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刘婕 赵淑丽 张群

引用本文:
Citation:

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婕(1979-),女,主管护师
  • 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 2020523

  • 中图分类号: R473.5

Influence of WeChat chat robot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fistula

  • CLC number: R473.5

  •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病人12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 连续干预4个月。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0.12±6.33)分、SDS评分为(40.32±6.54)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36.21±5.87)分、(45.36±6.11)分(P < 0.01);治疗依从性评分, 观察组饮食依从性为(36.23±2.15)分、液体摄入依从为(27.11±2.07)分、用药依从为(24.01±0.85)分、透析方案依从为(19.04±0.32)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34.64±2.37)分、(26.31±2.04)分、(23.61±0.56)分、(18.91±0.40)分(P < 0.05~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的18.33%(P < 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log-rank χ2=4.65, P < 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 应用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的心理状态较好、治疗依从性较高、并发症较低。
  • 图 1  2组病人并发症发生风险比较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x±s)

    分组 n 年龄/岁 BMI/(kg/m2) 动脉压/ mmHg 病程/月
    观察组 60 29 31 55.26±6.81 22.84±2.32 69.82±5.37 5.16±1.12
    对照组 60 23 37 56.00±6.26 23.41±2.16 70.51±5.46 5.26±1.07
    t 1.22* 0.62 1.39 0.70 0.50
    P >0.05 >0.05 >0.05 >0.05 >0.05
    *示χ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心理状态比较(x±s; 分)

    分组 n SAS SDS
    干预前
      观察组 60 41.36±5.69 51.35±6.97
      对照组 60 42.15±6.73 50.49±6.85
        t 0.69 0.68
        P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60 30.12±6.33** 40.32±6.54**
      对照组 60 36.21±5.87** 45.36±6.11**
        t 5.46 4.36
        P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 与干预前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x±s;分)

    分组 n 饮食依从 液体摄入依从 用药依从 透析方案依从
    干预前
      观察组 60 32.14±2.35 23.45±3.67 22.12±1.06 17.11±1.36
      对照组 60 31.58±2.26 24.09±3.01 22.24±1.17 17.46±1.20
        t 1.33 1.04 0.59 1.50
        P >0.05 >0.05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60 36.23±2.15** 27.11±2.07** 24.01±0.85** 19.04±0.32**
      对照组 60 34.64±2.37** 26.31±2.04** 23.61±0.56** 18.91±0.40**
        t 3.85 2.13 3.04 2.57
        P < 0.01 < 0.05 < 0.01 < 0.05
    组内配对t检验: 与干预前比较**P < 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百分率(%)]

