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血液病病人与重症监护病人血流感染细菌分布情况及炎症标志物对比分析

张全福 孙艳蕊 陈雅莹 王松 赵丹 魏殿军

引用本文:
Citation:

血液病病人与重症监护病人血流感染细菌分布情况及炎症标志物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 张全福(1970-), 男, 硕士, 主任检验师
  • 基金项目:

    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8013096

  • 中图分类号: R 446.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between hematologic patients and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 CLC number: R 446.5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病病人与重症监护病人在血流感染细菌种类、耐药性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等炎症标志物之间有何异同。方法选取同期同区域血液病医院收治的血液病病人及普通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人血培养阳性者分别为血液病组(HDG)和非血液病重症监护组(NHICG),选取同期血液病血培养阴性病人及普通住院病人血培养阴性者分别为血液病对照组(HDCG)和阴性对照组(NCG),检测所有病人的PCT、CRP、WBC等炎症指标水平。再将血液病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LLG)、急性髓系白血病组(AMLG)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G)三个亚组。观察各组之间、亚组之间血培养鉴定、药物敏感实验结果以及各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HDG与NHICG 2组的总阳性率比较:前三位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大肠埃希菌,仅排序不同;2组检出的细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组检出阳性率、耐药株数、耐药率居前的细菌仍大致相同。HDG、HDCG、NHICG及NCG 4组间比较,除了NLR外,其他炎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LLG、AMLG及AAG 3亚组间各项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病人与重症病人血流感染细菌无论是从检出率还是耐药率方面种类均较为集中;三种常见血液病血流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类型大致相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血液病人及重症病人常见的革兰阳性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结合PCT、CRP、WBC等炎症标志物对迅速有效鉴别是否为血流感染并甄别污染菌以及血液病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预后监测有一定意义。
  • 表 1  HDG与NHICG血培养及药敏结果

    病原菌 HDG(n=169) 病原菌 NHICG(n=125)
    菌株数 总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菌株数 总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2 24.9 38 90.5 大肠埃希菌 35 28.0 11 31.4
    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 31 18.3 19 61.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2 25.6 27 84.4
    大肠埃希菌 29 17.1 11 37.9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20 16.0 5 25.0
    铜绿假单胞菌 20 11.8 6 30.0 鲍曼不动杆菌及复合菌 8 6.4 8 100.0
    阴沟肠杆菌 14 8.3 3 21.4 铜绿假单胞菌 5 4 0 0.0
    鲍曼不动杆菌及复合菌 13 7.7 8 61.5 嗜麦芽寡养单H]胞菌 4 3.2 0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7 4.1 4 57.1 肠球菌属(D群) 4 3.2 1 25.0
    肠球菌属(D群) 6 3.6 0 0.0 深部真菌 3 2.4 0 0.0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4 2.4 0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1.6 0 0.0
    深部真菌 1 0.6 0 0.0 阴沟肠杆菌 2 1.6 0 0.0
    弗氏柠檬酸杆菌 1 0.6 0 0.0 产酸克雷伯菌 2 1.6 0 0.0
    奇异变形杆菌 1 0.6 0 0.0 弗氏柠檬酸杆菌 2 1.6 0 0.0
    产气肠杆菌 1 0.8 1 100.0
    产吲哚金黄杆菌 1 0.8 0 0.0
    肺炎链球菌 1 0.8 0 0.0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1 0.8 0 0.0
    嗜水气单胞菌 1 0.8 0 0.0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1 0.8 0 0.0
    合计 169 100.0 89 52.7 合计 125 100.0 53 42.4
    下载: 导出CSV

    表 2  3种主要血液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比较

    菌种类别 ALLG(n=68) AMLG(n=60) AAG(n=18)
    菌株数 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菌株数 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菌株数 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3 19.1 12 92.3 18 30.0 16 88.9 2 11.1 2 100.0
    大肠埃希菌 13 19.1 6 46.2 12 20.0 3 25.0 2 11.1 0 0.0
    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 12 17.5 6 50.0 10 16.7 6 60.0 6 33.3 4 66.7
    鲍曼不动杆菌 8 11.8 6 75.0 1 1.7 1 100.0 4 22.2 2 50.0
    铜绿假单胞菌 7 10.3 2 28.6 10 16.7 2 20.0 0 0 0 0.0
    阴沟肠杆菌 5 7.4 1 20.0 4 6.7 1 25.0 4 22.2 0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4 5.9 2 50.0 1 1.7 1 100.0 0 0.0 0 0.0
    肠球菌属(D链) 4 5.9 0 0.0 1 1.7 0 0.0 0 0.0 0 0.0
    深部真菌 0 0 0 0.0 1 1.7 0 0.0 0 0.0 0 0.0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1 1.5 0 0.0 2 3.3 0 0.0 0 0.0 0 0.0
    奇异变形杆菌 1 1.5 0 0.0 0 0 0 0.0 0 0.0 0 0.0
    合计 68 100 35 51.5 60 100 30 50.0 18 100.0 8 44.4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血液病病人及普通重症病人血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炎症标志物水平的比较(x±s)

