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

丁春玲 张爱华 王艳玲 马多朵 洪柳 束燕 朱正芳

引用本文:
Citation:

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丁春玲(1970-), 女, 副主任护师
    通讯作者: 束燕, 1332566271@qq.com ; 朱正芳, 919632419@qq.com
  • 中图分类号: R47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86例,随机分成2组行浅静脉穿刺,常规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超声组采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穿刺法,观察并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超声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44%、满意度评分为(96.52±4.31)分,高于常规组的60.97%和(84.12±3.67)分(P < 0.05和P < 0.01),2组穿刺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 vs 92.68%,P>0.05);超声组穿刺时间(3.47±0.96)min、穿刺次数(1.16±0.32)次,较常规组的(4.08±1.02)min、(1.56±0.27)次减少(P < 0.0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缩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高,建议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中推广应用。
  • 图 1  靶血管横切面超声图

    图 2  改良超声引导静脉穿刺

    图 3  靶血管纵切面超声图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x±s)

    分组 n 年龄/岁 体质量指数/
    (kg/m2)
    超声组 45 19 26 63.66±14.61 28.33±4.84
    常规组 41 16 25 64.03±12.42 28.96±5.04
    t 0.09* 0.24 5.74
    P >0.05 >0.05 >0.05
    *示χ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比较

    分组 n 首次成功率
    [n;百分率(%)]
    总成功率
    [n;百分率(%)]
    平均穿刺
    次数(x±s)
    超声组 45 38(84.44) 45(100.00) 1.16±0.32
    常规组 41 25(60.97) 38(92.68) 1.56±0.27
    χ2 6.03 1.58 6.23*
    P < 0.05 >0.05 < 0.01
    *示t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病人穿刺时间、并发症和满意度比较(x±s)

    分组 n 操作时间/min 并发症
    [n;百分率(%)]
    病人
    满意度/分
    超声组 45 3.47±0.96 2(4.44) 96.52±4.31
    常规组 41 4.08±1.02 8(19.51) 84.12±3.67
    t 2.56 3.39* 14.29
    P < 0.01 >0.05 < 0.01
    *示χ2
    下载: 导出CSV
  • [1] 丁春玲, 丁晔, 朱正芳, 等.基于微信公众号构建CT增强检查健康宣教平台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44(9):1289.
    [2] 崔桂琴, 潘骥群.个体化心理干预结合姑息护理对晚期肿瘤病人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 34(20):16. doi: 10.3969/j.issn.1008-9993.2017.20.004
    [3] SEO J, PIETRANGELO SJ, LEE HS, et al.Noninvasive arterial bloodpressure waveform monitoring using two-element ul-trasoundsystem[J].IEEE Trans Ultrason Ferroelectr Freq Control, 2015, 62(4):776. doi: 10.1109/TUFFC.2014.006904
    [4] 李秀燕, 方桂珍, 王兰芳, 等.改良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在ICU休克病人中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5):748.
    [5] 王芬, 邱珍珠.影像导引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2):71. doi: 10.3969/j.issn.2095-8552.2016.02.024
    [6] LI X, FANG G, YANG D, et al.Ultrasonic technology improves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shock patients[J].Med Sci Monit, 2016, 22:2409. doi: 10.12659/MSM.896805
    [7] 朱艳, 陆娟.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ICU病人静脉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1):138.
    [8] 赖瑞敏, 吴银莲, 董菁, 等.吲哚菁绿试验对HBV相关肝脏疾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评估价值[J].肝脏, 2016, 21(11):908. doi: 10.3969/j.issn.1008-1704.2016.11.002
  • [1] 白茹陈永侠王莉张静 . 不同时机局麻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引起的疼痛和穿刺次数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6): 826-8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6.029
    [2] 刘春梅 . 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3): 404-40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3.039
    [3] 汪文生 .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541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954-955.
    [4] 程峰邱兆磊王振杰宋琦陈硬姜海王强杜杰夏雅琴郭捷都小英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9): 1166-1168, 11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06
    [5] 黄柱华蒲春华周争光谢广龙周海荣陈娟 . 超声引导下自动穿刺活检在脾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576-578.
    [6] 李德珍龚虹云 . 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416-417.
    [7] 陈志敏 . 肢体垂吊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382-13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41
    [8] 朱先存朱文静欧广超左鲁生 . 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痔灵治疗脾脏囊肿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9): 1072-1073.
    [9] 陈光洪李俊青赵圆圆李腾飞席文凤袁浩 .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 54-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1.015
    [10] 张秀芳胡健马金秋刘景萍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 1237-124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9.026
    [11] 方懿刘松华李琼灿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手术术后疼痛、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0): 1410-14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0.025
    [12] 陈娟 . 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和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9): 1180-11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10
    [13] 顾恒王昌兵袁宇峰李博叶大文 .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12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6): 724-726.
    [14] 王韦玮 . 左旋布比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2): 1607-16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2.022
    [15] 李奔张华杨庆峰朱铁军杨涛杨辉刘坤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32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093-1094.
    [16] 蒲春华黄柱华林喃谢广龙刘新群 .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血管瘤6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8): 680-681.
    [17] 封凯旋凌杰斌马斌周淏苟鑫 . 超声引导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术在ICU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175-1176.
    [18] 何琼珍 . 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 1026-102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3
    [19] 陈静刘莉华马胜银高军宫峰 .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单中心36例病人通畅率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4): 486-48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4.016
    [20] 孙医学张学珍刘会春 . 超声引导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1): 1010-1011.
  • 加载中
图(3)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01
  • HTML全文浏览量:  2015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4-10
  • 录用日期:  2020-07-19
  • 刊出日期:  2020-12-15

