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李建成 陈传俊 薛浩伟 陈旭兵 阮敏 孟箭

引用本文:
Citation:

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作者简介: 李建成(1965-), 男, 主任医师, 教授
  • 基金项目:

    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 GXXT-2020-021

  • 中图分类号: R739.8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oral cancer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Anhui Province in 2015-2020

  • CLC number: R739.8

  • 摘要: 目的分析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新发病例、死亡病例,计算口腔癌的发病率、死亡率、0~74岁累积率、35~64岁截缩率等指标,标准化率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标准人口构成作为标准。结果2015-2020年皖北地区共收集新发口腔癌病例2 602例,口腔癌死亡病例867例。口腔癌发病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世界标准化发病率、0~74岁累积发病率、35~64岁截缩发病率分别为9.37/10万、9.65/10万、7.66/10万、0.94%、12.13/10万。其中城市居民口腔癌发病率为6.21/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6.06/10万,农村居民口腔癌发病率12.42/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13.76/10万,农村居民口腔癌发病高于城市;男性口腔癌发病率11.52/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11.82/10万,女性口腔癌发病率为7.19/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7.43/10万,男性口腔癌发病率高于女性。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死亡率为3.12/10万,中国标准化死亡率为3.20/10万,世界标准化死亡率2.54/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2%,截缩死亡率为3.81/10万。2015-2020年皖北地区OC总发病率6年间呈上升趋势,总死亡率相对较为稳定,OC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升高而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结论口腔癌是威胁皖北地区居民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积极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加强发病因素预防,可有效降低口腔癌发病率,也是皖北地区口腔癌防控的重要措施。
  • 表 1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OC发病率

    项目 新发病例 人口 发病率/(1/10万) ASRIC/(1/10万) ASRIW/ (1/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 35~64岁截缩发病率/(1/10万)
    城市 847 13 633 171 6.21 6.06 5.3 0.66 7.39
    农村 1 755 14 127 993 12.42 13.76 10.66 1.27 19.01
    男性 1 613 14 007 037 11.52 11.82 9.6 1.17 15.38
    女性 989 13 754 127 7.19 7.43 5.77 0.7 8.89
    合计 2 602 27 761 164 9.37 9.65 7.66 0.94 12.1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各年龄段群OC发病率(1/10万)

    年龄/岁 合计 男性 女性 城市 农村
    0~ 0.23 0.16 0.32 0.32 0.20
    5~ 0.11 0.20 0.00 0.16 0.09
    10~ 0.39 0.40 0.37 0.14 0.55
    15~ 0.13 0.08 0.18 0.09 0.16
    20~ 0.72 0.64 0.79 0.08 1.51
    25~ 1.92 1.84 1.99 1.35 2.65
    30~ 1.80 2.99 0.63 0.70 3.46
    35~ 3.52 4.90 2.15 2.53 4.89
    40~ 4.04 5.48 2.69 2.83 5.47
    45~ 8.88 12.33 5.56 4.54 14.66
    50~ 28.23 34.55 21.72 16.19 54.23
    55~ 17.07 20.01 14.19 9.08 25.13
    60~ 24.08 30.91 17.02 20.87 26.41
    65~ 41.43 45.66 36.95 33.75 47.24
    70~ 54.82 74.36 34.60 38.70 66.90
    75~ 47.07 57.79 37.38 28.59 59.09
    80~ 35.92 48.35 26.55 35.48 36.16
    85+ 44.24 67.49 31.95 43.36 44.66
    合计 9.37 11.52 7.19 6.21 12.42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OC发病趋势(1/10万)

    项目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15-2020
    发病率
      男性 1.93 1.75 1.79 2.01 2.03 2.02 1.92
      女性 0.89 1.11 1.18 1.15 1.42 1.45 1.19
      城市 1.30 0.85 1.18 0.97 1.05 0.89 1.04
      农村 1.51 1.92 1.76 2.16 2.39 2.92 2.07
      合计 1.42 1.43 1.49 1.58 1.72 1.74 1.56
    ASRIC
      男性 1.91 1.77 1.85 2.11 2.09 2.09 1.97
      女性 0.91 1.13 1.21 1.22 1.52 1.43 1.24
      城市 1.15 0.77 1.11 0.95 1.07 1.01 1.01
      农村 1.74 2.16 2.02 2.55 2.63 2.66 2.29
      合计 1.42 1.45 1.54 1.67 1.80 1.76 1.6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OC死亡率

