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1-2]。地方高校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构建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体系,对实现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路径,推进我省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4]。本研究旨在以地方高校不同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认知和意愿倾向,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实证,巩固自下而上的一体化发展的学校内部动力, 为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建设发展进言献策、提供借鉴,有利于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速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助力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实现。
-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从行政管理人员、部分教职工及部分年级的相关专业中选取参与者。共筛选出有效参与者2 789位,其中学生2 385人,教师298人,管理人员106人。本次研究问卷开始调查前均已取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
-
本次调查使用自编的统一问卷调查表,针对地方高校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3种人群分别使用不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关于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认知、关于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意愿。对问卷调查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单选题按照程度大小从高到低分别为4、3、2、1分,多选题选项之间无程度大小之分,按照选择一项答案计1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得分累加为该题最终分数,各维度对应问卷问题见表 1。问卷每题均以得分平均值为界限,分为低、高等级。运用因子分析地方高校不同人群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想法和理解,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同一因子,将自编问卷除基本信息外的内容归为意愿和认知2个维度(见表 1),以便直观上的分析。
分组 问题 学生 认知 您了解到长三角一体化的哪些内容?(了解程度)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中有哪些可行的措施?(发展措施) 您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目的的认识?(发展目的) 您了解到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已经推出了哪些措施?(已有措施) 您了解本校加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有什么要强化的方面?(本校发展趋势) 您了解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还有哪些可行的措施?(发展措施) 您了解本校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本校发展措施) 意愿 您对发展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持什么态度?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展?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您对本校加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最关心的问题? 您认为本校在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优势有哪些?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可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教师 认知 您是否了解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了解程度) 您了解到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已经推出了哪些措施?(发展措施) 您了解您的工作单位加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本校发展趋势) 如果平台构建,您认为资源共享板块应包含?(资源共享认知) 意愿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是否需要?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可能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您认为长三角地区高等医学教育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展? 您认为建立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否有必要? 如果平台构建您是否会把自己的资源上传平台? 您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预期为? 管理人员 认知 您是否了解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了解程度) 您觉得实现长三角地区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主要方式有哪些?(发展方针) 您认为当前推进长三角区域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重要且可行的行动举措有哪些?(发展措施) 您了解贵校在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中遇到了哪些障碍?(本校发展障碍) 您了解本校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本校发展措施) 意愿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目前遇到最大的障碍有哪些? 相对于京津您觉得长三角地区推动区域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您觉得是否需要在贵校区建立高校教育联动改革试验区? 您觉得在贵校建立高校教育联动改革试验区是否可行? 如果贵校正准备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联盟,您会怎么做? 您认为贵校加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联盟后,对您有哪些帮助? 表 1 问卷关于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调查项目
-
采用SPSS26.0软件对本次使用问卷信度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调研问卷总体α值分别为0.852、0.802、0.833,均>0.8,说明问卷所得数据具有可靠性。通过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P值均等于0.000,KMO=0.903、0.804、0.820,说明数据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
采用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
学生群体中,男性占48.26%,女性占51.74%,以普通学生为主,学生干部占19.62%,且低年级学生(大一、大二)占80.63%,高年级(大三、大四、大五)、研究生分别占比18.41%、0.96%。教师群体中,以30~45岁者居多,其次45~60岁者占22.15%,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者占比80.20%,中级职称占比最多为43.62%、其次副高级27.52%、正高级13.09%。管理员群体中,男性占67.00%,女性占33.00%,大多就职于学校政党职能部门,职务级别科员、科级占比较多为35.85%、34.91%(见表 2)。
