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患病率在过去的20年内呈“井喷式”增长[1],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慢性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年轻化[2],21~60岁的中青年病人发病率逐渐升高[3],研究[4]报道中青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占冠心病总发病率的4.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中青年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大责任和压力,因此,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能否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完成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也是医护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研究[5-6]显示,我国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可能出现社会功能缺陷和焦虑、抑郁的情绪,因此,应关注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心理状况,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跨理论模型是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上的分阶段行为改变的支持策略,帮助病人纠正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7]。赋能教育可为病人提供知识、技能、资源,激发病人内在行为改变,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8]。本研究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为临床建立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
-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病人68例。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首次行PCI术且成功者;(3)小学以上文化程度;(4)具有正常语言交流能力及理解能力;(5)病人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按照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2)合并严重并发症,精神异常者;(3)认知障碍、语言表达不清者;(4)不能按时来门诊复诊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19KY028)。所有纳入研究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2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指标 对照组
(n=35)观察组
(n=33)χ2 P 年龄/岁 35~45
46~559(25.7)
26(74.3)11(33.3)
22(66.7)0.47 >0.05 性别 男
女28(80.0)
7(20.0)25(75.8)
8(24.2)0.18 >0.05 婚姻状况 有配偶
离偶32(91.5)
3(8.5)32(97.0)
1(3.0)0.21 >0.05 文化程度 小学 14(40.0) 13(39.4) 初中
高中及中专10(28.6)
5(14.3)7(21.2)
8(24.2)1.29 >0.05 大学及以上 6(17.1) 5(15.2) 职业 农民 16(45.7) 14(42.4) 干部 8(22.9) 6(18.2) 0.53 >0.05 其他 11(31.4) 13(39.4) 经济收入/元 < 3 000 18(51.4) 15(45.5) 3 000~ < 5 000 10(28.6) 12(36.4) 0.47 >0.05 ≥5 000 7(20.0) 6(18.1) 医疗支付方式 职工医保
居民医保14(40.0)
21(60.0)16(48.5)
17(51.5)0.50 >0.05 吸烟 是
否18(51.4)
17(48.6)13(39.4)
20(60.6)1.32 >0.05 饮酒 是
否21(60.0)
14(40.0)18(54.5)
15(45.5)0.21 >0.05 合并高血压 6(17.1) 7(21.2) 0.18 >0.05 合并糖尿病 0(0.0) 1(3.0) — >0.05△ △示Fisher′s确切概率法 表 1 一般资料比较[n;百分率(%)]
-
给予常规健康宣教。(1)PCI术后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健康指导、适度活动及定期复查等。(2)教育病人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术后日常生活、居家锻炼的注意事项、急救知识、情绪管理等。
-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的健康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包括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心血管专科护士、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心内科主任医师及心内科主治医师各1名。病区护士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统一培训,内容包括自我管理行为及赋能理论的内涵、特点、实施步骤、沟通技巧等内容。(2)按照赋能教育5个步骤:问题的确定、情感的宣泄、目标设定、确认计划、行为评价,找出病人存在的问题及健康需求,确定目标,结合跨理论模型的5个步骤,根据病人的变化阶段和变化过程,制定可行的教育内容和护理措施。建立微信群,所有人员在入院后进入微信群,病人住院期间采取一对一健康教育和集体健康、317护推送等宣教方式。(3)出院后通过微信定期发放健康宣教信息,督促病人执行健康行为。在病人出院时及出院后3、6个月,通过微信、电话和门诊随访,填写调查问卷。具体教育内容见表 2。
