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三种测量体温方式在急诊病人预检分诊中准确性的比较

王丽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三种测量体温方式在急诊病人预检分诊中准确性的比较

    作者简介: 王丽(1978-), 女, 主管护师
  • 中图分类号: R47

Comparison of the accuracy of thre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in emergency patients' pre-examination and triage

  • CLC number: R47

  • 摘要: 目的分析生命体征测量仪、红外耳温仪、红外额式体温仪3种测温方式在急诊病人预检分诊中的准确性和差异。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病人17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急诊病人均分别采用生命体征监测仪、红外耳温仪和额温仪3种方式进行测温并记录,比较3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差异度。结果3种测温方式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红外耳温仪和红外额式体温仪测得温度均明显低于生命体征检测仪(P < 0.01)。在正常体温(36~37.2℃)病人中,3种体温测量方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红外耳温仪和生命体征检测仪测得温度均高于红外额式体温仪(P < 0.05)。结论急诊病人进行体温测量时,额温仪只宜作为初步筛查,耳温仪与生命体征测量仪相对准确性好,差异性小,适于急诊病人临床使用。
  • 表 1  3种测温方式结果比较(x±s;℃)

    测温方式 n 体温 F P MS组内
    生命体征监测仪 175 36.68±0.54 < 0.01 0.505 19.09
    红外耳温仪 175 36.57±0.53**
    红外额式体温仪 175 36.23±0.97**
    q检验:与生命体征监测仪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3种测温方式在不同体温区间病人间比较(x±s;℃)

    测温方式 低温(n=22) 正常(n=137) 低热(n=10) 中等热(n=6)
    红外额式体温仪 35.68±0.24 36.48±0.26 37.48±0.18 38.35±0.26
    红外耳温仪 35.71±0.19 36.56±0.25* 37.49±0.10 38.29±0.20
    生命体征监测仪 35.75±0.12 36.54±0.23* 37.49±0.14 38.39±0.21
    F 0.75 3.89 0.02 0.30
    P >0.05 < 0.05 >0.05 >0.05
    MS组内 0.036 0.610 0.021 0.051
    q检验:与红外额式体温仪比较*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组. 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6): 59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6.006
    [2] 吴靖垚, 张玉. 急诊预检分诊的现状分析与进展[J]. 当代护士, 2017(10): 5.
    [3] 冯丽, 陈潇, 施辉, 等. 急诊科护士从事预检分诊工作的促进与障碍因素的质性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1): 1388.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9.11.016
    [4] 国家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医院发热门诊管理及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2): 161.
    [5] 程建英, 王云娟, 李志伟. 玻璃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3, 27(1): 19.
    [6] 王芳. 急诊预检台体温测量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6A): 61.
    [7] 陈水红, 王飒, 王萍, 等. 创伤性低体温患者复温的循证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5): 57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8.05.013
    [8] 王斌全, 赵晓云. 体温计的发明与发展[J]. 护理研究, 2007, 21(2): 469.
    [9] 龚月香, 张莉萍, 金学勤. 无汞体温计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1): 158.
    [10] 田永明, 曾利辉, 陈军军. 2种体温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11): 80.
    [11] 王领会, 张雪花. 剖胸术后术侧与健侧腋温的比较分析[J]. 现代护理, 2005, 11(3): 174.
    [12] 张义辉, 何平, 贾平. 主动脉夹层患者两侧腋温监测的临床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7): 645.
    [13] 刘宪凯, 吕国庆, 杨满, 等. 红外线温度计在临床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20): 2875.
  • [1] 吴叶荣余宏 . 红外线耳温枪在呼吸科老年住院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509-1511.
    [2] 王飞燕魏薇萍 . 5级国际预检系统在急诊内科分诊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718-1721.
    [3] 戴明红蔡娟徐兵邢彩英张耀柱刘继秀 . 暖箱中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5): 610-611.
    [4] 徐兵戴明红蔡荣兰杨丽君蔡振华 . 保温箱内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时体温调节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62-363.
    [5] 徐德群 . 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观察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309-1310.
    [6] 潘菊艳 . 影响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应用现状的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3): 414-41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3.041
    [7] 王先学代晶潘道波 . 不同体温保护措施对老年结直肠癌手术病人苏醒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 59-6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1.015
    [8] 夏亮亮杨惠 . 低体温风险分级干预在经皮肾镜取石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9): 1294-129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9.035
    [9] 袁琴陈家驹杨洁 . 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复苏期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7): 966-9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7.034
    [10] 程人佳张庆红王飒赵文静马瑞珩 . 播放家属鼓励视频对ICU气管插管病人焦虑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5): 683-686, 6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5.031
    [11] 肖春雪石建秋赵一雷 . 不同体位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压、脑灌注压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0): 1408-1410,14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0.036
    [12] 刘赛陈旭颜静牛雪牛荣环陈亚坤许宁王晓翠 . 候诊管理中流程分散策略联合二次分诊模式对急诊病人分诊服务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4): 555-55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4.032
    [13] 胡坤王苏贵王利静 . 自制动静脉内瘘保护套联合远红外照射在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4): 544-546, 5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4.032
    [14] 刘丽李虹刘华 . 重力密闭式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3): 398-40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3.036
    [15] 叶建东毛莉莉 . FDC-700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在急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2): 1533-1534.
    [16] 许黎平 . 额肌筋膜直接悬吊治疗上睑下垂.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44-145.
    [17] 游艳 . 0度镜引导下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疾病临床疗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 488-4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4.020
    [18] 王振杰徐术根 . 心肺复苏之基本生命支持.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 1-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1.001
    [19] 杨志陈兰英周铭 . 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比较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61-62.
    [20] 高自清刘庆淮谢平刘肖艺 .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139-141.
  • 加载中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25
  • HTML全文浏览量:  1711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6-29
  • 录用日期:  2020-11-02
  • 刊出日期:  2021-09-15