    分组 n PCT/(ng/mL) CRP/(mg/L) WBC/ (×109/L) 中性粒细胞/ (×109/L) 淋巴细胞/ (×109/L) NLR
    HDG 169 6.48±14.26 111.6±86.0 1.91±5.36 1.77±5.05 0.14±0.41 12.51±12.22
    HDCG 45 0.73±0.84* 28.8±31.0** 1.95±1.89 1.60±1.61 0.35±0.45 5.96±6.35
    NHICG 125 9.59±18.95△△ 105.3±78.4△△ 11.83±7.84**△△ 10.31±7.48**△△ 0.89±1.09**△△ 47.78±252.82*
    NCG 33 0.36±0.40## 69.7±65.5*△# 7.81±5.19**△△## 6.15±4.86**△△## 1.21±1.44**△△# 8.52±11.01
    F 6.11 15.62 71.96 59.46 28.30 1.79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0.05
    MS组内 213.933 5 935.526 36.596 32.860 0.682 21 621.105
    q检验:与HDG组比较*P < 0.05,** P < 0.01;与HDCG组比较△P < 0.05,△△P < 0.01;与NHICG组比较#P < 0.05,##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3种主要血液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比较(x±s)

    分组 n PCT/(ng/mL) CRP/(mg/L) WBC/ (×109/L) 中性粒细胞/ (×109/L) 淋巴细胞/ (×109/L) NLR
    ALLG 68 7.03±15.65 104.2±63.8 1.83±6.70 1.70±6.44 0.13±0.28 11.08±9.81
    AMLG 60 5.60±10.21 120.7±99.5 1.89±4.40 1.75±4.09 0.15±0.36 11.78±10.67
    AAG 18 2.95±4.21 110.2±92.7 1.08±1.85 1.00±1.73 0.07±0.12 8.44±5.98
    F 0.78 0.62 0.17 0.15 0.38 0.9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MS组内 159.871 7 013.428 29.427 26.689 0.092 96.314
    下载: 导出CSV
  • [1] 刘兆玮, 马科, 胡景玉, 等. 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19(1): 12.
    [2] 田磊, 王继军, 景红梅, 等.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5): 504.
    [3] 尹建国, 赵甲, 廖国林. 2016-2020年监利市人民医院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 36(6): 1304.
    [4] 常文娇, 陈莉, 戴媛媛, 等. 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21(4): 41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2
    [5] 陈中举, 黄丽芳, 董培源. 血液病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3): 264.
    [6] 刘灿. 不同类型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病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84.
    [7] 蒋全, 李杨亮, 程华明. 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120.
    [8] 常炳庆, 张超彦, 任欣, 等.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合并发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 41(21): 2672.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20.21.026
    [9] 臧凤, 张永祥, 刘波, 等.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分布与来源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 30(6): 866.
    [10] 徐春晖, 林青松, 孙福军. 儿童和成人血液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7): 990.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17.07.050
    [11] 李超, 袁宝军, 张淑青, 等. 血液细菌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及WBC水平变化[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10): 1695.
    [12] CORRÊA LC, TELES D, SILVA OBD, et al.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s admitted to an intensive care unit specialized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 at a Brazilian hospital[J]. Hematol Transfus Cell Ther, 2020, 42(1): 33. doi: 10.1016/j.htct.2019.01.004
    [13] 汉英. 恶性血液病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 银川: 宁夏医科大学, 2012.
    [14] 张琴, 苏东, 赵佳炜. 儿童血液病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7): 3899.
    [15] 罗永钊, 叶杰英, 陈安明. CRP、IL-6和PCT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CD]. 临床检验杂志: 电子版, 2019, 8(1): 23.
    [16] 张淑青, 袁宝军, 李超, 等. NLR、CD64和PCT检测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8): 1316.
  • [1] 黄光举张慧玉李娟李佳徐静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CD8+、IL-4与儿童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经典炎症标志物的关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4): 482-4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4.014
    [2] 周薇薇林昕 . 局部穴位按压联合芳香疗法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7): 970-9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7.033
    [3] 张凤朱凯刘林李佳佳陈卫东陈辉高涌 . CPPT教学模式在血液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0): 1445-14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0.025
    [4] 赵品侠许红云陈淑敏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4): 550-551.
    [5] 高萍姚秀英吴丹丹 . 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预警机制的应用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 1127-11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48
    [6] 王建斌 .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569-571.
    [7] 瞿色华董淮富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5): 691-694.
    [8] 高春明陈家盛 . 基因芯片法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HBV感染血清标志物.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4): 360-361.
    [9] 丁翠芳赵茹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及护理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7): 778-780.
    [10] 宫立新王渊唐安华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主要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 187-1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2.014
    [11] 罗志建 . 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用药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 1020-102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8.011
    [12] 张倩茹李甲孙向东徐仲璇姚晓玲 .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3): 399-4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3.036
    [13] 刘灿 . 不同类型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病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2): 1684-16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2.029
    [14] 张博丁开方杨东星顾庆王路娥 . 乳酸清除率联合心肌坏死标志物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2): 191-1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2.017
    [15] 宋成成刘培培陈娟娟李莉戴明红夏艳夏潘 . 叙事护理对缓解儿科重症监护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焦虑及抑郁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2): 1661-16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2.036
    [16] 张夏黄传荣 . 恶性血液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410-412.
    [17] 李化龙黄关宏王忠明 . 食管癌的标志物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0): 1071-1073.
    [18] 王细宏 . 改良R显带技术在恶性血液病染色体核型鉴定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54-156.
    [19] 赵一鸣钱伟江磊金凤波陈莹莹张睿杨明珍 . 恶性血液病病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9): 1216-12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20
    [20] 陶翠玉李莉 . 早产儿营养支持及重症监护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470-471.
  • 加载中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33
  • HTML全文浏览量:  1833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7-27
  • 录用日期:  2021-07-01
  • 刊出日期:  2022-02-15

