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等口腔生理功能,也会对全身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1-2]。因此,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也是反映人类全身健康状态及生命质量的镜子[3]。医学院校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更是国家未来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中流砥柱,医学院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腔健康状况尤为重要。然而,研究[4-8]表明,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龋病、牙周病、牙龈炎等常见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根据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理论,丰富的口腔健康知识,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口腔保健态度,促进良好口腔卫生行为的养成,从而进一步提升口腔健康能力。鉴于此,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以合肥市3所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口腔健康KAP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有效实施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
方便抽取合肥市3所医学院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1份,有效回收率为89.0%。其中,男生318名(39.7%),女生483名(60.3%);城镇学生270名(33.7%),农村学生531名(66.3%);大学一年级(大一)学生194名(24.2%),大学二年级(大二)251名(31.3%),大学三年级(大三)242名(30.2%),大学四年级(大四)114名(14.2%);口腔医学专业学生141名(17.6%),临床医学专业211名(26.3%),中医学相关专业215名(26.8%),医学相关专业178名(22.2%),非医学专业56名(7%);在本研究的专业分类中,临床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方向的部分专业,如临床医学、精神医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学相关专业包括针灸、推拿、中医学、中医学结合等专业;医学相关专业包括检验技术、影像技术、预防医学、法医、护理、康复治疗;非医学专业包括应用统计学、公共卫生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心理学、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
-
参考《WHO成人口腔健康问卷调查表,2013》[9]及《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知信行结果报告》[10]自行设计问卷,经口腔医学及流行病学专家审核后,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定稿。随机选取30名医学院校大学生,实施预调查,5~7 d分别进行重测,并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653~1.000。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口腔健康KAP、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及获取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途径五个部分。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学校、年级、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等信息。口腔健康KAP共30个题目,均为单选题,每题赋值1分(知晓/同意/做到,计1分,不知晓/不同意/未做到,计0分);其中,口腔健康知识维度,包括龋齿、牙周病、牙髓炎、口腔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等11个题目,满分11分,≤6分为知识低分组,>6分为知识高分组;口腔保健态度维度,包括定期口腔检查的意义、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定期洁牙的益处等10个题目,满分10分,≤6分为积极态度低分组,>6分为积极态度高分组;口腔卫生行为维度,包括牙膏类型、刷牙方式、刷牙次数、牙线使用、饭后漱口等9个题目,满分9分,≤5分为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欠佳组,>5分为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良好组。口腔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回答正确的总题数/(每份问卷知识部分题数×有效调查人数)×100%。单项知识知晓率=回答正确人数/有效调查人数×100%。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积极态度总题数/(每份问卷态度部分题数×有效调查人数)×100%。口腔卫生行为总形成率=正确行为总题数/(每份问卷行为部分题数×有效调查人数)×100%。
-
正式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系统培训,并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在调查现场,调查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获得知情同意后,由被调查者不记名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并由专人对问卷进行审核、整理、编号。
-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7.27±2.06)分,知识总知晓率为66.09%,其中,知识低分组(≤6分)286人(35.70%),知识高分组(>6分)515人(64.30%);在与口腔健康相关的11项问题中,知晓率>70%的有4题,从高至低依次为氟化物可有效保护牙齿(83.15%)、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77.65%)、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73.03%)、成年人恒牙的个数(71.04%);知晓率 < 60%的有2题,分别为食用糖致龋的关键因素(57.05%)、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44.07%)。口腔健康知识得分在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1)。
