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成凤霞 张成元 周春梅 郑素芳

引用本文:
Citation:

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作者简介: 成凤霞(1972-), 女, 副主任护师
    通讯作者: 张成元, 2396476405@qq.com
  •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0YFC2003000

  • 中图分类号: R562.25

Effect of the combined mode of timely physi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nd activ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n the self-efficacy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Cheng-yuan, 2396476405@qq.com ;
  • CLC number: R562.25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干预中,为其提供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对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82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在入院首日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和药物使用培训,要求按时复诊,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比较2组病人在实施护理干预3个月、6个月后的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量表(RES-C)、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简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miniAQLQ)、肺功能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与干预6个月,观察组病人RES-C、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miniAQLQ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可实现对哮喘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同时更利于病人吸入技术的掌握,并能够达到控制哮喘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与肺功能的效果。
  •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x±s)

    分组 n 年龄/岁 病程/年 体质量指数/(kg/m2) 吸烟史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 合并症 吸入药物依赖性评分/分
    过敏性疾病 其他疾病
    对照组 42 60.95±8.57 17 25 14.12±2.23 23.86±4.12 14(33.33) 3(7.14) 14(33.33) 8(19.05) 4.22±1.52
    观察组 40 59.75±7.51 16 24 14.17±2.45 24.13±4.24 16(38.10) 4(10.00) 15(35.71) 7(16.67) 4.02±1.48
    t - 0.67 0.02* 0.36 0.34 0.24* 0.64* 0.08* 0.3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示χ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因时生理康复训练方案

    阶段 分期 特点及护理要点 具体措施 干预实施办法
    住院期间 急性期 从急性发病入院到疾病确诊阶段。持续时间为病人入院48 h内。护理重点:收集病人信息、评估其身心状态、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并建立档案。 (1)综合评估哮喘病人的一般资料、目前生活状况、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和心理社会资料等,与其共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包括治疗护理、用药、肺康复训练、日常活动、饮食等。(2)安慰、鼓励病人,帮助其积极应对。同时注重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帮助家属积极适应照顾角色的转换。(3)根据病人入院时病情轻重情况给予入院、疾病相关知识的信息支持后,对家属进行简单床旁照顾技能如病人体位、床旁仪器使用等的培训并及时评价反馈使其掌握。 入院48 h内向病人发放《哮喘全程健康教育手册》。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手册内容,按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对病人实施干预。住院期间的干预时间点为前3个期。
    稳定期 急性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到病情稳定。持续时间为住院的3~12 d。护理重点: 提供相关照护信息和技能培训支持,通过情感支持和评价反馈帮助病人及家属克服困难并强化学习效果。 (1)按照拟定的康复治疗计划,结合自我管理手册、宣教视频和ppt等给病人及家属讲解当前治疗阶段相关的用药知识、氧疗、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有效咳嗽排痰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化疾病相关知识。(2)给予情感支持, 内容包括耐心倾听病人需求,鼓励家属参与照护,督促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搭建病友相互交流、分享疾病自我管理经验平台。(3)教授病人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嗽排痰等疾病自我管理技巧。通过问答和示范法评价疾病知识和康复技能的掌握程度。 干预形式: 由干预小组的2名管床护士和2名研究生采用宣教图册、视频和PPT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授课和床旁技能培训与评价。
    准备期 病人经过治疗,病情稳定,经医生评估可以出院。持续时间为出院前1~2 d.护理重点: 评估病人出院准备情况,提高其自我照顾信心并再次强化出院后注意事项。 (1)使用出院准备度量表评估病人出院准备情况,并针对其薄弱知识和掌握不佳的康复技能进行补充和强化。(2)肯定病人自我照顾行为,增强其自我照顾信心。(3)结合自我管理手册强化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就诊时机、用药、肺康复锻炼等自我管理事项。 干预频率:根据治疗特点,住院期间的干预频率为每天1~2次,每次5~10 min。
    出院后 调整期 病人出院3个月的时期。护理重点:提供回诊服务及追踪咨询,帮助病人和家属积极应对出院回家康复初期的照护问题。 (1)通过上门或电话随访追踪病人后续照护情况,评估其疾病恢复情况、居家健康行为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情况。(2)鼓励病人表达需求,及时识别其不良情绪并化解;评估病人社会支持作用,鼓励其寻求同伴支持。(3)评估病人情绪调节效能感,针对其在实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增强其疾病应对信心。 出院后的干预包括后2个期。干预形式:干预小组的2名研究生和1名社区护理人员;采取QQ、微信群和手机短信更新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定期开展电话随访和家访。
    适应期 病人出院6个月,病情趋于稳定,疾病康复由家属协助照护逐渐转变为自我管理。护理重点: 持续关注.病人居家康复状态及疾病自我管理需求及行为,协助其进行有效自我管理。 (1)提供可及的社区卫生资源如哮喘防治相关政策和社会福利等,鼓励病人利用社区卫生资源进行慢病自我管理。(2)肯定病人自我效能,继续评估并满足其康复需求,帮助其提高自我效能。(3)根据病人情况对其社会活动、生活习惯等调整进行个体化指导,包括生活中的节力技巧、保持心情舒畅的方法等,使其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积极适应长期带病状态。 干预频率:出院后第1个月为电话随访1次/周,家庭访视1次/2周;第2~3个月时,电话随访1次/2周,必要时家访;第3~6个月时,电话随访1次/月,必要时家访;过程中根据病人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干预频率和回访方式。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病人干预3个月与6个月后各量表测评结果比较(x±s;分)