特征 n 构成比/% 学生 性别 男 1 151 48.26 女 1 234 51.74 身份 普通学生 1 917 80.38 学生干部 468 19.62 年级 低年级 1 923 80.63 高年级 439 18.41 研究生 23 0.96 教师 年龄/岁 < 30 30 10.07 30~45 201 67.45 45~60 66 22.15 >60 1 0.34 学历 本科及以下 59 19.80 研究生 179 60.07 研究生以上 60 20.13 职称 正高级 39 13.09 副高级 82 27.52 中级 130 43.62 助理级 37 12.42 技术员级 10 3.36 管理人员 所在部门 学校党政职能部门 49 46.23 学校直属部门 6 5.66 二级院(系)部 30 28.30 附属单位 21 19.81 性别 男 71 66.98 女 35 33.02 职务级别 科员 38 35.85 科级 37 34.91 处级 28 26.42 厅级及以上 3 2.83 表 2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
不同性别、身份的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不同程度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了解程度、发展目的认知、已有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认知、发展措施认知和整体认知均与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3)。以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身份、发展目的认知、已有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发展措施、本校发展措施、整体认知是影响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影响因素(P < 0.01)(见表 4)。
项目 意愿分级 Z P 低 高 性别 男 583(50.56) 568(46.10) 2.18 < 0.05 女 570(46.35) 664(53.81) 身份 普通学生 965(83.69) 952(77.27) 3.95 < 0.01 学生干部 188(16.31) 280(22.73) 年级 低年级 933(80.92) 990(80.36) 0.36 >0.05 高年级 207(17.95) 232(18.83) 研究生 12(1.04) 10(0.81) 了解程度 低 289(25.07) 191(15.50) 5.82 < 0.01 高 864(70.93) 1 041(84.50) 发展目的 低 771(66.87) 327(26.54) 19.74 < 0.01 高 382(33.13) 905(73.46) 已有措施 低 863(74.85) 370(30.03) 21.88 < 0.01 高 290(25.15) 862(69.97) 本校发展趋势 低 794(68.86) 350(28.41) 19.76 < 0.01 高 359(31.14) 882(71.59) 发展措施 低 764(66.26) 217(17.61) 24.12 < 0.01 高 389(33.74) 1 015(82.39) 本校发展措施 低 758(65.74) 223(18.10) 23.62 < 0.01 高 395(34.26) 1 009(81.90) 整体认知 低 876(75.98) 262(21.27) 26.73 < 0.01 高 277(24.02) 970(78.73) 表 3 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变量 B SE Waldχ2 P OR(95%CI) 性别 -0.005 0.108 0.00 >0.05 0.995(0.805~1.229) 身份 0.393 0.136 8.33 < 0.01 1.481(1.134~1.933) 了解程度 0.094 0.153 0.38 >0.05 1.099(0.813~1.484) 发展目的 0.325 0.087 13.91 < 0.01 1.384(1.167~1.642) 已有措施 0.956 0.131 53.33 < 0.01 2.600(2.012~3.361) 本校发展趋势 0.491 0.112 19.35 < 0.01 1.633(1.313~2.032) 发展措施 0.785 0.104 56.79 < 0.01 2.192(1.787~2.688) 本校发展措施 0.607 0.096 39.82 < 0.01 1.835(1.519~2.215) 整体认知 0.698 0.160 19.15 < 0.01 2.010(1.470~2.747) 表 4 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
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措施、本校发展趋势、资源共享认知、整体认知与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 5)。以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展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认知、资源共享认知是影响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5~P < 0.01)(见表 6)。
项目 意愿分级 Z P 低 高 年龄/岁 < 30 16(53.33) 14(46.67) 1.38 >0.05 30~45 75(37.31) 126(62.69) 45~60 38(57.58) 28(42.42) >60 0(0.00) 1(100.00) 学历 本科以下 1(100.00) 0(0.00) 0.65 >0.05 本科 29(50.00) 29(50.00) 研究生 72(40.22) 107(59.78) 研究生以上 27(45.00) 33(55.00) 职称 正高级 22(56.41) 17(43.59) 1.35 >0.05 副高级 37(45.12) 45(54.88) 中级 49(37.69) 81(62.31) 助理级 16(43.24) 21(56.76) 技术员级 5(50.00) 5(50.00) 了解程度 低 8(44.44) 10(44.44) 0.10 >0.05 高 121(43.21) 159(56.79) 发展措施 低 87(86.14) 14(13.86) 10.67 < 0.01 高 42(21.32) 155(78.68) 本校发展趋势 低 86(71.07) 35(28.93) 7.99 < 0.01 高 43(24.29) 134(75.71) 资源共享认知 低 88(77.19) 26(22.81) 9.28 < 0.01 高 41(22.28) 143(77.72) 整体认知 低 93(67.39) 45(32.61) 7.79 < 0.01 高 36(22.50) 124(77.50) 表 5 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变量 B SE Waldχ2 P OR(95%CI) 发展措施 2.335 0.374 38.99 < 0.01 10.332(4.964~21.504) 本校发展趋势 0.887 0.369 5.77 < 0.05 2.427(1.177~5.003) 资源共享 1.606 0.351 21.00 < 0.01 4.984(2.507~9.906) 整体认知 0.396 0.375 1.11 >0.05 1.486(0.712~3.101) 表 6 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
不同职务级别的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等级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方针、了解程度、发展措施、本校发展障碍、本校发展措施、整体认知与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见表 7)。以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展措施认知、本校发展措施认知是影响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和P < 0.05)(见表 8)。
项目 意愿分级 Z P 低 高 所在部门 学校党政职能部门 26(53.06) 23(40.35) 学校直属部门 3(50.00) 3(50.00) 1.71 >0.05 二级院(系)部 14(46.67) 16(53.33) 附属单位 6(28.57) 15(71.43) 性别 男 32(45.07) 39(54.93) 0.34 >0.05 女 17(48.57) 18(51.43) 职务级别 科员 14(36.84) 24(63.16) 2.41 < 0.05 科级 14(37.84) 23(62.16) 处级 19(67.86) 9(32.14) 厅级及以上 2(66.67) 1(33.33) 了解程度 低 37(58.73) 26(41.27) 3.11 < 0.01 高 12(27.91) 31(72.09) 发展方针 低 18(69.23) 8(30.77) 2.70 < 0.01 高 31(27.91) 49(61.25) 发展措施 低 35(85.37) 6(14.63) 6.39 < 0.01 高 14(21.54) 51(78.46) 本校发展障 低 32(71.11) 13(28.89) 4.39 < 0.01 高 17(27.87) 44(72.13) 本校发展措施 低 30(73.17) 11(26.83) 4.40 < 0.01 高 19(29.23) 46(70.77) 整体认知 低 28(58.33) 20(41.67) 2.26 < 0.05 高 21(36.21) 37(63.79) 表 7 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变量 B SE Waldχ2 P OR(95%CI) 职务级别 -0.409 0.332 1.52 >0.05 0.664(0.346~1.274) 了解程度 1.111 0.613 3.28 >0.05 3.036(0.913~10.091) 发展方针 -0.197 0.698 0.08 >0.05 0.821(0.209~3.226) 发展措施 2.656 0.656 16.39 < 0.01 14.244(3.936~51.548) 本校发展障碍 -0.591 0.740 0.64 >0.05 0.554(0.130~2.359) 本校发展措施 1.590 0.663 5.75 < 0.05 4.904(1.337~17.989) 整体认知 0.397 0.584 0.46 >0.05 1.488(0.473~4.678) 表 8 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方面,教师人群高意愿倾向比例最高(56.71%),管理人员高意愿倾向比例次之(53.77%),学生人群高意愿倾向比例最低(51.66%)。