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

王志龙 季远 吕岩丽

引用本文:
Citation: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

    作者简介: 王志龙(1973-), 男, 硕士, 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 吕岩丽, 13964581195@163.com
  • 基金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15WS0131

  • 中图分类号: R658

Effect of dorsal thorac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in the repair of dorsal hand soft tissue defect

    Corresponding author: Lü Yan-li, 13964581195@163.com
  • CLC number: R658

  • 摘要: 目的研究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88例手背软组织缺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手功能评定量表,并分析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受区创面愈合时间、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88例病人治疗后6个月的对指、对掌、手指内收及外展等评分及手功能评定总分高于治疗前(P < 0.05~P < 0.01)。88例病人的手术时间(95.32±10.59)min,术中出血量(305.21±26.87)mL,住院时间(10.53±1.65)d,供区创面愈合时间(7.26±0.95)d,受区创面愈合时间(8.47±1.16)d。88例病人中85例皮瓣存活,存活率96.59%;其余3例中,2例皮瓣发紫,经积血引流、血管扩张药治疗后改善,1例皮瓣部分坏死,二次清创及再次移植皮瓣后存活。术后发生3例血运障碍,1例血肿,1例感染,2例瘢痕增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7.95%。结论手背软组织缺损采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手功能,且皮瓣存活率高,适合在临床中深入研究使用。
  • 表 1  88例病人治疗前后的手功能评定比较(x±s;分)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t P
    对指 6.75±0.82 7.36±1.01 2.70 < 0.01
    对掌 5.69±0.78 7.14±0.95 2.95 < 0.01
    手指内收及外展 5.47±0.73 6.61±0.88 2.09 < 0.05
    手指屈伸 13.26±1.60 16.72±2.49 4.20 < 0.01
    腕关节旋转 2.15±0.55 3.41±0.74 2.22 < 0.05
    腕关节屈伸 2.38±0.62 3.49±0.78 2.45 < 0.01
    日常活动 13.03±1.71 16.25±2.56 3.81 < 0.01
    感觉功能 5.69±0.75 6.94±0.87 2.33 < 0.05
    外观 5.14±0.69 6.58±0.80 2.09 < 0.05
    总分 59.56±8.25 74.50±11.08 8.15 < 0.01
    下载: 导出CSV
  • [1] 李乔红, 吕云峰, 张超.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及对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8, 58(14):66.
    [2] 孙涛, 王晓峰, 周坚龙, 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6, 39(3):221.
    [3] GONG X, CUI J, JIANG Z, et al.Risk factors for pedicled flap necrosis in hand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J].ANZ J Surg, 2018, 88(3):127. doi: 10.1111/ans.14235
    [4] 李志超, 王靳, 张志强.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与腹部皮瓣对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 2017, 46(11):1537.
    [5] 张奇, 张莉, 李旭文,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2):168.
    [6] 胡其恭, 欧昌良, 吴金雨, 等.游离带感觉骨间背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外伤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9, 35(2):148.
    [7] 胡长青, 连勇, 白晓亮, 等.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九例[J].中华烧伤杂志, 2018, 34(4):240.
    [8] 徐祥, 李涛, 陈振兵, 等.应用超薄皮瓣技术改进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修复效果[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7, 40(5):438.
    [9] RETROUVEY H, KERREBIJN I, METCALFE KA, et al.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breast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J].Ann Surg Oncol, 2019, 26(8):2444. doi: 10.1245/s10434-019-07251-9
    [10] 倪进荣, 滕晓峰, 陈新军, 等.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19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45.
    [11] 周丹亚, 潘佳栋, 胡瑞斌, 等.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8, 41(3):243.
    [12] ZHANG Y, LU L, LU N, et al.Perioperative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on long-term steroid therapy:The experience of 6 cases using reversed posterior interosseous flap for hand neoplasm surgery[J].Ann Plast Surg, 2018, 81(3):302. doi: 10.1097/SAP.0000000000001534