血液病病人与重症监护病人血流感染细菌分布情况及炎症标志物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 张全福(1970-), 男, 硕士, 主任检验师
  • 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燕达医院 医学检验科, 河北 廊坊 065200
  • 2.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 医学检验科, 063000
  •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基金项目:  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801309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病病人与重症监护病人在血流感染细菌种类、耐药性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等炎症标志物之间有何异同。方法选取同期同区域血液病医院收治的血液病病人及普通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人血培养阳性者分别为血液病组(HDG)和非血液病重症监护组(NHICG),选取同期血液病血培养阴性病人及普通住院病人血培养阴性者分别为血液病对照组(HDCG)和阴性对照组(NCG),检测所有病人的PCT、CRP、WBC等炎症指标水平。再将血液病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LLG)、急性髓系白血病组(AMLG)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G)三个亚组。观察各组之间、亚组之间血培养鉴定、药物敏感实验结果以及各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HDG与NHICG 2组的总阳性率比较:前三位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大肠埃希菌,仅排序不同;2组检出的细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组检出阳性率、耐药株数、耐药率居前的细菌仍大致相同。HDG、HDCG、NHICG及NCG 4组间比较,除了NLR外,其他炎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LLG、AMLG及AAG 3亚组间各项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病人与重症病人血流感染细菌无论是从检出率还是耐药率方面种类均较为集中;三种常见血液病血流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类型大致相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血液病人及重症病人常见的革兰阳性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结合PCT、CRP、WBC等炎症标志物对迅速有效鉴别是否为血流感染并甄别污染菌以及血液病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预后监测有一定意义。

English Abstract

  • 重症监护病人因缺氧、昏迷、长期卧床、有创操作等原因易发生感染。一旦细菌突破黏膜及其他免疫系统屏障入血就会引起血流感染[1]。而血液病病人因其疾病本身特点和特殊针对性治疗,常有白细胞计数(WBC)降低或功能障碍,导致其免疫力低下易发生血流感染[2]。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监护病人和血液病病人在感染菌种类及耐药性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不同病人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WBC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炎症标志物水平的情况。现作报道。