地方高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均在积极了解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管理人员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高认知程度占比最多的原因可能为管理人员是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行政实施主体,在高校融入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了解区域联合的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使高校更好地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5]。教师层面了解的程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主体仍是教学方面的内容,积极关注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有助于提高自身科研实力,有助于积极利用长三角高等医学资源。而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倾向低于教师群体则可能是由于当前在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地方高校的顶层设计不足,创新精神不够,缺乏首创精神,一体化主要停留在高校自主自发层面[6]。
相比于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倾向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学生能够接触到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的机会较少,其对于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还不够了解,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本研究显示,管理人员和教师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整体认知并未成为意愿倾向的影响因素,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地方高校的主要领导阶层面对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建设发展多由客观事实出发,而非仅考虑主观认知,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地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群体存在着固步自封的思想,原因可能为管理人员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要领导层,在对高校发展作出抉择时需从多方面综合考量,不仅要基于自身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认知程度,更要结合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状况、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选择,以及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体系等多层次多角度,从而确保高校更好的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而教师在面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时,往往着重关注的是自身发展、自身发展平台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而非仅仅基于认知。由于部分大学教师固守传统角色和地位或是被迫参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高校参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未能得到教师群体的认同、了解与支持,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和意愿倾向。而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与高校未统一共同目的,学校工作的行动纲领未能考虑到教师群体的未来长远发展,从而导致了教师和学校的利益目标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高校可通过将教师发展规划纳入高校发展规划,明确各自责任与义务,共同营造合作互利的氛围,找到利益平衡点。
当代大学生多数成长于体制转型与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时期,生活阅历单纯导致他们在一些问题上的意愿倾向仅仅来自于自身的主观认知,虽有参与校园建设的高度积极性,但缺乏多方面的考量,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认知与行为脱离,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严重阻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
围绕地方高校在当前融入创新大环境下所存在的困境, 需要学校调整管理理念克服传统路径依赖, 并围绕高校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发展措施。高校作为众多行业组织之一,为巩固自身发展并寻求持续发展,需要探索新的优势竞争发展模式,而通过已有研究[7-9]发现,“融合创新”理论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对高等教育“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就是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内外部力量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从而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和贡献度。
教师和学生发展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支撑点,和高校高等教育建设是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关系[10],在高校融入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11]。地方高校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建设牵涉诸多价值主体与利益主体, 管理者需要扭转利益分配格局, 在编制高校发展规划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教师团队的发展,助力教师教学、专业及个人发展,使得各方利益达到相对均衡状态。同时应当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加快学科建设,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医学教育整体水平,促进高校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2]。高校要善于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士气,赢得师生的广泛认同、理解和支持,为规划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从而为地方高校发展筑牢基层堡垒。
地方高校不同人群关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willingnes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
摘要:
目的探究地方高校如何在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抓住机遇, 了解地方高校不同人群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认知程度和意愿倾向。 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蚌埠医学院不同人群进行调查。共调查106名管理人员、298名教师、2 385名学生。分析调查对象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认知程度和意愿倾向, 及不同人群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学生群体中长三角地区的高意愿倾向占比为51.66%(1 232/2 385), 教师中占比最高56.71%(169/298), 管理人员中占比为53.77%(57/106)。学生群体中, 不同性别、身份的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 不同程度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了解程度、发展目的认知、已有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认知、发展措施认知和整体认知均与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学生身份、发展目的认知、已有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发展措施、本校发展措施、整体认知是影响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影响因素(P < 0.01)。教师群体中, 不同等级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措施、本校发展趋势、资源共享认知、整体认知与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发展措施认知、本校发展趋势认知、资源共享认知是影响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管理人员群体中, 不同职务级别的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不同等级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方针、了解程度、发展措施、本校发展障碍、本校发展措施、整体认知与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整体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发展措施认知、本校发展措施认知是影响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和P < 0.05)。 结论学生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管理人员和教师对于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较高, 可从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意识和利益协调入手进一步提高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倾向。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how local universities can seize opportuniti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willingness tendency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Methods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Bengbu Medical College.A total of 106 management staffs, 298 teachers, and 2 385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The cognitive level and willingness tendency of survey subject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willingness tendency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ith high willingness tendenc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as 51.66% (1 232/2 385), which were 56.71% (169/298) and 53.77% (57/106) in teachers and management staffs, respectively, an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was found in teachers.In the student population,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willingness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identitie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 < 0.05 and P < 0.01),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understanding level, cognition o development goals, cognition of existing measures, cognition of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ir own university, cognition of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overall cognition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students' overall willingnes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 < 0.01);the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tudents' identity, cognition o development goals, cognition of existing measures, cognition of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ir ow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measures, development measures in their own university and overall cognition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willingness tendency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 < 0.01).In the teacher population,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measures,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ir own university, cognition of resource sharing and overall cognition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teachers' overall willingnes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 < 0.01);the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ognition of development measures, cognition of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ir own university, cognition of resource sharing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achers' willingness tendency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 < 0.05 to P < 0.01).In the management population,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willingness of management staffs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 level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 < 