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白蛋白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袁二伟 梁俊霞 王玲玲 张雅静 曲海新

引用本文:
Citation:

白蛋白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简介: 袁二伟(1982-), 女, 硕士, 主治医师
  • 基金项目:

    河北省张家口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 1921059D

    河北省张家口市科技局项目 1921061D

  • 中图分类号: R 722.6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lbumin in improving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serum protein in premature infants

  • CLC number: R 722.6

  • 摘要: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产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肠内喂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蛋白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早产儿营养恢复状况,对2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统计2组早产儿喂养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早产儿体质量恢复到正常时间和按需哺乳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质量每天增加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早产儿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血清总蛋白、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除了对照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糖、2组尿素氮、总胆红素、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 < 0.05~P < 0.01);联合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结论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和血清蛋白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早产儿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 表 1  2组体质和营养状况比较(x±s)

    分组 n 体质量恢复到正常时间/d 体质量每天增加水平/g 按需哺乳的时间/d
    联合组 50 7.85±0.52 25.35±2.53 14.42±1.66
    对照组 50 11.37±2.31 17.32±1.37 18.23±2.38
    t 10.51 19.74 9.28
    P < 0.01 < 0.01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比较(x±s)

    分组 n APTT/s PT/s FIB/(g/L) TT/s
    联合组 50 36.17±4.18 12.27±2.35 2.67±0.31 16.03±1.08
    对照组 50 63.04±7.01 16.09±2.61 1.93±0.28 19.08±2.01
    t 23.28* 7.69 12.53 9.45*
    P < 0.01 < 0.01 < 0.01 < 0.01
    *示t′值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x±s;g/L)

    分组 n 血清总蛋白 血红蛋白 白蛋白
    治疗前
      联合组 50 88.24±4.38 88.94±9.23 60.36±7.27
      对照组 50 88.16±4.57 87.96±9.24 60.12±7.39
        t 0.09 0.53 0.16
        P >0.05 >0.05 >0.05
    治疗后
        联合组 50 96.42±6.27** 96.42±11.14** 64.34±8.71**
        对照组 50 92.49±5.21* 92.68±10.58* 62.51±7.89*
        t 3.40 1.72 1.10
        P < 0.01 >0.05 >0.05
    组内配对t检验: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治疗前后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比较(x±s;mmol/L)

