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腹腔脓肿临床治疗中的比较

常来 季涛 蒋志龙 程志荣 陆金亮 季长辉 刘凯 管连敏

引用本文:
Citation:

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腹腔脓肿临床治疗中的比较

    作者简介: 常来(1980-), 男, 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 季涛, 315115988@qq.com
  • 中图分类号: R322.4

Comparison of double cannula drainage by abdominal puncture device and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abscess

    Corresponding author: JI Tao, 315115988@qq.com ;
  • CLC number: R322.4

  • 摘要: 目的比较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处理腹腔脓肿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9年采取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治疗的23例腹腔脓肿病人作为观察组,以2014-2016年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腹腔脓肿病人18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2组病人均成功治愈。2组开腹手术引流率、脓肿完全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脓肿复发率、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能优化腹腔脓肿治疗,降低手术引流率、脓肿复发率、脓肿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

    分组 n 年龄(x±s)/岁 糖尿病 高血压 腹腔脓肿病因
    阑尾脓肿 腹部手术 腹部外伤 消化道穿孔
    观察组 23 46.6±14.5 3 3 6 4 8 5
    对照组 18 46.2±9.6 1 2 5 3 5 5
    χ2 0.10* 0.07# 0.09# 0.32
    P >0.05 >0.05 >0.05 >0.05
    *示t值; #示矫正χ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疗效比较(x±s)

    分组 n 开腹手术引流[n; 百分率(%)] 脓肿完全愈合时间/d 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d 脓肿复发[n; 百分率(%)] 住院费用/元 抗生素使用时间/d
    观察组 23 1(4.3%) 11.3±2.4 7.2±4.7 0(0.0%) 24 823.8±9 541.1 7.2±5.3
    对照组 18 5(27.8%) 18.8±3.5 11.9±5.2 3(16.7%) 31 656.4±10 765.8 8.1±5.1
    t 4.43# 8.13 3.03 4.13# 2.15 0.55
    P < 0.05 < 0.01 < 0.01 < 0.05 < 0.05 >0.05
    *示矫正χ2
    下载: 导出CSV
  • [1] 顾国胜, 任建安, 陈军, 等.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1, 14(7):50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1.07.010
    [2] 叶再元, 吴芳.肠瘘诊治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师杂志, 2020, 22(6):801.
    [3] 姚学军, 胡洪涛, 黎海亮, 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胃癌术后复杂腹腔脓肿[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 21(11):1301.
    [4] 吉其胜, 易小洪, 李婷.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穿刺置管引流在腹腔脓肿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21):3257.
    [5] 卢婷婷, 李智贤, 徐邦浩.彩色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器穿刺置管引流在腹腔脓肿中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4(4):585.
  • [1] 郑传明王振杰纪忠蔡腾孙凌江 . 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周积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275-12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05
    [2] 徐万里金涛江谋应王金林冯晶晶陈明朗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12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123-1126.
    [3] 程峰邱兆磊王振杰宋琦陈硬姜海王强杜杰夏雅琴郭捷都小英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9): 1166-1168, 11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06
    [4] 沈光贵姜小敢鲁卫华王箴汪彤 .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8): 992-994,9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8.004
    [5] 郑列祥杨邦明杨军陈志萍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肝内胆管胆汁外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2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8): 974-975.
    [6] 师晓娟张鑫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胆红素水平与肝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255-12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31
    [7] 郑夏林姜之全韩易徐德才 .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223-224.
    [8] 别小华冯清亮薛俊刚袁武军常树林曹磊 . 锥颅与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2): 1651-16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2.012
    [9] 刘希珍黄永斌李庆文 . CT导引下穿刺置管引流加硬化治疗巨大肾囊肿10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2): 1090-1091.
    [10] 周磊刘会春李宗狂周少波孙医学 . 改良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在治疗1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2): 1075-1077.
    [11] 王莉 .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癌性腹腔积液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358-359.
    [12] 岳喜龙 . 早期微创穿刺碎引流术治疗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效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3): 369-37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3.025
    [13] 胡宗亚 . 双途径引流治疗肾损伤尿外渗16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8): 958-959.
    [14] 朱玉乾郑传明宁长青 . 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0): 1329-133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10.001
    [15] 石磊温跃春王李松刘家佳季青山 . 鼻内镜引导下泪道引流管双路环形置入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8): 1060-106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8.022
    [16] 窦贺贺郑传明李磊程峰徐志鹏邱兆磊王振杰 . 血必净联合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9): 1176-1179, 11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9.005
    [17] 任立梅陈付华 . 胸腔置管引流及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55-356.
    [18] 孙启明朱正玲张丽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固定方法的改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82-1583.
    [19] 陈萃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8): 975-976,979.
    [20] 童蓉陈莲芳 . 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椎管引流术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1): 105-106.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43
  • HTML全文浏览量:  1784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8-30
  • 录用日期:  2020-10-30
  • 刊出日期:  2020-12-15