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 束燕, 1332566271@qq.com
    通讯作者: 朱正芳, 919632419@qq.com
    作者简介: 丁春玲(1970-), 女, 副主任护师
  • 1.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放射科, 215129
  • 2.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 215129
  • 3.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护理部, 215129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86例,随机分成2组行浅静脉穿刺,常规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超声组采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穿刺法,观察并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超声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44%、满意度评分为(96.52±4.31)分,高于常规组的60.97%和(84.12±3.67)分(P < 0.05和P < 0.01),2组穿刺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 vs 92.68%,P>0.05);超声组穿刺时间(3.47±0.96)min、穿刺次数(1.16±0.32)次,较常规组的(4.08±1.02)min、(1.56±0.27)次减少(P < 0.0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缩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高,建议在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中推广应用。

  •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CT增强检查越来越普及,为临床精准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静脉穿刺是CT增强检查中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检查能否够利进行以及诊断质量的高低。部分病人由于肥胖、水肿、休克、外周循环障碍或其他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用常规穿刺技术成功率低。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术对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已被证实是一项实用和安全的技术[2]。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技术虽然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但是血管损伤较为常见,造成外渗增加。本研究应用改良超声引导技术为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行静脉穿刺,提高了成功率,而且并发症显著减少,病人满意度高。现作报道。

    • 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放射科行CT增强检查的困难血管病人86例,纳入标准:合并慢性肝病、严重低蛋白、肿瘤化疗、静脉炎、瘢痕形成、高龄、肥胖、周围循环障碍等引起的浅静脉不显露或血管纤细、迂曲导致穿刺困难的病人。将86例病人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超声组,分别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法和改良超声引导技术静脉穿刺法。2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分组 n 年龄/岁 体质量指数/
      (kg/m2)
      超声组 45 19 26 63.66±14.61 28.33±4.84
      常规组 41 16 25 64.03±12.42 28.96±5.04
      t 0.09* 0.24 5.74
      P >0.05 >0.05 >0.05
      *示χ2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x±s)

    • 首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上臂血管,采用目测和触摸的方法进行评估,选用18G~20G贝朗穿刺针,穿刺成功后边退出针芯边推送套管并妥善固定。遇无法找到静脉或者穿刺3次失败的病例,改为超声引导下穿刺,计入本组失败病例。

    • 病人取仰卧或斜坡卧位,上肢外展。同样准备18G~20G贝朗穿刺针,采用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公司SM-012型超声引导系统,选择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消毒铺巾单,将无菌耦合剂均匀涂抹于超声探头上,外套无菌塑料薄膜,于超声探头短轴方向的中间位置系上一条无菌尼龙显影线,先将超声声束垂直血管长轴获得血管横截面图像(见图 1),明确动静脉解剖位置,维持显影线对准静脉向近侧缓慢移动探头1~2 cm,这样静脉上方的皮肤表面就有一条显影线压迹(见图 2)。然后旋转探头90°,使声束与静脉长轴平行获得血管纵切面图像,调整探头方向和位置,暴露显影线压迹并保持超声仪屏幕上血管切面图形清晰,右手持穿刺针,针头斜面朝上呈30°~45°角沿显影线压迹进针,同时观察显示屏上针的走向、进针深度,当穿刺针针尖及针体显影后,压低针尾刺向血管壁(与皮肤成15°~30°角),当针尖及鞘管穿透血管壁,穿刺针继续前进1~2 cm,确保鞘管顺利滑入血管腔,边退出针芯边推送套管(见图 3),然后与带0.9%氯化钠溶液针管的留置针连接管连接,观察回血良好,将留置针妥善固定。

