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认同是学生在对本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情感上的接纳与认可,并伴随着积极的专业学习行为,总体上是一种认知、态度及情感的迁移过程,秦攀博[1]将专业认同的维度划分为认知、情感、行为和适切性四大方面,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以及未来职业的方向,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2-4]。知识共享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因知识共享而产生的一种互动行为,指知识拥有者帮助他人(知识需求者)了解自身拥有的知识、经验及技能的内涵以及从中学习这项知识、经验及技能而产生的互动行为[5]。有研究[6]指出,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效地获取、吸收、利用和转化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是指学生主动获得知识,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并且能够提出新发现、新方法、新思路的能力, 包括素质品质、创新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7]。目前针对大学生研究能力与知识共享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知识共享对护理学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影响, 有利于帮助院校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本研究以护理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探讨知识共享与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 以及专业认同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 从专业认同和知识共享的角度探索在院校内创建良好共享环境, 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吸收和利用知识, 并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从而提高研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7-8月通过问卷星对某医学院校1 042名护理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177人,女865人;大一347人,大二233人,大三224人,大四238人。纳入标准:(1)在读本科生;(2)自愿参与调查研究。排除标准:(1)休学生;(2)无法完成网上问卷调查的本科生。
-
包括年级、性别、民族、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家庭户口类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是中共党员、是否是班委会成员。
-
采用秦攀博[1]编制的专业认同量表,包括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4个维度,共23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调查对象根据其对所学专业情况的符合程度作答。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9。
-
采用张爽等[8]编制的知识共享评估量表,包括知识提供和知识获取两个维度,共8个项目,知识提供是指将自身知识以不同方式使他人知晓的行为,知识获取是指通过不同方式吸取他人知识的行为,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得分越高,知识共享倾向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
采用朱亭亭[9]编制的大学生研究能力测量量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3个维度,共1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事前与年级辅导员取得联系,获得同意和配合,通过班级QQ群发送问卷链接。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填写问卷。电子问卷采用必答选项的设置,确保及时补填、无选项遗漏。
-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逐步回归分析。
-
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总分为(3.77±0.54)分,4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适切性(3.87±0.57)分、认知性(3.84±0.65)分、行为性(3.79±0.66)分、情感性(3.68±0.61)分。知识共享总分为(3.90±0.55)分,2个维度得分分别为知识提供(4.00±0.56)分、知识获取(3.72±0.68)分。研究能力总分为(3.66±0.58)分,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实践能力(3.72±0.58)分、学习能力(3.64±0.63)分、创新能力(3.63±0.65)分。
-
护理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知识共享与研究能力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见表 1)。
项目 知识共享 专业认同 研究能力 知识共享 1 0.632** 0.672** 专业认同 0.632** 1 0.625** 研究能力 0.672** 0.625** 1 注:**P < 0.01 表 1 专业认同、知识共享、研究能力的相关系数(n=1 042)
-
专业认同在护理学本科生知识共享和研究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见图 1。验证步骤:第一步,以知识共享为自变量,护生研究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护生知识共享对研究能力有显著预测力(P < 0.01);第二步,以知识共享为自变量,专业认同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对专业认同有显著预测力(P < 0.01);第三步,以知识共享和专业认同为自变量,研究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和专业认同对护生研究能力有显著预测力(P < 0.01),加入专业认同后,知识共享仍然对护生研究能力具有显著预测力,并且知识共享和专业认同对研究能力的共同解释率高于知识共享单独对研究能力的解释率,表明专业认同在知识共享和研究能力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见表 2)。中介效应=0.628×0.354=0.222,占总效应的31.3%。
自变量 因变量 系数 标准化系数 R R2 △R2 F △F 知识共享 研究能力 0.709** 0.672 0.672 0.451 0.451 854.996 854.996 知识共享 专业认同 0.628** 0.632 0.632 0.399 0.399 690.873 690.873 知识共享
专业认同研究
能力0.487**
0.354**0.461
0.3330.720 0.518 0.517 558.095 558.095 注:**P < 0.01 表 2 专业认同在知识共享和研究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
调查数据显示,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总均值为3.77分,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整体水平中等偏上,这与王平等[10-12]的研究结果一致,且与以往研究相比得分有所提高,这也与社会影响有关,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中,医务工作者始终冲在前线,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不顾个人安危,得到全社会高度认可,也激发了青少年对医学的向往和热情。知识共享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高于中间分3分,且均高于何小芹[13]对944名高校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本研究中调查对象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医学类专业性强,对理论和技能要求高,在临床实践中更要求医护团队间的紧密合作,这也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多地进行交流和知识共享行为。研究能力总均分高于3分,稍高于朱亭亭[9]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专业性相关,护生专业认同度高,代表其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高,未来从事护理专业的意愿更高,对专业高度的认同,也进一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提升自我能力[4],当今社会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各种待攻克的疾病、环境问题等都关乎全民健康,“健康中国”的全民健康需求给护理事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护生将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