    项目 新发病例 人口 死亡率/(1/10万) ASRMC/(1/10万) ASRMW/(1/10万) 0~74岁累积死亡率/% 35~64岁截缩死亡率/(1/10万)
    城市 275 13 633 171 2.02 1.96 1.76 0.22 2.14
    农村 592 14 127 993 4.19 4.63 3.55 0.43 6.28
    男性 553 14 007 037 3.95 4.06 3.31 0.40 5.19
    女性 314 13 754 127 2.28 2.33 1.78 0.22 2.49
    合计 867 27 761 164 3.12 3.20 2.54 0.32 3.8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各年龄组人群OC死亡率(1/10万)

    年龄/岁 合计 男性 女性 城市 农村
    0~ 0.19 0.33 0.00 0.32 0.13
    5~ 0.00 0.00 0.00 0.00 0.00
    10~ 0.00 0.00 0.00 0.00 0.00
    15~ 0.09 0.00 0.18 0.19 0.00
    20~ 0.34 0.55 0.16 0.00 0.76
    25~ 0.12 0.00 0.22 0.21 0.00
    30~ 0.63 1.28 0.00 0.70 0.53
    35~ 1.04 1.40 0.60 0.60 1.67
    40~ 0.95 1.22 0.85 0.54 1.45
    45~ 2.93 4.82 1.30 1.24 5.18
    50~ 9.75 12.93 7.24 5.21 19.56
    55~ 4.43 5.26 3.22 2.46 6.41
    60~ 8.21 11.41 4.58 6.70 9.31
    65~ 13.91 13.82 13.17 12.69 14.84
    70~ 20.68 27.85 11.53 13.89 25.77
    75~ 19.81 24.88 15.57 11.07 25.50
    80~ 10.69 12.43 13.01 8.25 12.05
    85+ 13.13 21.09 8.92 13.46 12.97
    合计 3.12 3.95 2.28 2.02 4.19
    下载: 导出CSV

    表 6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OC死亡趋势(1/10万)