三种测量体温方式在急诊病人预检分诊中准确性的比较

    作者简介: 王丽(1978-), 女, 主管护师
  •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中心急诊科, 241000

摘要: 目的分析生命体征测量仪、红外耳温仪、红外额式体温仪3种测温方式在急诊病人预检分诊中的准确性和差异。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病人17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急诊病人均分别采用生命体征监测仪、红外耳温仪和额温仪3种方式进行测温并记录,比较3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差异度。结果3种测温方式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红外耳温仪和红外额式体温仪测得温度均明显低于生命体征检测仪(P < 0.01)。在正常体温(36~37.2℃)病人中,3种体温测量方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红外耳温仪和生命体征检测仪测得温度均高于红外额式体温仪(P < 0.05)。结论急诊病人进行体温测量时,额温仪只宜作为初步筛查,耳温仪与生命体征测量仪相对准确性好,差异性小,适于急诊病人临床使用。

English Abstract

  • 急诊预检分诊是所有急诊就诊病人首先接触的环节,急诊预检分诊的质量能够影响急诊病人的病情转归[1-2]。为急诊病人测量体温是预检分诊的首要步骤,体温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机体中氧化分解及脏器活动时产生的热能,是急救护理最基本的客观监测指标,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有力依据和评判标准,体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会影响急诊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病人的预判、治疗及护理。笔者将生命体征测量仪、红外耳温仪、红外额式体温仪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中的体温测量,比较三种测量方式的准确性和差异度,以期为临床急诊病人选择合适、准确的测温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现作报道。

    • 选取2020年3月16-23日到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病人17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2例,女83例,年龄12~85岁。纳入标准:入院就诊前30 min未剧烈运动,神志清楚、情绪稳定,愿意配合体温测量。排除标准:需立即抢救的急危重病人,手臂外伤或残疾、耳部疾病或外伤及不配合的病人。