    分组 n 感染 出血 失功 流量不足 总发生 χ2 P
    观察组 60 0(0.00) 1(1.67) 0(0.00) 1(1.67) 2(3.33)
    对照组 60 2(3.33) 3(5.00) 1(1.67) 5(8.33) 11(18.33) 6.99 < 0.01
    合计 120 2(1.67) 4(3.33) 1(0.83) 6(5.00) 13(10.83)
    下载: 导出CSV
  • [1] 安惠旒, 王世杰. 自体动静脉瘘与深静脉导管长期留置对MHD病人透析效果及心功能、肾性贫血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 39.
    [2] 袁静, 李恒, 应金萍, 等. 102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4): 60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0.04.024
    [3] STEGMARY B, WILLEMS C, GROTH T, et al. Arteriovenous access in hemodialysis: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for future solutions[J]. Int J Artif Organs, 2021, 44(1): 3. doi: 10.1177/0391398820922231
    [4] VIECELLI AK, MOI TA, ROY-CHAUDHURY P, et al. The pathogenesis of hemodialysis vascular access failure and systemic therapies for its prevention: optimism unfulfilled[J]. Semin Dial, 2018, 31(3): 244. doi: 10.1111/sdi.12658
    [5] 何艳萍.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 24(9): 61. doi: 10.3969/j.issn.1006-7256.2018.09.023
    [6] CHEN J, ZHOU M, ZENG K, et al. The risk factors of 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dysfunc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J]. Am J Transl Res, 2021, 13(5): 5107.
    [7] 杨凯翔. 聊天机器人知识挖掘方法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5.
    [8] NADARZYNSKI T, MILES O, COWIE A, et al. Accept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led chatbot services in healthcare: a mixed-methods study[J]. Digit Health, 2019, 5(1): 2055207619871808.
    [9] GREES S, RAMO D, CHANG YJ, et al. Use of the chatbot "vivibot" to deliver positive psychology skills and promote well-being among young people after cancer treatm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feasibility trial[J]. JMIR Mhealth Uhealth, 2019, 7(10): e15018. doi: 10.2196/15018
    [10] KNIGHT RG, WAAL-MANNING HJ, SPEARS GF. Some norms and reliability data for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and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Br J Clin Psychol, 1983, 22 (4): 245. doi: 10.1111/j.2044-8260.1983.tb00610.x
    [11] 张艳. 终末期肾病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的编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2.
    [12] 张晓华, 李静, 王利华. 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方式调查[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 36(7): 512. doi: 10.3760/cma.j.cn441217-20200208-00095
    [13] 吴宗壁, 韩晓苇, 谭秋贞, 等. 378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0, 27(1): 47.
    [14]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J]. 自动化应用, 2017 (7): 8.
    [15] 姜可越, 马祎星, 汤唯艳. 基于大数据微信聊天机器人在癌症患者随访中的设计和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30): 164.
    [16] OH J, JANG S, KIM H, et al. Efficacy of mobile app-based interactiv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using a chatbot for panic disorder[J]. Int J Med Inform, 2020, 140(1): 104171.
    [17] NATALE P, PALMER SC, RUOSPO M, et al.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epression in dialysis patien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 12(12): CD004542.
    [18] 童立鹤, 徐少峰, 程志荣,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781.
    [19] JANG S, KIM JJ, KIM SJ, et al. Mobile app-based chatbot to deliver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nd psychoeducation for adul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a development and feasibility/usability study[J]. Int J Med Inform, 2021, 150(1): 104440.
    [20] MARIAMO A, TEMCHEFF CE, LEGER PM, et al.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likelihood of response to questions designed for a mental health chatbot among adolescents: experimental study[J]. JMIR Hum Factors, 2021, 8(1): e24343.
    [21] BIBAULT JE, CHAIX B, GUILLEMASSE A, et al. A Chatbot versus physician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J]. J Med Internet Res, 2019, 21(11): e15787.
    [22] CHAIX B, BIBAULT JE, PIENKOWSKI A, et al. When Chatbots meet patients: one-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conversatio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a Chatbot[J]. JMIR Cancer, 2019, 5(1): e12856.
    [23] PIAU A, CDISSEY R, BRECHEMIER D, et al. A smartphone Chatbot application to optimize monitoring of older patients with cancer[J]. Int J Med Inform, 2019, 128(1): 18.
  • [1] 刁秀竹陈薇 .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防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273-275.
    [2] 骆玉乔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17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9): 1135-1137.
    [3] 王梦慈吴志茹尹晓丽徐鹏赵雯雯王妍菲张继强 . FGF-21、BMP-2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中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4): 495-4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4.017
    [4] 金怀芝汪吉平骆俊秀 . 3种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疗效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83-1585.
    [5] 汪春燕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905-907.
    [6] 汪吉平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4): 428-430.
    [7] 胡坤王苏贵王利静 . 自制动静脉内瘘保护套联合远红外照射在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4): 544-546, 5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4.032
    [8] 徐红艳王其玉柯洪丽 .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50-1152.
    [9] 王亚梅梁东陈小玉张晓燕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84-6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44
    [10] 董加宝 . 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768-77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20
    [11] 刘洋汪吉平骆俊秀刘丽 . 钝针扣眼穿刺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7): 947-94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7.031
    [12] 李虹 . 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85-487.
    [13] 洪世琼 .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 105-107.
    [14] 王俊丽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2): 1692-169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2.039
    [15] 马艳李秀梅王玉芹 . 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57-458.
    [16] 阳彩红 . 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术病人居家休养的干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 1282-128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9.039
    [17] 李宁彭侃夫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1): 1510-1512,151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1.023
    [18] 王晓天贾国法单红张迪吴丽颖 . 肝移植3例术后胆道并发症内镜诊治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40-1541.
    [19] 孙维慧 . 心理弹性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病人衰弱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7): 1011-10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7.036
    [20] 仲丽丽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不宁腿综合征及睡眠障碍的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2): 1673-1675.
  • 加载中
图(1)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7
  • HTML全文浏览量:  131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2-21
  • 录用日期:  2022-08-04
  • 刊出日期:  2023-08-15

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婕(1979-),女,主管护师
  •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 061000
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 2020523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病人12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 连续干预4个月。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0.12±6.33)分、SDS评分为(40.32±6.54)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36.21±5.87)分、(45.36±6.11)分(P < 0.01);治疗依从性评分, 观察组饮食依从性为(36.23±2.15)分、液体摄入依从为(27.11±2.07)分、用药依从为(24.01±0.85)分、透析方案依从为(19.04±0.32)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34.64±2.37)分、(26.31±2.04)分、(23.61±0.56)分、(18.91±0.40)分(P < 0.05~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低于对照组的18.33%(P < 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log-rank χ2=4.65, P < 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 应用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的心理状态较好、治疗依从性较高、并发症较低。