    [13] SEYED JAFARI SM, SHAFIGHI M, BELTRAMINELLI H, et al.Improvement of flap necrosis in a rat random skin flap model by in vivo electroporation-mediated hgf gene transfer[J].Plast Reconstr Surg, 2017, 139(5):1116. doi: 10.1097/PRS.0000000000003259
    [14] 李连楚, 肖目张, 刘安金, 等.背阔肌肌皮瓣及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不同创面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35(3):269.
    [15] JIANG T, ZHU M, ZAN T, et al.A novel augmented reality-based navigation system in perforator flap transplantation - a feasibility study[J].Ann Plast Surg, 2017, 79(2):192. doi: 10.1097/SAP.0000000000001078
    [16] 庄加川, 张振伟, 李敏姣, 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8, 34(3):161.
    [17] 荣存敏, 王芳, 李印龙, 等.急诊、亚急诊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7, 33(4):252.
  • [1] 刘丽赵永娟 . 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92-193.
    [2] 朱东起王欣高翔邓英虎李胜华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25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2): 147-149.
    [3] 吴德金张莉李旭文霍继武蒋邦红 .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 1261-12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9.033
    [4] 徐清平杨旭东孟庆丰 . 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444-445.
    [5] 马艳赵凤娟李勇 .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中远端组织缺损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372-1373.
    [6] 余勇赵慧许瑾李勇武朱明章祥洲袁振奋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257-259.
    [7] 雷中华林杨方文广 .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0): 1383-138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0.028
    [8] 邹辉桂凯红冯飞薛威刘仕良 . 手术治疗开放性浮膝损伤26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826-828.
    [9] 倪进荣滕晓峰陈新军陈占斌 . 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19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00-6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14
    [10] 章祥洲袁振奋李勇徐东卫王飞 . 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3): 216-218.
    [11] 尹玉凤熊竹友李光早张莉徐静高嵩 . 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4): 437-44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4.006
    [12] 郭振飞王栋刘姗姗廖圣恺刘畅王晶庞亚倩张凯 . 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供区远期功能恢复的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5): 587-5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5.007
    [13] 赵遵江张保德刘勇章荣涛梁其国胡育栋徐良媛 . 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3): 342-344.
    [14] 李惠娟邢树忠万林忠朱志军 .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46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1): 60-61.
    [15] 徐东卫章祥州杨蔚袁振奋许瑾 . 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183-184.
    [16] 章祥洲袁振奋扬蔚李方奇许瑾 .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12-313.
    [17] 蒋邦红何亚楠王瑀琨祖文轩王怀谷徐静张莉 . 面动脉鼻唇沟穿支皮瓣一期修复鼻尖缺损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6): 750-75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6.009
    [18] 丁长年徐小春杨绪亮路勇武剑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062-1064.
    [19] 张莉董佳生戴传昌林晓曦王炜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1): 27-29.
    [20] 朱婷婷方小魁李光早霍继武熊竹友徐静 .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骶尾部压疮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32-3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14
  • 加载中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79
  • HTML全文浏览量:  1754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12-30
  • 录用日期:  2020-08-18
  • 刊出日期:  2020-09-15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