      分组 n 血糖 尿素氮 总胆红素
    治疗前
      联合组 50 2.37±2.31 5.32±1.37 70.23±4.38
      对照组 50 2.25±2.29 5.75±1.35 70.17±4.39
        t 0.26 1.58 0.07
        P >0.05 >0.05 >0.05
    治疗后
      联合组 50 3.85±0.52# 8.35±2.53## 80.42±5.66##
      对照组 50 2.87±1.61 6.32±1.56# 75.13±4.58##
        t 4.09* 4.83* 5.14
        P < 0.01 < 0.01 < 0.01
    *示t′值;组内配对t检验: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分组 n 贫血 感染 腹泻呕吐 低血糖 总发生率/% χ2 P
    联合组 50 1 1 1 1 8.00 4.76 < 0.05
    对照组 50 3 2 4 3 24.00
    合计 100 4 3 5 4 16.00
    下载: 导出CSV
  • [1] 杨晓燕, 陈超, 唐军, 等. 我国早产儿营养研究现状的可视化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5(10): 835.
    [2] 黑明燕. 早产儿营养的最优化[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7, 19(1): 19.
    [3] 邓莹, 熊菲, 吴蒙蒙, 等. 61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第一年生长发育的随访[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6): 482.
    [4] 张敕.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3): 5045.
    [5] 张勇, 王朝晖. 早产儿体格发育迟缓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 24(7): 746.
    [6]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早产儿管理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3): 188. doi: 10.3760/j.issn:0578-1310.2006.03.009
    [7] 王清清, 苏卫东, 黄育丹, 等. 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6, 31(1): 9.
    [8] 高改兰, 刘俐, 汤淑斌, 等. 不同营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5): 519.
    [9] 易绍亚, 艾文娟, 谢明花, 等. 深圳市宝安区6月龄-3周岁婴幼儿的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 11(10): 986. doi: 10.3969/j.issn.1674-3806.2018.10.07
    [10] MELEDIN I, ABU TM, GILAT S, et al. Comparison of amplitude-integrated EEG and conventional EEG in a cohort of premature infants[J]. Clin EEG Neurosci, 2017, 48(2): 146. doi: 10.1177/1550059416648044
    [11] 唐显赫, 张建峰, 郭珊. 婴幼儿体外循环白蛋白预处理对围术期凝血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 16(2): 80.
    [12] 何缦, 周向明, 杨戎威, 等.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乳应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观察[J]. 上海预防医学, 2017, 29(5): 342. doi: 10.3969/j.issn.1004-9231.2017.05.003
    [13] 刘彪, 莫丽亚, 郭宽鹏, 等. 新生儿营养评价生化指标参考区间的调查[J]. 中国医师杂志, 2018, 20(7): 980.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8.07.006
    [14] 郭宽鹏, 张林, 胡彬, 等. 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前白蛋白评价早产儿营养状态的临床价值[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 25(11): 1386. doi: 10.3969/j.issn.1006-3110.2018.11.028
    [15] EL-KHUFFASH A, MCNAMARA PJ. Hemodynamic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premature infants[J]. Clin Perinatol, 2017, 44(2): 377. doi: 10.1016/j.clp.2017.02.001
    [16] 何霞, 卫仙洪, 周自城. 维生素D、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新生儿营养评估中的意义[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8, 25(7): 1044.
    [17] LIU T, DANG D, LV XM, et al. Human milk fortifier with high versus standard protein content for promoting growth of preterm infants: a meta-analysis[J]. J Int Med Res, 2015, 43(3): 279. doi: 10.1177/0300060515579115
    [18] 徐发林, 程慧清, 高亮等. 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与胎龄的关系[J]. 临床儿科杂志, 2016, 34(1): 25.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16.01.007
    [19] MCLEOD G, SHERRIFF J, HARTMANN PE, et al. Compar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human breast milk fortification using measured v. assumed macronutrient composition to target reference growth: a ran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r J Nutr, 2016, 115(3): 431. doi: 10.1017/S0007114515004614
    [20] 高琦, 田秀英, 郑军, 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并发症及生长发育的比较[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5, 18(10): 766.
    [21] HOGEWIND-SCHOONENBOOM JE, ROVEKAMP-ABELS L, DE WIJS-MEI-JLER D, et al. The effect of maternal milk on tolerance and growth in premature infants: a hypothesis-generating study[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7, 64(6): 971. doi: 10.1097/MPG.0000000000001427
    [22] CHOI A, FUSCH G, ROCHOW N, et al. Target fortification of breast milk: predicting the final osmolality of the feeds[J]. PLoS One, 2016, 11(2): e0148941. doi: 10.1371/journal.pone.0148941
  • [1] 薛永举杨丽朱玉郑海伦李大鹏 . 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06-308, 3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07
    [2] 王尚云韦涌涛王海燕 . 中晚期孕妇血清蛋白电泳谱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2): 179-180.
    [3] 王晓梅秦智娟曹璐 . 孕中、晚期胎儿纤维连接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孕妇宫颈长度对预测早产儿的价值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3): 313-31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3.009
    [4] 施志农陈继梅陈健康 . 成人自动化血清蛋白电泳参考值的建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6): 568-569.
    [5] 朱玉王启之燕善军 . 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2): 1561-1562,1565.
    [6] 何衡杰冯玲 .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脂及白蛋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36-37.
    [7] 杨军台晓燕 . 血清NSE、S100B和IL-6在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0): 1362-1364, 13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0.019
    [8] 闫会丽张慧洁刘红贞李芳谷广辉 . 早产儿真菌血症42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907-9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23
    [9] 柯文霞董召斌 . 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70-571.
    [10] 宫芬董传莉谢怀珍董淮富 . 早产儿糖代谢紊乱的监测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5): 599-6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5.010
    [11] 李亚楠徐家丽彭万胜王素梅周瑞张贝贝 . 不同输血策略对早产儿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7): 885-88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7.011
    [12] 张明霞赵瑞卿李庆霞琚燕燕崔爱叶胡小芬李娉娉丁慧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0): 1321-13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0.008
    [13] 余景凤祝毅 . 不同断脐时间对阴道分娩早产儿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061-1063,106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15
    [14] 杨春晖杨冰岩彭嘉恒冯明华赖春华吕峻峰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753-75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6.014
    [15] 余曼莉晏长红何玲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1): 1431-1433,14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1.010
    [16] 李慧敏赵武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 1612-16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1.052
    [17] 陈芳 .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7): 974-9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7.036
    [18] 刘倩 . 重力喂养联合5 min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6): 829-83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6.030
    [19] 陈佳佳李婷玉解雪峰 . 163例早产儿0~36月龄系统管理生长发育情况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7): 925-9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7.021
    [20] 赵花田玲沈禾王倩单婉君吴梦丽 . 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7): 883-8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020.07.011
  • 加载中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31
  • HTML全文浏览量:  1178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12
  • 录用日期:  2020-06-10
  • 刊出日期:  2022-02-15