0.05),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policies, understanding levels, development measures, development disorders in their ow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measures in their own university and overall cognition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management staffs' overall willingnes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 < 0.05 to P < 0.01);the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ognition of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cognition of development measures in their own university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nagement staffs' willingness tendency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 < 0.01 and P < 0.05). ConclusionsThe willingness tendency of students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management staffs and teachers have a high willingness tendency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It should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 innovation awareness and interest coordination to further enhance the willingness tendency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
Key words:
- medical education /
- Yangtze River Delta /
-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
- education integration /
- willingness
-
表 1 问卷关于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调查项目
分组 问题 学生 认知 您了解到长三角一体化的哪些内容?(了解程度)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中有哪些可行的措施?(发展措施) 您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目的的认识?(发展目的) 您了解到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已经推出了哪些措施?(已有措施) 您了解本校加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有什么要强化的方面?(本校发展趋势) 您了解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还有哪些可行的措施?(发展措施) 您了解本校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本校发展措施) 意愿 您对发展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持什么态度?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展?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您对本校加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最关心的问题? 您认为本校在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优势有哪些?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可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教师 认知 您是否了解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了解程度) 您了解到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已经推出了哪些措施?(发展措施) 您了解您的工作单位加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本校发展趋势) 如果平台构建,您认为资源共享板块应包含?(资源共享认知) 意愿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是否需要?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可能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您认为长三角地区高等医学教育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展? 您认为建立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否有必要? 如果平台构建您是否会把自己的资源上传平台? 您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的预期为? 管理人员 认知 您是否了解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了解程度) 您觉得实现长三角地区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主要方式有哪些?(发展方针) 您认为当前推进长三角区域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重要且可行的行动举措有哪些?(发展措施) 您了解贵校在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中遇到了哪些障碍?(本校发展障碍) 您了解本校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本校发展措施) 意愿 您认为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目前遇到最大的障碍有哪些? 相对于京津您觉得长三角地区推动区域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您觉得是否需要在贵校区建立高校教育联动改革试验区? 您觉得在贵校建立高校教育联动改革试验区是否可行? 如果贵校正准备融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联盟,您会怎么做? 您认为贵校加入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联盟后,对您有哪些帮助? 表 2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特征 n 构成比/% 学生 性别 男 1 151 48.26 女 1 234 51.74 身份 普通学生 1 917 80.38 学生干部 468 19.62 年级 低年级 1 923 80.63 高年级 439 18.41 研究生 23 0.96 教师 年龄/岁 < 30 30 10.07 30~45 201 67.45 45~60 66 22.15 >60 1 0.34 学历 本科及以下 59 19.80 研究生 179 60.07 研究生以上 60 20.13 职称 正高级 39 13.09 副高级 82 27.52 中级 130 43.62 助理级 37 12.42 技术员级 10 3.36 管理人员 所在部门 学校党政职能部门 49 46.23 学校直属部门 6 5.66 二级院(系)部 30 28.30 附属单位 21 19.81 性别 男 71 66.98 女 35 33.02 职务级别 科员 38 35.85 科级 37 34.91 处级 28 26.42 厅级及以上 3 2.83 表 3 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项目 意愿分级 Z P 低 高 性别 男 583(50.56) 568(46.10) 2.18 < 0.05 女 570(46.35) 664(53.81) 身份 普通学生 965(83.69) 952(77.27) 3.95 < 0.01 学生干部 188(16.31) 280(22.73) 年级 低年级 933(80.92) 990(80.36) 0.36 >0.05 高年级 207(17.95) 232(18.83) 研究生 12(1.04) 10(0.81) 了解程度 低 289(25.07) 191(15.50) 5.82 < 0.01 高 864(70.93) 1 041(84.50) 发展目的 低 771(66.87) 327(26.54) 19.74 < 0.01 高 382(33.13) 905(73.46) 已有措施 低 863(74.85) 370(30.03) 21.88 < 0.01 高 290(25.15) 