    项目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15-2020
    死亡率
      合计 0.47 0.66 0.62 0.51 0.38 0.48 0.52
      男性 0.71 0.82 0.73 0.69 0.44 0.57 0.66
      女性 0.24 0.49 0.52 0.32 0.32 0.40 0.38
      城市 0.39 0.40 0.48 0.29 0.23 0.26 0.34
      农村 0.55 0.87 0.75 0.71 0.53 0.80 0.70
    ASRMC
      合计 0.50 0.65 0.64 0.53 0.38 0.51 0.53
      男性 0.71 0.83 0.75 0.72 0.44 0.61 0.68
      女性 0.27 0.48 0.52 0.33 0.33 0.40 0.39
      城市 0.35 0.35 0.45 0.28 0.22 0.31 0.33
      农村 0.66 0.99 0.87 0.84 0.74 0.45 0.77
    下载: 导出CSV
  • [1] PERES MA, MACPHERSON LMD, WEYANT RJ, et al. Oral disease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challenge[J]. Lancet, 2019, 394(10194): 249. doi: 10.1016/S0140-6736(19)31146-8
    [2] MIRANDA-FILHO A, BRAY F.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ancers of the lip, tongue and mouth[J]. Oral Oncol, 2020, 102: 104551. doi: 10.1016/j.oraloncology.2019.104551
    [3] ABHINAV RP, WILLIAMS J, LIVINGSTON P, et al. Burden of diabetes and oral cancer in India[J].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20, 34(11): 107670. doi: 10.1016/j.jdiacomp.2020.107670
    [4] BHATTACHARJEE T, KERKETA M, BABU NA. Differences of oral cancer in men and women of West Bengal, India[J]. J Oral Maxillofac Pathol, 2021, 25(1): 200. doi: 10.4103/jomfp.jomfp_476_20
    [5] BOSETTI C, CARIOLI G, SANTUCCI C, et al. Global trends in oral and pharynge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J]. Int J Cancer, 2020, 147(4): 1040. doi: 10.1002/ijc.32871
    [6] GUO J, LIU X, ZENG Y, et 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genetic ancestry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linical evolution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Front Cell Dev Biol, 2021, 9: 678464. doi: 10.3389/fcell.2021.678464
    [7] RAWLA P, SUNKARA T, GADUPUTI V. Epidemiology of pancreatic cancer: global trends, etiology and risk factors[J]. World J Oncol, 2019, 10(1): 10. doi: 10.14740/wjon1166
    [8] ZANONI DK, MONTERO PH, MIGLIACCI JC, et al. Survival outcomes after treatment of cancer of the oral cavity (1985-2015)[J]. Oral Oncol, 2019, 90: 115. doi: 10.1016/j.oraloncology.2019.02.001
    [9] MAIR M, NAIR D, NAIR S, et al. Comparison of tumor volume, thickness, and T classification as predictors of outcomes in surgically tre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tongue[J]. Head Neck, 2018, 40(8): 1667.
    [10] JAMES SL, CASTLE CD, DINGELS ZV, et al. Estimating global injurie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ethods and data used in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7 study[J]. In J Prev, 2020, 26(1): i125.
    [11] 任振虎, 胡传宇, 贺海蓉, 等. 1990年至2017年口腔癌的全球和区域负担: 疾病全球负担研究报告[J]. 癌症, 2020, 39(4): 159.
    [12] SHRESTHA AD, VEDSTED P, KALLESTRUP P, et al.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oral cancer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scoping review[J]. Eur J Cancer Care (Engl), 2020, 29(2): e13207.
    [13] 郭蕴, 孙悦, 李建成, 等. 经口入路口腔-口咽癌切除临床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 35(8): 712.
    [14] 李建成, 杨东昆, 宋培军, 等. 游离皮瓣移植在全舌切除后Ⅰ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 34(8): 736.
    [15] 赫捷, 陈万青. 2016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96.
    [16] 彭晔炜, 刘景诗, 许可葵, 等. 2009~2015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9, 28(9): 680.
    [17] 张济, 杨中元, 张星, 等. 广东省口腔癌发病特征的单中心50年收治病例分析[J]. 口腔疾病防治, 2017, 25(1): 13.
    [18] 周维, 何明艳, 沈婉莹, 等. 2005~2015年中国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9(6): 706.
    [19] PAN R, ZHU M, YU C,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cohort study in China, 2008-2013[J]. Int J Cancer, 2017, 141(7): 1315.
    [20] ZHANG LW, LI J, CONG X, et al.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rends in oral and oropharyngeal cancers in China, 2005-2013[J]. Cancer Epidemiol, 2018, 57: 120.
    [21] MEHROTRA R, SINGH M, KUMAR D, et al. Age specific incidence rate and pathological spectrum of oral cancer in Allahabad[J]. Indian J Med Sci, 2003, 57(9): 400.
    [22] CHIANG CT, HWANG YH, SU CC, et al. Elucidating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oral cancer through spatial clustering in high-risk areas of Taiwan with a distinct gender ratio of incidence[J]. Geospat Health, 2010, 4(2): 230.
    [23] 黄伟伦, 朱松林, 邹艳花, 等. 2009~2012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7, 26(7): 507.
    [24] SABA NF, GOODMAN M, WARD K. Gender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incidence and survival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tongue, base of tongue, and tonsils: a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program-based analysis[J]. Oncology, 2011, 81(1): 12.
    [25] ARIYOSHI Y, SHIMAHARA M, OMURA K, et 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survey of member institutions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 2002[J]. Int J Clin Oncol, 2008, 13(3): 220.
    [26] BHURGRI Y, BHURGRI A, USMAN A, et al. Epidemiological review of head and neck cancers in Karachi[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06, 7(2): 195.
  • [1] 侯胜燕 . 社会剥夺与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基于1998~2007年中国肿瘤登记报告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2): 1517-1519.
    [2] 孙幸幸蔡广菊周伟强洪倩 . 1994-2013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与孕产保健服务利用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 510-51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4.028
    [3] 杨楠陈宇易诗琼张露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远期死亡率与入院首次化验时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2): 1729-17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2.022
    [4] 张靳冬张建陶钱建东潘明珠 . 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常州市乙型肝炎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4): 476-478.
    [5] 孙敏捷罗兵李振兴霍星星王云 . 预测ICU住院病人死亡的Nomogram模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2): 1733-17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2.026
    [6] 焦玉萌方强谢旻陶志勇王雪梅夏惠孙新 . 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时空分布特征.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876-878,883.
    [7] 杨春晖杨冰岩彭嘉恒冯明华赖春华吕峻峰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753-75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6.014
    [8] 蒋维韩炜刘维红刘迎军张桂欣陈宝丽 . 孕产期盆底功能训练指导对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病率及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3): 342-344, 3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3.015
    [9] 王利汤欣陈利华 . 聚酯泡沫敷贴与啫喱垫联合应用预防口腔癌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39-1141.
    [10] 谢泽敏赵鑫赵保建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全身麻醉对老年口腔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谵妄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2): 1645-164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12.005
    [11] 陈育华陈齐鸣刘玉芳 .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h内血压变化与其早期病死率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6): 605-607.
    [12] 王帮璇元永艇张丽张子喆付连国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变化趋势及其从发病到死亡时间的特征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2): 141-14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2.001
    [13] 申庆文王兰云 . 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295-297.
    [14] 张小敏 . 质量控制小组在降低食管癌术后鼻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实践及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 1600-16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1.048
    [15] 华湘黔周建华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0): 1360-136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0.009
    [16] 金欣李桂林 . 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举宫器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对脉管癌栓阳性率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2): 1678-168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2.013
    [17] 王斌 . 高血压性脑出血昼夜发生率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5): 524-525.
    [18] 方小红梁茂芸 . 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0): 903-904.
    [19] 袁兆春安小峰牛军强浩刘佳崔惠康 . 延长阿托品化时间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89-390.
    [20] 詹以森闵红张琼枝 . 住院新生儿7560例疾病构成及病死率变化趋势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25-427.
  • 加载中
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19
  • HTML全文浏览量:  1209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2-11
  • 录用日期:  2022-11-25
  • 刊出日期:  2022-12-15

