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期脑梗死疗效的比较

许娟娟 刘东亮 骆嵩 屈洪党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期脑梗死疗效的比较

    作者简介: 许娟娟(1990-), 女, 硕士, 住院医师
    通讯作者: 屈洪党, qhd820@sohu.com
  • 基金项目:

    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BYKY20190612D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KJ2019A0364

  • 中图分类号: R743.3

Comparis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butylphthalid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n different TOAST typ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QU Hong-dang, qhd820@sohu.com
  • CLC number: R743.3

  • 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TOAST分型中不同亚型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入组的病例均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的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记录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NIHSS评分、ADL评分,对2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以及组间相同亚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5.50±3.44)分较对照组(8.02±3.39)分明显降低,ADL评分(61.83±9.79)分较对照组(56.42±10.21)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88.3%)较对照组(78.3%)高,且观察组LAA分型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CE及SAO型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于TOAST分型中的LAA型病人具有更好的疗效。
  •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分组 n 年龄(x±s)/岁 吸烟史 饮酒史 高血压史 糖尿病史
    观察组 120 72 48 60.20±11.91 46 60 86 66
    对照组 60 36 24 62.53±10.31 21 26 49 37
    χ2 0.00 1.29* 0.19 0.71 2.13 0.7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示t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x±s;分)

    分组 n NIHSS评分 ADL评分
    治疗前
      观察组 120 10.58±5.95 46.00±9.95
      对照组 60 11.50±5.30 46.25±9.98
      t 1.01 0.16
      P >0.05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120 5.50±3.44** 61.83±9.79**
      对照组 60 8.02±3.39** 56.42±10.21**
      t 4.65 3.45
      P < 0.01 < 0.01
    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病人治疗后疗效比较

    分组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Z P
    观察组 120 6 63 37 14 0 88.3%
    对照组 60 0 10 37 11 2 78.3% 4.89 < 0.01
    合计 180 6 73 74 25 2 85.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观察组各亚型病人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x±s; 分)

    分组 n NIHSS评分 ADL评分
    治疗前
      LAA 44 8.84±3.77 46.82±11.05
      SAO 42 9.96±3.83 44.52±8.68
      CE 34 10.35±3.13 46.76±9.99
      F 1.65 0.71
      P >0.05 >0.05
      MS组内 26.590 99.426
    治疗后
      LAA 44 2.59±1.48## 60.45±8.75##
      SAO 42 7.10±3.36**## 62.38±10.31##
      CE 34 7.29±2.80**## 62.94±10.45##
      F 42.24 0.72
      P < 0.01 >0.05
      MS组内 6.973 96.188
    t检验:与LAA比较**P < 0.01;与治疗前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组各亚型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

