 25 3(12.0) 18(72.0) 23(98.0)
    对照组 25 1(4.0) 5(20.0) 10(40.0)
    χ2 0.27 13.61 15.06
    P >0.05 < 0.01 < 0.01
    △示校正χ2
    下载: 导出CSV
  • [1] 高琼, 薛晓东.创面床准备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8):194.
    [2] 邓晓琴, 彭李华, 何斌, 等.创面床准备理论在慢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16, 32(9):1373. doi: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9.034
    [3] 田影.下肢慢性溃疡创面床准备的治疗体会[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4.
    [4] BJARNSHOLT T, KIRKETERP-MLLER K, JENSEN P, et al.Why chronic wounds will not heal:a novel hypothesis[J].Wound Repair Regen, 2008, 16(1):2. doi: 10.1111/j.1524-475X.2007.00283.x
    [5] 付小兵.糖尿病足及其相关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6] SIBBALD RG, ORSTED H, SCHULTZ GS, et al.Preparing the wound bed 2003:focus on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J].Ostomy Wound Manage, 2003, 49(11):23.
    [7] KAMOLZ LP, WILD T.Wound bed preparation:The impact of debridement and wound cleansing[J].Wound Med, 2013, 1(8):44.
    [8] MERCKOLL P, OSLASH T, JONASSEN Y, et al.Bacteria, biofilm and honey: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honey on planktonic and biofilm embedded chronic wound bacteria[J].Scand J Infect Dis, 2009, 41(5):341. doi: 10.1080/00365540902849383
    [9] CHANG YR, PERRY J, CROSS K.Low-Frequency ultrasound debridement in chronic wound healing: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J].Plast Surg(Oakv), 2017, 25(1):21.
    [10] JIANG YZ, HOU YJ, FANG JJ, 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VA/SA/HA composite hydrogels for wound dressing[J].Int J Polym Anal Charact, 2019, 24(2):132. doi: 10.1080/1023666X.2018.1558567
    [11] 王宽, 解英, 汪虹, 等.细菌生物膜与慢性创面愈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9):4554.
    [12] BISWAS S, ROY S, BANERJEE J, et al.Hypoxia inducible microRNA 210 attenuates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impairs closure in a murine model of ischemic wound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0, 107(15):6976. doi: 10.1073/pnas.1001653107
    [13] 徐丽英, 钟萍, 曹烨民, 等.陈兰花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1176.
    [14] 王付勇, 李华强.持续冲洗rh-aFGF合并负压引流对难愈性创面愈合过程的修复效应[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4(3):197.
    [15] 姜玉峰, 付小兵.改善愈合微环境是中西医创面治疗的共同思路[J].创伤外科杂志, 2019, 21(4):241. doi: 10.3969/j.issn.1009-4237.2019.04.001
    [16] 潘永毅.三紫创愈海绵敷料的制备研究[D].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14.
    [17] 张学兵, 徐红芳, 罗宁.水凝胶敷料引起伤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重庆医学, 2014, 43(20):2641.
    [18] 刘伟源, 许贤君, 陈燕图.含氧液冲洗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7):903.
    [19] ABD EL-ALEEM SA, ABDELWAHAB S, AM-SHERIEF H, et al.Cellular and physiological upregula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rginase, and inducible cyclooxygenase in wound healing[J].J Cell Physiol, 2019, 234(12):23618. doi: 10.1002/jcp.28930
    [20] 付小兵, 程飚, 盛志勇.生长因子应用于临床创伤修复——十年的主要进展与展望[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4, 18(6):508. doi: 10.3321/j.issn:1002-1892.2004.06.021
    [21] LIGRESTI C, BO F.Wound bed preparation of difficult wounds:an evolu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TIME[J].Int Wound J, 2007, 4(1):21. doi: 10.1111/j.1742-481X.2006.00280.x
  • [1] 袁云霞程亚艳徐袁丁张文秀 . 超声清创联合新型功能敷料在外伤感染创面中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8): 1143-114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8.028
    [2] 温雪萍王忠慧丁梅芬李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的变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72-1274.
    [3] 刘金凤许瑾李勇金强余勇武朱明卓丹徐东卫李方奇胡恩赑 . 中性粒细胞在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进行性损伤中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5): 487-488.
    [4] 卢朋松倪鹏赵飞龙潘浩斌董向梅 . 纳米银敷料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制剂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及愈合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7): 902-905, 9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020.07.016
    [5] 刘伟源许贤君陈燕图 . 含氧液冲洗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7): 903-9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7.021
    [6] 江江徐婷婷马应 . 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0): 1420-14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0.024
    [7] 黄天宇龚永芳王晶李洋杨鑫雨项平 . 重组人内抑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2): 174-177, 18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2.010
    [8] 刘继松方勇姚敏俞为荣杜娟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17-19.
    [9] 刘继松赵经纬杜娟章祥洲方勇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849-851.
    [10] 伍德生李殿明吴晓飞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9): 956-958.
    [11] 张乃菊陈天平祝晓光 . 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558-561.
    [12] 曹静罗时成谈笑程月 . 黄芪甲苷对成纤维细胞的毒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1): 1500-15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1.002
    [13] 刘明文刘云龙 .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5): 464-466.
    [14] 荣峰 . 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应用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4): 442-444.
    [15] 计海芬罗锐陈彧 .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6): 806-8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6.026
    [16] 刘芯君岳园邱婷婷蒋运兰 . 纳米静电纺丝纤维对糖尿病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1): 1505-15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11.005
    [17] 王海斌刘宇智金宁张继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原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341-343,3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18
    [18] 徐丽英钟萍曹烨民李土明王潇 . 陈兰花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176-117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07
    [19] 张仲传朱勋兵徐洋洋牛国旗韩冠生耿春辉韩俊柱袁伶俐 . VSD联合臭氧水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8): 1044-10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8.014
    [20] 唐保力刘成 . 多肽类生长因子与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2): 230-233.
  • 加载中
图(1)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498
  • HTML全文浏览量:  2145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7-13
  • 录用日期:  2019-12-10
  • 刊出日期:  2020-05-15