影响因素 n 知识 态度 行为 性别 男 318 6.81±2.25 6.58±1.79 3.73±1.18 女 483 7.58±1.86 7.34±1.51 4.15±1.39 t — 5.07 6.25 4.59 P — < 0.01 < 0.01 < 0.01 家庭居住地 城镇 270 7.76±2.02 7.36±1.70 4.33±1.54 农村 531 7.02±2.04 6.87±1.62 3.81±1.17 t′ — 4.83 3.98 4.88 P — < 0.01 < 0.01 < 0.01 年级 大一(1) 194 6.77±2.06 6.63±1.72 3.93±1.29 大二(2) 251 7.79±2.03** 7.24±1.55** 4.17±1.45 大三(3) 242 7.19±1.97## 7.23±1.69** 3.88±1.29 大四(4) 114 7.14±2.08# 6.87±1.65 3.87±1.19 F — 9.67 6.79 2.44 P — < 0.01 < 0.01 > 0.05 MS组内 — 4.107 2.719 1.767 专业 口腔医学(1) 141 7.97±2.07 7.48±1.65 4.77±1.59 临床医学(2) 211 7.15±2.10** 6.92±1.66* 3.77±1.23** 中医相关(3) 215 7.16±1.99** 7.12±1.60* 3.92±1.27** 医学相关(4) 178 7.20±1.95** 6.94±1.63* 3.82±1.13** 非医学(5) 56 6.59±2.07** 6.38±1.84**#△ 3.57±1.04** F — 6.16 5.37 17.27 P —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 4.123 2.719 1.636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 很健康(1) 170 8.09±2.06 7.46±1.76 4.76±1.61 有些小疾病(2) 518 7.24±1.89** 7.04±1.50** 3.78±1.17** 很不健康(3) 113 6.19±2.29**## 6.39±2.02**## 3.73±1.13** F — 31.14 14.44 40.53 P —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 3.949 2.686 1.615 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 经常接受(1) 150 7.86±1.94 7.44±1.76 4.72±1.65 偶尔接受(2) 524 7.37±1.93** 7.11±1.48* 3.85±1.17** 从未接受(3) 127 6.17±2.29**## 6.28±2.03**## 3.67±1.20** F — 26.68 18.90 31.55 P —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 3.972 2.665 1.632 *示t值; #示t′值;q检验:与(1)组比较*P < 0.05, **P < 0.01;与(2)组较#P < 0.05,##P < 0.01;与(3)组比较△P < 0.05 表 1 合肥市医学院校不同组别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x±s;分)
-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态度平均得分为(7.04±1.66)分,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70.37%;其中,积极态度低分组(≤6分)278人(34.7%),积极态度高分组(>6分)523人(65.3%);在与口腔保健态度相关的10项问题中,积极态度持有率较高的为定期口腔检查有利于口腔健康(93.51%)、口腔疾病可危害全身健康(85.52%)、口腔健康教育可提升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82.27%);积极态度持有率较低的为有效刷牙可促进牙周健康(56.55%)、定期洁牙有益于口腔健康(46.69%)、刷牙可有效清除牙菌斑(46.57%)。口腔保健态度得分在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见表 1)。
-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平均得分为(3.98±1.33)分,口腔卫生行为总形成率仅为44.25%,其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欠佳组(≤5分)702人(87.64%),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良好组(>5分)99人(12.36%)。在与口腔卫生行为相关的10项问题中,形成率较高的有每天刷牙≥2次、刷牙方式是上牙下刷+下牙上刷+来回刷、每次刷牙时间≥3min、2~3个月更换牙刷、经常使用牙线,其比例分别为59.55%、59.05%、57.80%、57.43%、52.18%;形成率较低的有经常使用含氟牙膏、每次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定期洁治牙齿,其比例分别为39.33%、36.58%、25.84%、10.49%。口腔卫生行为得分在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1)。
-
口腔健康知识与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r=0.24、0.23,P < 0.01);口腔健康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r=0.16,P < 0.01)(见表 2)。
维度 知识 态度 行为 知识 1.000 态度 0.244** 1.000 行为 0.227** 0.164** 1.000 相关性检验:**P < 0.01 表 2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r)
-
分别将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作为因变量(Y)(低分组=1,高分组=2),将性别(男生=1,女生=2)、家庭居住地(城镇学生=1,农村学生=2)、年级(大一=1,大二=2,大三=3,大四=4)、专业(口腔医学专业=1,临床医学专业=2,中医学相关专业=3,医学相关专业=4,非医学专业=5)等因素作为自变量(X),利用向后步进(条件)方法进行条目筛选,构建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α入=0.05,α出=0.10),分析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自评口腔健康状态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保健态度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见表 3~5)。
自变量 B SE Waldχ2 P OR 95%CI 常量 1.362 0.329 17.154 < 0.01 3.906 — 性别 0.796 0.173 21.100 < 0.01 2.217 1.579~3.114 家庭居住地 -0.500 0.172 8.452 < 0.01 0.606 0.433~0.850 年级 大二 0.619 0.222 7.759 < 0.01 1.858 1.201~2.872 大三 0.417 0.229 3.317 > 0.05 1.518 0.969~2.378 大四 0.370 0.273 1.829 > 0.05 1.447 0.847~2.474 专业 临床医学 -0.850 0.269 9.983 < 0.01 0.428 0.252~0.724 中医相关 -0.904 0.293 9.505 < 0.01 0.405 0.228~0.720 医学相关 -0.912 0.279 10.685 < 0.01 0.402 0.232~0.694 非医学 -0.734 0.361 4.140 < 0.05 0.480 0.237~0.973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 有些小疾病 -1.732 0.725 5.704 < 0.05 0.177 0.043~0.733 很不健康 -0.335 0.743 0.203 > 0.05 0.715 0.167~3.070 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 偶尔接受 1.225 0.744 2.707 > 0.05 3.403 0.791~14.632 从未接受 -0.847 0.743 1.298 > 0.05 0.429 0.100~1.840 表 3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801)
自变量 B SE Waldχ2 P OR 95%CI 常量 0.344 0.247 1.938 > 0.05 1.410 — 性别 0.599 0.160 14.009 < 0.01 1.820 1.330~2.490 家庭居住地 -0.335 0.169 3.923 < 0.05 0.716 0.514 ~0.997 年级 大二 0.490 0.205 5.699 < 0.05 1.632 1.092~2.440 大三 0.738 0.214 11.901 < 0.01 2.092 1.375~3.182 大四 0.111 0.252 0.195 > 0.05 1.117 0.682~1.830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 有些小疾病 -1.708 0.718 5.656 < 0.05 0.181 0.044~0.741 很不健康 -0.036 0.740 0.002 > 0.05 0.964 0.226~4.112 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 偶尔接受 1.584 0.735 4.646 < 0.05 4.872 1.155~20.563 从未接受 -0.761 0.736 1.067 > 0.05 0.467 0.110~1.979 表 4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态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801)