白蛋白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简介: 袁二伟(1982-), 女, 硕士, 主治医师
  •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儿内科,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金项目:  河北省张家口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 1921059D河北省张家口市科技局项目 1921061D

摘要: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产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肠内喂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蛋白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早产儿营养恢复状况,对2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统计2组早产儿喂养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早产儿体质量恢复到正常时间和按需哺乳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质量每天增加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前,2组早产儿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血清总蛋白、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除了对照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糖、2组尿素氮、总胆红素、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 < 0.05~P < 0.01);联合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结论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和血清蛋白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早产儿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English Abstract

  • 早产儿指胎龄 < 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身体脏器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生存能力低,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1]。早产儿发育时期的营养状况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影响,对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要求较足月儿更加严格,尤其对能量和蛋白质需求更高[2]。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凝血功能存在差异,与足月新生儿比较,早产儿凝血功能相关蛋白质浓度处于较低状态,极易导致早产儿出现肺出血等一系列出血问题[3-5]。本研究探讨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现作报道。

    •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出生的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100例,胎龄28~36+6周,入院时日龄均为生后60 min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胎龄28~36周,体质量1 050~2 000 g;联合组50例,男27例,女23例,胎龄28~36周,体质量1 100~2 000 g。2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 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均为28周 < 胎龄 < 37周出生的新生儿;(2)体质量1 000~2 000 g;(3)出生后24 h内即进行静脉营养治疗;(4)生存期>30 d;(5)早产儿各项住院资料完整,从入院到出院各项指标记录完整;(6)早产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早产儿存在肝肾功能异常;(2)早产儿有代谢性疾病;(3)早产儿存在严重窒息、溶血性贫血、消化道畸形症状;(4)早产儿有其他全身性组织器官功能障碍;(5)母体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或甲状腺疾病。

    •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外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肠内喂养治疗,实施配方乳胃肠内喂养和微量喂养,起始剂量0.5~2 mL/kg,每隔3 h喂养1次,每隔12~24 h逐渐增量至12~24 mL·kg-1·d-1,对早产儿剩余奶量、腹胀和排便等情况进行观察,喂奶完成后轻拍其后背,并在打嗝之后放下早产儿,头偏向一侧。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血白蛋白进行联合治疗,使用白蛋白1.0 g/kg加入20 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进行融合,充分摇匀后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2组早产儿均为7 d一个疗程。

    • (1) 早产儿体质和营养状况:体质量恢复到正常时间、体质量每天增加水平、按需哺乳的时间;(2)凝血功能:于治疗后抽取早产儿肘静脉血2 mL,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检测仪器使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CA7000型;(3)于治疗前后对早产儿进行股静脉穿刺取血,检测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4)于治疗前后采集早产儿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室温下静置30 min后,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采用迈瑞BS2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早产儿血糖、尿素氮、总胆红素等指标;(5)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和贫血、感染、腹泻呕吐和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 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

    • 联合组早产儿体质量恢复到正常时间和按需哺乳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质量每天增加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1)。

      分组 n 体质量恢复到正常时间/d 体质量每天增加水平/g 按需哺乳的时间/d
      联合组 50 7.85±0.52 25.35±2.53 14.42±1.66
      对照组 50 11.37±2.31 17.32±1.37 18.23±2.38
      t 10.51 19.74 9.28
      P < 0.01 < 0.01 < 0.01

      表 1  2组体质和营养状况比较(x±s)

    • 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APTT、PT、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2)。

      分组 n APTT/s PT/s FIB/(g/L) TT/s
      联合组 50 36.17±4.18 12.27±2.35 2.67±0.31 16.03±1.08
      对照组 50 63.04±7.01 16.09±2.61 1.93±0.28 19.08±2.01
      t 23.28* 7.69 12.53 9.45*
      P < 0.01 < 0.01 < 0.01 < 0.01
      *示t′值

      表 2  2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比较(x±s)

    • 治疗前,2组早产儿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血清总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 0.05~P < 0.01)(见表 3)。