    分组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Z P
    LAA
      观察组 44 6 24 14 0 0 100.0 3.35 < 0.01
      对照组 19 0 5 12 2 0 89.5
    SAO
      观察组 42 0 22 12 8 0 81.0 2.79 < 0.01
      对照组 22 0 2 14 5 1 73.7
    CE
      观察组 34 0 17 11 6 0 82.4 2.15 < 0.05
      对照组 19 0 3 11 4 1 73.7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66.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8.09.004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 29(6): 379.
    [3] WEI W, LI S, SAN F, et al.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rognosis and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by TOAST[J]. Medicine (Baltimore), 2018, 97(15): e0412. doi: 10.1097/MD.0000000000010412
    [4] WANG S, MA F, HUANG L, et al. Dl-3-n-Butylphthalide (NBP):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agent for ischemic stroke[J].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 2018, 17(5): 338. doi: 10.2174/1871527317666180612125843
    [5] YAMASHITA T, ABE K. Recent progress i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ischemic stroke[J]. Cell Transplant, 2016, 25(5): 893. doi: 10.3727/096368916X690548
    [6] ZHAO YJ, NAI Y, MA QS, et al. Dl-3-n-butylphthalide protects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of cerebral infarction by activating the Nrf-2/HO-1 signaling pathway in mice[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8, 22(7): 2109.
    [7] 陈雅岚, 孟涛, 马骞, 等. 丁苯酞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对MMP-9、TIMP-1及Capase-3表达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 19(3): 250. doi: 10.3969/j.issn.1671-4695.2020.03.008
    [8] ZHOU L, YANG R, WU 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utylphthalid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vascular dementia: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Medicine (Baltimore), 2020, 99(46): e23236. doi: 10.1097/MD.0000000000023236
    [9] TIAN A, MA X, LI H, et al. Dl-3n-butylphthalide improves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by reducing autophagy via regulation of the mTOR signaling pathway[J]. Exp Ther Med, 2020, 19(3): 1940.
    [10] HUANG L, WANG S, MA F, et al. From stroke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multi-target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3-n-butylphthalide and its derivatives[J]. Pharmacol Res, 2018, 135: 201. doi: 10.1016/j.phrs.2018.08.007
    [11] 董家行, 姜万举, 刘佳聪, 等. 丁苯酞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0): 2147.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20.10.041
    [12] ZHANG SY, JI SX, BAI XM, et al. L-3-n-butylphthalide attenuates cognitive deficits in db/db diabetic mice[J]. Metab Brain Dis, 2019, 34(1): 309. doi: 10.1007/s11011-018-0356-6
    [13] 谭晶. 丁苯酞注射液对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临床研究, 2020, 28(2): 79. doi: 10.3969/j.issn.1674-7860.2020.02.030
    [14] 林琳.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6): 105.
    [15] CHEN XQ, QIU K, LIU H, et al.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of butylphthal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 diseases[J]. Chin Med J (Engl), 2019, 132(12): 1467.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0289
    [16] 陈志强, 袁英翘, 林进光, 等. 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总有效率影响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 40(2): 161. doi: 10.3969/j.issn.1001-5779.2020.02.012
    [17] 陈宗胜, 胡勇, 庞洪波, 等. 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92): 106.
    [18] 张江, 韩雪, 宋方方. 丁苯酞注射液在基于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J]. 临床荟萃, 2018, 33(12): 1027.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18.12.005
  • [1] 杨秀平赵尧辉冯玉婧张志敏李雪梅 .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PLGF及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0): 1376-137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0.013
    [2] 黄海浪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609-611.
    [3] 马飞月宋永健何文绮周荣英顾寒英 . 丹红注射液治疗复发脑梗死168例临床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25-827.
    [4] 杨宗勇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3): 345-347,3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3.021
    [5] 胡世辉朱志杰章志奇周俊 .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9): 1170-1172.
    [6] 孙伟王飞朱江靳辉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876-87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13
    [7] 周玉姣 .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571-572.
    [8] 陈晨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647-1648,1654.
    [9] 江四清刘艳赵德明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1): 61-63.
    [10] 韦宁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844-846.
    [11] 汪再生 . 小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67-868.
    [12] 汪彤彤郑德群 . 外伤性脑梗死28例临床诊治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248-1249.
    [13] 赵兴利 .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0): 1370-1372,1375.
    [14] 赵良举 . 血栓弹力图在预测腔隙性脑梗死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 645-64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5.023
    [15] 李有中郑重谢康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5): 589-5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5.007
    [16] 李强刘晓林张郁文 . 脑梗死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FIB-R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05-507.
    [17] 汪国胜钟平 .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517-518.
    [18] 康淑霞张士荣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49-350.
    [19] 冯敏张友好 . 脑梗死与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29-430.
    [20] 汪国胜钟平 .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白介素-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06-307.
  • 加载中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038
  • HTML全文浏览量:  3281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2-10
  • 录用日期:  2021-10-27
  • 刊出日期:  2021-12-15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期脑梗死疗效的比较

    通讯作者: 屈洪党, qhd820@sohu.com
    作者简介: 许娟娟(1990-), 女, 硕士, 住院医师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安徽 蚌埠 233004
基金项目:  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BYKY20190612D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KJ2019A0364

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TOAST分型中不同亚型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入组的病例均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的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记录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NIHSS评分、ADL评分,对2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以及组间相同亚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5.50±3.44)分较对照组(8.02±3.39)分明显降低,ADL评分(61.83±9.79)分较对照组(56.42±10.21)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88.3%)较对照组(78.3%)高,且观察组LAA分型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CE及SAO型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于TOAST分型中的LAA型病人具有更好的疗效。

English Abstract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很多脑血管病病人在恢复期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家庭、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超过一百万。急性脑梗死早期、合理有效的干预治疗是降低脑梗死残障率的关键措施。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由我国医药团队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国家一类新药,它可通过多个作用环节改善脑的缺血、缺氧损伤,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关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脑梗死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不同TOAST亚型的疗效研究较少。故本文纳入120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于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合理选择用药,从而更好地降低脑梗死病人的致残率、改善预后。

    •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TOAST分型中其他原因型(SOE)、不明原因型(SUE)病例相对少见,所以在本文中仅纳入了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O)及心源性栓塞型(CE)。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科收治的180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20例)。观察组中LAA型44例、CE型34例及SAO型42例;对照组中LAA型19例、CE型19例及SAO型22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具有可比性。

      分组 n 年龄(x±s)/岁 吸烟史 饮酒史 高血压史 糖尿病史
      观察组 120 72 48 60.20±11.91 46 60 86 66
      对照组 60 36 24 62.53±10.31 21 26 49 37
      χ2 0.00 1.29* 0.19 0.71 2.13 0.7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示t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 纳入标准:(1)所有病人均按照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标准进行入组;(2)入组病人均为第一次发现并诊断脑梗死或者有脑梗死病史但无相关后遗症;(3)发病48 h内;(3)病人对本次实验流程及相关风险完全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接受rt-PA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病人;(2)对本实验药物的任何成分过敏病人;(3)存在其他脏器功能严重损伤病人;(4)合并身体各部位出血病人;(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减轻脑水肿等;观察组依据TOAST标准分型,分为SAO型、LAA型及CE型,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每日2次,每次100 mL,2次用药时间间隔超过6 h。2组的治疗疗程均为2周。