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 李勇, ly931@163.com
    作者简介: 倪娇娇(1991-), 女, 硕士研究生
  • 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科,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bFGF)治疗慢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慢性创面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创面常规清创后,外用bFGF和银锌抑菌霜,每天换药1次。观察组病人创面进行首次锐性清创,之后常规换药,每次换药时用棉球擦拭创面至微微渗血,外用bFGF、银锌抑菌霜,每天换药1次。若创面2周内不能愈合,再行锐性清创术。比较2组病人创面第2、4、6周创面面积及愈合率。结果治疗第2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第4、6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均较第2周明显缩小(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治疗第2周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6周,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锐性清创联合bFGF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English Abstract

  • 慢性创面常创面较小,但病因复杂,处理困难,且因包括病人自身原因,医患双方都未给予足够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慢性创面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创面愈合进程停滞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TIME”原则及创面床准备理论[1-3]。本研究采用锐性清创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bFGF)治疗慢性创面,取得良好效果。现作报道。

    •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门诊治疗的慢性创面病人50例,创面面积2~20 cm2,创面位于上肢20例、下肢25例、躯干5例,外伤后形成慢性溃疡22例,瘢痕溃破形成溃疡15例,下肢失神经性溃疡3例,静脉曲张型溃疡4例,糖尿病足6例。纳入标准:病人身体状况良好,对治疗方案充分理解,沟通良好,有多次来院门诊换药的便利;无高血压、心脏病史;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排除骨质肌腱外露,创周皮下潜腔、窦道形成,创面及周围严重感染、坏疽,上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病人及可疑恶变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5~75岁;创面存在时间40 d至2年;创面面积2~12 cm2。观察组男20例,女5例;年龄55~75岁;创面存在时间35 d至3年;创面面积3~20 cm2。2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创面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具有可比性。