自变量 B SE Wald P OR 95%CI 常量 -0.036 0.326 0.012 > 0.05 0.964 — 性别 1.227 0.302 16.540 < 0.01 3.411 1.888~6.162 家庭居住地 -0.700 0.255 7.535 < 0.01 0.497 0.301~0.819 专业 临床医学 -1.398 0.349 16.066 < 0.01 0.247 0.125~0.490 中医相关 -2.034 0.413 24.221 < 0.01 0.131 0.058~0.294 医学相关 -1.526 0.667 5.230 < 0.05 0.218 0.059~0.804 非医学 -1.097 0.334 10.822 < 0.01 0.334 0.174~0.642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 有些小疾病 -1.839 0.263 48.696 < 0.01 0.159 0.095~0.267 很不健康 -2.208 0.473 21.763 < 0.01 0.110 0.043~0.278 表 5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801)
-
801名受调查的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多选)从高至低依次为:报纸/杂志(432人,53.93%)、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419人,52.31%)、知识宣传手册(416人,51.94%)、家人/朋友(314人,39.20%)、健康教育讲座(242人,30.21%)。
-
口腔健康是现代高品质生活的基石。然而,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龋病患病率明显上升,牙周健康状况和口腔卫生情况明显下降[10]。作为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不仅关乎其自身健康与生命质量,而且可在实施“健康口腔行动方案”、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营造有益于口腔健康的社会环境、科学传播口腔健康信息、提升居民口腔健康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关注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KAP,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口腔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全民口腔健康能力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
本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66.09%)与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70.37%)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处于较低水平(44.6%),不甚理想。此结果高于史会萍等[11-13]在医学院校的调查结果,低于张颖等[14-15]的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与各自研究的调查方法、纳入调查对象的地域、年级、专业、问卷的内容与评分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一定关系;但是本研究结果均高于陈法等[6, 16-21]在综合性大学的调查结果。
本研究中女生的口腔健康素养优于男生,其在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此结果与张翻弟等[13, 17]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男生自我保健意识较弱,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不够有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性别是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及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也提示我们,男性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口腔保健意识仍有待提高,应加强对男生的口腔健康教育。
城镇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与刘文颖等[17-19]多数学者的结论相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居住地是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及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农村学生相比,城镇学生拥有相对优越的医疗服务资源、家庭经济收入较高、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的健康行为与健康意识随之而较强。由此可见,农村来源的大学生是口腔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的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明显增加,但是,各年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对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保健态度有一定的影响,却未显示对口腔卫生行为有明显影响。与刘文颖等[17, 22-23]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本次调查的3所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淡薄、学校层面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有关,也可能与本次调查的样本量不足、被调查学生存在回忆偏倚有一定关系,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调查范围和样本量。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KAP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由此可见,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相对较高,与夏雪华等[5, 2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是由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大三、大四学生接受了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与临床见习,使得该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能力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处于均呈最低水平,与国内其他学者[5, 23]的调查结果相符,主要与医学知识,尤其是口腔医学知识的匮乏有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是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卫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当前口腔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口腔专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纳入口腔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其可在普及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优化口腔健康管理,提升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能力行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自评口腔健康状态中,自评口腔很健康学生的KAP得分最高,而自评很不健康学生的得分最低。