    分组 n RES-C 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 ACT评分 miniAQLQ
    干预3个月
    观察组 40 38.61±8.81 4.87±1.23 20.68±3.88 68.73±13.97
    对照组 42 38.50±8.73 4.92±1.47 20.58±3.78 66.42±14.00
    t - 0.57 0.17 0.12 0.75
    P - >0.05 >0.05 >0.05 >0.05
    干预6个月
    观察组 40 51.83±10.43* 6.46±1.27* 17.07±3.88* 84.24±12.76*
    对照组 42 40.71±9.38* 5.04±1.36* 19.51±2.42* 67.43±12.31*
    t - 5.08 4.88 3.44 6.07
    P - < 0.05 < 0.05 < 0.05 < 0.05
    组内配对t检验: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病人干预3个月与6个月后肺功能测定结果比较(x±s)

    分组 n FEV1%pred FVC% pred FEV1/FVC
    干预3个月
    观察组 40 70.51±19.18 71.43±21.42 69.90±16.06
    对照组 42 68.41±18.66 69.00±19.93 67.17±15.77
    t - 0.50 0.53 0.78
    P - >0.05 >0.05 >0.05
    干预6个月
    观察组 40 86.51±15.64* 87.36±15.06* 87.71±14.60*
    对照组 42 70.42±20.52* 69.06±20.12* 68.21±21.41*
    t - 3.98 4.65 4.80
    P - < 0.05 < 0.05 < 0.05
    组内配对t检验: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候飞飞, 白淑倩, 胡晓芸. 门诊初诊哮喘病人治疗前3个月依从性分析[J]. 护理研究, 2020, 34(1): 57.
    [2] 钟天书, 江勇, 欧燕. 哮喘儿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及用药依从性评价[J]. 临床肺科杂志, 2020, 25(5): 697. 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20.05.011
    [3] 贾成祯, 刘艳艳, 尹磊淼, 等. 基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NA)探讨针灸治疗哮喘临床评价[J]. 上海针灸杂志, 2019, 38(4): 463.
    [4] 郑蝶绵, 黄宇筠, 邱淑妹. 因时生理康复联合主动心理调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依赖预防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24): 45.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20.24.011
    [5] PEARCE CJ, FLEMING L. Adherence to medic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sthma: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J]. Expert Rev Clin Immunol, 2018, 14(12): 1055. doi: 10.1080/1744666X.2018.1532290
    [6] GINA Executive and Science Committee.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15[R/OL]. (2015)[2017-03-02]. http://ginasthma.org/wp-conten//uploads/,2016/01/GINA-Report-2015-Aug11-1.Pdf.
    [7] 田庆秀, 余丽君. 中文版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5): 621.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4.05.027
    [8] 中国哮喘联盟. 哮喘治疗装置[EB/OL]. (2007-04-17)[2008-07-03]. http://www.china asthma.net/channel/artic Listtypcid=36.
    [9] 高雅. 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 998.
    [10] 刘霞, 尹凤先, 张永祥, 等. 分级诊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管理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刊, 2021, 56(1): 64. doi: 10.3969/j.issn.1008-1070.2021.01.018
    [11] 姜敬, 董传莉, 宫芬, 等. "绿肺"微信平台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8): 1135.
    [12] 赵欢欢, 王明航, 屠新敏, 等. 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 215.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21.01.060
    [13] 任园园, 汤玉梅, 吴振起. 中医古籍哮喘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30(3): 402.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1.03.007
  • [1] 康烁赵秀君高俊香田素斋邱静静王竹宁张力辉 . 基于手机APP的自我管理支持对中青年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及心理痛苦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 115-1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1.030
    [2] 何丽肖艳陈韩王燕玲郑武平 . 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肺癌病人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397-3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35
    [3] 穆清华张永萍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308-310.
    [4] 刘辉周浩泉何金根吕勇陶松雪周玲潘家华倪陈 . 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疗法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701-703.
    [5] 夏利贾钦尧朱书瑶石境懿刘徳松 .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NF-κB及血清SAA表达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771-773,7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21
    [6] 王磊沈怀云陈信诸宏伟徐家新郑迎娟陈云宣爱丽徐家丽 . 卡介苗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血清HIF-1α表达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2): 150-15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2.003
    [7] 周曦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15-817.
    [8] 刘玉玲 . 产前强化培训对妊娠糖尿病病人疾病知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274-12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37
    [9] 王旭美 . 团体生活方式延续护理对宫颈癌病人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2): 1649-16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2.032
    [10] 钱姣姣 . 授权赋能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9): 1286-12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39
    [11] 陈正芳王书威 . 老年脑卒中病人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9): 1280-12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9.032
    [12] 苗峰王祥强杨祖清 .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2): 191-1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2.014
    [13] 高春梅王士兵 .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及健康信念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1): 1527-15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1.038
    [14] 王海霞周维华王慧 . 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 126-1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1.036
    [15] 訾若涵汪立赵贵 . 初产妇自我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主观幸福度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8): 1120-11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0
    [16] 李亚楠孙海燕刘巍陈小龙 . 自我效能在股骨干骨折术后病人家庭关怀度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9): 1318-13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9.041
    [17] 刘军邓侠王瑞瑞 . 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829-83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38
    [18] 王立民黄艳王红阳 . 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34-1536.
    [19] 吴良霞林晓亮徐敏张建华 . 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表达及其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15-17.
    [20] 董传莉谢怀珍张兰宫芬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36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4): 410-411,414.
  • 加载中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53
  • HTML全文浏览量:  861
  • PDF下载量:  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5-25
  • 录用日期:  2021-08-26
  • 刊出日期:  2021-09-15

