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朱忆晨 王才智

引用本文:
Citation: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作者简介: 朱忆晨(1997-), 女, 2015级学生
    通讯作者: 王才智, wangcaizhi@139.com
  • 中图分类号: R713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onversion to laparotomy in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 surgery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ai-zhi, wangcaizhi@139.com
  • CLC number: R713

  • 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 68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资料,根据已实施腹腔镜手术方式,分为4组:Ⅰ类(腹腔镜检查或附件手术),Ⅱ类(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卵巢及附件切除术),Ⅲ类(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Ⅳ类(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中转开腹病人的手术方式及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2 683例腹腔镜手术病人,中转开腹22例,中转开腹率0.81%。其中Ⅰ~Ⅳ类手术中转开腹率分别为0.36%(6/1 680)、0.97%(3/310)、1.52%(10/660)9.09%(3/33)。4组不同手术方式中转开腹率不同,Ⅰ类、Ⅱ类和Ⅲ类均低于Ⅳ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中转开腹原因依次为重度粘连36.36%(8/22),特殊部位病变22.73%(5/22),出血18.18%(4/22),术中诊断的恶性肿瘤13.64%(3/22),误伤9.09%(2/22)。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及需要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严格术前评估和手术适应证的遴选、采用适宜的手术方式、提高术者操作技能是预防妇科腹腔镜中转开腹发生的有效方法。
  • 表 1  不同妇科腹腔镜手术方式中转开腹情况比较[n;百分率(%)]

    手术类别 n 中转开腹 P
    Ⅰ类 1 680 6(0.36)
    Ⅱ类
    Ⅲ类
    310
    690
    3(0.97)
    10(1.52)
    < 0.01*
    Ⅳ类 33 3(9.09)△△##**
    *示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与Ⅰ类比较△△P < 0.01;与Ⅱ类比较##P < 0.01;与Ⅲ类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妇科腹腔镜手术方式中转开腹原因(n)

    手术类别 n 重度粘连 特殊部位病变 出血 误伤 术中诊断恶性肿瘤
    Ⅰ类 6 3 0 0 0 3
    Ⅱ类 3 3 0 0 0 0
    Ⅲ类 10 2 5 3 0 0
    Ⅳ类 3 0 0 1 2 0
    合计 22 8 5 4 2 3
    下载: 导出CSV
  • [1] 张霞. 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应用效果初步观察与评估[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9): 118.
    [2] 王清, 陈继明, 高红艳.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 22(10): 789.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 妇科腹腔镜诊治规范[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9): 716.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2.09.022
    [4] 焦海宁, 沈建, 唐中园, 等.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53例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 30(11): 893. doi: 10.7504/fk2014100117
    [5] 夏爱华.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46例临床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23): 197.
    [6] 吴丽芳, 万择秋, 孟迪云, 等.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9(1): 66.
    [7] 管毓坚, 许红, 韩晓路.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的探讨[J]. 中外医疗, 2016, 3: 29.
    [8] 钱睿亚, 卢丹, 吴霞. 妇科腹腔镜手术穿刺及穿刺孔罕见并发症分析[J]. 北京医学, 2017, 39(2): 171.
    [9] 陈静, 杨岚, 李立.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40例分析[J]. 微创医学, 2008, 3(2): 163. doi: 10.3969/j.issn.1673-6575.2008.02.047
  • [1] 靳丽 .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1): 1380-1381.
    [2] 冯小翠库亚西克孜·奴尔买买提王才智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25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 44-45,4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1.012
    [3] 杨玥孔令锁陈兰仁 . 反比通气对腹腔镜妇科病人气道压及围手术期PaCO2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2): 1610-16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2.020
    [4] 时荣郑贤芳葛小花 . 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1): 1568-15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1.018
    [5] 陈亮张军何文胜 . 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手术病人疼痛介质与术后早期抑郁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5): 597-60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5.010
    [6] 张夏怿 .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提高腹腔镜手术配合效率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5): 682-6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5.033
    [7] 银萍章静刘莹 . 闭环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安全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9): 1285-12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9.035
    [8] 王娟王涛王昌合臧学利赵强 . 腹腔镜手术应用喉罩时麻醉质量控制中术者积极参与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736-73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10
    [9] 宣冬生郑立东 . TEE指导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 585-58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5.006
    [10] 吴超贤张莉 . 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率对择期行腹腔镜下手术老年病人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4): 500-5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4.018
    [11] 李洪涛陈勇刘先富张小静郭伟 . 腹腔镜直肠癌直肠外翻拖出式Dixon手术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326-1327.
    [12] 沈俊严康明周敏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病人腹腔镜肠癌根治术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46-349, 3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19
    [13] 蒋宇程磊邓鑫詹利郑立东 . 深度肌松对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1): 1521-152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1.010
    [14] 陈红军褚亮申启利周少波蒋磊单二波 . 4K与3D腔镜系统在经胸乳径路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5): 590-59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5.008
    [15] 李大勇方可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66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074-1076.
    [16] 吴国华 . 输卵管妊娠不同方法保留输卵管治疗的价值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4): 456-458.
    [17] 程凯周少波贲大刚褚亮蒋磊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2): 1333-1335.
    [18] 赵云 .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99-200.
    [19] 张爱英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100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28-330.
    [20] 包健吉琦王丽 . 上半身不同角度人字平卧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2): 272-2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2.046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06
  • HTML全文浏览量:  1901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6-05
  • 刊出日期:  2021-04-15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通讯作者: 王才智, wangcaizhi@139.com
    作者简介: 朱忆晨(1997-), 女, 2015级学生
  • 1. 蚌埠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 2.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妇产科, 安徽 蚌埠 233004