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腹腔脓肿临床治疗中的比较

    通讯作者: 季涛, 315115988@qq.com
    作者简介: 常来(1980-), 男, 主治医师
  • 蚌埠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 目的比较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处理腹腔脓肿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9年采取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治疗的23例腹腔脓肿病人作为观察组,以2014-2016年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腹腔脓肿病人18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2组病人均成功治愈。2组开腹手术引流率、脓肿完全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脓肿复发率、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能优化腹腔脓肿治疗,降低手术引流率、脓肿复发率、脓肿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English Abstract

  • 腹腔脓肿形成是由于腹腔内炎性渗出物或组织坏死液化继而被局限性包裹,最常见的原因有消化道穿孔、腹部外伤、腹部手术及女性生殖道感染所致的盆腔腹膜炎引起继发性感染。传统治疗方案会采用腰背部切开引流或开腹手术引流,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腹腔脓肿定位精度的提高,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脓液稀薄且边界清晰的脓肿有着满意疗效,但往往也会因为感染灶存在蜂窝组织炎、脓液黏稠或多囊性等特点导致引流效果欠佳。有文献[1]指出,使用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能较好解决此类问题。本研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及文献,比较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现作报道。

    •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我院确诊为腹腔脓肿,拟行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引流术治疗的病人30例,其中4例因脓肿范围较小无法穿刺,3例中途退出研究,遂23例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同时,以2014-2016年来我院就诊,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腹腔脓肿病人为对照组,最终纳入病人18例。2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具有可比性。

      分组 n 年龄(x±s)/岁 糖尿病 高血压 腹腔脓肿病因
      阑尾脓肿 腹部手术 腹部外伤 消化道穿孔
      观察组 23 46.6±14.5 3 3 6 4 8 5
      对照组 18 46.2±9.6 1 2 5 3 5 5
      χ2 0.10* 0.07# 0.09# 0.32
      P >0.05 >0.05 >0.05 >0.05
      *示t值; #示矫正χ2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

    • 以CT或B超的影像学诊断作为腹腔脓肿的诊断金标准。

    • 对照组病人:嘱病人仰卧位,确定穿刺路径后,在B超或CT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2 mm,将穿刺针负压进针回抽通畅,放入导丝进入脓腔,退出穿刺针用扩张器循导丝将针道扩张,循导丝置入猪尾巴引流管,固定导管,接引流袋。同时采集脓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及药敏试验,以指导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1周后评估疗效,如疗效欠佳则改为经腹腔穿刺器双套管置管穿刺引流术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病人:嘱病人仰卧位,确定穿刺路径后,在CT引导下选择穿刺点,避开腹腔大血管及重要脏器。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根据脓肿腔的大小切开皮肤10 mm或5 mm,以10 mm或5 mm腹腔穿刺器缓慢旋转进入皮下及肌肉层,辅助CT引导,确认方向和深度,将穿刺器缓慢旋进脓腔,退出穿刺器内芯,可见脓液自穿刺器管腔内流出,采集脓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及药敏试验。将相应型号的双套管自穿刺器管腔送入脓腔内,再次CT扫描确认位置后并固定双套管。双套管进水管予以外用0.9%氯化钠溶液缓慢滴入冲洗感染灶,负压管接中心低负压吸引。冲洗液水根据脓液的黏稠程度及每天冲洗液性状调整。联合抗生素治疗1周后评估疗效,如疗效欠佳则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 穿刺路径上无法避开实质性脏器、重要神经与血管以及肠管者;术前服用抗凝药物、停药时间未达到术前准备要求者;有明显出血倾向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禁忌行穿刺治疗。