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通讯作者: 张成元, 2396476405@qq.com
    作者简介: 成凤霞(1972-), 女, 副主任护师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肥东县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安徽 合肥 231600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0YFC200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干预中,为其提供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对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82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在入院首日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和药物使用培训,要求按时复诊,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比较2组病人在实施护理干预3个月、6个月后的情绪自我调节效能感量表(RES-C)、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简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miniAQLQ)、肺功能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与干预6个月,观察组病人RES-C、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miniAQLQ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可实现对哮喘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同时更利于病人吸入技术的掌握,并能够达到控制哮喘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与肺功能的效果。

English Abstract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与患病率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逐年增长趋势,且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但有研究[1]表明,哮喘病人普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负性情绪,且接受康复治疗期间,也伴随有明显的生活质量下降。哮喘的康复治疗很大程度上与病人自身的情绪密切相关,其可对病人的康复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下降。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带来的情绪压力会致使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情绪剧烈起伏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以及阻碍肺功能增强,加重了病人病情和影响治疗效果[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情绪状态进行调节的自信程度,即对情绪控制的能力感,包括对积极情绪的表达和对消极情绪的控制两方面[3]。目前,在对哮喘病人的护理干预中,主要以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药物干预等手段为主,有研究者[4]表示,上述干预方式的联合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干预效果。因时生理康复是护理人员结合人体自身节律所表现出的特定的变化规律,在适宜时间给予适宜的康复干预。主动心理调适是护理人员主动启动与开展专项心理调试支持,从而提升对病人的心理调试效果。本研究尝试性地将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运用,以期望实现对哮喘病人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

    • 以我院2017-2020年接诊的82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诊断标准进行确诊[5];曾经有3个月及以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病史。(2)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表现出肺结核、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以及肺部肿瘤等;合并有精神疾病或者表现出沟通障碍;正参与其他哮喘健康管理项目。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所有入组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按照信封法对入组的82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设定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0例,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具有可比性。

