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敷料局部开窗换药在PICC导管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程娟 朱益平

引用本文:
Citation:

敷料局部开窗换药在PICC导管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作者简介: 程娟(1984-), 女, 主管护师
  • 中图分类号: R63

  • 摘要: 目的 探讨敷料局部开窗换药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84例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局部消毒、换药并每次更换敷料贴膜;观察组1周1次更换敷料贴膜,仅在敷料中间局部开窗,进行消毒、换药,观察2组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换药频次、病人满意度及最终效果。 结果 2组病人换药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1),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敷料局部开窗换药对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病人满意度上升
  • 表 1  2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比较

    分组 n 年龄(x±s)/岁 感染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对照组 42 61.5±10.5 16 26 8 12 22
    观察组 42 60.8±9.7 14 28 9 10 23
    t 0.32 0.21* 0.26*
    P >0.05 >0.05 >0.05
    *示χ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换药频次及治疗时间、费用、疼痛感受及满意度比较(x±s)

    分组 n 换药频次 换药时疼痛感[n; 百分率(%)] 痊愈时间/d 人均治疗费用/元 病人满意度/分
    对照组 42 5.1±1.9 38(90.48) 10.2±3.1 228.3±30.5 80.1±9.5
    观察组 42 4.7±1.1 11(26.19) 7.9±2.5 165.6±22.9 93.8±4.4
    t 1.18 35.71* 3.74 10.65 5.68
    P >0.05 < 0.01 < 0.01 < 0.01 < 0.01
    *示χ2
    下载: 导出CSV
  • [1] 王玉.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 2014, 12(24):2213.
    [2] 刘万里, 贺连香.PICC专科护士培训现状及发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6):630.
    [3] 郑春华, 蔡静.CHG敷料用于治疗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5, 29(12):4338.
    [4] 黄柳灵.PICC在肿瘤病人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7):1543.
    [5] 王琰.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J].武警医学, 2012, 23(12):1048. doi: 10.3969/j.issn.1004-3594.2012.12.012
    [6] 汪志红.PICC门诊换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8, 3(46):118.
    [7] 刘向宁, 苏伟.带袖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49.
    [8] 陈艳, 陈秀兰, 曾珍, 等.大面积浅表伤口使用水胶体敷料开窗换药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 2015, 5(24):20.
  • [1] 聂臣聪魏琴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269-127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45
    [2] 梅桔邢香芹 . 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93-39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32
    [3] 田静王银娥侯丽 .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641-643.
    [4] 吴金凤程桂娥 . 血液净化病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413-4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40
    [5] 徐仲阳 . 骶管封闭治疗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 63-6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1.019
    [6] 高宏斌王武斌汤加才朱国庆刘铭 . 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脑脊液漏伴颅内感染.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08-310.
    [7] 张海宝 . 不同静脉给药途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913-914.
    [8] 李旭 . PICC穿刺局部水滴利多卡因减轻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6): 830-83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6.043
    [9] 赵成国许文龙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sIL-2R、IL-5、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66-68.
    [10] 倪龙根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液透析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92-94.
    [11] 徐赟洁 . 乳腺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控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373-13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37
    [12] 姚丛月李华徐佳燚缪博邓晓毅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肺外并发症438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89-590.
    [13] 姜伟蒋庆春王瑾侠 . 解脲脲原体与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感染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47-48.
    [14] 韩宝荣 .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健康指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5): 474-475.
    [15] 黄谷良林特夫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二).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21-225.
    [16] 程丽徐瑞莲王雅静余良红王莉媛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2): 240-242.
    [17] 赵武陈兰举王亚明 .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25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4): 304-306.
    [18] 丁周志陈信张翠英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133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302-304.
    [19] 林特夫黄谷良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一).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11-115.
    [20] 吕杰李凤云唐素兰 . 解脲脲原体垂直感染对新生小鼠出生体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4-6.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434
  • HTML全文浏览量:  2301
  • PDF下载量:  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12-20
  • 录用日期:  2020-05-25
  • 刊出日期:  2020-08-15

