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小儿热性惊厥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关联分析

丁可军 侯红林 许键炜

引用本文:
Citation:

小儿热性惊厥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关联分析

    作者简介: 丁可军(1982-), 男, 硕士, 副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许键炜, 363912577@qq.com
  • 基金项目: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QZYYXG-2020-10

    贵州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校博合J字[2020]018号

  •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febrile seizure and serum level of 25-hydroxy vitamin D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Jian-wei, 363912577@qq.com
  • CLC number: R720.597

  •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患儿儿年龄大小、性别、四季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小儿口服维生素D、预防以及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2019年郎溪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热性惊厥的小儿306例作为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0~8岁小儿306例作为非热性惊厥组。统计所有小儿血清总钙(Ca2+)、血红蛋白(Hb)以及25(OH)D测定的数值,按年龄大小、性别、春夏秋冬四季等解析热性惊厥和25(OH)D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非热性惊厥组血清25(OH)D水平为(34.47±1.43) μg/L,高于热性惊厥组的(27.57±4.44) μg/L(t=3.26,P < 0.05);热性惊厥组25(OH)D水平高低与患儿年龄成反比;热性惊厥者的血清总钙以及Hb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热性惊厥发生情况: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39例,12.75%),1~2岁最易发生(106例,34.6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53∶1.00)。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在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30.39±4.15) μg/L、春季(29.33±1.53) μg/L、夏季(27.28±2.98) μg/L、冬季(24.69±2.08) μg/L。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Ŷ)与气温(X)的回归方程为: Ŷ=-0.045X2+2.107X+9.442(R2=0.844)。结论安徽省郎溪县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和维生素D缺乏存在关联性。热性惊厥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1~2岁男性患儿多见。夏季温度>30 ℃后热性惊厥小儿血液25(OH)D含量开始减少。17~33 ℃是郎溪县小儿经阳光照射皮肤途径产生维生素D的合适温度。除了在冬季常规给小儿补充维生素D外,为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应在夏季高温酷暑期对小儿(特别是>2岁者)适当口服维生素D。
  • 图 1  热性惊厥组与非热性惊㙭组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月份的关系

    图 2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气温的关系

    表 1  2组间患儿年龄、性别比较

    分组 n 年龄( x ± s)/岁
    热性惊厥组 306 185 121 2.64±1.46
    非热性惊厥组 306 169 137 2.90±1.97
    χ2 1.72 1.77*
    P > 0.05 > 0.05
    *示t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热性惊厥与非热性惊厥组小儿血清25(OH)D水平不同季节间的比较(x ± s;μg/L)

    分组 季节 n 血清25(OH)D F P MS组内
    非热性惊厥组 86 34.44±1.36 1.71 > 0.05 13.160

    65
    76
    34.52±1.48
    34.51±1.36
    69 34.42±1.50
    热性惊厥组 76 29.33±1.53 235.70 < 0.01 8.193

    60
    64
    27.28±2.98**
    30.39±4.15**△△
    106 24.69±2.08**△△##
    q检验:与春季比较** P < 0.01;与夏季比较△△ P < 0.01;与秋季比较## 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年龄段热性惊厥小儿病例数、Hb、血清总Ca2+及25(OH)D水平分布(x ± s)

    年龄/岁 n(构成比/%) Hb/(g/L) 血清总Ca2+/(mmol/L) 25(OH)D/(μg/L)
    0~ 33(10.79) 115.79±9.52 2.60±0.20 36.29±2.37
    1~ 106(34.64) 124.07±8.01 2.54±0.11 29.55±2.54
    2~ 69(22.55) 123.62±9.25 2.52±0.17 30.91±2.36
    3~ 61(19.93) 123.56±7.98 2.53±0.25 28.03±1.99
    4~ 19(6.21) 119.68±8.02 2.59±0.26 26.99±1.87
    5~ 8(2.61) 123.38±8.03 2.62±0.31 25.44±1.58
    6~8 10(3.27) 130.40±7.05 2.56±0.30 18.01±1.52
    F 6.16 1.11 106.17
    P < 0.01 > 0.05 < 0.01
    MS组内 71.346 0.037 5.267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同龄2组小儿血清25(OH)D水平的比较(x ± s;μg/L)