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 68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资料,根据已实施腹腔镜手术方式,分为4组:Ⅰ类(腹腔镜检查或附件手术),Ⅱ类(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卵巢及附件切除术),Ⅲ类(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Ⅳ类(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中转开腹病人的手术方式及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2 683例腹腔镜手术病人,中转开腹22例,中转开腹率0.81%。其中Ⅰ~Ⅳ类手术中转开腹率分别为0.36%(6/1 680)、0.97%(3/310)、1.52%(10/660)9.09%(3/33)。4组不同手术方式中转开腹率不同,Ⅰ类、Ⅱ类和Ⅲ类均低于Ⅳ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中转开腹原因依次为重度粘连36.36%(8/22),特殊部位病变22.73%(5/22),出血18.18%(4/22),术中诊断的恶性肿瘤13.64%(3/22),误伤9.09%(2/22)。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及需要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严格术前评估和手术适应证的遴选、采用适宜的手术方式、提高术者操作技能是预防妇科腹腔镜中转开腹发生的有效方法。

English Abstract

  •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切口美观、并发症少、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1],加之其设备的日益更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操作者娴熟度的提高,日益受到妇科医生及病人的普遍认可[2],但由于妇科疾病的复杂性、手术操作难度和范围的不同,术中可能会出现腹腔镜下不能处理的状况,需中转开腹手术以确保病人的安全,降低风险。本文对2014-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2 68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22例中转开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

    • 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2 683例,年龄14~79岁,均有腹腔镜手术指征,并排除严重内科合并症、盆腹腔多次手术史、体质量指数>35 kg/m2病人。

    • 将纳入的研究对象根据已实施腹腔镜手术方式,按妇科腹腔镜手术分级标准[3]分为4组:Ⅰ类(腹腔镜检查或附件手术)1 680例,Ⅱ类(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卵巢及附件切除术)310例,Ⅲ类(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660例,Ⅳ类(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3例。从中分析病人手术方式、疾病类型及中转开腹的原因和处理结果。

    •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 本组2 68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中转开腹22例(其中主动开腹13例,被动开腹9例),中转开腹率0.82%。4组不同手术方式中转开腹率不同,Ⅰ类、Ⅱ类和Ⅲ类低于Ⅳ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1)。中转开腹原因见表 2;其中8例因术中发现盆腹腔重度粘连,5例病变部位特殊而主动转开腹;被动开腹9例分别因并发症及术中诊断的恶性肿瘤。

      手术类别 n 中转开腹 P
      Ⅰ类 1 680 6(0.36)
      Ⅱ类
      Ⅲ类
      310
      690
      3(0.97)
      10(1.52)
      < 0.01*
      Ⅳ类 33 3(9.09)△△##**
      *示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与Ⅰ类比较△△P < 0.01;与Ⅱ类比较##P < 0.01;与Ⅲ类比较**P < 0.01

