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对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清CRP、SOD水平的影响

杨静 黄玲媚 董莉 肖青叶 朱慧 李国春

引用本文:
Citation:

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对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清CRP、SOD水平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杨静(1979-), 女, 硕士, 副主任医师
  • 基金项目:

    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院内科研基金 YN2018-05

  • 中图分类号: R563.9

Effect of acetylcysteine adjuvant therapy o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serum levels of CRP and SO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at stable stage

  • CLC number: R563.9

  •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肺动脉压力(PAS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共66例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片口服,疗程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运用心脏彩超测定2组病人的PASP、RVEF的变化,并检测其血清CRP、SO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PASP、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仅治疗2个月后PASP、CRP的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的SOD均较治疗前上升,且SOD的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治疗后RVEF的上升在2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有利于肺动脉压力的控制,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抗氧化能力而实现,对于此类病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表 1  2组病人治疗前后CRP与SOD的变化(ni=33)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F P MS组内
    CRP/(mg/L)
    观察组 5.45±2.38 3.90±1.86** 3.10±1.71** 11.73 < 0.01 4.016
    对照组 5.10±1.95 4.75±1.71 4.59±1.62 0.72 >0.05 3.117
    t 0.65 1.93 3.63
    P >0.05 >0.05 < 0.01
    SOD/(U/mL)
    观察组 120.33±22.21 126.64±15.53 136.06±18.00**# 5.86 < 0.01 352.822
    对照组 115.03±17.23 118.15±14.49 120.12±13.62 0.94 >0.05 230.779
    t 1.08 2.30 4.06
    P >0.05 < 0.05 < 0.01
      q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治疗前后PASP与RVEF的变化(ni=33)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F P MS组内
    PASP/mmHg
    观察组 43.27±11.21 37.73±9.98* 33.61±8.08** 8.01 < 0.01 96.850
    对照组 39.76±11.87 39.09±11.07 38.30±10.67 0.14 >0.05 125.764
    t 1.24 0.52 2.01
    P >0.05 >0.05 < 0.05
    RVEF/%
    观察组 61.33±2.61 61.76±2.68 62.21±2.68 0.91 >0.05 7.059
    对照组 60.67±2.39 60.82±2.40 61.21±2.41 0.45 >0.05 5.760
    t 1.07 1.50 1.59
    P >0.05 >0.05 >0.05
      q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
    下载: 导出CSV
  • [1] LOZANO R, NAGHAVI M, FOREMAN K, 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 2012, 380(9859):2095.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2):933.
    [3] 王昌明, 王会娟.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0):5221.
    [4] WANG F, NI SS, LIU H.Pollutional haze and COPD:etiology,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pathology, biological markers and therapy[J].J Thorac Dis, 2016, 8(1):E20.
    [5] ANTUS B, KARDOS Z.Oxidative stress in COPD:molecular background and clinical monitoring[J].Curr Med Chem, 2015, 22(5):627.
    [6] GUTTERIDGE JM, HALLIWELL B.Free radicals and antioxidants in the year 2000.A historical look to the future[J].Ann N Y Acad Sci, 2000, 899:136.
    [7] SADOWSKA AM, VERBRAECKEN J, DARQUENNES K, et al.Role of N-acetylcyste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PD[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06, 1(4):425.
    [8] MDNTES DE OCA M, PEREZ-PADILLA R.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2017:The alat perspective[J].Arch Bronconeumol, 2017, 53(3):87.
    [9] 初巍巍, 霍阳, 王莉, 等.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氧化相关物质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1):40.
    [10] TOKGOZOGLU SL, CANER B, KABAKCI G, et al.Measure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 by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J].Int J Cardiol, 1997, 59(1):71.
    [11] AOSHIBA K.Roles of apoptosis, cell senescence, and DNA damage in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COPD[J].Nihon Rinsho, 2011, 69(10):1754.
    [12] 刘凌云, 曾勉.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 25(10):733.
    [13] 林洪, 刘晓妍, 王达安, 等.N-乙酰半胱氨酸对肺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J].临床荟萃, 2008, 23(7):490.
    [14] 彭文鸿, 邹霞英, 毛宝龄,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血液动力学与循环内皮细胞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 20(11):678.
    [15] GAN WQ, MAN SF, SENTHIL SELVAN A,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J].Thorax, 2004, 59:574.
    [16] 徐蓓峥, 罗勇, 施静,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PCT、CRP动态变化及回归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8):1368.
    [17] SIN DD, MAN SF.Is 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ible f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OPD[J].Chest, 2006, 130(2):310.
    [18] KHAYYAT A, TOBWALA S, HART M, et al.N-acetylcysteine amide, a promising antidote for acetaminophen toxicity[J].Toxicol Lett, 2016, 241:133.
    [19] 中国呼吸科专家组.祛痰抗氧化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国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 2015, 35(8):1201.
    [20] 韩冰, 孟晓, 卜培莉.N-乙酰半胱氨酸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 32(3):345.
    [21] VECCHIAL L, VAROTTO L, ZANOLLA L, et al.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predicts transplant free survival in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J Cardiovasc Med(Hagerstown), 2006, 7(9):706.
    [22] LAROSE E, GANZ P, REYNOLDS HG, et al.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ssessed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lat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 2007, 49(8):855.
  • [1] 张明灯 . B型钠尿肽联合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功能不全中的评估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 1224-122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9.022
    [2] 刘超宋玮徐凤珍 . N-乙酰半胱氨酸对小鼠肺腺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218-220.
    [3] 王鑫牟方红陈文武 .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人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2): 1668-1670, 16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2.019
    [4] 周天祥张修发翟庆娜袁康凯 . 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64-665,6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37
    [5] 刘聪辉戈艳蕾李丽蕊张冲解宝泉王红阳王袁王玲黄超宋龙霞王昊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病人纤维蛋白原Bβ-249C/T基因多态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2): 201-20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2.017
    [6] 郑法德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512-514.
    [7] 彭先祝李竹英王雪慧 . 通腑化痰中药汤剂联合西药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4): 434-4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4.005
    [8] 孙卫华张晓梅李晓丽时照明裴晓艳吴道爱 .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852-854.
    [9] 蒋殊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测定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757-75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17
    [10] 周玉森马景贺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脑梗死面积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407-409.
    [11] 刘刚 . 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14-615.
    [12] 曹娟王春姜敏范晓红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 1506-15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1.014
    [13] 汤凤英石增刚桑更生竞雪莹 .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995-997.
    [14] 孙静张干 .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5): 630-63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5.021
    [15] 丁晓琳张伦军高洁张强 . 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9): 1255-12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9.027
    [16] 张燕常保超王静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769-772.
    [17] 马晓林刘晓林伍德生谢静 .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反应蛋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5): 665-66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5.027
    [18] 孙月华王维玲 . C反应蛋白测定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36-1537.
    [19] 冯玉婧袁建新杨秀平王大鹏 .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尿液AD7c-NTP及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7): 866-8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7.007
    [20] 袁娜娜韩明锋腾小宝时靖峰 . 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704-70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6.002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969
  • HTML全文浏览量:  2237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8-13
  • 录用日期:  2020-01-13
  • 刊出日期:  2020-11-15