变化阶段及定义 确定问题 设立目标 赋能教育的内容 效果评价 无意向阶段(在未来6个月没有打算改变行为的意愿) 了解病人生活方式、习惯和健康需求 提高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意识,激发病人参与干预活动的意愿 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冠心病的病因、危险因素;认识危险因素的危害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处;认识自我管理对心脏康复的益处;心理指导:疏导情绪,鼓励病人发泄,倾听病人内心苦闷,列举成功病例,树立积极心态 对冠心病知识及自我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确定病人对参与自我管理的意愿 意向阶段(在未来6个月有打算改变行为的意愿) 开始意识到PCI术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改变行为的障碍 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再次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邀请一位处于维持阶段的病人分享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对其生活质量、病情的预后的影响;心理指导:培养病人兴趣爱好,发挥家属、朋友的作用,对病人进行开导、释放和鼓励 评价病人对自我管理的理解及下一步打算 准备阶段(未来30 d内准备采取行为改变) 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案 共同讨论自我管理的目标、计划、方案 评估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其主要的自我管理障碍项目,制定并实施运动、饮食、药物、戒烟等具体计划;心理指导:鼓励病人参与社会活动,转移注意力;发挥家庭支持、同伴支持的作用 评估病人对自我管理技能的理解 行动阶段(产生一些新行为,但持续时间未超过6个月) 制定适合自我管理行为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鼓励病人分享自我管理的益处,对病人已经取得的健康行为予以肯定,鼓励病人继续维持新的行为习惯,定期评价病人的干预措施;心理指导:保持心情愉悦,鼓励参加社会活动 行为计划的依从性和行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维持阶段(改变原来的行为并已超过6个月) 坚持稳定的自我管理意愿和目标 防止病人不良行为的重现 对病人自我管理效果进行充分肯定,抵制不健康行为的诱惑,充分调动家属的积极性,门诊随访;心理指导:保持心情愉快,参与各种活动 评价病人自我管理效果 表 2 变化阶段结合赋能教育的内容
-
(1) 采用任洪艳[9]编制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分。该量表共7个维度,包括一般生活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疾病知识管理、症状管理、急救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情绪认知管理,共27个条目;各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维度的条目得分相加,代表维度总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为冠心病病人特异性量表,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价中,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2)采用ZUNG[10-11]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2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状况。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的情况越明显。
-
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
2组病人出院时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中除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3)。
分组 n 出院时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F P MS组内 一般生活管理 对照组 35 10.98±2.78 13.16±2.12* 15.18±1.81*# 29.89 < 0.01 5.166 观察组 33 11.87±2.56 14.79±1.89* 17.98±1.96*# 62.20 < 0.01 4.656 t — 1.37 3.34 6.12 — — — P — >0.05 < 0.01 < 0.01 — — — 不良嗜好管理 对照组 35 13.02±2.56 13.75±2.67 13.89±2.78 1.07 >0.05 7.137 观察组 33 13.19±3.34 15.23±3.25* 16.97±2.02*# 13.74 < 0.01 8.600 t — 0.24 2.06 5.20 — — — P — >0.05 < 0.05 < 0.01 — — — 疾病知识管理 对照组 35 12.56±3.27 13.46±3.67 13.21±3.49 0.62 >0.05 12.114 观察组 33 13.25±3.64 15.86±1.98* 16.21±1.93*# 12.40 < 0.01 6.965 t — 0.82 3.33 4.35 — — — P — >0.05 < 0.01 < 0.01 — — — 症状管理 对照组 35 10.98±2.78 12.12±2.03* 13.18±2.26* 7.50 < 0.01 5.652 观察组 33 11.65±2.14 13.23±2.51* 15.76±3.69*# 17.37 < 0.01 8.165 t — 1.11 2.01 3.50 — — — P — >0.05 < 0.05 < 0.01 — — — 急救管理 对照组 35 6.89±2.56 7.41±2.31 7.02±2.64 0.41 >0.05 6.286 观察组 33 7.02±2.63 8.97±3.12* 9.62±1.78* 9.15 < 0.01 6.607 t — 0.21 2.35 4.73 — — — P — >0.05 < 0.05 < 0.01 — — — 治疗依从性管理 对照组 35 5.56±1.59 5.69±1.28 5.86±1.45 0.40 >0.05 2.090 观察组 33 5.98±1.87 6.87±1.58* 7.24±1.09* 5.78 < 0.01 2.394 t — 1.0 3.39 4.42 — — — P — >0.05 < 0.01 < 0.01 — — — 情绪认知管理 对照组 35 11.52±2.23 12.01±2.16 12.87±2.38* 3.20 < 0.05 5.101 观察组 33 12.19±2.57 12.98±2.05 14.52±2.13*# 9.06 < 0.01 5.115 t — 1.15 1.90 3.01 — — — P — >0.05 >0.05 < 0.01 — — — q检验:与出院时比较*P < 0.05;与出院后3个月比较#P < 0.05 表 3 2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x±s;分)
-
2组病人出院时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 < 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低于出院后3个月(P < 0.05)(见表 4)。