在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调查中,经常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学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从未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与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均是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及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良好的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健康状况,而口腔健康教育又可以有效提升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因此,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可在提升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符合KAP理论模式,也就是说,掌握丰富的口腔健康知识,有助于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理念,养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卫生行为习惯。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努力提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而且,在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时,尤其要关注其口腔健康行为能力的提升。
-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内涵与范畴的不断延伸与扩展,作为口腔预防医学重要组织部分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工作随之也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已渗透到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在提高人们口腔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是大学生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高校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工作,不仅可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口腔健康的校园环境,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这一群体对口腔健康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口腔疾病的预防意识,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利于口腔疾患的一级预防[24-26]。然而,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表明,通过报纸/杂志获取的为53.93%、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为52.31%、知识宣传手册为51.94%、家人/朋友为39.20%,而通过口腔健康教育讲座的仅为30.21%,由此可见,医学院校的口腔健康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不能仅仅拘泥于“全国爱牙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而应趋于常态化,通过将口腔健康教育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口腔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与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相结合,方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水平尚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而口腔卫生行为情况较差,令人堪忧。亟需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多渠道、全覆盖地在医学院校内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科普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管理观念,促进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能力。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mong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Hefei city
-
摘要:
目的了解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医学院校8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6.09%,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70.37%,口腔卫生行为总形成率为44.25%。女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 < 0.01);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并没有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 < 0.05~P < 0.01);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知识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自评口腔健康状态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态度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行为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 结论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尚可、口腔卫生行为较差,亟需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mong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Hefei city. MethodsA total of 801 students from 3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fei city were selected using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nd investigated using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The total awareness rate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was 66.09%, the total positive attitude rate of oral health was 70.37%, and the total formation rate of oral health behavior was 44.25%.The oral health scores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femal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male students(P < 0.01), and the oral health scores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urban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rural students(P < 0.01).The oral health scores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did no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grades, but the difference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1).