    分组 0~1岁 > 1~2岁 > 2~8岁
    n 血清25(OH)D n 血清25(OH)D n 血清25(OH)D
    非热性惊厥组 69 36.98±0.59 68 33.22±0.49 169 33.95±0.42
    热性惊厥组 33 36.29±2.37 106 29.55±2.54 167 27.02±1.83
    t 9.26 36.52 25.81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10): 723.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10.002
    [2] 练芮含, 袁涛, 祁平安, 等. 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相关性的Meta分析[J].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20, 35(1): 48. doi: 10.3760/cma.j.issn.2096-2932.2020.01.013
    [3] 岳华, 张克勤, 章振林. 维生素D缺乏及其危险因素[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8, 11(1): 34. doi: 10.3969/j.issn.1674-2591.2018.01.004
    [4] 张会丰, 韩笑, 武姗姗. 血清25(OH)D水平对评估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意义和界值[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3): 164.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5.03.002
    [5] ANTONUCCI R, LOCCI C, CLEMENTE MG, et al.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childhood: old lessons and current challenges[J]. 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2018, 31(3): 247. doi: 10.1515/jpem-2017-0391
    [6] 旷满华, 杨青廷, 翦耀文, 等. 儿童缺铁性贫血与血铅水平关系的Meta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1): 79.
    [7] LAMBERT AS, LINGLART A. Hypocalcaemic an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J].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8, 32(4): 455. doi: 10.1016/j.beem.2018.05.009
    [8]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18): 1379.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18.005
    [9] 施旭来, 林忠东, 叶秀云, 等. 温州地区小学生热性惊厥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2): 128.
    [10] 耿立蒙, 耿立军, 高文婷, 等. 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16): 13.
    [11] ZHU Z, ZHAN J, SHAO J,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mong children aged 1 month to 16 years in Hangzhou, China[J]. BMC Public Health, 2012, 12(1): 1. doi: 10.1186/1471-2458-12-1
    [12] 刘颖, 宋文琪. 10925例儿童25-羟基维生素D3不足及缺乏情况分析[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9, 42(1): 89. doi: 10.3969/j.issn.1000-2715.2019.01.018
    [13] MORRIS HA. Vitamin D: a hormone for all seasons--how much is enough?[J]. Clin Biochem Rev, 2005, 26(1): 21.
    [14] MOON RJ, DAVIES JH, COOPER C, et al. Vitamin D, and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J]. Calcif Tissue Int, 2019, 106(1): 30.
    [15] SASSI F, TAMONE C, D'AMELIO P. Vitamin: nutrien, hormone, and immunomodulator[J]. Nutrients, 2018, 10(11): 1656. doi: 10.3390/nu10111656
    [16] REDCAY E, WARNELL KR. A social-interactive neuroscienc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ing brain[J]. Adv Child Dev Behav, 2018, 54: 1.
    [17] 王军文, 向阳. 四川省江油地区12岁以下儿童血清25-(OH)D水平调查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0, 35(4): 147. doi: 10.3969/j.issn.1671-7414.2020.04.037
    [18] WANG S, SHEN G, JIANG S, et al. Nutrient status of vitamin D among Chinese children[J]. Nutrients, 2017, 9(4): 319. doi: 10.3390/nu9040319
    [19] GRANT WB, BHATTOA HP, BOUCHER BJ. Seasonal variations of U.S. mortality rates: roles of solar ultraviolet-B doses, vitamin D, gene exp ression, and infections[J].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17, 173: 5. doi: 10.1016/j.jsbmb.2017.01.003
    [20] 桂敏, 黄来剑, 叶炯, 等. 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日光暴露程度的关系研究[J]. 预防医学, 2016, 28(7): 738.
    [21] 杨慧, 李宇宁, 李卫国, 等. 兰州地区住院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3, 8(3): 181. doi: 10.3969/j.issn.1673-5501.2013.03.005
    [22] 仰曙芬, 吴光驰.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解读[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7): 680.
    [23] HOLICK EMF. Vitamin D: Phys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 Nutr Food Sci, 2011, 41(1): 81.
    [24]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7): 781.
    [25] WAGNER CL, GREER FR, SECT B, et al. Prevention of rickets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Pediatrics, 2008, 122(5): 1142. doi: 10.1542/peds.2008-1862
    [26] CASEY CF, SLAWSON DC, NEAL LR.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m Fam Physician, 2010, 81(6): 745.
  • [1] 郭嘉诚赵武 . 家族性热性惊厥遗传学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2): 275-27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2.040
    [2] 刘昕 . 改良灌肠法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52-1153.
    [3] 雷震 .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1): 1127-1128.
    [4] 周海张腾云吴娴王建华 . 不同药物配伍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63-65.
    [5] 赵梅刘心洁 .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水通道蛋白4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神经损伤指标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757-759, 7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6.015
    [6] 计明红潘家华 . 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鉴别诊断小儿慢性咳嗽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6): 686-687.
    [7] 赵永军仲伟娟杜长黄崔振华 .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6): 635-636.
    [8] 唐晓燕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 1603-16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1.049
    [9] 孙秀玲 .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7): 936-93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7.034
    [10] 郭文斌扬庆耿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麻醉下自主呼吸的影响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7): 879-8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7.013
    [11] 李伟洪安娟姚远 . 间歇注气辅助腹部手法按摩治疗小儿肠套叠55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8): 1076-107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8.033
    [12] 朱俊岭李卫华 .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1): 1485-14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1.026
    [13] 张海丽赵凤娟王鹤仙周芳 . 真因干预在小儿深度烧伤瘢痕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125-112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35
    [14] 陶静陈菲菲周家龙王宏梁启胜 . 预注帕瑞昔布钠防治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1): 1431-143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1.008
    [15] 何国安童生元 . 全身麻醉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0): 1381-13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0.024
    [16] 包淑贞张如峰吴文英马凤英李赟张海生 .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及相关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 600-6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5.010
    [17] 刘玉郭玲柳兆芳 . 超声测量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用于小儿带套囊气管导管的选择.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4): 466-46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4.013
    [18] 许峰董峰孙大鹏高田 . 压力控制通气用于小儿喉罩通气全麻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0): 1356-1357, 136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0.017
    [19] 毛国辉 .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100-110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27
    [20] 陈荣寿 . 小儿支原体肺炎126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75-176.
  • 加载中
图(2)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88
  • HTML全文浏览量:  1087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2-11
  • 录用日期:  2021-08-18
  • 刊出日期:  2022-08-15