      分组 创面面积/cm2 年龄/岁 病程/d
      对照组 18 7 6.3±3.2 65.2±6.5 198.5±203.5
      观察组 20 5 6.4±2.6 64.0±6.1 200.8±224.2
      t 0.40# 0.12 0.67 0.04
      P >0.05 >0.05 >0.05 >0.05
      #示χ2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i=25;x±s)

    • 对照组病人就诊后常规清创换药,采用bFGF(珠海亿胜,每支21 000 IU)和银锌抑菌霜(河南汇博医疗,每支45 g)混合外用,每天换药1次。观察组病人首次就诊即进行锐性清创,去除创面表面及创缘的脓痂、角化堆积的上皮组织基底残余坏死组织,用有齿镊或手术刀片对基底老化干燥的肉芽组织进行搔刮,清除浅层部分肉芽组织至基底渗血活跃,用0.9%氯化钠溶液及过氧化氢溶液对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进行清洗消毒,止血后外用银锌抑菌霜、bFGF,包扎,每天换药1次。每次换药均仔细清洗创面,去除脓苔,用棉球擦拭创面至轻微渗血。2周后若创面未愈合或上皮生长趋缓,可再次行锐性清创。6周后仍未能愈合,住院手术修复创面。

    • 比较2组病人治疗第2、4、6周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率。创面面积采用最大长宽法,分别测量创面边到边的最大长度和与长径垂直的最大宽度,长与宽相乘得到创面最大面积。每次评估均同法测量最大长度与宽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愈合率=愈合例数/总例数×100%。

    • 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 治疗第2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第4、6周,2组病人创面面积均较第2周明显缩小(P < 0.01),且观察组病人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2)。

      分组 第2周 第4周 第6周 F P MS组内
      观察组 1.9±1.1 0.5±0.8** 0.2±0.6** 27.94 < 0.01 0.737
      对照组 3.9±1.9 2.3±1.4** 1.6±1.4** 13.84 < 0.01 2.510
      t 4.55 5.58 4.60
      P < 0.01 < 0.01 < 0.01
      q检验:与第2周比较**P < 0.01

      表 2  2组病人第2、4、6周创面面积比较(ni=25;x±s;cm2)

    • 2组病人治疗第2周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6周,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3)。

      分组 n 第2周 第4周 第6周
      观察组 25 3(12.0) 18(72.0) 23(98.0)
      对照组 25 1(4.0) 5(20.0) 10(40.0)
      χ2 0.27 13.61 15.06
      P >0.05 < 0.01 < 0.01
      △示校正χ2

      表 3  2组创面在第2、4、6周愈合率比较[n;百分率(%)]

    • 病人女,57岁,右下肢瘢痕溃破4个月,创面面积2.5 cm×3.0 cm;创面附着大量脓痂,肉芽色泽灰暗干燥,创缘见上片堆积,略高于皮表,创面周围广泛瘢痕组织(见图 1A)。来院首次行锐性清创,去除创面表面附着脓痂及伤缘角化上皮,用有齿镊搔刮肉芽至基底活跃渗血,止血后以银锌抑菌霜及bFGF外用,每天换药,1周后创面明显缩小,2周后创面肉芽色泽转暗,再次锐性清创后第24天,创面基本愈合(见图 1B~F)。

      图  1  慢性难愈性创面典型病例

    •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创面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不能通过正常的愈合进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从而进入一种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最终导致经久难愈[4]。慢性创面病人因对创伤始终抱有自愈的预期,难以接受创伤性较大或尝试性的手术治疗,而临床医生同样面对慢性创面复杂多样的成因,也难以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医患双方对慢性创面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造成久治不愈合的慢性病例出现,一部分病例最终转化为恶性创面。付小兵[5]研究认为,创伤产生后,机体启动修复机制,各种修复因子的作用在创面产生后的2周内达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4周以后,创面愈合活动渐趋于停顿,组织修复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几乎处于“休眠”状态。因而4周以上的创面,经久不愈,成为慢性创面。若要重新启动创面的愈合机制,就需要外科清创、手术等,将慢性创面转变为急性创面。研究[6-7]认为,影响慢性创面的形成是由于创面内坏死组织存留、创面感染或炎症未能有效控制、创面过度干燥或湿润、创面边缘基底血供不良、上皮角化堆积或潜腔等不利上皮化因素的存在。