    通讯作者: 吕岩丽, 13964581195@163.com
    作者简介: 王志龙(1973-), 男, 硕士, 主治医师
  • 1.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手外科, 264001
  • 2. 山东省烟台芝罘医院 病案室, 264001
基金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15WS0131

摘要: 目的研究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88例手背软组织缺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手功能评定量表,并分析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受区创面愈合时间、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88例病人治疗后6个月的对指、对掌、手指内收及外展等评分及手功能评定总分高于治疗前(P < 0.05~P < 0.01)。88例病人的手术时间(95.32±10.59)min,术中出血量(305.21±26.87)mL,住院时间(10.53±1.65)d,供区创面愈合时间(7.26±0.95)d,受区创面愈合时间(8.47±1.16)d。88例病人中85例皮瓣存活,存活率96.59%;其余3例中,2例皮瓣发紫,经积血引流、血管扩张药治疗后改善,1例皮瓣部分坏死,二次清创及再次移植皮瓣后存活。术后发生3例血运障碍,1例血肿,1例感染,2例瘢痕增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7.95%。结论手背软组织缺损采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手功能,且皮瓣存活率高,适合在临床中深入研究使用。

English Abstract

  • 手是形成、执行、发展精细动作的主要器官,其神经感受器与小肌群运动共同完成了人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世界产生接触的活动,而手背软组织的缺损会严重影响小肌肉协调、手眼协调、手指灵活性等功能的发挥,甚至导致低龄病人感觉系统功能失常,姿势与移动能力发育障碍[1-2]。手的解剖结构复杂,为尽可能地恢复或提高术后手的感知、运动功能,临床以往多采取小腿外侧、足背、股前外侧皮瓣对手背软组织缺损进行移植修复[3]。但随着现代美学要求的提高,传统修复方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相对较薄、可供面积大、神经及血管覆盖丰富,常用于颌面部、口腔等各种类型的损伤修复[4]。还有研究[5]显示,利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背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并不会对背阔肌的功能形态造成明显影响。但临床对手背软组织缺损使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后的效果还有争议。因此,本文对手背软组织缺损使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提高病人术后的手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及控制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

    •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烟台山医院88例手背软组织缺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13~57岁。皮瓣缺损面积5cm×3cm至15cm×9cm。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9例,机械挤压伤24例,烧伤19例,砸伤10例,其他6例。(1)纳入标准:①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非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皮瓣缺损区无严重感染。(2)排除标准:①胸背供区皮肤有明显瘢痕、破溃或神经、血供较差等;②合并先天性手功能或神经功能发育不良;③循环衰竭、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存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同侧手背软组织缺损手术史等。

    • 根据病人的手背软组织缺损深度、范围、时间进行清创和抗感染治疗,结合手部CT扫描、超声、血流探测仪及既往史评估病人手背软组织缺损区域和胸背组织神经血管丰富程度、皮下组织状况。嘱病人取侧卧位,外展肩部,定位和标记背阔肌前缘、肩胛骨轮廓、胸背动脉走向,根据手背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皮瓣(设计面积应比实际缺损面积大5~10mm2)。病人术中均行全身及臂丛阻滞麻醉,取侧卧位,再次确定穿支与周围血管、软组织等的关系后,从皮瓣内侧缘切开皮肤,对背阔肌浅层进行锐性分离,保持穿支与术前皮瓣设计标记一致,尽量降低背阔肌完整性的破坏,并根据皮下穿支血管、脂肪、穿出点等适当调整皮瓣切取面积;如可利用穿支在2支以上时,进行分叶皮瓣切取,尽可能地保留皮瓣下静脉或胸背动脉穿支伴行静脉备用。逆向分离穿支血管致胸背动脉主干,游离手背软组织缺损所需的血管蒂,注意勿损伤胸背部神经;先切开皮瓣及附属软组织,观察血运良好后再切断血管蒂,获得完全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然后修除皮瓣下深层脂肪组织,并在显微镜下用钝性和锐性分离方法去除血管蒂周围的脂肪球,使皮瓣厚度均匀;留置负压引流,使用可吸收线和皮内缝合法对供区组织进行常规缝合。更换为仰卧位,将皮瓣移植到软组织缺损区域,间断性缝合固定皮瓣;在显微镜下,游离出受区桡动脉、桡静脉、手背静脉,与1条胸背动脉穿支、2条皮瓣下静脉或伴行静脉分别进行端端吻合,若血管端管径差别较大,则改用侧端吻合;观察血供恢复后常规缝合皮瓣,留置皮条引流。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给予患肢保暖、抗感染等治疗,随访6个月。

    • 比较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手功能评定量表:包括对指、对掌、手指内收及外展各10分,手指屈伸20分,腕关节旋转、腕关节屈伸各5分,日常活动20分,感觉功能、外观各10分;总分越高,病人手功能越好。分析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受区创面愈合时间、皮瓣存活率及术后并发症。

    • 采用配对t检验。

    • 88例病人治疗后6个月的对指、对掌、手指内收及外展等评分及手功能评定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P < 0.01)(见表 1)。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t P
      对指 6.75±0.82 7.36±1.01 2.70 < 0.01
      对掌 5.69±0.78 7.14±0.95 2.95 < 0.01
      手指内收及外展 5.47±0.73 6.61±0.88 2.09 < 0.05
      手指屈伸 13.26±1.60 16.72±2.49 4.20 < 0.01
      腕关节旋转 2.15±0.55 3.41±0.74 2.22 < 0.05
      腕关节屈伸 2.38±0.62 3.49±0.78 2.45 < 0.01
      日常活动 13.03±1.71 16.25±2.56 3.81 < 0.01
      感觉功能 5.69±0.75 6.94±0.87 2.33 < 0.05
      外观 5.14±0.69 6.58±0.80 2.09 < 0.05
      总分 59.56±8.25 74.50±11.08 8.15 < 0.01