小儿热性惊厥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关联分析

    通讯作者: 许键炜, 363912577@qq.com
    作者简介: 丁可军(1982-), 男, 硕士, 副主任医师
  • 1. 安徽省郎溪县人民医院 儿科, 242100
  • 2. 贵州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4
基金项目: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QZYYXG-2020-10贵州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校博合J字[2020]018号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患儿儿年龄大小、性别、四季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小儿口服维生素D、预防以及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2019年郎溪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热性惊厥的小儿306例作为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0~8岁小儿306例作为非热性惊厥组。统计所有小儿血清总钙(Ca2+)、血红蛋白(Hb)以及25(OH)D测定的数值,按年龄大小、性别、春夏秋冬四季等解析热性惊厥和25(OH)D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非热性惊厥组血清25(OH)D水平为(34.47±1.43) μg/L,高于热性惊厥组的(27.57±4.44) μg/L(t=3.26,P < 0.05);热性惊厥组25(OH)D水平高低与患儿年龄成反比;热性惊厥者的血清总钙以及Hb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热性惊厥发生情况: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39例,12.75%),1~2岁最易发生(106例,34.6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53∶1.00)。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在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30.39±4.15) μg/L、春季(29.33±1.53) μg/L、夏季(27.28±2.98) μg/L、冬季(24.69±2.08) μg/L。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Ŷ)与气温(X)的回归方程为: Ŷ=-0.045X2+2.107X+9.442(R2=0.844)。结论安徽省郎溪县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和维生素D缺乏存在关联性。热性惊厥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1~2岁男性患儿多见。夏季温度>30 ℃后热性惊厥小儿血液25(OH)D含量开始减少。17~33 ℃是郎溪县小儿经阳光照射皮肤途径产生维生素D的合适温度。除了在冬季常规给小儿补充维生素D外,为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应在夏季高温酷暑期对小儿(特别是>2岁者)适当口服维生素D。