    • 迈瑞VS-600型生命体征监测仪,测量范围:30.0~43 ℃,腋温电子探头分辨率0.1 ℃;博朗PRO4000型红外耳温仪,校准精确度:35.5~42.0 ℃,误差为±0.2 ℃,测量范围:20.0~42.2 ℃;欧姆龙MC-720型红外额式体温仪,测量范围:22.0~42.2 ℃,误差为±0.3 ℃。

    • 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为避免室温差异及运动因素对病人干扰,测试病人先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测量后,再分别使用生命体征测量仪、红外耳温仪、红外额式体温仪进行体温测量,175例病人共测量525例次。测量体位均采用坐位,测试时室温维持在22~26 ℃,测温时间段:08:00~20:00。研究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将三种测温仪器送往医院医学工程部进行检验校正,确保仪器性能良好。(1)生命体征测量仪:擦干病人两侧腋下汗液,将测量仪的腋温电子探头放于腋窝中夹紧,1~4 s屏幕显示测量温度,分别测量病人左侧和右侧腋温”。(2)红外耳温仪:暴露病人外耳道,将测温探头插入病人耳道中并贴合皮肤,按下开始按钮,待仪器发出蜂鸣音时,即可取出红外耳温仪,屏幕显示测量温度,分别测量病人左耳和右耳温度。(3)红外额式体温仪:暴露病人前额,保持前额无汗状态,手持测温仪,距离前额正中3~5 cm,按下测量按钮,屏幕显示测量温度。

    • 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 3种测温方式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红外耳温仪和红外额式体温仪测得温度均明显低于生命体征检测仪(P < 0.01)(见表 1)。

      测温方式 n 体温 F P MS组内
      生命体征监测仪 175 36.68±0.54 < 0.01 0.505 19.09
      红外耳温仪 175 36.57±0.53**
      红外额式体温仪 175 36.23±0.97**
      q检验:与生命体征监测仪比较**P < 0.01

      表 1  3种测温方式结果比较(x±s;℃)

    • 将体温分为低温(35~35.9 ℃)、正常(36~37.2 ℃)、低热(37.3~38 ℃)和中等热(38.1~39 ℃),3种体温测量方式结果在低温、低热和中等热病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体温病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红外耳温仪和生命体征检测仪测得温度均高于红外额式体温仪(P < 0.05)(见表 2)。

      测温方式 低温(n=22) 正常(n=137) 低热(n=10) 中等热(n=6)
      红外额式体温仪 35.68±0.24 36.48±0.26 37.48±0.18 38.35±0.26
      红外耳温仪 35.71±0.19 36.56±0.25* 37.49±0.10 38.29±0.20
      生命体征监测仪 35.75±0.12 36.54±0.23* 37.49±0.14 38.39±0.21
      F 0.75 3.89 0.02 0.30
      P >0.05 < 0.05 >0.05 >0.05
      MS组内 0.036 0.610 0.021 0.051
      q检验:与红外额式体温仪比较*P < 0.05

      表 2  3种测温方式在不同体温区间病人间比较(x±s;℃)

    • 病人左侧耳温(36.59±0.52)℃,与右侧耳温(36.57±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05);左侧腋温(36.65±0.57)℃,与右侧腋温(36.70±0.5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03,P>0.05)。