分组 n 出院时 出院后3个月 出院后6个月 F P MS组内 焦虑评分 对照组 35 49.68±3.12 42.25±6.10* 40.45±5.56* 32.29 < 0.01 25.953 观察组 33 48.76±2.56 40.02±1.42* 37.95±2.36*# 230.50 < 0.01 4.713 t — 1.32 2.05 2.39 — — — P — >0.05 < 0.05 < 0.05 — — — 抑郁评分 对照组 35 49.23±8.12 43.56±4.25* 42.89±5.36* 11.30 < 0.01 37.576 观察组 33 49.63±8.56 40.35±4.02* 39.12±4.57* 29.63 < 0.01 36.773 t — 0.20 2.20 3.11 — — — P — >0.05 < 0.05 < 0.01 — — — q检验:与出院时比较*P < 0.05;与出院后3个月比较#P < 0.05 表 4 2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x±s;分)
-
PCI能够疏通阻塞的血管,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但是PCI术后仍需康复治疗[12], 需要继续用药、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适的运动锻炼、定期复查等,否则,病人仍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13]。研究[14]显示,中青年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主要是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因此,必须让病人知道冠心病及PCI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的知识,常规的健康教育主要是护士主导,没有评估病人的需求和疾病危险因素,而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根据病人所处的阶段,找出病人的问题,分阶段有重点持续关注病人心理变化和长期的自我管理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健康教育和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中青年PCI术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但是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维度得分更高,更体现出个体决策能力在个体改变行为的连续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使病人更加稳定地向健康的行动、维持阶段转变,远期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这与段宏为[15]的研究一致。本研究中,2组病人在情绪认知管理维度评分在出院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要达到情绪上的稳定,需要更多的自我管理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但是,观察组病人在出院后3、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的其他各个维度与出院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健康水平,不会随时间的延长,健康行为出现倒退。
PCI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症状。研究[16-17]显示, PCI术后出现焦虑是53.8%和27.8%,抑郁36.5%和33.3%。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出院时,2组病人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出院后3、6个月,观察者组病人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能显著降低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原因是该教育模式使病人掌握的疾病知识及应急措施,同时发挥社会支持作用,病人对疾病不再有惧怕心理。
综上,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促使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本研究仅收集出院后6个月的资料,对于病人长期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情绪是否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Effects of cross-theoretical model combined with empowerment education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
摘要: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病人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的健康教育。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 结果2组病人出院时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中除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出院时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 < 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均低于出院后3个月(P < 0.05)。 结论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健康教育中,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ross-theoretical model combined with empowerment education on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MethodsA total of 68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PCI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33) and control group(n=35)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ross-theoretical model combined empowerment education on the base of control group.