    • 观察病人术后炎症指标变化、体温变化、脓肿愈合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脓液细菌感染情况。若炎症指标下降,声像图显示脓腔范围缩小(缩小50%以上)或消失,体温趋于正常,则证明引流效果满意。若脓肿引流1周后,炎症指标未回归正常水平,或脓腔无明显缩小(缩小50%以下),或病人仍有发热等症状,则证明引流效果欠佳。置管拔除指征同时满足以下3点:(1)双套管冲洗液由混浊转为清亮或24 h无脓液引出;(2)影像学检查下,脓肿完全消失;(3)病人症状彻底缓解。

    •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 2组病人均成功治愈。2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2组开腹手术引流率、脓肿完全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脓肿复发率、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分组 n 开腹手术引流[n; 百分率(%)] 脓肿完全愈合时间/d 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d 脓肿复发[n; 百分率(%)] 住院费用/元 抗生素使用时间/d
      观察组 23 1(4.3%) 11.3±2.4 7.2±4.7 0(0.0%) 24 823.8±9 541.1 7.2±5.3
      对照组 18 5(27.8%) 18.8±3.5 11.9±5.2 3(16.7%) 31 656.4±10 765.8 8.1±5.1
      t 4.43# 8.13 3.03 4.13# 2.15 0.55
      P < 0.05 < 0.01 < 0.01 < 0.05 < 0.05 >0.05
      *示矫正χ2

      表 2  2组疗效比较(x±s)

    • 腹腔脓肿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较为棘手。在内科的治疗中,予以静脉或口服抗生素对脓肿治疗效果不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警示:仅仅依靠外周血液药物与脓肿自身吸收是无法使脓肿在短期内消退的,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增强病菌耐药性。作为一个潜在的污染源,在病人行原发性疾病手术治疗中,较大脓肿的存在会大大增加污染手术野风险,易造成术后腹腔脓毒性并发症如肠瘘、腹腔感染等,不利于病人的康复[2-3]。因此,及时并正确处理脓肿感染灶意义斐然。

      传统治疗的开腹引流术已渐渐被穿刺置管引流术技术替代。猪尾形管置管引流,其优点为创伤小、痛苦小,引流效果尚可,病人易接受。但由于猪尾形管径较细且多侧孔引流,如遇脓液黏稠或蜂窝组织炎病灶会引起堵管以至引流不畅,如此被动引流为稀释脓液需经常冲洗。因此脓肿引流时间相对较长,脓肿治愈较慢且易引流不充分导致复发。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的方式恰好弥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技术的不足,置入的双套管管径较粗,侧孔密集不易堵管,避免负压吸引端口直接与组织接触。同时进水管匀速缓慢滴注0.9%氯化钠溶液入脓腔,冲洗感染灶,双套管的内吸管利用负压使脓肿引流更为彻底,使脓肿愈合更快[4-5]。相比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此类方法创伤大,病人痛苦大,面对非复杂严重的感染病灶,应用前者似乎更为合适。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面对不同特点的感染病灶,应该如何选择恰当的引流方式。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开腹手术引流比例显著降低,可见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术在应对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失败的病人中具有很大价值。无论是在脓肿愈合时间和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还是脓肿复发率与住院费用,观察组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病人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虽有减少,但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缺乏大样本量。面对较为棘手的复杂性脓肿,采用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术不失为一种首选治疗方案,而对于非复杂脓肿,可先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技术,如效果不佳,及时更换治疗方法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