敷料局部开窗换药在PICC导管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作者简介: 程娟(1984-), 女, 主管护师
  • 1. 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肿瘤内科, 243000
  • 2.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敷料局部开窗换药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84例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局部消毒、换药并每次更换敷料贴膜;观察组1周1次更换敷料贴膜,仅在敷料中间局部开窗,进行消毒、换药,观察2组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换药频次、病人满意度及最终效果。 结果 2组病人换药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1),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敷料局部开窗换药对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病人满意度上升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因具有留置时间较长、创伤小、维护简单等优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临床上部分护理较好的PICC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能为特殊病人提供长期的输液治疗,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解决了临床上外周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的输液困难[2],但是长时间留置导管,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相关性感染[3],有研究[4]显示其局部感染发生率为17%~45%,这也是导致非预期拔管的主要因素[5],影响治疗效果及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甚至严重感染者可致导管性败血症,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探讨治疗或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敷料局部开窗换药对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 选取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肿瘤内科2017-2019年发生的84例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病人。局部感染标准为导管入口处有红肿、硬结或有脓性分泌物。轻度感染标准为导管入口处红肿,中度感染表现为硬结,重度感染为导管入口处有脓性分泌物。84例中,男30例,女54例;年龄32~86岁。肿瘤类型分布为:肺癌41例,胃癌18例,乳腺癌11例,其他14例;其中轻度感染17例,中度感染22例,重度感染45例。本研究按就诊先后顺序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病人年龄、性别和感染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具有可比性。

      分组 n 年龄(x±s)/岁 感染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对照组 42 61.5±10.5 16 26 8 12 22
      观察组 42 60.8±9.7 14 28 9 10 23
      t 0.32 0.21* 0.26*
      P >0.05 >0.05 >0.05
      *示χ2

      表 1  2组病人的基本资料比较

    • 由PICC专科护士按标准导管维护流程操作,局部换药,直至局部感染症状痊愈。观察组在3M敷料导管口开1.5 cm×1.5 cm的窗口换药,重度感染者每天换药,轻中度感染者2 d换药1次,直至痊愈。对照组每次直接更换3M敷料,重度感染者每天换药,轻中度感染者2 d换药1次,直至痊愈。观察2组换药频次、换药时病人疼痛感、治疗费用及治疗时间,并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针对上述4个方面的病人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

    • 第1步:根据临床情况,以穿刺点为中心,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范围大于贴膜面积,导管U型固定。第2步:用无菌剪刀沿透明贴膜中心位置剪一直径约1.5 cm×1.5 cm圆孔,透明贴膜圆孔处与穿刺点相对,无张力粘贴。第3步:无菌纱布两次对折覆盖穿刺点,用胶布缠绕固定,并嘱其抬高上肢。第4步:根据局部临床表现,一般7 d内每次换药,仅窗口局部换药。第5步:如无临床特殊并发症,7 d后更换1次敷料贴膜,直至第14天再次更换。

    •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 2组病人换药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1),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2)。

      分组 n 换药频次 换药时疼痛感[n; 百分率(%)] 痊愈时间/d 人均治疗费用/元 病人满意度/分
      对照组 42 5.1±1.9 38(90.48) 10.2±3.1 228.3±30.5 80.1±9.5
      观察组 42 4.7±1.1 11(26.19) 7.9±2.5 165.6±22.9 93.8±4.4
      t 1.18 35.71* 3.74 10.65 5.68
      P >0.05 < 0.01 < 0.01 < 0.01 < 0.01
      *示χ2

      表 2  2组病人换药频次及治疗时间、费用、疼痛感受及满意度比较(x±s)

    • PICC导管由于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局部感染如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使病人病情加重,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6]。因此要重视预防导管相关局部感染,一旦发生PICC导管局部感染时,要立即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有研究[7]表明,导管局部感染控制的关键是导管出口的护理和敷料的应用。针对PICC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治疗,本研究在采用PICC导管的标准导管维护流程的同时,使用3M敷料进行局部的开窗换药。污染伤口不会污染到整个贴膜,5~7 d内不必更换敷料[8]。开窗换药方法是将敷料贴膜看作是皮肤的一部分,进行局部的换药处理,保持了敷料贴膜的优势,与传统的每次更换贴膜敷料相比较,具有减少换药时疼痛、减低感染、愈合时间短、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8]。同时该方法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使换药治疗费用降低6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病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在换药频次不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了敷料的使用量,同时减轻每次换药给病人带来的疼痛感,缩短伤口的治疗时间,有效地降低了病人每次换药的费用。在病人住院期间,因愈合时间的缩短,节约了病人总的住院费用。病人的满意度亦明显上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