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对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清CRP、SOD水平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杨静(1979-), 女, 硕士, 副主任医师
  • 1. 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 老年科, 210018
  • 2. 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 超声科, 210018
  • 3. 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 210018
基金项目:  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院内科研基金 YN2018-05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肺动脉压力(PAS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共66例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片口服,疗程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运用心脏彩超测定2组病人的PASP、RVEF的变化,并检测其血清CRP、SO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PASP、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仅治疗2个月后PASP、CRP的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的SOD均较治疗前上升,且SOD的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治疗后RVEF的上升在2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有利于肺动脉压力的控制,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抗氧化能力而实现,对于此类病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English Abstract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挑战,是目前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1]。COPD呈进行性发展趋势,慢性缺氧逐渐促使肺动脉压力升高[2],直至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3]。COPD引起肺心病发病的重要环节是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抑制肺动脉高压是防治COPD向肺心病发展的关键。目前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慢性炎症、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原位血栓形成等一系列机制,其中氧化应激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关注[4-6]。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一种巯基化合物,其巯基具有还原性及抗氧化性,是同时具有祛痰和抗氧化双重作用的药物[7],在临床已使用多年。本研究通过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观察其对肺动脉压力(PAS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选择我院老年科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COPD稳定期病人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2017版)》[8],在纳入研究前3个月未使用过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影响氧化应激水平的药物,并排除合并其他如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严重内分泌疾病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病人,研究过程中,出现COPD急性加重或合并感染,予以出组。本组共6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84.73±7.03)岁;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87.06±4.18)岁。2组病人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所有病人均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16版)》的常规治疗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口服NAC,每次600mg,每天2次,总疗程2个月[9]

    • 运用飞利浦心悦IE33心脏彩超,由工作十年以上高年资超声科医生根据三尖瓣返流压差(PASP)估算肺动脉压力,运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并计算RVEF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10]。采集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5mL,标本离心后取上清液,根据试剂盒说明,运用RocheCobas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标本中CRP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标本中SOD的水平。CRP试剂盒由德国DiaSys公司提供,SOD试剂盒由福建福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组病人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接受心脏彩超及血液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记录数据。

    •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 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病人CRP均有下降趋势,观察组病人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 < 0.01),而对照组不同时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仅在治疗2个月后发现CRP的下降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病人SOD水平均有上升趋势,观察组病人治疗2个月后SO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水平(P < 0.01),而对照组不同时间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比较,治疗1个月、2个月后SOD的上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见表 1)。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F P MS组内
      CRP/(mg/L)
      观察组 5.45±2.38 3.90±1.86** 3.10±1.71** 11.73 < 0.01 4.016
      对照组 5.10±1.95 4.75±1.71 4.59±1.62 0.72 >0.05 3.117
      t 0.65 1.93 3.63
      P >0.05 >0.05 < 0.01
      SOD/(U/mL)
      观察组 120.33±22.21 126.64±15.53 136.06±18.00**# 5.86 < 0.01 352.822
      对照组 115.03±17.23 118.15±14.49 120.12±13.62 0.94 >0.05 230.779
      t 1.08 2.30 4.06
      P >0.05 < 0.05 < 0.01
        q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P < 0.05