English Abstract

  • 热性惊厥在儿科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报道为4%左右[1],多见于6岁以下小儿,与年龄大小密切相关。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和小儿脑发育不充分、遗传以及感染密切相关[1]。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抑制神经兴奋性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人体不可或缺[2-3]。热性惊厥发生的高峰期与小儿生长发育高峰期明显重叠,此阶段小儿极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血清维生素D处于何种水平,文献报道不多。故本课题统计了近5年在郎溪县人民医院儿科确诊为热性惊厥的小儿临床数据,并多角度加以分析,从而了解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的关联。

    • 收集2015-2019年在安徽省郎溪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热性惊厥伴呼吸道感染的患儿306例作为热性惊厥组,收集同期住院诊断为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感染、支气管肺炎)、0~8岁(新生儿除外)、既往体健且无热性惊厥家族史的患儿306例作为非热性惊厥组,2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排除患有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先天性肺发育不良的患儿。热性惊厥诊断标准参考《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1]:(1)美国儿科学会(AAP)2011年发布的指南指出热性惊厥是指小儿在一次发热病程中(直肠温度≥ 38.5 ℃,腋温≥ 38 ℃)发生的惊厥,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因素,如癫痫、颅脑外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等。(2)临床分型:①单纯性热性惊厥,是指全身性发作,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在15 min以内,24 h内无反复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②复杂性热性惊厥,是指惊厥持续时间超过15 min或发作起始表现为局灶性惊厥发作,一次热程中反复惊厥发作,惊厥停止后检查仍可发现神经系统异常体征,既往无热惊厥史。(3)热性惊厥持续状态:热性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 min或反复发作、惊厥间歇期自主意识未恢复超过30 min甚至更长时间。(4)有热性惊厥家族遗传倾向,惊厥发作1周后行脑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

      分组 n 年龄( x ± s)/岁
      热性惊厥组 306 185 121 2.64±1.46
      非热性惊厥组 306 169 137 2.90±1.97
      χ2 1.72 1.77*
      P > 0.05 > 0.05
      *示t

      表 1  2组间患儿年龄、性别比较

      所有受试小儿均在清晨空腹的情况下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25(OH)D]、血清总Ca2+以及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本课题经过郎溪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 (1) 25(OH)D检测试剂盒由意大利Liaison公司提供,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维生素D。(2)血清总Ca2+:所用仪器为日本奥林巴斯AU680型生化分析仪以及专用检测试剂。(3)Hb: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为日本SYSMEX XE-2100。

    • 空腹清晨采集患儿静脉血约2 mL置于无菌试剂盒中,于常温下静置20~40 min后,1 000 g离心10 min,提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当天无法完成的检测样本置于-20 ℃专用存储盒中保存。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均在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完成。

    • (1) 25(OH)D参考标准[4-5],正常:30~80 μg/L;亚临床缺乏:20~ < 30 μg/L;缺乏:>5~ < 20 μg/L;严重缺乏:≤5 μg/L;过量:>80~≤150 μg/L;中毒:> 150 μg/L。(2)Hb正常参考值为1~6个月龄90 g/L,>6个月龄~6岁者为110 g/L,>6~14岁为120 g/L[6]。(3)血清总Ca2+正常参考值为2.25~2.75 mmol/L[7]

    • 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热性惊厥组男女孩血清25(OH)D均值分别为(27.81±4.47) μg/L、(27.20±4.38) μg/L差异,二者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非热性惊厥组男女孩血清25(OH)D均值分别为(34.54±1.51) μg/L、(34.38±1.32) μ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P>0.05)。