      表 1  88例病人治疗前后的手功能评定比较(x±s;分)

    • 88例病人的手术时间(95.32±10.59)min, 术中出血量(305.21±26.87)mL, 住院时间(10.53±1.65)d, 供区创面愈合时间(7.26±0.95)d, 受区创面愈合时间(8.47±1.16)d。

    • 88例病人中85例皮瓣存活,存活率96.59%;其余3例,2例皮瓣发紫,经积血引流、血管扩张药治疗后改善,1例皮瓣部分坏死,二次清创及再次移植皮瓣后存活。

    • 术后发生3例血运障碍,1例血肿,1例感染,2例瘢痕增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7.95%。

    • 本研究结果显示,88例病人治疗后3个月的各项手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这是因为皮瓣的设计会尽可能包含较多的胸背动脉穿支、伴行静脉,移植后能有效促进损伤桡动脉、桡静脉、手背静脉等组成新的血管网,改善指部、小肌肉缺血状况,提高皮肤感觉,促进手功能的恢复[6]。与其他的临床研究[7]相比,本研究中病人的手术情况、供区和受区创面愈合时间、皮瓣存活率并无变化,这提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后的质地与外观均能符合临床需求。但皮瓣比例过大、分叶皮瓣组合时旋转角度过大等,都会影响皮瓣的血运,造成皮下血肿、皮瓣发紫[8]。本文中出现了1例皮瓣部分坏死,这考虑与皮瓣边缘的血供相对较差,术后早期毛细血管充盈缓慢,导致部分皮瓣不易存活有关[9]。静脉回流受阻、动脉血供不足或栓塞痉挛、体位安置不佳等,在导致移植的皮瓣血运障碍、血肿的同时,还会引起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局部渗血渗液,增加术后感染概率[10]。因此,术后还需加强移植组织的皮温、颜色、毛细血管反应、肿胀程度、皮瓣生长等观察,尽量保证移植皮瓣加压包扎的均匀度,抬高患肢10°~15°,以促进静脉回流及皮瓣成活。并勤换敷料、严格进行创口的清洁护理,根据病人的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瘢痕增生严重主要是皮瓣在提取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制薄或皮肤血管对位缝合不佳引起的[11]。对此,通常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瘢痕整形,并重视术中皮瓣的制薄,防止术后修复区域的异常隆起。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肢体功能重建中均有较高价值,如其用于手背软组织缺损修复时[12]:(1)皮瓣切除范围可达15cm×8cm;(2)供区可直接缝合,且能避免术后静脉回流受阻;(3)易获得满意的皮瓣外形及血供。本次手术具有皮瓣大和血供丰富、手功能修复效果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但胸背供区同样也分布者丰富的肩胛背神经、肋间神经、胸背神经等,术中进行分离时,或可增加神经损伤概率、术中出血量,影响穿支皮瓣的小血管吻合[13]。因此,我们认为在手背软组缺损修复中还需注意:(1)发展更适合手背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显微技术,以提高穿支皮瓣精细分离及吻合的准确性和速度;(2)明确穿支动脉的走向和大小,注意区分同源穿支血管;(3)严格掌握胸背神经、血管、肌腱等解剖结构。此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适应症[14]包括:(1)可切取到包括穿支血管供应区域、邻近穿支血管供应区域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2)受区和供区无感染;(3)病人生命体征稳定,无活动性出血;(4)手背有可与穿支动脉、静脉吻合的血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禁忌证[15]包括:(1)背阔肌功能不佳或有背部凹陷畸形;(2)急性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慢性肾衰等不耐受手术者;(3)创面未进行彻底清创;(4)有严重的血管硬化症。庄加川等[16]在术中对血管蒂进行“T”型切取,并在血管吻合时进行嵌顿或分支吻合,有效控制了皮瓣的血流灌注及前负荷,从而实现了血液分流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切断血管蒂后,可使用肝素及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进行皮瓣灌注测试,以观察血管蒂的分支及漏血情况,降低皮下积血、皮瓣坏死的发生[17]

      综上所述,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本文的随访时间较短,且未与其他修复方式进行对比,在今后的临床中还需结合更为先进的影像学技术不断改良修复方式。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