      分组 n 年龄/岁 病程/年 体质量指数/(kg/m2) 吸烟史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 合并症 吸入药物依赖性评分/分
      过敏性疾病 其他疾病
      对照组 42 60.95±8.57 17 25 14.12±2.23 23.86±4.12 14(33.33) 3(7.14) 14(33.33) 8(19.05) 4.22±1.52
      观察组 40 59.75±7.51 16 24 14.17±2.45 24.13±4.24 16(38.10) 4(10.00) 15(35.71) 7(16.67) 4.02±1.48
      t - 0.67 0.02* 0.36 0.34 0.24* 0.64* 0.08* 0.3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示χ2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x±s)

    • 所有入组的哮喘病人均在本院完成肺功能检查、问卷调查。观察组病人转诊到就近社区来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并分别在转诊之后2周、1、3、6个月在医院门诊接受相应的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干预,均由科室责任护士负责,每次至少进行30~60 min。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 (1) 明确概念,制定方案:在《内经》“天人相应”思想的指导下,认识到人自身也形成一个小天地,就是一个小宇宙,效法自然,具有各种节律。如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也有一个由弱到盛,由盛到衰的类似太阳一日的运行规律;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消长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从本质上讲,即是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间和不同层次上人体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等各种病理改变的复杂联系和变化。疾病不论外感还是内伤,从发生到终结,一直都处于邪正相争的运动变化之中,其传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等。所以,“因时制宜”还应该注意疾病传变的不同阶段。阶段不同,病机可不同,施治须以正确辨证为先。(2)干预方案:因时生理康复方案(见表 2)。

      阶段 分期 特点及护理要点 具体措施 干预实施办法
      住院期间 急性期 从急性发病入院到疾病确诊阶段。持续时间为病人入院48 h内。护理重点:收集病人信息、评估其身心状态、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并建立档案。 (1)综合评估哮喘病人的一般资料、目前生活状况、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和心理社会资料等,与其共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包括治疗护理、用药、肺康复训练、日常活动、饮食等。(2)安慰、鼓励病人,帮助其积极应对。同时注重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帮助家属积极适应照顾角色的转换。(3)根据病人入院时病情轻重情况给予入院、疾病相关知识的信息支持后,对家属进行简单床旁照顾技能如病人体位、床旁仪器使用等的培训并及时评价反馈使其掌握。 入院48 h内向病人发放《哮喘全程健康教育手册》。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手册内容,按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对病人实施干预。住院期间的干预时间点为前3个期。
      稳定期 急性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到病情稳定。持续时间为住院的3~12 d。护理重点: 提供相关照护信息和技能培训支持,通过情感支持和评价反馈帮助病人及家属克服困难并强化学习效果。 (1)按照拟定的康复治疗计划,结合自我管理手册、宣教视频和ppt等给病人及家属讲解当前治疗阶段相关的用药知识、氧疗、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有效咳嗽排痰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化疾病相关知识。(2)给予情感支持, 内容包括耐心倾听病人需求,鼓励家属参与照护,督促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搭建病友相互交流、分享疾病自我管理经验平台。(3)教授病人呼吸功能训练、有效咳嗽排痰等疾病自我管理技巧。通过问答和示范法评价疾病知识和康复技能的掌握程度。 干预形式: 由干预小组的2名管床护士和2名研究生采用宣教图册、视频和PPT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授课和床旁技能培训与评价。
      准备期 病人经过治疗,病情稳定,经医生评估可以出院。持续时间为出院前1~2 d.护理重点: 评估病人出院准备情况,提高其自我照顾信心并再次强化出院后注意事项。 (1)使用出院准备度量表评估病人出院准备情况,并针对其薄弱知识和掌握不佳的康复技能进行补充和强化。(2)肯定病人自我照顾行为,增强其自我照顾信心。(3)结合自我管理手册强化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就诊时机、用药、肺康复锻炼等自我管理事项。 干预频率:根据治疗特点,住院期间的干预频率为每天1~2次,每次5~10 min。
      出院后 调整期 病人出院3个月的时期。护理重点:提供回诊服务及追踪咨询,帮助病人和家属积极应对出院回家康复初期的照护问题。 (1)通过上门或电话随访追踪病人后续照护情况,评估其疾病恢复情况、居家健康行为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情况。(2)鼓励病人表达需求,及时识别其不良情绪并化解;评估病人社会支持作用,鼓励其寻求同伴支持。(3)评估病人情绪调节效能感,针对其在实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增强其疾病应对信心。 出院后的干预包括后2个期。干预形式:干预小组的2名研究生和1名社区护理人员;采取QQ、微信群和手机短信更新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定期开展电话随访和家访。
      适应期 病人出院6个月,病情趋于稳定,疾病康复由家属协助照护逐渐转变为自我管理。护理重点: 持续关注.病人居家康复状态及疾病自我管理需求及行为,协助其进行有效自我管理。 (1)提供可及的社区卫生资源如哮喘防治相关政策和社会福利等,鼓励病人利用社区卫生资源进行慢病自我管理。(2)肯定病人自我效能,继续评估并满足其康复需求,帮助其提高自我效能。(3)根据病人情况对其社会活动、生活习惯等调整进行个体化指导,包括生活中的节力技巧、保持心情舒畅的方法等,使其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积极适应长期带病状态。 干预频率:出院后第1个月为电话随访1次/周,家庭访视1次/2周;第2~3个月时,电话随访1次/2周,必要时家访;第3~6个月时,电话随访1次/月,必要时家访;过程中根据病人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干预频率和回访方式。