    • 热性惊厥组小儿血清25(OH)D均值为(27.57±4.44) μg/L,其中维生素D正常小儿81例(26.47%),血清25(OH)D均值为(31.98±0.53) μg/L;亚临床缺乏者211例(68.95%),均值(26.57±0.28) μg/L;缺乏者14例(4.58%),均值(17.10±0.52) μg/L。非热性惊厥组血清25(OH)D水平为(34.47±1.43) μg/L,只有1例亚临床缺乏,其他病例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2组检测结果均未发现极度缺乏、过量或者中毒病例。

    • 每年的1、2、12月份是热性惊厥高发月份。2015-2019年按月份划分发作人次:1月份39人次,2月份37人次,3月份26人次,4月份26人次,5月份24人次,6月份27人次,7月份15人次,8月份18人次,9月份17人次,10月份20人次,11月份27人次,12月份30人次。

    • 郎溪县季节划分为: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月份、次年1、2月份为冬季。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在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而非热性惊厥组四季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分组 季节 n 血清25(OH)D F P MS组内
      非热性惊厥组 86 34.44±1.36 1.71 > 0.05 13.160

      65
      76
      34.52±1.48
      34.51±1.36
      69 34.42±1.50
      热性惊厥组 76 29.33±1.53 235.70 < 0.01 8.193

      60
      64
      27.28±2.98**
      30.39±4.15**△△
      106 24.69±2.08**△△##
      q检验:与春季比较** P < 0.01;与夏季比较△△ P < 0.01;与秋季比较## P < 0.01

      表 2  热性惊厥与非热性惊厥组小儿血清25(OH)D水平不同季节间的比较(x ± s;μg/L)

    • 夏季温度>30 ℃后,25(OH)D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当温度>33 ℃时,25(OH)D水平减少到冬季水平,约为24 μg/L,特别是到7-8月份处在相对较低数值。17~33 ℃是郎溪县小儿经阳光照射皮肤途径产生维生素D的合适温度,此温度下小儿血清25(OH)D含量均值都>30 μg/L(见图 1)。拟合月最高气温均值和月25(OH)D均值的关联度发现:当气温(X坐标)显示温度介于17~33 ℃之间时,25(OH)D均值(Y坐标)才能超过30 μg/L;气温在9℃~16 ℃及>33 ℃时,Y坐标的数值均 < 30 μg/L,即为维生素D含量不足(见图 2R2=0.844)。非热性惊厥组小儿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见图 1)。

      图  1  热性惊厥组与非热性惊㙭组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月份的关系

      图  2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气温的关系

    • 本资料显示热性惊厥最多见于1~2岁的小儿(106例,34.64%),3岁以后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病例数表现为减少趋势。热性惊厥小儿的Hb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P < 0.01),而血清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P < 0.01);血清总Ca2+测定值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年龄/岁 n(构成比/%) Hb/(g/L) 血清总Ca2+/(mmol/L) 25(OH)D/(μg/L)
      0~ 33(10.79) 115.79±9.52 2.60±0.20 36.29±2.37
      1~ 106(34.64) 124.07±8.01 2.54±0.11 29.55±2.54
      2~ 69(22.55) 123.62±9.25 2.52±0.17 30.91±2.36
      3~ 61(19.93) 123.56±7.98 2.53±0.25 28.03±1.99
      4~ 19(6.21) 119.68±8.02 2.59±0.26 26.99±1.87
      5~ 8(2.61) 123.38±8.03 2.62±0.31 25.44±1.58
      6~8 10(3.27) 130.40±7.05 2.56±0.30 18.01±1.52
      F 6.16 1.11 106.17
      P < 0.01 > 0.05 < 0.01
      MS组内 71.346 0.037 5.267

      表 3  不同年龄段热性惊厥小儿病例数、Hb、血清总Ca2+及25(OH)D水平分布(x ± s)

      以1~2岁年龄段为界限,将热性惊厥组和非热性惊厥划分成0~1岁组、>1~2岁组和>2~8岁组,0~1岁热性惊厥组和非热性惊厥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组和>2~8岁组非热性惊厥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同年龄段热性惊厥组(P < 0.05)(见表 4)。