English Abstract

  • 正常动静脉内瘘功能是完成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当动静脉内瘘失功时,不仅会增加医疗负担,还会引发病人不良情绪,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1-3]。因此,有效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功能,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对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具重要意义。既往研究[4-5]中主要通过加强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等常规心理干预措施来改善病人心理状态,但有研究[6]分析显示,常规心理护理干预易受时间、空间等的影响,干预后仍有较大部分病人心理状态未得到显著改善。故迫切需要寻找新型心理干预手段,以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微信聊天机器人是一种模拟人类对话,根据用户的语言进行完整交互的计算机程序[7]。最近,国外有研究[8-9]指出聊天机器人在临床心理学、医疗保健中显示出潜力。但相比发达国家,聊天机器人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关于基于微信聊天机器人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现作报道。

    •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透析频率>2次/周;(2)首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感染;(2)合并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症等;(3)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者。

      分组 n 年龄/岁 BMI/(kg/m2) 动脉压/ mmHg 病程/月
      观察组 60 29 31 55.26±6.81 22.84±2.32 69.82±5.37 5.16±1.12
      对照组 60 23 37 56.00±6.26 23.41±2.16 70.51±5.46 5.26±1.07
      t 1.22* 0.62 1.39 0.70 0.50
      P >0.05 >0.05 >0.05 >0.05 >0.05
      *示χ2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x±s)

    • 2组病人在每次血液透析治疗中均予以常规护理,包括血液透析治疗注意事项、饮食原则、运动要求,并告知病人规律血液透析的益处,血液透析治疗完成后告知病人下次血液透析治疗时间。

    • 对照组予以心理护理,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及对血液透析治疗的看法。鼓励病人说出心中的抑郁和焦虑,并根据病人自身心理状态和对心理护理干预的需求,与病人共同制定心理护理目标和计划,包括心理调节方式的转变,调动病人治疗积极性和潜在能力,积极控制及监测液体出入量。同时建立病友交流会,鼓励病人相互交流讲述自身亲身经历、相关治疗经验及心理担忧、焦虑情绪,通过病友的鼓励在排除病人孤独感的同时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干预4个月。

    •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研究中将聊天机器人接入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微信公众号作为交互平台。病人及家属自行进入微信注册登录本课题组开发的微信聊天机器人页面。病人填写基本注册信息后,机器人平台对用户信息进行解析、处理,查询数据库(爬虫抓取或本研究人员手段添加),并将内容反馈于病人。(1)微信聊天机器人数据库构建: 为建立合理的干预机制,提供相应干预服务措施,根据每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的病症、病程阶段及治疗方案差异,实现个性化精准的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措施。建立知识数据库,包括血液透析治疗原因、血液透析动静脉瘘常见并发症,并发症高发因素、预防措施,不同病程阶段干预措施差异、合理用药,常见护理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等。(2)微信聊天机器人疾病知识宣传: 在病人注册完成登录后,在随后的过程中病人打开微信聊天机器人界面时,聊天机器人均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并记录病人相关问题,检索数据库,确认病人是否为已知用户,若为已知用户根据病人历史数据通过语音及图文并茂的方式回答病人相关问题;若病人打开微信聊天机器人是为了诉说心中烦闷、焦虑等情绪时,收集病人数据后上传于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检索予以病人倾听和鼓励,通过正能量、鼓励、幽默的词语鼓励病人,并将数据库收集到的具相同心理状态病人的事迹讲述给病人听,以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同时在干预过程中微信聊天机器人定期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记录病人生活、饮食、动静脉内瘘自护状态,予以病人饮食、运动、动静脉内瘘自护方法,叮嘱病人改善不良生活习性,增强动静脉内瘘自护能力。(3)微信聊天机器人心理干预: 部分病人及家属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治疗后,失去治疗信心。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不受时间的限制,解答病人疑问,收集病人心理状态。采用幽默、正能量的话语鼓励病人,并向病人讲解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治疗发展现状,降低病人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治疗的担忧和焦虑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干预4个月。

    • (1) 心理状态: 于病人入组时及干预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对2组病人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包括14个条目,SDS包括17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分值越高病人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2)治疗依从性: 于病人入组时及干预结束后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11]对2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共4个维度,包括共饮食依从(8个条目)、液体摄入依从(6个条目)、用药依从(5个条目)和透析方案依从(4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分值越高病人依从性越好。(3)并发症: 记录2组病人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 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Kaplan-Meier曲线。

    • 干预前2组病人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心理状态2量表评分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心理状态2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2)。

      分组 n SAS SDS
      干预前
        观察组 60 41.36±5.69 51.35±6.97
        对照组 60 42.15±6.73 50.49±6.85
          t 0.69 0.68
          P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60 30.12±6.33** 40.32±6.54**
        对照组 60 36.21±5.87** 45.36±6.11**
          t 5.46 4.36
          P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 与干预前比较**P < 0.01

      表 2  2组病人心理状态比较(x±s; 分)