      表 2  因时生理康复训练方案

    • 在病人确诊初期阶段,与病人建立起非语言渠道的沟通方式。指导护理对象能够以写字板以及卡片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诉求的表达,并对诉求内容做出及时的应答。主动通过共情心理支持技术来帮助其建立起互信的沟通环境,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法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负面情绪,放大积极信息,同时帮助护理对象借助微小和点滴的进步来了解病情好转。在进入到了稳定期之后,则通过沟通交流来引导病人讲述,具体分为三个环节,(1)外化:主要是指注意倾听病人的个人经历,关注他们所表现出的应对态度与具体方式。与病人建立起治疗性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主动回想在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根据回忆依次叙述;鼓励病人通过哭诉、倾述等各种方式大胆宣泄自己的情绪。(2)解构:主要是引导病人从自身经验中发现正向力量,激发他们的个体能动性。帮助病人从主流文化影响的固有思维中脱离出来,重新获得健康积极的自我认知,带领病人能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生活观和疾病观。(3)重新创作:即对病人现阶段所表现出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概括,制定相对应的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引导病人以积极正向的支线故事来替代消极负面故事,促使病人的优点得到更好的展现。对照组则在病人首次入院就诊时,就为其提供相应的哮喘健康宣教指导,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吸入性药物培训,同时要求其在就诊后3个月、6个月到院接受复诊。

    • (1) 情绪调节自我调节效能感量表中文版(RES-C)[5]:采用Caprara2008年最新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中文版,该量表由12个题目组成,包括3个维度,即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POS)、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每个维度包含4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法,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中国人群,Cronbach′s α系数为0.85。(2)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6]:中国哮喘联盟将糖皮质激素吸入操作技术划分为了7个步骤,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可分为7个环节,各个环节若操作正确即可获得1分,即表示总分为0~7分,得分越高即表示吸入技术掌握越佳。(3)哮喘控制测试(ACT)[7]评分:该量表包括5个条目,各条目评分为1~5分,总分为5~25分,得分越高即表示控制效果越佳。(4)简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miniAQLQ)[8]:该量表共计35个条目,包括:活动受限(1~12),哮喘症状(13~21),心理状况(22~26),对刺激原的反应(27~31),对自身健康的关心(32~35)。根据7分评分制度,1分即表示为最差,7分即表示为最佳,各条目逐项评分,其中15条目为主要评分项目,故总分为15~105分,评分结果越高即表示生活质量越佳。(5)肺功能检测:分别于病人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6个月后肺功能情况进行测定,具体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

    •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

    • 对照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RES-C、ACT评分、miniAQLQ评分结果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MARS-A、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ACT评分、miniAQLQ评分结果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病人干预3个月与6个月后,MARS-A、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ACT评分、miniAQLQ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分组 n RES-C 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 ACT评分 miniAQLQ
      干预3个月
      观察组 40 38.61±8.81 4.87±1.23 20.68±3.88 68.73±13.97
      对照组 42 38.50±8.73 4.92±1.47 20.58±3.78 66.42±14.00
      t - 0.57 0.17 0.12 0.75
      P - >0.05 >0.05 >0.05 >0.05
      干预6个月
      观察组 40 51.83±10.43* 6.46±1.27* 17.07±3.88* 84.24±12.76*
      对照组 42 40.71±9.38* 5.04±1.36* 19.51±2.42* 67.43±12.31*
      t - 5.08 4.88 3.44 6.07
      P - < 0.05 < 0.05 < 0.05 < 0.05
      组内配对t检验: *P < 0.05

      表 3  2组病人干预3个月与6个月后各量表测评结果比较(x±s;分)