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知识共享与研究能力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专业认同是对所学专业的肯定性评价,是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14], 知识提供和知识获取的过程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整理、归纳、吸收和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专业领域,认识的加深,情感的投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能够丰富知识储备量,在分享和获取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随着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学生能够更加创造性、批判性地看待问题,找到研究的方向和兴趣,结合知识的获取、转换、利用和实践,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
由于知识共享对研究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在引入专业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后,进一步对研究能力起作用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在知识共享与研究能力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表明知识共享与专业认同是护生提高研究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转化,并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同时能够提出新发现,新方法,新思路的能力[9]。从知识共享的直接作用来看,知识共享行为是知识拥有者通过各种形式与他人交换知识,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效应,从而与对方共同拥有知识的行为[15]。对知识有效地获取、吸收、利用和转化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6]。护理的专业属性强,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要求护士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还需要护士能够掌握心理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康复等多学科知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这也对在校护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本专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多途径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目前校内有丰富的线上线下选修课资源,涵盖哲学、伦理学、美学、艺术、心理学等专业,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考虑由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院联合各二级学院,在校内搭建知识共享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知识获取和交流的机会,例如创建校内知识共享交流微信群、QQ群或网络平台,由校学生会联合各专业学生会共同管理,征集学生感兴趣的学科知识或学术科研需求,对热门方向有针对性地邀请教师或高年级研究生,利用课后或周末时间在学术报告厅进行交流,也可以每个月举行一次共享交流会,由学生会根据征集的选题选取2~3个主题,在群内发布交流时间、内容和地点,学生自由加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小组进行线下讨论交流。对于参加共享交流做讲座或报告的教师和研究生,可以将其讲座或报告时间计入继续教育学时,作为晋升、研究生培养的支撑条件,鼓励教师和高年级研究生积极参与共享交流,助力本科生学术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知识共享可以促进知识更新,并且能够提高创新能力[16-17]。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发现新观点和新思路。专业认同是影响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18],张宇等[19]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专业认识正确、专业情感体验积极、专业意志坚定、专业价值感强的学生,能树立较强的护理专业认同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专业知识。从引入专业认同为中介变量的间接作用来看,当学生对所学专业越了解,就会注入更多的情感和关注,对所学专业和将来职业发展更加认可,更愿意为之奋斗和付出努力,对于专业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也会更感兴趣,并认为了解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创新研究是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20-22]。目前医学专业的技能大赛种类多、等级高,每届大赛各专业在学生中进行遴选后会同附属医院联合进行培训,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学生专业临床知识的获取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赛后可以邀请获奖学生在低年级学生中进行比赛心得的交流,还可以邀请参赛学生作为低年级学生课后实操练习的指导老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学生间树立榜样来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情感、价值感和荣誉感,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赛后交流和指导也有助于学生间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交流。
综上所述,专业认同在知识共享和研究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院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关注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转化,提高其研究能力。院校应进一步重视护生的专业情感,尤其对目前护理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教育和专业认同的辅导。除了通过入学教育等活动加深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还应当重视护生知识共享意愿和能力,多部门、多专业联合,可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不同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和分享规律、习惯和能力,为学生提供知识共享的校园氛围和有效平台,调动护生加强知识共享行为,促进交流,还可以邀请抗疫英雄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用好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因逐步了解进而真正喜爱专业,钻研专业,带着辩证和创新思维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最终反馈在未来职业中,为人民健康服务,真正做到爱岗、敬业、钻研。