    •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收治的血液病病人共2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37.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占37.0%,再生障碍性贫血占12.2%,其他血液病占12.9%),其中血培养鉴定阳性者169例,男74例,女95例,年龄(22.6±16.0)岁,作为血液病组(HDG);血培养阴性者45例,男13例,女32例,年龄(19.3±15.5)岁,作为血液病对照组(HDCG)。选取同期同区域河北燕达医院非血液病住院重症监护病人共158例(病种以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和/或脑出血占37.3%,急性心肌梗死和/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占31.0%,肺部感染和/或呼吸衰竭占19.7%,肾功能衰竭和/或尿毒症占12.0%),其中125例血培养阳性者,男69例,女56例,年龄(50.8±20.8)岁,作为非血液病重症监护组(NHICG);选取同期普通病区住院病人(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均为非发热病人)血培养阴性者共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6.4±17.0)岁,作为阴性对照组(NCG)。再根据相应的血液病分型将血液病组中146例常见类型血液病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LLG)6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组(AMLG)60例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G)18例。所有研究对象的选取均排除重复检测结果、合并细菌感染者且仅统计主要细菌感染结果以及未按抽血指证抽取的血培养结果及相应的炎症标志物结果,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 梅里埃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梅里埃VITEK-2 COMPACT细菌培养鉴定分析仪;迈瑞BC-518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CRP和血常规检测;COBAS e4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行PCT检测。细菌检测均为生物梅里埃专用培养基、细菌培养鉴定卡、药敏卡;CRP、PCT、WBC及NLR测定采用相应的配套试剂。

    • 对怀疑存在血流感染的病人,成人采取双侧双瓶, 儿童采取儿童瓶双侧单瓶,在发热≥38.0 ℃或 < 36 ℃、寒战初起、未使用抗生素前,无菌采集病人双侧肘正中静脉各8~10 mL(共4瓶),儿童为各1~3 mL(共2瓶),分别轻轻摇匀。于2 h内送至微生物室(不能及时送检可暂存于常温,但不能超过24 h)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5 d内观察结果,试验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及试剂使用说明书以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完成;CRP、PCT、WBC及NLR指标检测均按相应的试剂使用说明书操作。

    • 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 HDG与NHICG细菌阳性率方面,前3位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大肠埃希菌;2组检出菌均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HDG为66.8%,NHICG为66.4%。NHICG检出的细菌种类较多,而HDG种类较为集中,但2组检出阳性率较高的细菌种类大致相同。细菌耐药率由高到低排序,HDG: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鲍曼不动杆菌及复合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NHICG:鲍曼不动杆菌及复合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肠球菌属(D群)。其中在HDG中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NHICG中未发现耐药株(见表 1)。

      病原菌 HDG(n=169) 病原菌 NHICG(n=125)
      菌株数 总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菌株数 总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2 24.9 38 90.5 大肠埃希菌 35 28.0 11 31.4
      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 31 18.3 19 61.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2 25.6 27 84.4
      大肠埃希菌 29 17.1 11 37.9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20 16.0 5 25.0
      铜绿假单胞菌 20 11.8 6 30.0 鲍曼不动杆菌及复合菌 8 6.4 8 100.0
      阴沟肠杆菌 14 8.3 3 21.4 铜绿假单胞菌 5 4 0 0.0
      鲍曼不动杆菌及复合菌 13 7.7 8 61.5 嗜麦芽寡养单H]胞菌 4 3.2 0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7 4.1 4 57.1 肠球菌属(D群) 4 3.2 1 25.0
      肠球菌属(D群) 6 3.6 0 0.0 深部真菌 3 2.4 0 0.0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4 2.4 0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1.6 0 0.0
      深部真菌 1 0.6 0 0.0 阴沟肠杆菌 2 1.6 0 0.0
      弗氏柠檬酸杆菌 1 0.6 0 0.0 产酸克雷伯菌 2 1.6 0 0.0
      奇异变形杆菌 1 0.6 0 0.0 弗氏柠檬酸杆菌 2 1.6 0 0.0
      产气肠杆菌 1 0.8 1 100.0
      产吲哚金黄杆菌 1 0.8 0 0.0
      肺炎链球菌 1 0.8 0 0.0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1 0.8 0 0.0
      嗜水气单胞菌 1 0.8 0 0.0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1 0.8 0 0.0
      合计 169 100.0 89 52.7 合计 125 100.0 53 42.4

      表 1  HDG与NHICG血培养及药敏结果

    • 根据出院最终诊断将HDG中146例常见血液病类型分成3组即ALLG、AMLG、AAG,检出细菌阳性率和耐药率方面,3组由高到低排名较前的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见表 2)。