      分组 0~1岁 > 1~2岁 > 2~8岁
      n 血清25(OH)D n 血清25(OH)D n 血清25(OH)D
      非热性惊厥组 69 36.98±0.59 68 33.22±0.49 169 33.95±0.42
      热性惊厥组 33 36.29±2.37 106 29.55±2.54 167 27.02±1.83
      t 9.26 36.52 25.81
      P > 0.05 < 0.05 < 0.05

      表 4  同龄2组小儿血清25(OH)D水平的比较(x ± s;μg/L)

    • 郎溪县地处江浙皖三省交界,小儿热性惊厥病例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郎溪县人民医院多为本地区热性惊厥小儿的首诊医院。美国及欧洲5岁以下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率为2%~5%,日本为6%~9%,我国总体患病率为3%~5%[8],热性惊厥发生存在地域和种族差异[1],男女性别占比为(1.5~2.0):1,发病与年龄大小密切相关,首次惊厥发作90%在6个月龄~3岁,平均发作年龄为18~22个月龄[9]。耿立蒙等[10]报道显示山东省滨州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率为4.5%(124/2 771),维生素D不足情况为20.9%(579/2 771);浙江省杭州市大样本调查显示缺乏率为5.4%[11]; 北京市缺乏率为12.1%[12]。本课题结果也表明郎溪县小儿,特别是热性惊厥小儿的血清25(OH)D也存在不足或缺乏。

      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脂溶性维生素,包含了维生素D1~D5共5种亚型[13],维生素D2源于植物,维生素D3通过阳光照射人体皮肤,将7-脱氢胆固醇合成为维生素D3,然后直接被吸收入血,D2和D3通过肝脏转换,产生25(OH)D,它是人体中维生素D的主要存储形式,其含量可体现人体中维生素D的水平高低[14]。因为血清25(OH)D具有动员骨钙入血,升高血清离子钙水平,而血钙是保持神经系统正常兴奋状态的必要元素[15], 血清25(OH)D与低钙惊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本文显示在热性惊厥组与非热性惊厥组血清总钙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热性惊厥组血清25(OH)D含量较非热性惊厥组低,提示在血清总钙在正常范围时,血清25(OH)D的含量高低与热性惊厥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性。

      胎儿在出生前可以通过母体获取相对能满足小儿1周岁前所需的25(OH)D[14],本课题数据显示0~1岁组小儿血清25(OH)D均值较其他年龄组高,1岁以下热性惊厥组小儿与非热性惊厥组小儿的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小儿生长规律来说,1周岁时头围大小比小儿出生时增长了12~14 cm;此外,小儿髓鞘发育与突触生长形成的时间主要在小儿2~3岁,4周岁时已基本完成,1周岁以下是小儿神经细胞和神经髓鞘生长发育最易泛化的年龄[16],此时虽然小儿血清25(OH)D和血Ca2+含量虽然均在正常范围,但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功能发育均不完善,故1周岁以下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多是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致。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神经髓鞘发育和泛化日渐趋于稳定,血清25(OH)D3促进Ca2+的吸收,此时保持血清Ca2+离子浓度相对恒定对稳定神经兴奋性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明显。本课题显示,热性惊厥最易发是1~2岁,与1岁以下发生热性惊厥组相比血清25(OH)D和血Ca2+浓度均有所下降;而且与同年龄段非热性惊厥组相比,热性惊厥组1~2岁小儿血清25(OH)D均值低于非热性惊厥组。由于热性惊厥发病与年龄存在相关性,超过3周岁的小儿首次发生单纯性热性惊厥明显减少。热性惊厥组3~8岁的小儿血清25(OH)D含量均值持续下降,8岁时仅有18.82 μg/L。3~8岁热性惊厥组小儿的血清25(OH)D与非热性惊厥组小儿血清25(OH)D均值差异更明显。由此建议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适当合理补充维生素D,并将血清25(OH)D含量尽量保持在30 μg/L以上,对预防和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病可能大有裨益。