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were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self-manag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scharge(P>0.05).At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emotional cognitive management dimension of self-manag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but the scores of other dimensions of self-manage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 0.05 to P < 0.01).At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self-manage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 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scharge(P>0.05).The scores of anxie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P < 0.05 to P < 0.01).The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in the two groups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lower than those at discharge(P < 0.05), and the scores of anxiety at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lower than those at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in observation group(P < 0.05). 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cross-theoretical model combined empowerment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improve th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reduce the patient's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
表 1 一般资料比较[n;百分率(%)]
指标 对照组
(n=35)观察组
(n=33)χ2 P 年龄/岁 35~45
46~559(25.7)
26(74.3)11(33.3)
22(66.7)0.47 >0.05 性别 男
女28(80.0)
7(20.0)25(75.8)
8(24.2)0.18 >0.05 婚姻状况 有配偶
离偶32(91.5)
3(8.5)32(97.0)
1(3.0)0.21 >0.05 文化程度 小学 14(40.0) 13(39.4) 初中
高中及中专10(28.6)
5(14.3)7(21.2)
8(24.2)1.29 >0.05 大学及以上 6(17.1) 5(15.2) 职业 农民 16(45.7) 14(42.4) 干部 8(22.9) 6(18.2) 0.53 >0.05 其他 11(31.4) 13(39.4) 经济收入/元 < 3 000 18(51.4) 15(45.5) 3 000~ < 5 000 10(28.6) 12(36.4) 0.47 >0.05 ≥5 000 7(20.0) 6(18.1) 医疗支付方式 职工医保
居民医保14(40.0)
21(60.0)16(48.5)
17(51.5)0.50 >0.05 吸烟 是
否18(51.4)
17(48.6)13(39.4)
20(60.6)1.32 >0.05 饮酒 是
否21(60.0)
14(40.0)18(54.5)
15(45.5)0.21 >0.05 合并高血压 6(17.1) 7(21.2) 0.18 >0.05 合并糖尿病 0(0.0) 1(3.0) — >0.05△ △示Fisher′s确切概率法 表 2 变化阶段结合赋能教育的内容
变化阶段及定义 确定问题 设立目标 赋能教育的内容 效果评价 无意向阶段(在未来6个月没有打算改变行为的意愿) 了解病人生活方式、习惯和健康需求 提高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意识,激发病人参与干预活动的意愿 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冠心病的病因、危险因素;认识危险因素的危害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处;认识自我管理对心脏康复的益处;心理指导:疏导情绪,鼓励病人发泄,倾听病人内心苦闷,列举成功病例,树立积极心态 对冠心病知识及自我管理知识的知晓情况,确定病人对参与自我管理的意愿 意向阶段(在未来6个月有打算改变行为的意愿) 开始意识到PCI术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改变行为的障碍 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再次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邀请一位处于维持阶段的病人分享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对其生活质量、病情的预后的影响;心理指导:培养病人兴趣爱好,发挥家属、朋友的作用,对病人进行开导、释放和鼓励 评价病人对自我管理的理解及下一步打算 准备阶段(未来30 d内准备采取行为改变) 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案 共同讨论自我管理的目标、计划、方案 评估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其主要的自我管理障碍项目,制定并实施运动、饮食、药物、戒烟等具体计划;心理指导:鼓励病人参与社会活动,转移注意力;发挥家庭支持、同伴支持的作用 评估病人对自我管理技能的理解 行动阶段(产生一些新行为,但持续时间未超过6个月) 制定适合自我管理行为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鼓励病人分享自我管理的益处,对病人已经取得的健康行为予以肯定,鼓励病人继续维持新的行为习惯,定期评价病人的干预措施;心理指导:保持心情愉悦,鼓励参加社会活动 行为计划的依从性和行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维持阶段(改变原来的行为并已超过6个月) 坚持稳定的自我管理意愿和目标 防止病人不良行为的重现 对病人自我管理效果进行充分肯定,抵制不健康行为的诱惑,充分调动家属的积极性,门诊随访;心理指导:保持心情愉快,参与各种活动 评价病人自我管理效果 表 3 2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x±s;分)