      分组 n 血清总蛋白 血红蛋白 白蛋白
      治疗前
        联合组 50 88.24±4.38 88.94±9.23 60.36±7.27
        对照组 50 88.16±4.57 87.96±9.24 60.12±7.39
          t 0.09 0.53 0.16
          P >0.05 >0.05 >0.05
      治疗后
          联合组 50 96.42±6.27** 96.42±11.14** 64.34±8.71**
          对照组 50 92.49±5.21* 92.68±10.58* 62.51±7.89*
          t 3.40 1.72 1.10
          P < 0.01 >0.05 >0.05
      组内配对t检验: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P < 0.01

      表 3  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x±s;g/L)

    • 治疗前,2组早产儿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除了对照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血糖、2组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 < 0.05~P < 0.01)(见表 4)。

        分组 n 血糖 尿素氮 总胆红素
      治疗前
        联合组 50 2.37±2.31 5.32±1.37 70.23±4.38
        对照组 50 2.25±2.29 5.75±1.35 70.17±4.39
          t 0.26 1.58 0.07
          P >0.05 >0.05 >0.05
      治疗后
        联合组 50 3.85±0.52# 8.35±2.53## 80.42±5.66##
        对照组 50 2.87±1.61 6.32±1.56# 75.13±4.58##
          t 4.09* 4.83* 5.14
          P < 0.01 < 0.01 < 0.01
      *示t′值;组内配对t检验: 与治疗前比较#P < 0.05, ##P < 0.01

      表 4  2组治疗前后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比较(x±s;mmol/L)

    • 联合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χ2=7.86,P < 0.01)。早产儿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分组 n 贫血 感染 腹泻呕吐 低血糖 总发生率/% χ2 P
      联合组 50 1 1 1 1 8.00 4.76 < 0.05
      对照组 50 3 2 4 3 24.00
      合计 100 4 3 5 4 16.00

      表 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早产儿是指因各种因素使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断,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6]。根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7],早产儿发生率约为8.1%,其死亡率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降低。早产儿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窒息、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越大,且容易引发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在发育时期的营养状况会对早产儿机体产生长期影响,导致其脑发育和终生健康状况受到影响,营养支持成为早产儿存活及近远期生活质量的关键,故必须使用有效营养补给措施给予早产儿营养支持,改善其肠胃功能[8-10]

      凝血功能是由脉管系统、细胞组分及血浆蛋白等多种物质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功能,也是一个动态发育过程,凝血蛋白水平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提高[11]。大约在胎龄10周左右时,胎儿即开始合成凝血因子,早产儿血浆中促凝血因子合成能力不足,产生凝血酶能力偏低,故早产儿凝血功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状态,增加了早产儿并发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肺出血等凝血障碍性疾病的风险[12]。对早产儿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早期出血进行判断[13]

      APT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敏感指标,其升高常见于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酶和FIB缺乏所导致[14]。FIB是凝血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与血栓形成具有密切关系,直接参与凝血和血小板聚集,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或肝硬化等疾病,早产儿FIB水平低是由于合成的纤维蛋白原减少。TT主要反映FIB转变为纤维蛋白过程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异常[15]。PT、APTT、TT等指标水平会随着胎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FIB则会随着胎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对早产儿进行PT、APTT、FIB及TT凝血检查,可对其凝血功能进行判断,尽早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并对是否存在输血指征进行指导,为临床正确使用凝血功能药物提供参考[16-17]。血清蛋白经肝脏合成,是视黄醇和甲状腺素相结合产生的蛋白,可作为一种较灵敏的营养蛋白指标,当机体蛋白-能量缺乏时迅速下降,故血清蛋白可反映营养摄入状态,可作为反映早产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18-19]

      白蛋白是胆红素的一种承载物,主要作用是帮助维持早产儿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稳定,是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返血管内的主要动力,还可对免疫球蛋白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早产儿免疫力,可对正常血容量起到良好的维持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20]。白蛋白与血浆蛋白相互转化时间短,可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物质,白蛋白对正常凝血机制无影响,并可抑制血小板的激活,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2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早产儿营养体质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表明白蛋白可促进早产儿体质恢复至正常水平;联合组早产儿APTT、PT、T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白蛋白可提高早产儿凝血功能;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等指标增加幅度更明显,表明白蛋白可进一步恢复早产儿血清蛋白水平;治疗后联合组早产儿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幅度更明显,且联合组早产儿喂养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危险,安全性较高,此结果与CHOI等[22]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白蛋白对于改善早产儿凝血功能和血清蛋白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早产儿血糖、尿素氮和总胆红素水平,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且全为我院早产儿,加之因时间限制、早产儿自身情况等因素,未进行更长期随访研究,故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证实。

参考文献 (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