    • 对照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FEV1%pred、FVC% pred、FEV1/FVC测定结果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FEV1%pred、FVC% pred、FEV1/FVC测定结果与干预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病人干预3个月与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FEV1%pred、FVC% pred、FEV1/FVC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分组 n FEV1%pred FVC% pred FEV1/FVC
      干预3个月
      观察组 40 70.51±19.18 71.43±21.42 69.90±16.06
      对照组 42 68.41±18.66 69.00±19.93 67.17±15.77
      t - 0.50 0.53 0.78
      P - >0.05 >0.05 >0.05
      干预6个月
      观察组 40 86.51±15.64* 87.36±15.06* 87.71±14.60*
      对照组 42 70.42±20.52* 69.06±20.12* 68.21±21.41*
      t - 3.98 4.65 4.80
      P - < 0.05 < 0.05 < 0.05
      组内配对t检验: *P < 0.05

      表 4  2组病人干预3个月与6个月后肺功能测定结果比较(x±s)

    • 哮喘虽然非致命性疾病,但因治疗的复杂性、持久性以及治疗结局的不确定性,这都必然会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9]。根据本次研究入组的病人干预3个月后的情况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RES-C评分结果分别为(38.50±8.73)分、(38.61±8.81)分,而常模数据结果为(45.08±6.96)分,这就充分证实了,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问题。有研究者[10]表示,哮喘病人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接受持续反复的康复训练,一旦遭遇到负性事件,病人往往会习惯性的从自身找原因,将失败的因素归咎于自身,导致其情绪处于封闭和低落的状态下。当个体面临压力时,那些不相信自己能够调整自身消极情绪的个体会要么对压力情境产生畏惧,要么由于不恰当的调整措施而使得自身的心理状态更差[8]。而病人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改变可引起康复训练依从性下降,从而导致康复效果下降。哮喘康复治疗主要依靠病人的个人效能,在相同条件下,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拥有更高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幸福感指数,能更好地应对压力事件和提升心理弹性水平[11]。为此,加强对病人情绪变化的识别与处理,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给予其适当的调节,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医养生之道倡导养心葆神,除了告诫人们清心静志、乐观豁达,还强调“四气调神”,即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摄精神活动。春使志生,夏使志长,秋使志收,冬使志藏,人体的生理活动必须与“时”协调同步,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12]。马铁明认为养生应该发于阴阳,顺应四时;调神养心,和于四气;坐卧有节,顺乎四季;食分五味,因时而补。疾病的变动和发展趋势,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夫百病者,多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体现了一日之内明显的节律性。可根据时间定位“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根据时间变化来预测病情“病人晾已解,而日暮微烦”。利用这种节律性,来把握疾病的发展预后及转归[13]。为此,本研究基于该理论下,将疾病过程分为急性期、稳定期、准备期、调整期及适应期5个时期。每个时期主要以信息、情感、培训及评价四个方面的支持需求为中心展开研究,强调病人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具体支持需求的变化,并指出基于此框架的支持计划可以帮助满足病人和照顾者的阶段性具体支持需求,帮助其增强过渡准备,缓解过渡问题,并尽量减少负面结果。该理论旨在通过明确病人和照顾者在疾病发生、发展和结局中的照顾时机和具体的支持需求的变化来界定护理干预有效实施的时间段和内容。强调了病人和照顾者在不同过渡环境及不同疾病时期有阶段性的疾病体验和相对应的教育和支持需求,故可以适时给予病人康复指导,提高康复效果。主动心理调适期间,则重点找准病人的心理症结,借助情绪宣泄引导、诉求表达和及时应答、家庭支持强化、积极心理种植等问题给予相应的情绪管理活动,助力病人能够构建起强大的心理屏障,从而摆脱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而伴随着病人生理、心理层面的转变,病人的生活质量必然能够改善,同时哮喘症状也会有明显转变,故而不断提升治疗依赖性,更好的参与糖皮质激素技术的学习中。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病人的RES-C、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ACT评分、miniAQLQ评分、肺功能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且同样表现出明显的评分递增特性。而对照组吸入糖皮质激素技术评分无明显变化,这可能也是导致其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欠佳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在中国哮喘病人数量持续递增的影响下,有限的医疗资源很难保障所有病人均能够得到最佳的监督,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是必然趋势。本研究提出了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干预模式,而通过对照研究证实了其在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提升效果,也证实了该模式还可同时帮助病人提升吸入操作技术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控制哮喘症状。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