      表 1  不同妇科腹腔镜手术方式中转开腹情况比较[n;百分率(%)]

      手术类别 n 重度粘连 特殊部位病变 出血 误伤 术中诊断恶性肿瘤
      Ⅰ类 6 3 0 0 0 3
      Ⅱ类 3 3 0 0 0 0
      Ⅲ类 10 2 5 3 0 0
      Ⅳ类 3 0 0 1 2 0
      合计 22 8 5 4 2 3

      表 2  不同妇科腹腔镜手术方式中转开腹原因(n)

    • 妇科疾病的种类、手术方式和操作技术水平等原因均可影响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发生率。相关资料[2]显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为0.38%~6.3%。本资料结果显示中转开腹率为0.82%(22/2 683),与上述资料报道相近。焦海宁等[4]报道认为中转开腹的原因与手术范围及手术方式有关,且随着手术难度增加中转开腹率也增加,此观点与本研究资料结果一致。本资料结果显示妇科腹腔镜手术方式分级越高、操作越难,其中转开腹率就越高。本资料4组手术方式,Ⅳ类手术(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因手术范围大、操作难度高,易发生术中误伤血管、输尿管、膀胱甚至肠道等,其中转开腹率最高9.09% (3/33),然后依次是Ⅲ类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或全切术)1.52%(10/660)、Ⅱ类手术(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卵巢及附件切除术)0.97%(3/310)和Ⅰ类手术(附件手术)0.36%(6/1 680)。4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

    • 本资料中转开腹22例,排除内科严重并发症、肥胖、盆腹部手术史。中转开腹原因主要是盆腹腔重度粘连、特殊部位病变、出血、术中诊断的恶性肿瘤、误伤膀胱。

      主动中转开腹手术13例。其中盆腹腔重度粘连8例,包括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盆腔粘连5例,盆腔慢性炎症导致重度粘连3例,术中探查发现粘连广泛致密、镜下视野不清晰、组织分离困难、风险高,而转开腹手术;子宫肌瘤位置特殊5例,包括宫颈肌瘤3例,阔韧带肌瘤2例,因病变解剖位置特殊,为避免术中损伤邻近组织(如血管、输尿管、膀胱), 增加手术风险转开腹手术。13例主动转开腹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

      被动中转开腹手术9例。因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手术6例。术中出血4例,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子宫腺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时因盆腔粘连较严重,分离困难,创面出血多,止血困难中转开腹;术中损伤静脉出血1例,系早期子宫内膜癌行全面分期手术,术中损伤髂内静脉和髂总静脉,不易止血而转开腹止血。误伤膀胱2例,均为早期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膀胱宫颈间隙分离困难,误伤膀胱,转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和膀胱修补手术。术中诊断的恶性肿瘤3例,1例盆腔肿块性质待查,行腹腔镜探查术,2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3例病人术中切除组织快速病理均诊断卵巢恶性肿瘤,遂转开腹,2例行卵巢癌减灭术,1例行卵巢癌根治术。术中诊断的恶性肿瘤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5],特别是卵巢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妇科的恶性肿瘤如早期子宫内膜癌和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已颇为成熟。但对于卵巢恶性肿瘤易发生肿瘤的种植和播散转移,开腹手术更适用[6]。9例被动转开腹病人术后恢复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 腹腔镜手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手术的成功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器械、操作水平、临床经验以及适应证的选择。现阶段腹腔镜手术还不能全面代替开腹手术,术中因盆腹腔的重度粘连、恶性肿瘤、特殊部位的病变、术者操作技术和经验的不足等情况,均会使中转开腹手术率增加,使病人痛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必须做到积极防范,以降低或预防中转开腹发生:(1)加强术者的专业技能培训,规范手术操作;(2)术前全面检查,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3)充分评估手术难度,严格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遴选;(4)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和更换腹腔镜手术所需设备和器械[7]。同时术者也要有娴熟的开腹技术做后盾,遇到病情复杂、操作难度大、有开腹指征的,应立即转开腹,以免不必要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疾病的复杂程度、手术的范围和手术方式的难度是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发生的重要因素。手术医生应充分认识到手术的各种风险,谨慎操作[8],同时适时的开腹手术是确保手术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能有效降低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对已发生的副损伤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9]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