      图  1  靶血管横切面超声图

      图  2  改良超声引导静脉穿刺

      图  3  靶血管纵切面超声图

    • 观察2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开始到完成留置针置入)、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满意度评分,并作比较。

    •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 常规组41例均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38例获穿刺成功,其中25例首次穿刺成功,9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三次穿刺成功,1例无法找到血管,2例经过三次穿刺后失败改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得成功。超声组45例采用改良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法,其中40例首次穿刺成功,3例二次成功,2例三次成功。超声组首次成功率和平均穿刺次数均优于常规组(P < 0.05和P < 0.01),2组穿刺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分组 n 首次成功率
      [n;百分率(%)]
      总成功率
      [n;百分率(%)]
      平均穿刺
      次数(x±s)
      超声组 45 38(84.44) 45(100.00) 1.16±0.32
      常规组 41 25(60.97) 38(92.68) 1.56±0.27
      χ2 6.03 1.58 6.23*
      P < 0.05 >0.05 < 0.01
      *示t

      表 2  2组病人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比较

    • 常规组有6例病人出现局部淤血和青紫、1例渗出、1例静脉炎;超声组发生1例淤血青紫、1例静脉炎。超声组操作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 < 0.0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分组 n 操作时间/min 并发症
      [n;百分率(%)]
      病人
      满意度/分
      超声组 45 3.47±0.96 2(4.44) 96.52±4.31
      常规组 41 4.08±1.02 8(19.51) 84.12±3.67
      t 2.56 3.39* 14.29
      P < 0.01 >0.05 < 0.01
      *示χ2

      表 3  2组病人穿刺时间、并发症和满意度比较(x±s)

    • 外周静脉穿刺技术作为临床常用护理操作,临床应用广泛,技术要求高,而对于CT增强检查病人,由于碘对比剂需要通过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入血管腔,如果置管失败或者发生血管损伤,可能会导致药液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无法完成检查,困难血管病人尤其如此。为确保穿刺成功,目前多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临床常用超声引导穿刺技术一般分为平面外技术和平面内技术两种。前者取血管横截面,方便观察穿刺针和血管腔的位置,从而直接引导穿刺针至血管正上方[3]。其不足之处是进针角度大,不易看清针尖位置,穿刺过深时易穿透血管后壁,所以穿透率较高[4]。平面内超声技术的好处是超声仪屏幕显示血管腔的纵切面,通过动态观察针尖和血管位置,引导穿刺针进入血管后保持在血管腔水平,有效防止了穿透血管后壁[5]。平面内技术缺点为,由于超声声束“部分容积效应”现象,当穿刺针位于血管外时,容易将针尖误判位于血管内。两种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各有优势,临床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结合二者特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超声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38例,成功率达84.44%,而常规组穿刺首次成功25例,成功率为60.97%,2组首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组穿刺时间(3.47±0.96)min,较常规组(4.08±1.02)min明显缩短(P < 0.01)。超声组由于可以直接观察穿刺针方向,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减少了反复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改良超声引导技术不仅减少了病人忍受疼痛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感染的发生率[6]。朱艳等[7]报道认为,由于改良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精准,首次成功率高,血管损伤小,因而减少了渗漏、血肿等并发症。本研究发现,采用改良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并未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P>0.05),可能是由于样本数尚不够大,我们将继续开展此项观察研究。

      本研究结合平面外技术和平面内技术的优点,调整超声探头显示穿刺血管的短轴切面(超声短轴切面即血管横切面),评估血管情况,并利用显影线在体表做好标记,然后旋转超声探头显示血管长轴切面,且保持最清晰、最大直径显像,然后进针,确保针道清晰显像[8]。大角度沿显影线切迹进针,进入血管后压低针尾以小角度平行推进十分关键。本方法采用独特的显影线定位法,克服了两种超声引导方法缺点,在体表利用显影线切迹精准地定位穿刺血管,确保了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穿刺的成功。

      综上所述,改良超声引导技术用于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静脉穿刺,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缩短了穿刺时间,而且由于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是CT增强检查困难血管病人静脉穿刺的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