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oral health among studen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P < 0.01).The oral health scores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students majoring in stomatolog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major students(P < 0.05 to P < 0.01).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place of origin, grade, profession and self-assessment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the gender, place of origin, grade, self-assessment of oral health status and oral health education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ral health attitude, and the gender, place of origin, profession and self-assessment of oral health status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al health behavior(P < 0.05 to P < 0.01). Conclusions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oral health among 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efei city are at a medium level, but the behavior of oral health is at a low level.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or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to improve the oral health literacy level of th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Key words:
- oral health /
- college student /
- knowledge /
- attitude /
- behavior /
- 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
表 1 合肥市医学院校不同组别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x±s;分)
影响因素 n 知识 态度 行为 性别 男 318 6.81±2.25 6.58±1.79 3.73±1.18 女 483 7.58±1.86 7.34±1.51 4.15±1.39 t — 5.07 6.25 4.59 P — < 0.01 < 0.01 < 0.01 家庭居住地 城镇 270 7.76±2.02 7.36±1.70 4.33±1.54 农村 531 7.02±2.04 6.87±1.62 3.81±1.17 t′ — 4.83 3.98 4.88 P — < 0.01 < 0.01 < 0.01 年级 大一(1) 194 6.77±2.06 6.63±1.72 3.93±1.29 大二(2) 251 7.79±2.03** 7.24±1.55** 4.17±1.45 大三(3) 242 7.19±1.97## 7.23±1.69** 3.88±1.29 大四(4) 114 7.14±2.08# 6.87±1.65 3.87±1.19 F — 9.67 6.79 2.44 P — < 0.01 < 0.01 > 0.05 MS组内 — 4.107 2.719 1.767 专业 口腔医学(1) 141 7.97±2.07 7.48±1.65 4.77±1.59 临床医学(2) 211 7.15±2.10** 6.92±1.66* 3.77±1.23** 中医相关(3) 215 7.16±1.99** 7.12±1.60* 3.92±1.27** 医学相关(4) 178 7.20±1.95** 6.94±1.63* 3.82±1.13** 非医学(5) 56 6.59±2.07** 6.38±1.84**#△ 3.57±1.04** F — 6.16 5.37 17.27 P —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 4.123 2.719 1.636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 很健康(1) 170 8.09±2.06 7.46±1.76 4.76±1.61 有些小疾病(2) 518 7.24±1.89** 7.04±1.50** 3.78±1.17** 很不健康(3) 113 6.19±2.29**## 6.39±2.02**## 3.73±1.13** F — 31.14 14.44 40.53 P —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 3.949 2.686 1.615 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 经常接受(1) 150 7.86±1.94 7.44±1.76 4.72±1.65 偶尔接受(2) 524 7.37±1.93** 7.11±1.48* 3.85±1.17** 从未接受(3) 127 6.17±2.29**## 6.28±2.03**## 3.67±1.20** F — 26.68 18.90 31.55 P — < 0.01 < 0.01 < 0.01 MS组内 — 3.972 2.665 1.632 *示t值; #示t′值;q检验:与(1)组比较*P < 0.05, **P < 0.01;与(2)组较#P < 0.05,##P < 0.01;与(3)组比较△P < 0.05 表 2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r)
维度 知识 态度 行为 知识 1.000 态度 0.244** 1.000 行为 0.227** 0.164** 1.000 相关性检验:**P < 0.01 表 3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801)
自变量 B SE Waldχ2 P OR 95%CI 常量 1.362 0.329 17.154 < 0.01 3.906 — 性别 0.796 0.173 21.100 < 0.01 2.217 1.579~3.114 家庭居住地 -0.500 0.172 8.452 < 0.01 0.606 0.433~0.850 年级 大二 0.619 0.222 7.759 < 0.01 1.858 1.201~2.872 大三 0.417 0.229 3.317 > 0.05 1.518 0.969~2.378 大四 0.370 0.273 1.829 > 0.05 1.447 0.847~2.474 专业 临床医学 -0.850 0.269 9.983 < 0.01 0.428 0.252~0.724 中医相关 -0.904 0.293 9.505 < 0.01 0.405 0.228~0.720 医学相关 -0.912 0.279 10.685 < 0.01 0.402 0.232~0.694 非医学 -0.734 0.361 4.140 < 0.05 0.480 0.237~0.973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 有些小疾病 -1.732 0.725 5.704 < 0.05 0.177 0.043~0.733 很不健康 -0.335 0.743 0.203 > 0.05 0.715 0.167~3.070 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 偶尔接受 1.225 0.744 2.707 > 0.05 3.403 0.791~14.632 从未接受 -0.847 0.743 1.298 > 0.05 0.429 0.100~1.840 表 4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态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801)