      菌种类别 ALLG(n=68) AMLG(n=60) AAG(n=18)
      菌株数 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菌株数 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菌株数 阳性率/% 耐药株数 耐药率/%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3 19.1 12 92.3 18 30.0 16 88.9 2 11.1 2 100.0
      大肠埃希菌 13 19.1 6 46.2 12 20.0 3 25.0 2 11.1 0 0.0
      肺炎克雷伯菌及亚种 12 17.5 6 50.0 10 16.7 6 60.0 6 33.3 4 66.7
      鲍曼不动杆菌 8 11.8 6 75.0 1 1.7 1 100.0 4 22.2 2 50.0
      铜绿假单胞菌 7 10.3 2 28.6 10 16.7 2 20.0 0 0 0 0.0
      阴沟肠杆菌 5 7.4 1 20.0 4 6.7 1 25.0 4 22.2 0 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4 5.9 2 50.0 1 1.7 1 100.0 0 0.0 0 0.0
      肠球菌属(D链) 4 5.9 0 0.0 1 1.7 0 0.0 0 0.0 0 0.0
      深部真菌 0 0 0 0.0 1 1.7 0 0.0 0 0.0 0 0.0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1 1.5 0 0.0 2 3.3 0 0.0 0 0.0 0 0.0
      奇异变形杆菌 1 1.5 0 0.0 0 0 0 0.0 0 0.0 0 0.0
      合计 68 100 35 51.5 60 100 30 50.0 18 100.0 8 44.4

      表 2  3种主要血液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比较

    • HDG、HDCG、NHICG及NCG 4组N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组间比较显示,PCT和CRP水平方面,HDG与NHICG组均高于HDCG、NCG组(P < 0.05~P < 0.01);WBC、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方面,NHICG与NCG组均高于HDG、HDCG组(P < 0.05~P < 0.01)(见表 3)。

      分组 n PCT/(ng/mL) CRP/(mg/L) WBC/ (×109/L) 中性粒细胞/ (×109/L) 淋巴细胞/ (×109/L) NLR
      HDG 169 6.48±14.26 111.6±86.0 1.91±5.36 1.77±5.05 0.14±0.41 12.51±12.22
      HDCG 45 0.73±0.84* 28.8±31.0** 1.95±1.89 1.60±1.61 0.35±0.45 5.96±6.35
      NHICG 125 9.59±18.95△△ 105.3±78.4△△ 11.83±7.84**△△ 10.31±7.48**△△ 0.89±1.09**△△ 47.78±252.82*
      NCG 33 0.36±0.40## 69.7±65.5*△# 7.81±5.19**△△## 6.15±4.86**△△## 1.21±1.44**△△# 8.52±11.01
      F 6.11 15.62 71.96 59.46 28.30 1.79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0.05
      MS组内 213.933 5 935.526 36.596 32.860 0.682 21 621.105
      q检验:与HDG组比较*P < 0.05,** P < 0.01;与HDCG组比较△P < 0.05,△△P < 0.01;与NHICG组比较#P < 0.05,##P < 0.01

      表 3  血液病病人及普通重症病人血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炎症标志物水平的比较(x±s)

    • HDG中3种主要血液病亚组ALLG、AMLG及AAG的WBC、CRP、PCT等炎症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分组 n PCT/(ng/mL) CRP/(mg/L) WBC/ (×109/L) 中性粒细胞/ (×109/L) 淋巴细胞/ (×109/L) NLR
      ALLG 68 7.03±15.65 104.2±63.8 1.83±6.70 1.70±6.44 0.13±0.28 11.08±9.81
      AMLG 60 5.60±10.21 120.7±99.5 1.89±4.40 1.75±4.09 0.15±0.36 11.78±10.67
      AAG 18 2.95±4.21 110.2±92.7 1.08±1.85 1.00±1.73 0.07±0.12 8.44±5.98
      F 0.78 0.62 0.17 0.15 0.38 0.9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MS组内 159.871 7 013.428 29.427 26.689 0.092 96.314

      表 4  3种主要血液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比较(x±s)

    • 血液病病人骨髓无效造血或大剂量化疗等原因造成其免疫力低下或缺陷,病原体趁机由局部病灶入血而形成血流感染;重症监护病人由于自身基础疾病导致的休克、缺氧、昏迷,长期卧床而致的褥疮以及气管切开、导尿管、引流管等有创操作,其血流感染的危险也非常高。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