      表 1  2组病人治疗前后CRP与SOD的变化(ni=33)

    •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病人PASP均有下降趋势,观察组病人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PAS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 < 0.05和P < 0.01),而对照组不同时间PA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比较,仅在治疗2个月后发现PASP的下降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病人RVEF均有上升趋势,但治疗后RVEF的上升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F P MS组内
      PASP/mmHg
      观察组 43.27±11.21 37.73±9.98* 33.61±8.08** 8.01 < 0.01 96.850
      对照组 39.76±11.87 39.09±11.07 38.30±10.67 0.14 >0.05 125.764
      t 1.24 0.52 2.01
      P >0.05 >0.05 < 0.05
      RVEF/%
      观察组 61.33±2.61 61.76±2.68 62.21±2.68 0.91 >0.05 7.059
      对照组 60.67±2.39 60.82±2.40 61.21±2.41 0.45 >0.05 5.760
      t 1.07 1.50 1.59
      P >0.05 >0.05 >0.05
        q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

      表 2  2组病人治疗前后PASP与RVEF的变化(ni=33)

    • COPD是一类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病人病情的进展和长期慢性气道炎症密切相关[11],气道炎症产生的黏液直接影响了肺泡气体交换,逐渐形成慢性缺氧状态,导致肺血管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同时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严重失衡[6, 12],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破坏呼吸系统的防御屏障,而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始动因素,直接促进病情的进展[13-14]

      CRP是炎症和感染等症状的一个临床标志物,在COPD稳定期体内也存在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低水平的炎症性反应,称之为系统性炎症,这种系统性炎症可以被以CRP为代表的炎症标志物在体循环中明确地反映出来,作为COPD早期炎症指标[15-16]。还有学者[17]发现在COPD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病人中,肺动脉压压力和CRP有较强的相关性,CRP可作为肺动脉高压的独立预测因子。

      近十年来,多项重要的RCT研究提高了人们对COPD祛痰/抗氧化治疗的认识,拓展了COPD治疗的新思路。NAC是经典的化痰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和实践发现NAC不仅可以增强呼吸道纤毛运动系统的反射、促进气道废物的加速排出,发挥化痰祛痰的作用,还可以通过阻断核因子NF-κB、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等炎症因子,增加抗氧化物谷胱甘肽浓度,达到抗炎、抗氧化损伤的作用[18]。在COPD稳定期病人中使用NAC已写入2015年祛痰/抗氧化药治疗COPD中国专家共识[19]

      本研究结果也发现,加用NAC组和常规治疗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人的CRP逐渐下降,SOD逐渐上升,加用NAC组病人的CRP水平的下降在治疗2个月后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加用NAC组病人的SOD水平的上升在治疗1个月、2个月均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推测在COPD稳定期病人中,使用NAC对于过氧化损伤的纠正能更早的体现出来,使病人获益,利于炎症的控制。

      COPD呈进行性发展趋势,慢性缺氧逐渐促使肺动脉压力升高,直至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是COPD进展为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环节。既往有学者[20]在动物试验中发现NAC对由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也观察到,加用NAC组和常规治疗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ASP呈下降趋势,但只有在联合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PASP的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CRP的下降在联合治疗2个月后有显著性差异同步,提示COPD稳定期的病人能从坚持常规治疗中获益,同时体内氧化系统过度活跃状态的纠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服用抗氧化药物、通过抗氧化途径使得肺动脉压力有所改善需要长时间服药,同时加用NAC组肺动脉压力的下降,可能通过NAC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抗氧化能力而实现。

      肺源性心脏病以右心损害为主,随着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肥大、逐渐演变为右心衰竭、直至全心衰竭。既往有研究观察到,在多种可能引起心功能衰竭的疾病中,RVEF高低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对于中度心力衰竭病人,RVEF是影响其生存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因素,RVEF越高,病人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越低,在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病人中尤其明显;而在NYHA Ⅲ~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情况也相当类似[21-22]。因此本研究还观察了2组病人治疗前后RVEF的变化,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病人的RVEF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这种变化无论在组内还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一方面,纳入研究的病人均处于COPD稳定期;另一方面,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NAC治疗2个月,对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这也提示,延缓COPD进展为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是尽可能维持药物治疗、保持病情的稳定,避免急性加重、并发感染的发生。

      总之,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联合使用NAC一段时间后,炎症指标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明显改善,有利于肺动脉压力的控制,从而维持COPD病人病情的稳定,对于此类病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为延缓COPD的进展提供了治疗新思路,且在研究过程中,病人未出现服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依从性好,可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