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作者简介: 李建成(1965-), 男, 主任医师, 教授
  • 1.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安徽 蚌埠 233004
  •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 3.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 4.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 236004
  • 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 上海 200011
  • 6.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221000
基金项目:  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 GXXT-2020-021

摘要: 目的分析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新发病例、死亡病例,计算口腔癌的发病率、死亡率、0~74岁累积率、35~64岁截缩率等指标,标准化率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标准人口构成作为标准。结果2015-2020年皖北地区共收集新发口腔癌病例2 602例,口腔癌死亡病例867例。口腔癌发病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世界标准化发病率、0~74岁累积发病率、35~64岁截缩发病率分别为9.37/10万、9.65/10万、7.66/10万、0.94%、12.13/10万。其中城市居民口腔癌发病率为6.21/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6.06/10万,农村居民口腔癌发病率12.42/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13.76/10万,农村居民口腔癌发病高于城市;男性口腔癌发病率11.52/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11.82/10万,女性口腔癌发病率为7.19/10万,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为7.43/10万,男性口腔癌发病率高于女性。2015-2020年皖北地区口腔癌死亡率为3.12/10万,中国标准化死亡率为3.20/10万,世界标准化死亡率2.54/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2%,截缩死亡率为3.81/10万。2015-2020年皖北地区OC总发病率6年间呈上升趋势,总死亡率相对较为稳定,OC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升高而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结论口腔癌是威胁皖北地区居民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积极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加强发病因素预防,可有效降低口腔癌发病率,也是皖北地区口腔癌防控的重要措施。

English Abstract

  • 口腔癌(oral cancer,O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因种族、生活习惯、经济发展状况、医疗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OC发病率的差别较大,资料[3-4]显示,在一些高发地区如印度、亚美尼亚等,每年OC新发病例数可占恶性肿瘤的40%,其中新发男性病例可占男性恶性肿瘤的25%,全球O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欧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OC发病率较低[5-6]。OC目前被WH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会导致病人语言、咀嚼、呼吸、吞咽等功能的丧失及面部外形的改变。全球每年OC死亡人数约占总癌症死亡总人数的2%[7],其5年生存率报道在30%~60%[8-9]。我国OC发病率和死亡率虽低于世界高发地区,但仍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且存在着明显地区差异,由北往南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华南及台湾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各地[10-11]。资料[12-14]显示,O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向年轻化、老龄化二级发展。口腔癌也是危害皖北地区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通过皖北地区(6个地级市)OC流行病学调查,分析OC发病和死亡原因,以期为OC防治提供参考。