分组 n 出院时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F P MS组内 一般生活管理 对照组 35 10.98±2.78 13.16±2.12* 15.18±1.81*# 29.89 < 0.01 5.166 观察组 33 11.87±2.56 14.79±1.89* 17.98±1.96*# 62.20 < 0.01 4.656 t — 1.37 3.34 6.12 — — — P — >0.05 < 0.01 < 0.01 — — — 不良嗜好管理 对照组 35 13.02±2.56 13.75±2.67 13.89±2.78 1.07 >0.05 7.137 观察组 33 13.19±3.34 15.23±3.25* 16.97±2.02*# 13.74 < 0.01 8.600 t — 0.24 2.06 5.20 — — — P — >0.05 < 0.05 < 0.01 — — — 疾病知识管理 对照组 35 12.56±3.27 13.46±3.67 13.21±3.49 0.62 >0.05 12.114 观察组 33 13.25±3.64 15.86±1.98* 16.21±1.93*# 12.40 < 0.01 6.965 t — 0.82 3.33 4.35 — — — P — >0.05 < 0.01 < 0.01 — — — 症状管理 对照组 35 10.98±2.78 12.12±2.03* 13.18±2.26* 7.50 < 0.01 5.652 观察组 33 11.65±2.14 13.23±2.51* 15.76±3.69*# 17.37 < 0.01 8.165 t — 1.11 2.01 3.50 — — — P — >0.05 < 0.05 < 0.01 — — — 急救管理 对照组 35 6.89±2.56 7.41±2.31 7.02±2.64 0.41 >0.05 6.286 观察组 33 7.02±2.63 8.97±3.12* 9.62±1.78* 9.15 < 0.01 6.607 t — 0.21 2.35 4.73 — — — P — >0.05 < 0.05 < 0.01 — — — 治疗依从性管理 对照组 35 5.56±1.59 5.69±1.28 5.86±1.45 0.40 >0.05 2.090 观察组 33 5.98±1.87 6.87±1.58* 7.24±1.09* 5.78 < 0.01 2.394 t — 1.0 3.39 4.42 — — — P — >0.05 < 0.01 < 0.01 — — — 情绪认知管理 对照组 35 11.52±2.23 12.01±2.16 12.87±2.38* 3.20 < 0.05 5.101 观察组 33 12.19±2.57 12.98±2.05 14.52±2.13*# 9.06 < 0.01 5.115 t — 1.15 1.90 3.01 — — — P — >0.05 >0.05 < 0.01 — — — q检验:与出院时比较*P < 0.05;与出院后3个月比较#P < 0.05 表 4 2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x±s;分)
分组 n 出院时 出院后3个月 出院后6个月 F P MS组内 焦虑评分 对照组 35 49.68±3.12 42.25±6.10* 40.45±5.56* 32.29 < 0.01 25.953 观察组 33 48.76±2.56 40.02±1.42* 37.95±2.36*# 230.50 < 0.01 4.713 t — 1.32 2.05 2.39 — — — P — >0.05 < 0.05 < 0.05 — — — 抑郁评分 对照组 35 49.23±8.12 43.56±4.25* 42.89±5.36* 11.30 < 0.01 37.576 观察组 33 49.63±8.56 40.35±4.02* 39.12±4.57* 29.63 < 0.01 36.773 t — 0.20 2.20 3.11 — — — P — >0.05 < 0.05 < 0.01 — — — q检验:与出院时比较*P < 0.05;与出院后3个月比较#P < 0.05 -
[1] 王咪, 张蜜, 李津. 慢性病管理视角下吉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9, 35(6): 665.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9): 833. [3] 张慧.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 17(11): 35. [4] WONG 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CHD and the evolution of prevention cardiology[J]. Nat Rev Cardiol, 2014, 11(5): 276. doi: 10.1038/nrcardio.2014.26 [5] 周汉京, 梁志金, 钟美容, 等.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社会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8): 1025. [6] 李燕, 张松雨, 刘江波, 等.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9, 25(2): 76. [7] 乔志, 刘蕊.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护理对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功能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2): 153. [8] 颜运英, 王可, 周莲清, 等. 赋能教育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8, 33(21): 7982. [9] 任洪艳.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开发及健康教育研究[D]. 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 2009. [10] ZUNG WW.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 Gen Psychiatry, 1965, 12: 63. doi: 10.1001/archpsyc.1965.01720310065008 [11] ZUNG WW.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 Psychosomatics, 1971, 12(6): 371. doi: 10.1016/S0033-3182(71)71479-0 [12] 周吕峰, 吴春丽, 杨红莹, 等. 冠心病PCI术后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模式的探讨[J].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0(11): 830. [13] 郑淑梅, 杨秀兰, 吕烨辉, 等.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4): 297. [14] 王翠, 魏策, 李文健. 中青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J]. 当代医学, 2014, 20(7): 1. [15] 段宏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赋能在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16] 范瑞云, 张伟立, 李文阁. 男性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 38(3): 12. [17] 张秀华. 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8): 1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