      年龄和血清25(OH)D水平相关的研究表明,四川省地区小儿血清25(OH)D均值为:婴儿期47.90 μg/L,幼儿期36.80 μg/L,学龄前期28.2 μg/L,学龄期23.00 μg/L[17]。WANG等[18]对浙江省湖州市13 997例 < 17岁个体的血清25(OH)D水平研究结果显示,0~3月龄血清25(OH)D含量均值为(29±11) μg/L,3~6月龄为(43±11) μg/L, 6~12月龄为(45±11) μg/L,1~3岁为(41±11) μg/L,4~6岁为(27±8) μg/L。本课题统计结果也显示随着年龄增加,热性惊厥小儿的血清25(OH)D含量均值出现进行性下降:从0~1岁组的(36.29±2.37) μg/L,下降至6~8岁的(18.01±1.52) μg/L。由此表明,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以及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合理补充25(OH)D显得十分必要。

      血清25(OH)D水平因季节、地区及日照时间差异而报道不同。如美国人群3月份血清25(OH)D的均值在21 μg/L,8月份为28 μg/L[19]。桂敏等[20]研究表明浙江温州地区冬春季室内组小儿的25(OH)D均值为(24.13±8.61) μg/L,户外组小儿25(OH)D均值(35.77±9.24) μg/L;夏秋季室内组小儿25(OH)D均值为(25.55±8.11) μg/L,户外组小儿25(OH)D均值为(40.15±7.69) μg/L。兰州市小儿夏季25(OH)D测定均值最高,为(33.0±16.5),春季最低,为(26.5±14.9)[21]。本课题统计表明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的血清25(OH)D含量均值最高在秋季,秋季温度适宜,小儿户外活动增多,日照时间相对充分,而且当夏季气温超过33 ℃时,小儿血清25(OH)D水平不升反降,可能与气温上升,小儿户外活动减少、相应的日照时间减少有关。

      人体合成维生素D需要经太阳光合作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合成能力不尽相同, 人体在太阳下长时间过强的紫外线暴露引发诸多问题,如紫外线过敏、灼伤疼痛等不适。小儿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建议 < 6个月龄者应避免阳光直射[22]。本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郎溪县季节变换对小儿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安徽省郎溪县地处中纬度,属于亚热带地区, 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当天气预报超过33 ℃时,地表温度可达37~38 ℃甚至更高,普遍感觉闷热,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大多数人群的户外活动安排在日出之前以及日落之后,本课题显示夏季的25(OH)D只有(27.28±2.98) μg/L,17~33 ℃是超过30 μg/L的小儿血清25(OH)D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因此建议当天气预报气温在25~33 ℃时,小儿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充分接触阳光,有助于提高小儿血清25(OH)D水平。当天气预报温度过高(≥34 ℃)或过低(≤16℃)时,因户外活动减少,建议小儿,尤其是有热性惊厥史小儿适度合理补充维生素D。

      人体内Hb以及血Ca2+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基本营养状况,为了明确热性惊厥组小儿营养状态是否普遍较非热性惊厥组差,本课题引入了这两项指标作为参考。但是经统计测算,热性惊厥组小儿的Hb均在相应年龄段正常参考值范围,血清Ca2+值虽然有变化,但总体平均值也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由此说明在排除严重营养不良、低钙血症以及气温条件近似的条件下,热性惊厥组小儿血清25(OH)D水平与非热性惊厥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证明了小儿血清25(OH)D水平与热性惊厥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维生素D不足和/或缺乏症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维生素D具有参与机体信号传递与免疫调节作用[23]。国内外佝偻病防治指南均提出,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及是否早产等情况,从新生儿期小儿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800 IU,小儿17岁之前也应适当口服补充,以增强体质[24-26]。本课题中热性惊厥与非热性惊厥组小儿的血清25(OH)D水平 < 30 μg/L均及时建议家长予以口服维生素D,并建议其定期复查血清25(OH)D水平,热性惊厥组小儿均在退热且48 ~72 h后无反复出院,预后良好。

      本课题提示热性惊厥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男童、1~2岁,每年1月份需重点防范。综上所述,建议将血清25(OH)D作为热性惊厥小儿的常规检测项目,特别是有热性惊厥史或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小儿,也可以作为小儿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小儿应在合适的条件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同时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

参考文献 (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