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在知识共享与研究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Mediating rol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between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知识共享与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专业认同量表、知识共享评估量表和大学生研究能力测量量表对某医学院校1 042名护理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知识共享和研究能力总均分均在3分以上,整体水平中等偏上。护理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知识共享与研究能力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知识共享既能直接影响研究能力,又通过专业认同间接影响研究能力。 结论专业认同在知识共享和研究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院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关注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转化,提高其研究能力。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Methods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 042 nursing undergraduates from a medical college were conducted with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ale, knowledge sharing assessment scale and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 scale by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ResultsThe total average scor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ere all above 3 points, and the overall level was above averag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P < 0.01).Knowledge sharing ca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research ability, 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research ability through professional identity. ConclusionsProfessional identity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search ability.Colleges should provide a good knowledge shar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to their majors, which will help students to actively transform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research ability. -
Key words:
- nursing /
- undergraduate /
- professional identity /
- knowledge sharing /
- research ability
-
表 1 专业认同、知识共享、研究能力的相关系数(n=1 042)
项目 知识共享 专业认同 研究能力 知识共享 1 0.632** 0.672** 专业认同 0.632** 1 0.625** 研究能力 0.672** 0.625** 1 注:**P < 0.01 表 2 专业认同在知识共享和研究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自变量 因变量 系数 标准化系数 R R2 △R2 F △F 知识共享 研究能力 0.709** 0.672 0.672 0.451 0.451 854.996 854.996 知识共享 专业认同 0.628** 0.632 0.632 0.399 0.399 690.873 690.873 知识共享
专业认同研究
能力0.487**
0.354**0.461
0.3330.720 0.518 0.517 558.095 558.095 注:**P < 0.01 -
[1] 秦攀博.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2] 王雪. 护理本科生择业效能感与专业认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 17(12): 1097.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0.12.008 [3] 杜琳, 卢公标. 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 2016, 13(12): 894.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6.12.003 [4] 李婉婷, 庞书勤, 郑丽秀, 等. 护理本科生班级心理氛围与专业认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16, 13(6): 42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6.06.006 [5] 张爽, 乔坤, 汪克夷. 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31(4): 502. [6] 张圣亮, 方鼎. 高校研究生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1): 117. [7] 谢东, 臧大进, 焦俊生, 等. 项目驱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 39(2): 136. [8] 张爽, 汪克夷, 栾晓琳. 自我效能、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28(8): 285.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08.08.098 [9] 朱亭亭. 知识共享对大学生研究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10] 王平, 孙继红, 吉峰. 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9): 39. [11] 李英, 李晓明, 白拉拉, 等. 民办高校医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调查——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9): 211. [12] 宝景春, 赵晶京, 修虹, 等. 医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9, 6(5): 185. [13] 何小芹.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学业相对获得感与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研究[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14] ACKSON D. Developing pre-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undergraduates throug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J]. High Educ, 2017(3): 1. [15] MANNAN A, SHAARI R, BAKRI N. Antecedents of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among nurses[J]. Aust J Adv Nurs, 2015, 1(1): 60. [16] KIM SJ, PARK M. Leadership, knowledge sharing, and creativity[J]. J Nurs Adm, 2015, 45(12): 615. [17] AFSAR B. The impact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on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J]. Int J Health Care Qual Assur, 2016, 2(29): 104. [18] JACKSON D, WILTON N. Developing career management competencies among undergraduates and the rol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J]. Teach High Educ, 2016, 21(3): 266. [19] 张宇, 肖惠明, 林细吟, 等. 护理本科学生专业认同和拖延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 2017, 14(12): 944. [20] 李若兰.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学校归属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1] 和爱林, 赵俊洁, 高冬东. 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月刊, 2019, 14(17): 1. [22] 薛芳, 赵静, 宋松. 本科与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1): 1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