    • 记录2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ADL评分)。疗效评定标准依据1995年第四届中华神经科学会议制定的等级标准[2],分为5个等级。NIHSS评分降低90%~100%为基本痊愈,降低46%~90%为显著进步,降低18%~45%为进步,降低幅度或增加幅度 < 17%为无变化,增加幅度>18%为恶化。治疗后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 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 治疗前2组病人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周的干预治疗后,2组病人NIHS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ADL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2)。

      分组 n NIHSS评分 ADL评分
      治疗前
        观察组 120 10.58±5.95 46.00±9.95
        对照组 60 11.50±5.30 46.25±9.98
        t 1.01 0.16
        P >0.05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120 5.50±3.44** 61.83±9.79**
        对照组 60 8.02±3.39** 56.42±10.21**
        t 4.65 3.45
        P < 0.01 < 0.01
      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 0.01

      表 2  2组病人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x±s;分)

    • 观察组治疗2周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3)。

      分组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Z P
      观察组 120 6 63 37 14 0 88.3%
      对照组 60 0 10 37 11 2 78.3% 4.89 < 0.01
      合计 180 6 73 74 25 2 85.0%

      表 3  2组病人治疗后疗效比较

    • 观察组不同亚型病人治疗前NIHSS评分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A型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组病人治疗后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分组 n NIHSS评分 ADL评分
      治疗前
        LAA 44 8.84±3.77 46.82±11.05
        SAO 42 9.96±3.83 44.52±8.68
        CE 34 10.35±3.13 46.76±9.99
        F 1.65 0.71
        P >0.05 >0.05
        MS组内 26.590 99.426
      治疗后
        LAA 44 2.59±1.48## 60.45±8.75##
        SAO 42 7.10±3.36**## 62.38±10.31##
        CE 34 7.29±2.80**## 62.94±10.45##
        F 42.24 0.72
        P < 0.01 >0.05
        MS组内 6.973 96.188
      t检验:与LAA比较**P < 0.01;与治疗前比较##P < 0.01

      表 4  观察组各亚型病人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x±s; 分)

    • 经平均秩和比较,观察组LAA、CE、SAO三型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但LAA型总有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见表 5)。

      分组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Z P
      LAA
        观察组 44 6 24 14 0 0 100.0 3.35 < 0.01
        对照组 19 0 5 12 2 0 89.5
      SAO
        观察组 42 0 22 12 8 0 81.0 2.79 < 0.01
        对照组 22 0 2 14 5 1 73.7
      CE
        观察组 34 0 17 11 6 0 82.4 2.15 < 0.05
        对照组 19 0 3 11 4 1 73.7

      表 5  2组各亚型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

    • 脑梗死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与其他慢性病相比,致死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该病主要是由于脑细胞在短时间内骤然缺血缺氧,发生坏死,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可有多种分型方法,临床工作中,更多的是采用TOAST分型[3]。静脉溶栓对于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早期开通脑血液循环,降低脑细胞缺血缺氧损伤,但由于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临床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因此,其他的治疗措施也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神经保护以及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干细胞疗法[5]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基于脑梗死的各种病理生理机制而研发出的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由芹菜籽提取而来。丁苯酞能够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面积从而使单位时间内的脑血流量增多;能够降低脑水肿,缩小小鼠脑组织的缺血坏死灶[6];此外,还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能量代谢[7]。丁苯酞药理机制复杂的多靶点作用,决定了其在临床上对多种疾病具有干预作用。除了目前已知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在血管性痴呆病人中,丁苯酞也被证实可以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8-9];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丁苯酞也具有一定治疗效果[10];动物实验表明,在其他如癫痫、各种疾病所致的颅高压以及中毒性脑病等方面,丁苯酞仍可以改善症状[11]。不仅对神经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在糖尿病、糖尿病性认知障碍等非神经系统疾病中丁苯酞也有治疗作用[12]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丁苯酞对不同病人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差异,基于不同类型脑梗死形成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大胆猜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各种类型的脑梗死治疗效果也因此各不相同。基于以上猜想,我们对1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减轻,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多位学者研究[13-14]结果相似。主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进一步形成[15]。再对观察组120例病人依据TOAST标准进行分型,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我们得出,观察组SAO型、CE型以及LAA型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后,LAA型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志强等[16]对8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血管内最大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减少斑块数量;陈宗胜等[17]对80例脑梗死病人临床观察显示,丁苯酞对于LAA型脑梗死病人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导致这种治疗效果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LAA型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斑块等造成的长期大血管狭窄,这种长时间的慢性血管狭窄可使机体产生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这类病人在使用丁苯酞后侧支循环则更好地建立,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相比较CE型病人,往往起病急,侧支循环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短期内丁苯酞难以很好的重塑侧支循环;对于SAO型病人,往往是由于一些深穿支小动脉病变,难以启动侧支循环的形成[18]

      综上所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于急性期脑梗死病人治疗效果佳,可以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致残率。在疗效方面对TOAST分型中的LAA型脑梗死病人治疗效果最好,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对不同亚型的病人需要有选择地使用。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尚小,且对病人的观察随访只进行到第2周,因此可能存在数据偏倚,结论尚需多中心、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等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