    • 选取安徽皖北地区6个地级市所管辖18个县(市)、17个行政区医保农保登记中心和皖北地区设置肿瘤登记点登记的发生于2015-2020年期间新发OC病人,另有较少部分来源于相关医院或社区的补充。死亡数据通过电话、跟踪随访及死亡鉴测专业机构数据统计,并通过核对、查实,剔除重复及医疗机构调查补充获得OC病人的死亡数据。新发和死亡病理检查资料主要来源于皖北地区三级以上公立医院、省内权威三甲医院和省外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所获得数据总符合率>98.76%,符合流行病学调查要求。2015-2020年皖北地区人口数据资料来源于2020年全国人口第7次普查。2020年皖北地区调查人口数为26 821 785人,2015年人口总数27 390 900人。

    • 本文采用疾病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ICD-10/C00~C14,对新发口腔癌病例采用C00~C06、C14,排除C07~C13大涎腺、口咽、鼻咽、下咽等部位恶性肿瘤。按照ICD-10编码中C00~C06要求,对来自于皖北地区农保、医保登记中心和肿瘤登记点新发口腔癌病例进行登记、核查,对符合要求者进行录用,并对录用的病人行详细的资料登记,建立Excel OC病人数据库;其次通过相关医疗机构调查添加遗漏者,对病人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核对病理资料,重新完善数据库;通过各种方式掌握病人及家属的联系方式,了解目前病人生存或死亡状况,对于失访者通过公安机关与当地政府联系;采用Excel软件对皖北地区口腔癌流行病学行统计学分析。

    • 通过Excel整理皖北地区2015-2020年OC发病及死亡数据,按照地区(城市、农村)、性别(男、女)及年龄(0~、5~、10~、……、85~岁)完成分层。以我国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中国年龄标准化发病(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rate of incidence/mortality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ASRIC/ASRMC),以1985年Segi′s世界标准人口为标准计算世界年龄标准化发病(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rate of incidence/mortality by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ASRIW/ASRMW)。采用SAS、CanReg4软件行数据分析,应用IARC crg Tools进行数据检查和估算,使用Joinpoint Software 4.5分析2015-2020年O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

    • 皖北地区2015-2020年OC总体发病率、ASRIC、ASRIW、累积发病率(0~74岁)、截缩率(35~64岁)分别为9.37/10万、9.65/10万、7.66/10万、0.94%、12.13/10万,其中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见表 1)。

      项目 新发病例 人口 发病率/(1/10万) ASRIC/(1/10万) ASRIW/ (1/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 35~64岁截缩发病率/(1/10万)
      城市 847 13 633 171 6.21 6.06 5.3 0.66 7.39
      农村 1 755 14 127 993 12.42 13.76 10.66 1.27 19.01
      男性 1 613 14 007 037 11.52 11.82 9.6 1.17 15.38
      女性 989 13 754 127 7.19 7.43 5.77 0.7 8.89
      合计 2 602 27 761 164 9.37 9.65 7.66 0.94 12.13

      表 1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OC发病率

    • 0~24岁OC发病率相对最低,发病率在1/10万以下,城乡、男女无明显差别;25~34岁总体发病率已接近2/10万,主要表现为农村发病率较城市增高,35~44岁总体发病率以上到3/10万~4/10万之间,仍表现为农村发病率较高,但以上年龄段均为OC发病率极低值期。45岁以后OC发病率波动性上升,本组发病年龄高峰期为65~79岁,极值为75~79岁年龄段,同时45岁以后各年龄组农村发病率均高于城市(见表 2)。

      年龄/岁 合计 男性 女性 城市 农村
      0~ 0.23 0.16 0.32 0.32 0.20
      5~ 0.11 0.20 0.00 0.16 0.09
      10~ 0.39 0.40 0.37 0.14 0.55
      15~ 0.13 0.08 0.18 0.09 0.16
      20~ 0.72 0.64 0.79 0.08 1.51
      25~ 1.92 1.84 1.99 1.35 2.65
      30~ 1.80 2.99 0.63 0.70 3.46
      35~ 3.52 4.90 2.15 2.53 4.89
      40~ 4.04 5.48 2.69 2.83 5.47
      45~ 8.88 12.33 5.56 4.54 14.66
      50~ 28.23 34.55 21.72 16.19 54.23
      55~ 17.07 20.01 14.19 9.08 25.13
      60~ 24.08 30.91 17.02 20.87 26.41
      65~ 41.43 45.66 36.95 33.75 47.24
      70~ 54.82 74.36 34.60 38.70 66.90
      75~ 47.07 57.79 37.38 28.59 59.09
      80~ 35.92 48.35 26.55 35.48 36.16
      85+ 44.24 67.49 31.95 43.36 44.66
      合计 9.37 11.52 7.19 6.21 12.42