    • 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高,导致急诊病人就诊逐年上升[3],急诊预检分诊的质量与急诊急救工作效率与病人满意度密不可分,测量体温是急诊预检分诊必要步骤,体温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发展及转归趋势的判断。特别是近年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禽流感、新冠肺炎等,都是将病人体温作为筛查标准[4]。体温分为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对于急诊病人而言,体核温度测量不易实施,通常采用测量体表温度。水银体温计由于价格低廉、测温可靠,可重复使用,从而成为急诊使用最常用的测温方式[5]。但是在临床应用中,水银体温计的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 其中玻璃损伤和汞的外溢造成的污染是最为突出。临床有报道[6]因使用玻璃体温计造成护理缺陷而引发护理纠纷。此外,急诊病人就诊时心情急迫,就诊数量无法预计,人员流动性强,病情复杂,年龄差别大,部分病人因为对体温表消毒存在疑虑,拒绝测量口温,还有一些干扰因素如测温前饮水、进食、嚼食口香糖、鼻塞、呼吸不畅、易咬碎、护士肉眼读取数值易存在视觉差异及急诊病人依从性和配合程度低等都限制了临床口温测量和水银温度计的使用,特别是一些急性创伤低体温的病人,到达急诊抢救室时的体温仅为(35.16±1.22)℃[7],水银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仅为35~42 ℃,不能真实反映病人当时的温度。采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已无法适应急诊急救工作性质及病人的需求。近年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类高科技的医用电子类、红外线类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8-9]。与水银体温计相比,此类体温计测温速度快、操作简便、材质安全、舒适度佳、实用性强,大大提高急诊工作效率等优点,得到医护人员及病人的认可与欢迎。因此,在多数医疗机构急诊预检分诊中都采用了电子类、红外线类医用产品作为测温方式,但此类产品由于内部芯片的敏感度和传导性和价值不同,对该类产品的准确性还有争议。

      本研究将3种电子类产品应用于同一病人,避免样本间的差异不同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3种测温方式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红外耳温仪和红外额式体温仪测得温度均明显低于生命体征检测仪;在正常体温(36~37.2 ℃)病人中,红外额式体温仪测得结果低于红外耳温仪和生命体征测量仪。额温在3种测温方式中的准确性相对低,说明红外额式体温仪只能作为急诊病人预检分诊中一般性筛查作用。前额正中是人体体表温度,温度变化范围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风速的波动及前额遮挡物的影响,特别是在前额使用退热贴的病人,对测量部位温度有影响,导致了测量结果不稳定、不准确,本研究结果与田永明等[10]结一致。在使用红外额式体温仪时,不能仅以一次体温为准,应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参考依据,同时,要排除影响因素如:前额遮挡物、头发、汗液、有无使用退热贴。如果出现病人体温与症状、主诉不符时,应采用其他测温方式。人体的体温中枢在下丘脑,耳道的鼓膜与下丘脑有同一血液供应,和颅内深部温度相近,能够反映出人体深部温度。红外耳温仪就是通过对耳鼓膜及周围组织发出的热量进行收集,将测量出的温度转化为耳温,经仪器显示。与生命体征测量仪相比,红外耳温仪体积小巧轻便,放置简便、可移动使用,优势明显。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左、右侧腋温、耳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王领会等[11]研究一致,说明左右两侧差别小,具有良好的再现性,对于急诊病人急诊护士可不必拘泥于哪侧腋下或耳道,如果出现一侧耳道损伤或肢体障碍或主动脉夹层[12]病人,可采用健侧耳道及肢体测量耳温或腋温。

      综上,生命体征测量仪、红外耳温仪、红外额式体温仪均快捷、简便,就测量准确性而言,生命体征测量仪、红外耳温仪的测量结果相对更加可靠,能够真实反映病人体温,红外额式体温仪宜作为一般性筛查、分检作用。急诊病人测量体温时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测量方式。对于疫情防控的发热筛查时,如就诊人员多,集中,可选用红外额式体温仪进行筛查,如额温为36.7 ℃[13]或疑似病人可选用生命体征测量仪或红外耳温仪测量体温。在春夏季节,就诊病人衣物薄,可使用生命体征测量仪,在秋冬季节,人们增添衣物,可采用红外耳温仪测量体温,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病人舒适度。无论使用哪种测温方式,在使用中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避免应操作不正确导致测量结果失真,影响正常使用,对急诊预检分诊的病人应动态监测体温,及时识别潜在危急情况,为急诊医护人员制定各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