    • 干预前2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均有提高(P < 0.01),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见表 3)。

      分组 n 饮食依从 液体摄入依从 用药依从 透析方案依从
      干预前
        观察组 60 32.14±2.35 23.45±3.67 22.12±1.06 17.11±1.36
        对照组 60 31.58±2.26 24.09±3.01 22.24±1.17 17.46±1.20
          t 1.33 1.04 0.59 1.50
          P >0.05 >0.05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60 36.23±2.15** 27.11±2.07** 24.01±0.85** 19.04±0.32**
        对照组 60 34.64±2.37** 26.31±2.04** 23.61±0.56** 18.91±0.40**
          t 3.85 2.13 3.04 2.57
          P < 0.01 < 0.05 < 0.01 < 0.05
      组内配对t检验: 与干预前比较**P < 0.01

      表 3  2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x±s;分)

    •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 (P < 0.01)(见表 4)。

      分组 n 感染 出血 失功 流量不足 总发生 χ2 P
      观察组 60 0(0.00) 1(1.67) 0(0.00) 1(1.67) 2(3.33)
      对照组 60 2(3.33) 3(5.00) 1(1.67) 5(8.33) 11(18.33) 6.99 < 0.01
      合计 120 2(1.67) 4(3.33) 1(0.83) 6(5.00) 13(10.83)

      表 4  2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百分率(%)]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log-rank χ2=4.65,P < 0.05)(见图 1)。

      图  1  2组病人并发症发生风险比较

    •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等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透析人数的不断攀升及透析龄的不断延长,动静脉内瘘病人心理状态、并发症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2]。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可直接影响病人治疗进程,降低病人治疗信心,增加病人焦虑、抑郁情绪,进而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13]。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关键。而常规心理干预中由于护理人员予以心理干预易受时间及空间限制,导致心理干预效果欠佳。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的目标,并指出人机对话系统是关键共性技术[14],为我国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微信聊天机器人是一种基于自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自然语言生成、文本语音合成五种构件的技术[15],国外有研究[16]指出其可有效提高临床心理干预效果。但我国关于微信聊天机器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中的研究鲜有,为此,本研究将微信聊天机器人引入血液透析动静内瘘病人中,并探讨其效果。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中能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由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治疗时间长,对疾病认知不足,当部分病人得知所患疾病不能治愈,只能控制时,失去治疗疾病信心,担心疾病加重,生活状态消极[17-18],此时则需要倾诉和鼓励。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代替医护人员与病人聊天、沟通;收集病人心理状态情况,解答病人疑问,并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生活,多参加社会、家庭活动,树立治疗信心。微信聊天机器人在干预过程中病人对其无戒备心理,病人在医护人员面前难以启齿的心理状态可以向微信聊天机器人倾诉,倾诉后微信聊天机器人收集数据后上传于数据库,医护人员查看后根据每位病人心理护理需求层次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JANG等[19-20]的研究中也发现机器人聊天干预更能掌握病人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状态。同时微信聊天机器人在临床护理应用还未普及,多数病人对其感到惊奇,促使病人主动与其交流,排除病人孤独感的同时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BIBAULT等[21]的研究中也发现,向癌症病人引入新兴事物聊天机器人后,病人沟通交流增多,情绪更为稳定。进一步证实聊天机器人在临床动静脉内瘘病人干预中对病人心理状态的益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表明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中能有效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在治疗及居家过程中,微信聊天机器人可根据病人自身状况主动发起会话,向病人介绍相关血液透析及动静脉内瘘知识,提高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能力,如动静脉内瘘区域皮肤避免刺激和摩擦,穿纯棉的宽松衣服;血液透析治疗病人饮食等注意事项。除此之外,有疑问时可随时向微信机器人提问,微信机器人能及时给予解答。CHAIX等[22]指出,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临床护理干预更能提高病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在整个过程中微信聊天机器人会主动发起会话,叮嘱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透析治疗,定期讲解相关动静脉瘘前沿知识,从而有效提高病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主动治疗的能动性,进而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既往研究[23]中也指出,聊天机器人在干预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等的影响,更能提高病人配合治疗的能动性。且随着微信聊天机器人的干预,病人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了解逐渐增多,以及治疗信心及动静脉内瘘自护能力的不断增强,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规避不良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家庭社会活动,增加运动量,增强病人机体免疫力;规律透析治疗,积极控制饮食、限制钠离子、钾离子的摄入,从而可有效降低诸如发热、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中能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发生风险。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 纳入的病人仅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病人,普遍性有限;微信聊天机器人在临床应用处起步阶段,个人隐私信息安全、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的安全、使用聊天机器人发生护理事故的责任认定等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后期需建立伦理道德多层次判断结构及人机交互的伦理框架,提高智能交互技术的多样性和逼真性,并纳入不同疾病病人对微信聊天机器人干预效果做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