自变量 B SE Waldχ2 P OR 95%CI 常量 0.344 0.247 1.938 > 0.05 1.410 — 性别 0.599 0.160 14.009 < 0.01 1.820 1.330~2.490 家庭居住地 -0.335 0.169 3.923 < 0.05 0.716 0.514 ~0.997 年级 大二 0.490 0.205 5.699 < 0.05 1.632 1.092~2.440 大三 0.738 0.214 11.901 < 0.01 2.092 1.375~3.182 大四 0.111 0.252 0.195 > 0.05 1.117 0.682~1.830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 有些小疾病 -1.708 0.718 5.656 < 0.05 0.181 0.044~0.741 很不健康 -0.036 0.740 0.002 > 0.05 0.964 0.226~4.112 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 偶尔接受 1.584 0.735 4.646 < 0.05 4.872 1.155~20.563 从未接受 -0.761 0.736 1.067 > 0.05 0.467 0.110~1.979 表 5 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n=801)
自变量 B SE Wald P OR 95%CI 常量 -0.036 0.326 0.012 > 0.05 0.964 — 性别 1.227 0.302 16.540 < 0.01 3.411 1.888~6.162 家庭居住地 -0.700 0.255 7.535 < 0.01 0.497 0.301~0.819 专业 临床医学 -1.398 0.349 16.066 < 0.01 0.247 0.125~0.490 中医相关 -2.034 0.413 24.221 < 0.01 0.131 0.058~0.294 医学相关 -1.526 0.667 5.230 < 0.05 0.218 0.059~0.804 非医学 -1.097 0.334 10.822 < 0.01 0.334 0.174~0.642 自评口腔健康状态 有些小疾病 -1.839 0.263 48.696 < 0.01 0.159 0.095~0.267 很不健康 -2.208 0.473 21.763 < 0.01 0.110 0.043~0.278 -
[1] 张志愿, 俞光, 凌均棨, 等.口腔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2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o dentistry and stomatology:ICD-DA, 3rd ed[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5. [3] Oral health in America: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J].J Calif Dent Assoc, 2000, 28(9): 685. [4] 刘灿, 郑思思, 程景民.山西省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9, 35(1):87. [5] 夏雪华, 马长柏, 孟建忠.口腔医学与非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行为的比较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 2014(6):635. [6] 陈法, 何保昌, 刘梦研, 等.福州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1):31. [7] 吕宗强, 李海英.青海省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3):81. [8] 陈宇星, 邹宛桦, 罗家威, 等.广西医科大学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15, 31(3):267. [9] 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75. [10] 王兴.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39. [11] 史会萍, 何国花, 杨学龙, 等.曲靖市口腔专业学生与临床专业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J].心理医生, 2016, 22(11):227. [12] 姜涵, 刘慧, 董红宾, 等.新疆医科大学新生口腔保健知识和态度行为相关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0(9):1234. [13] 张翻弟, 何静, 段春苗, 等.宁夏某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8(8):860. [14] 张颖, 刘璐, 程睿波.中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9):529. [15] 孟利敏, 林栋美, 蒋楠茜, 等.赣州低年级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调查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8, 38(4):387. [16] 王普武, 顾明.海口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抽样调查[J].海南医学, 2014, 25(3):447. [17] 刘文颖, 何金鑫, 陈青宇, 等.包头市大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11):1715. [18] 杨彩玲, 王伟新, 王荣荣, 等.新乡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抽样调查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4, 31(9):720. [19] 吴含, 张晓雅, 赵雪雪, 等.大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及行为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 30(2):274. [20] 李子夏, 李婷, 胡晨静, 等.西安市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龋病抽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2):203. [21] 孙春彦.德州市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J].包头医学, 2015, 39(1):33. [22] 姜红, 姜广水.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9):1181. [23] 李岩, 陈硕, 李玉, 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 2018(19):182. [24] 邓爱停, 杨立宇.中国大学生口腔健康素养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2):179. [25] 刘斌钰, 邢雁霞, 刘斌焰, 等.某大学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2):152. [26] CHAPMAN A, COPESTAKE SJ, DUNCAN K.An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J].Int J Paediatr Dent, 2006, 16(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