      表 2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各年龄段群OC发病率(1/10万)

    • 2015-2020年皖北地区OC总发病率和男性、女性及农村OC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城市OC发病率则有下降趋势;ASRIC在2015-2019年无论城市、农村、男性、女性及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而2020年各项均较2019年降低(见表 3)。

      项目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15-2020
      发病率
        男性 1.93 1.75 1.79 2.01 2.03 2.02 1.92
        女性 0.89 1.11 1.18 1.15 1.42 1.45 1.19
        城市 1.30 0.85 1.18 0.97 1.05 0.89 1.04
        农村 1.51 1.92 1.76 2.16 2.39 2.92 2.07
        合计 1.42 1.43 1.49 1.58 1.72 1.74 1.56
      ASRIC
        男性 1.91 1.77 1.85 2.11 2.09 2.09 1.97
        女性 0.91 1.13 1.21 1.22 1.52 1.43 1.24
        城市 1.15 0.77 1.11 0.95 1.07 1.01 1.01
        农村 1.74 2.16 2.02 2.55 2.63 2.66 2.29
        合计 1.42 1.45 1.54 1.67 1.80 1.76 1.61

      表 3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OC发病趋势(1/10万)

    • 2015-2020年皖北地区总体死亡率、ASRMC、ASRMW、0~74岁累积死亡率、35~64岁死亡截缩率分别为3.12/10万、3.20/10万、2.54/10万、0.32%、3.81/10万,且上述5种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见表 4)。

      项目 新发病例 人口 死亡率/(1/10万) ASRMC/(1/10万) ASRMW/(1/10万) 0~74岁累积死亡率/% 35~64岁截缩死亡率/(1/10万)
      城市 275 13 633 171 2.02 1.96 1.76 0.22 2.14
      农村 592 14 127 993 4.19 4.63 3.55 0.43 6.28
      男性 553 14 007 037 3.95 4.06 3.31 0.40 5.19
      女性 314 13 754 127 2.28 2.33 1.78 0.22 2.49
      合计 867 27 761 164 3.12 3.20 2.54 0.32 3.81

      表 4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OC死亡率

    • OC总体死亡最高年龄段为70~79岁,其次为80岁以上及60~69岁,59岁以下人群死亡率均相对较低,城乡差别不大(见表 5)。

      年龄/岁 合计 男性 女性 城市 农村
      0~ 0.19 0.33 0.00 0.32 0.13
      5~ 0.00 0.00 0.00 0.00 0.00
      10~ 0.00 0.00 0.00 0.00 0.00
      15~ 0.09 0.00 0.18 0.19 0.00
      20~ 0.34 0.55 0.16 0.00 0.76
      25~ 0.12 0.00 0.22 0.21 0.00
      30~ 0.63 1.28 0.00 0.70 0.53
      35~ 1.04 1.40 0.60 0.60 1.67
      40~ 0.95 1.22 0.85 0.54 1.45
      45~ 2.93 4.82 1.30 1.24 5.18
      50~ 9.75 12.93 7.24 5.21 19.56
      55~ 4.43 5.26 3.22 2.46 6.41
      60~ 8.21 11.41 4.58 6.70 9.31
      65~ 13.91 13.82 13.17 12.69 14.84
      70~ 20.68 27.85 11.53 13.89 25.77
      75~ 19.81 24.88 15.57 11.07 25.50
      80~ 10.69 12.43 13.01 8.25 12.05
      85+ 13.13 21.09 8.92 13.46 12.97
      合计 3.12 3.95 2.28 2.02 4.19

      表 5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各年龄组人群OC死亡率(1/10万)

    • 皖北地区2015-2020年OC总死亡率相对较为稳定。2016-2017年总体死亡率较高,其中男性2015-2018年死亡率较高,女性较为恒定;2015-2020年中国标准化总死亡率、男女和城乡死亡率每年数值均较稳定(见表 6)。