862(69.97) 本校发展趋势 低 794(68.86) 350(28.41) 19.76 < 0.01 高 359(31.14) 882(71.59) 发展措施 低 764(66.26) 217(17.61) 24.12 < 0.01 高 389(33.74) 1 015(82.39) 本校发展措施 低 758(65.74) 223(18.10) 23.62 < 0.01 高 395(34.26) 1 009(81.90) 整体认知 低 876(75.98) 262(21.27) 26.73 < 0.01 高 277(24.02) 970(78.73) 表 4 学生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变量 B SE Waldχ2 P OR(95%CI) 性别 -0.005 0.108 0.00 >0.05 0.995(0.805~1.229) 身份 0.393 0.136 8.33 < 0.01 1.481(1.134~1.933) 了解程度 0.094 0.153 0.38 >0.05 1.099(0.813~1.484) 发展目的 0.325 0.087 13.91 < 0.01 1.384(1.167~1.642) 已有措施 0.956 0.131 53.33 < 0.01 2.600(2.012~3.361) 本校发展趋势 0.491 0.112 19.35 < 0.01 1.633(1.313~2.032) 发展措施 0.785 0.104 56.79 < 0.01 2.192(1.787~2.688) 本校发展措施 0.607 0.096 39.82 < 0.01 1.835(1.519~2.215) 整体认知 0.698 0.160 19.15 < 0.01 2.010(1.470~2.747) 表 5 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项目 意愿分级 Z P 低 高 年龄/岁 < 30 16(53.33) 14(46.67) 1.38 >0.05 30~45 75(37.31) 126(62.69) 45~60 38(57.58) 28(42.42) >60 0(0.00) 1(100.00) 学历 本科以下 1(100.00) 0(0.00) 0.65 >0.05 本科 29(50.00) 29(50.00) 研究生 72(40.22) 107(59.78) 研究生以上 27(45.00) 33(55.00) 职称 正高级 22(56.41) 17(43.59) 1.35 >0.05 副高级 37(45.12) 45(54.88) 中级 49(37.69) 81(62.31) 助理级 16(43.24) 21(56.76) 技术员级 5(50.00) 5(50.00) 了解程度 低 8(44.44) 10(44.44) 0.10 >0.05 高 121(43.21) 159(56.79) 发展措施 低 87(86.14) 14(13.86) 10.67 < 0.01 高 42(21.32) 155(78.68) 本校发展趋势 低 86(71.07) 35(28.93) 7.99 < 0.01 高 43(24.29) 134(75.71) 资源共享认知 低 88(77.19) 26(22.81) 9.28 < 0.01 高 41(22.28) 143(77.72) 整体认知 低 93(67.39) 45(32.61) 7.79 < 0.01 高 36(22.50) 124(77.50) 表 6 教师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变量 B SE Waldχ2 P OR(95%CI) 发展措施 2.335 0.374 38.99 < 0.01 10.332(4.964~21.504) 本校发展趋势 0.887 0.369 5.77 < 0.05 2.427(1.177~5.003) 资源共享 1.606 0.351 21.00 < 0.01 4.984(2.507~9.906) 整体认知 0.396 0.375 1.11 >0.05 1.486(0.712~3.101) 表 7 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n;百分率(%)]
项目 意愿分级 Z P 低 高 所在部门 学校党政职能部门 26(53.06) 23(40.35) 学校直属部门 3(50.00) 3(50.00) 1.71 >0.05 二级院(系)部 14(46.67) 16(53.33) 附属单位 6(28.57) 15(71.43) 性别 男 32(45.07) 39(54.93) 0.34 >0.05 女 17(48.57) 18(51.43) 职务级别 科员 14(36.84) 24(63.16) 2.41 < 0.05 科级 14(37.84) 23(62.16) 处级 19(67.86) 9(32.14) 厅级及以上 2(66.67) 1(33.33) 了解程度 低 37(58.73) 26(41.27) 3.11 < 0.01 高 12(27.91) 31(72.09) 发展方针 低 18(69.23) 8(30.77) 2.70 < 0.01 高 31(27.91) 49(61.25) 发展措施 低 35(85.37) 6(14.63) 6.39 < 0.01 高 14(21.54) 51(78.46) 本校发展障 低 32(71.11) 13(28.89) 4.39 < 0.01 高 17(27.87) 44(72.13) 本校发展措施 低 30(73.17) 11(26.83) 4.40 < 0.01 高 19(29.23) 46(70.77) 整体认知 低 28(58.33) 20(41.67) 2.26 < 0.05 高 21(36.21) 37(63.79) 表 8 管理人员关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变量 B SE Waldχ2 P OR(95%CI) 职务级别 -0.409 0.332 1.52 >0.05 0.664(0.346~1.274) 了解程度 1.111 0.613 3.28 >0.05 3.036(0.913~10.091) 发展方针 -0.197 0.698 0.08 >0.05 0.821(0.209~3.226) 发展措施 2.656 0.656 16.39 < 0.01 14.244(3.936~51.548) 本校发展障碍 -0.591 0.740 0.64 >0.05 0.554(0.130~2.359) 本校发展措施 1.590 0.663 5.75 < 0.05 4.904(1.337~17.989) 整体认知 0.397 0.584 0.46 >0.05 1.488(0.473~4.678) -
[1] 王新凤, 罗启轩, 钟秉林. 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态势[J]. 江苏高教, 2021(9): 1. [2] 王中教. 加强长三角地区高校专业集群建设[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03-08(5). [3] 王明娣. 区域经济深度融合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析[J]. 文教资料, 2021(23): 47. [4] 邓贞, 宋薇萍.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 打造区域教育协作典范为新发展格局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N]. 上海证券报, 2022-12-08(4). [5] 方九亿, 黄婉婷, 席静雯, 等. 蚌埠市某高校不同人群对长三角高等医学教育一体化认知与意愿情况的调查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 114. [6] 袁晶, 张珏.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需求、障碍与机制突破[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39(5): 54. [7] 杨洋, 乔国通, 王青华.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优化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视域[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6): 106. [8] 张正清, 孙华丰. 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的价值维度[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6(3): 20. [9] 张羽飞, 原长弘, 王涛, 等. 产学研深度融合演化路径分析——基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纵向案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7): 87. [10] 康丽, 马朝宏. 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动力[N]. 中国教师报, 2021-09-22(2). [11] 温荣. 提升地方高校教师管理能力[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10-19(11). [12] 周洋, 姜思羽, 姚仁斌. 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高校学科发展规划分析——以蚌埠医学院为例[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7): 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