      有研究[3]表明,在血液病病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中,以G-多见,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G+)球菌。本研究显示,HDG检出G+球菌占比32.6%,G-占比66.8%,深部真菌占比0.6%;NHICG检出G+球菌占比31.2%,G-占比66.4%,深部真菌占比2.4%。2组对比显示:按检出菌阳性率对比,HDG前六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而NHICG前六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D群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从分离的耐药株看,HDG由多到少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总耐药率为50.9%;NHICG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他检出菌中无耐药菌株,总耐药率为42.4%。从检出细菌的耐药率看,HDG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复合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等,与常文娇等[4]报道一致;NHICG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种类相对集中,与陈中举等[5]报道相似。可见,无论从阳性率还是耐药率方面排在前面的基本相同,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不在前三位,说明在G+球菌方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血液病人及重症病人常见的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耐药株和耐药率较之以前非常低,与尹建国等[3]报道相似。可能是由于近年临床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足够重视、在用药方面加以注意等原因;在G-杆菌方面,无论是从检出率还是耐药率方面种类较为集中。而在三种主要血液病间无论从细菌检出阳性率和耐药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其中检出率较高的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按耐药率比较从高到低依次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碳氢酶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氢酶烯肠杆菌、耐碳氢酶烯铜绿假单胞菌,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组检出1例。说明3种常见血液病尽管致病机理不尽相同,但在发生血流感染时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类型大致相同。

      血流感染最确切的证据是血培养检出致病菌,但因现有条件血培养结果需要2~7 d出具报告,而药敏试验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在发生体内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时,机体相应的炎症指标也会发生一些改变。PCT是一种蛋白质,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并作为一个急性参数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并随着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增高;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参与炎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WBC等血常规指标包括NLR是比较重要的判断血流感染的指标,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三项指标联合对早期快速诊断和监测血流感染有重要意义[6-7]。本研究显示:除了NLR外,HDG、HDCG、NHICG及NCG 4组间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说明PCT、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在辅助诊断血流感染方面有一定意义;同时,尽管在发生血流感染时,造血系统会释放更多的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用来抗感染,但因为血液病病人自身造血系统及放化疗影响,其释放的外周血细胞成分较非血液病病人已然明显偏高或偏低,不利于及时鉴别诊断血流感染。另外因为血液病病人无效造血,血细胞计数仪不能完全准确对细胞成分进行分类,以白细胞及分类来判定血流感染易造成误诊。然而PCT和CRP在发热寒战时变化就已明显[8],伴随血培养阳性比对照组有较大幅度增高,而且其产生来源各不相同,因此血液病病人的炎性标志物结果可和普通ICU一样对辅助诊断血流感染有重要意义,与臧凤等研究[9-10]报道一致。本研究显示,NLR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HDG与NHIC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与李超等[11]报道有差异,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的选取不同而致。但是这也提示在血液病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过程中NLR有一定的鉴别意义。CORRÊA等[12]认为,血液病病人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器官损害可能是造成白血病病人的死亡一个重要原因。而器官损害也正是造成细菌进入血流的重要途径。血液病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其血流感染的概率会更高,而发热可能是唯一体征[13]。此时结合PCT、CRP、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LR等指标变化来配合血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诊断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就显得极为重要。

      无论是血液病病人还是重症监护病人,其抗生素的使用率都较高,这更容易造成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再加上此两类人群抵抗力低下,特别是血液病病人抵抗力相对更低,更容易造成血流感染。在封闭的住院环境中,如果做不到彻底的消毒,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据张琴等[14-15]报道,G+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程度最高,其他几种G-杆菌也是近期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除了真正的血流感染,也可能有污染造成的假阳性。判定其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应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及微生物学三方面的资料来分析[16]。而结合PCT、CRP、WBC等结果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加以鉴别。另外可以考虑在抽血时做一个穿刺部位的拭子培养做对照以区分是否污染菌。

      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血液病病人血流感染早期寻求病原菌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结合PCT、CRP、WBC、NLR是迅速预判、诊断及监测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还可以对血流感染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白血病病人与重症病人血流感染细菌无论是从检出率还是耐药率方面种类均较为集中;三种常见血液病血流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类型大致相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血液病人及重症病人常见的G+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炎性标志物对于血液病病人和普通重症病人血流感染一样有指导意义;结合PCT、CRP、WBC等炎症标志物对迅速有效鉴别是否为血流感染并甄别污染菌以及血液病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预后监测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