      项目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15-2020
      死亡率
        合计 0.47 0.66 0.62 0.51 0.38 0.48 0.52
        男性 0.71 0.82 0.73 0.69 0.44 0.57 0.66
        女性 0.24 0.49 0.52 0.32 0.32 0.40 0.38
        城市 0.39 0.40 0.48 0.29 0.23 0.26 0.34
        农村 0.55 0.87 0.75 0.71 0.53 0.80 0.70
      ASRMC
        合计 0.50 0.65 0.64 0.53 0.38 0.51 0.53
        男性 0.71 0.83 0.75 0.72 0.44 0.61 0.68
        女性 0.27 0.48 0.52 0.33 0.33 0.40 0.39
        城市 0.35 0.35 0.45 0.28 0.22 0.31 0.33
        农村 0.66 0.99 0.87 0.84 0.74 0.45 0.77

      表 6  2015-2020年安徽省皖北地区OC死亡趋势(1/10万)

    • 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8全球癌症报告》中指出,2018年新增OC病人占新增总癌症2.50%,死于OC病人占癌症总死亡人数3.20%;而我国癌症统计学分析OC新增病例占总体新发现癌症的1.12%,OC死亡占癌症的0.87%[15],中国OC发病、死亡构成比明显低于国际水平。同时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还表现出中国OC发病率特点,即南方发病率大于北方发病率,由南向北为递减趋势;农村人口发病率大于城市人口发病率;沿海地区大于内陆[16-18]

      安徽皖北地区位于沿淮地带并与河南、江苏、山东、湖北相邻,人口总数26 821 785人(2020年人口统计),2015-2020年皖北地区共发生OC病人约2 602例,6年的总发病率9.37/10万,平均每年中标率1.61/10万,均低于2010年以来全国及各省有肿瘤登记地区相继报道的OC发病中标率[19-20],但与近年来普查报道[2, 15]较为一致。其流行病学特征:(1)OC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15-2018年以每年2.64%的速度显著增长,在2019-2020年保持稳定;女性和农村地区发病率分别增加了62.67%、93.46%,男性在这一时期较为稳定;皖北地区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44.55%上升至2020年的58.33%,城市发病率下降了31.33%,呈下降趋势,其中城市女性下降明显,下降了40.95%。(2)OC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15-2016年死亡率增加了38.49%,在2017-2019年以每年22.27%的速度显著下降,2020年保持稳定;本资料中男女发病性别比从2015年的2.23下降到2020年的1.44,男性虽然每年死亡率均较女性高,但女性死亡率升高速度高于男性,男性和城市地区死亡率下降明显,下降率分别为19.82%、31.96%,其中城市女性死亡率下降约49.82%,然而女性和农村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上升率分别为69.27%、45.72%。(3)从发病年龄分布来看,2015-2020年40岁以前发病率较低,发病高峰年龄稳定在为65~80岁,较国内统计资料40~60岁高峰大,患病年龄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整体人均平均年龄的延长有关;其中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50~85岁,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65~85岁,女性发病高峰年龄较男性高,城市地区发病年龄高峰为60~85岁,农村地区发病年龄高峰为50~85岁,城市发病年龄高峰较农村低。

      此外,本统计数据显示OC病人男1 613例,女989例,男女构成比为1.63,而在城镇病人男女构成比1.93,农村病人男女构成比1.57,均低于OC发病率较高地区男女构成比。报道资料显示,OC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OC病人男女构成比相对较高,如印度为3.27[21],我国台湾、湖南分别为10.5[22]、3.2[23];而OC发病率较低国家男女构成相对较低,如美国为1.42、日本1.45[25]。年龄方面,本组数据显示OC发病率较高年龄段为45~79岁,占OC总病人数的91.00%,而高峰年龄段为50~74岁,占总发病人数的63.45%,与BHURGRI等[26]报道相一致。本组OC发病部位中以舌癌发病率最高,为23.33%,其次为下颌骨牙龈癌18.17%、颊癌14.97%、上颌骨牙龈癌13.86%、口底癌11.50%、上下唇黏膜癌11.44%、硬腭癌6.73%。病理表现以鳞状细胞癌最多,占84.58%,其次为腺癌9.02%,主要为腺样囊性癌、黏表细胞癌及肌上皮癌等,来源于间叶组织肿瘤占6.40%,主要为肉瘤、恶性黑色素瘤。

参考文献 (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