      本研究对慢性创面进行锐性清创处理,在彻底清除创面附着坏死组织的同时,采用锐性方式对创面基底老化肉芽/纤维组织进行处理,清除部分肉芽/纤维组织,剥除创缘角化堆积的上皮、纤维化组织等,造成新的创伤,从而将慢性创面转化为急性创面,重新启动创面的愈合机制。锐性清创后的日常换药将创面擦拭至轻微出血,制造一种持续性的创伤状态,防止创面愈合活动趋于停顿,从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而非锐性方式的清创换药难以达到启动创面愈合机制及去除影响创面愈合的不利因素的效果。

      锐性清创存在一定的疼痛。本研究纳入病例身体条件较好,耐受性强,创面相对较小,清创操作时间短、刺激轻、创伤小,加之慢性创面对疼痛的感受较差,病人基本能够耐受。首次清创后2周内,大部分创面创缘可见明显上皮生长,2周之后愈合速度趋缓,予再次锐性清创。经过2~3次清创后,大部分创面能够愈合,但仍有部分病人创面不能愈合或愈合缓慢。大量研究[8-14]表明,除了坏死组织及严重感染外,创面供血不佳、细菌负荷、生物膜形成等均为影响创面愈合的不利因素。锐性清创并不能完全消除上述成因,对这类创面效果有限。锐性清创组治疗6周后仍有2例未能自愈,最终进行手术治疗。

      湿性平衡对慢性创面愈合有积极意义[15-16]。有研究[17]显示,应用湿性敷料有助于慢性创面的愈合。也有学者[18]研究认为,湿性敷料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创面周围皮肤炎症或湿疹样病变。国内有学者[19]采用在负压封闭引流过程中用含氧液冲洗慢性创面,为慢性创面创造一个相对湿性的微环境,从而为慢性创面的二期手术创造一个良好微环境。本研究所治疗的慢性创面经过锐性处理后创伤愈合机制被重新激活,创面在一定时间内会持续有渗出,以银锌抑菌霜及bFGF外用于创面,避免途抹至创周皮肤,以适当厚度的棉质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创面表面湿润度良好且无明显积液积脓,创周皮肤未有炎症及湿疹发生。

      外用bFGF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和加速了急慢性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唤醒慢性创面内“失活”的巨噬细胞,由其释放内生性的生长因子,进一步激活处于休眠的修复细胞,从而启动愈合过程[20]。但本组病例中大多数在前期的治疗过程中或多或少应用一种至几种生长因子制剂,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部分原因可能是使用、保存不当使生长因子活性降低,而慢性创面中的修复细胞对于生长因子的敏感性降低、创面中坏死组织存在、细菌负荷大、细菌生物膜的存在等,也降低生长因子的作用效果。而付小兵等[21]认为,生长因子仅是通过作用于修复细胞上的受体使细胞增殖, 在某个阶段加速和促进了创面愈合, 并不能代替外科清创术以及抗感染等创面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尤其在创面有感染和坏死组织大量存留的条件下,应用生长因子并不会产生明显的促修复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首先针对慢性创面进行锐性清创,清除坏死组织、细菌负荷、细菌生物膜等不利因素,激活内源性修复机制,使外源性生长因子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促进了创面愈合,观察组病人在治疗第4、6周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愈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这也可能与所选择病例的创面较小、伤情简单等因素有关。其中2例病人在经3次锐性清创后,创面始终不能愈合,但创面基底肉芽转红润,创面清洁,无坏死组织存在,为皮瓣皮片修复提供良好的创面条件[22]

      综上,对于创面面积相对较小,无明显血供障碍,无严重感染的慢性创面,锐性清创联合bFGF能基本达到治愈效果;对于创面条件相对较差或者存在其他不利于创面愈合因素的病例,通过锐性清创换药,可在门诊完成创面床准备,为进一步修复创面创造手术条件,从而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